忽必烈為什麼打不過日本?

2021-03-05 平民讀歷史

元朝和日本隔海相望,日本又孤絕海外,兩國之間的矛盾是怎麼出現的?

忽必烈只所以要攻打日本,這和一個國家有關的,而這個就是元朝的小弟,高麗國。

當時,日本和高麗之間的海峽中,生活這一些海盜,而這些海盜主要搶劫的地方偏偏就在高麗沿海地區,深受其害的高麗人,卻沒有實力清剿他們。

高麗當時也派人去和日本交談,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在元朝沒有建立前,忽必烈就派人和日本通好,可惜日本拒絕了,元朝建立後,又兩次派人和日本溝通,結果還是一樣的答覆,拒絕。

忽必烈之所以攻打日本,還是看上裡邊的財富,忽必烈第一次打仗的目的很明確,原本想利用高麗,試探日本實力,其實就是希望馴服日本,讓日本對自己俯首稱臣。

從1265年到1275年,元朝方面一共向派了7位使者,希望日本能像高麗一樣成為元朝的附屬國,但是都無功而返,甚至有使者被日本方面殺害。

第一次攻打日本的時候,元軍以絕對有勢一路高歌,由於遠距離作戰和不熟海情等原因,在加上一場颱風,讓登陸的元軍損失慘重,200多艘元軍兵船被刮翻,元軍不得已撤軍回國,而這個颱風有個有名的名字,而這個名字就叫做神風。

當時的幕府認為元軍不會善罷甘休,也開始做好了準備,再次之間,忽必烈也派人去洽談,結果很不幸,人又被殺了。

1281年的時候,忽必烈第二次發兵日本,其規模比第一次大,在數十萬大軍總攻之際,一場颱風又颳了起來,元軍損失巨大,而殘留的軍隊在在日本的總攻下全軍覆沒。

在隨後的對戰陳朝中元的實力嚴重受挫,忽必烈想再打日本,也沒有國力支持了,而日本迫於元朝的壓力下,國家資源使用過度,導致鎌倉幕府的覆滅,而忽必烈死後,元朝徵日計劃也就就此中止了。

相關焦點

  • 忽必烈出兵日本的深層動機
    一二七一年,當五十七歲的老皇帝忽必烈,志得意滿,舉目四顧,正要感慨時無英雄、對手難覓的寂寞時——雖然南宋尚未降伏,他打心底裡瞧不起南宋朝廷那一幫君臣,或許賈似道和文天祥除外——一個不怎麼和諧的聲音,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 【讀歷史】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麼關係?忽必烈是因何而死
    蒙古的窩闊臺、蒙哥和忽必烈三位大汗都先後發動過對南宋的戰爭,第一次開始與1235年,而最後南宋宋朝滅亡在忽必烈手中,已是1276年,宋蒙之戰(後來元朝建立,改成宋元之戰)持續了45年,所以可以說南宋反而是蒙古帝國攻打最久最難的國家。窩闊臺在位時,開始了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戰爭,不過六年後以蒙古戰敗告終,也是蒙古帝國徵服他國第一慘遭失敗。
  • 忽必烈兩次進攻日本為何都失敗?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滅亡金朝之後,又迫使朝鮮半島稱臣,志得意滿之下定都於大都(北京)。他即位後很快開始進攻日本。
  • 忽必烈為何沒能滅掉日本?日本打撈3艘沉船,發現奇怪事實
    然而,連續兩次東徵日本卻都以失敗告終。忽必烈為何沒能滅掉日本呢?等到現代,日本打撈3艘沉船之後,發現奇怪事實,才揭開了那一段歷史的真相。 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 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於是武裝攻日遂不可避免。 然而,在每次大刀闊斧出發之後,連續兩次都遭遇了大颱風。
  • 204 元軍來襲,從日本歷史角度看忽必烈遠徵日本
    東亞歷史第204篇:日本的平安、鎌倉、室町及南北朝時代。 文永五年(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遣使臣攜帶國書來到日本,要求日本對蒙古稱臣納貢。日本一向與宋朝和好,並且仰慕宋朝文化,北條時宗決定不理睬野蠻的蒙古人。蒙古使者枯侯數月沒有任何音訊,只得回去。
  • 第二次中日戰爭:忽必烈是怎麼輸給日本的?
    公元1259年8月11日,憲宗蒙哥死於合州釣魚山下,其弟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登基稱帝,是為元世祖。世祖繼位後,繼續發動對南宋的徵伐,同時,任用耶律楚材在內的女真及漢人士大夫,開始重建以蒙古為核心的東亞朝貢體系。
  • 忽必烈與「斬秋風」
    因此忽必烈一直覬覦日本,他曾多次命令其附屬國高麗派使節去日本,1267年,高麗派遣起居舍人潘阜攜帶蒙古國書和高麗國書到日本,居住六個月,無果而歸。1268年正月,受忽必烈派遣的高麗使節到達日本太宰府,向日本朝廷和鎌倉幕府等遞交了《大蒙古國皇帝奉書》等,但是沒有得到回信,1269年2月,忽必烈派遣四艘船,約70多人的人大型使節團到了對馬,但是日本方面拒絕接待使節團,在與日本方面爭執之際,使節等把對馬島民塔二郎和彌二郎帶走歸去。
  •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攻打日本?
    在中國強盛時,日本派人來學習,在中國衰落時就派人來掠奪,比如唐朝的白江口水戰之後,日本在數百年間就派出了很多遣唐使來學習中國文化。但到了明朝,則又化身倭寇來寇掠沿海,不過有人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中國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幾乎都沒有主動去侵略過日本,這是為什麼呢?
  • 蒙哥汗和忽必烈為什麼不和?其實,跟如何滅亡南宋有很大關係
    在十三世紀中期的時候,蒙古人繞開甘、川、藏一帶,直接進徵大理國,即我們常說的「斡腹」之謀,不過,這僅僅是人們的一種模式化的陳述。處於宋、元更換之際的人和後世的史學家們,在陳述這段歷史的時候一般都認為,蒙古人當時已經擁有了假道藏區。所以,他們先攻打大理國,然後,再採用迂迴包抄的計謀侵襲南宋。可是,這段被人們熟知和廣泛接受的歷史陳述,卻並不是事實的真相。
  • 學者:忽必烈兩次對日本渡海作戰均失敗(圖)
    學者:忽必烈兩次對日本渡海作戰均失敗(圖) 2014-12-15 11:30:25來源:揚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都本偉毫不掩飾他對忽必烈的敬重,並列舉了他在「武功」方面的成就:南徵大理,借路吐蕃,結束了雲南數百年的分裂狀態,將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建立別具特色的帝師制度,是忽必烈為祖國統一事業所作的重大貢獻;而南下伐宋、平定叛王之亂等則完成和促進了中國歷史上的第四次大統一……統一中原、收服朝鮮之後,忽必烈於1274年和1281年發動了兩次徵服日本的渡海作戰。
  • 蒙古徵日失敗新解:忽必烈早有危機感,沒有颱風,日本也未必會輸
    日本的蒙元徵日史料館大軍出發前,忽必烈對各位徵日將領說了一番話,此話在《新元史·日本傳》中有記載。這段話表明忽必烈已經意識到蒙古軍隊的危機,主要叮囑了兩件事情:第一, 忽必烈要求元軍進入日本以後要少造殺孽,不要濫殺百姓。第二, 忽必烈擔心各位將領不和,要求他們齊心協力,行動一致。
  • 日本人修建的「簡易版」長城,讓忽必烈的蒙古軍隊吃盡了苦頭
    忽必烈兩次派遣大軍徵伐日本,但兩次都是鎩羽而歸,最後不得不放棄徵服日本的打算。很多人都說這是日本人的運氣好,有颱風相助,但刀筆吏卻不這麼看。我們常說「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用在抵抗蒙元入侵的日本人身上,其實是最合適不過了——日本人的勝利,其實並不是偶然的。
  • 為什麼說永樂帝的功業能超越忽必烈
    為什麼說永樂帝的功業能超越忽必烈◎文/檀上寬同在1392年統一南北朝的日本,也在時隔九百年之後主動向明朝稱臣。在安南,胡氏從陳氏手中奪取了政權,永樂初期來華朝貢請求冊封,但由於其奪權即位而招到質疑,最後以明朝的武力介入,平定安南。14、15世紀時期,東亞地區社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歷來是學界研究的熱點。這種趨勢與東亞各國政治層面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日本加入冊封體制,它象徵著東亞在政治上的一體化。
  • 為什麼說永樂帝的功業能超越忽必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日本加入冊封體制,它象徵著東亞在政治上的一體化。如果日本願意,東亞地區確實有接納它的共通基礎。父子相同實際上,鮮為人知的是,永樂帝的父親太祖朱元璋也是忽必烈的信奉者。每當有事,他都會言及忽必烈在位時「四夷朝貢」的盛世,公正地評價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四海內外莫不臣服」這句話最能代表他言及忽必烈時的深思與嚮往。
  • 忽必烈時期元朝版圖多大
    忽必烈時期元朝版圖多大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向東到日本、向南到泰國、向西到天山
  • 忽必烈遠徵東瀛,日本龍三角陰森恐怖,大軍懷疑被外星人消滅
    這並不是神秘的百慕達三角,而是位於日本以東的一片更為神秘的海域——魔鬼三角。究竟是什麼力量將船隻打入海底,無一生還?究竟那些飛機為什麼會不留痕跡,憑空消失?究竟是什麼力量將水手們推向了死亡?大洋之下到底隱藏著多少秘密?海底黑洞、異常磁場、外星人飛碟是否真的存在?接連發生在這個海域的神秘事件到底是真是假?北緯25度,東經142度,這是地球上最神秘三角區域之一的中心坐標。
  • 《元世祖忽必烈的歷史貢獻》
    與祖父成吉思汗相比,雖然忽必烈在武功(軍事)上遠遠不及,但忽必烈卻有著極強的文治(政治)才能。一部《元史》裡最出色的兩個英雄帝王莫過於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了。       所以後人讀《元史》時就有了「武功(軍事)看成吉思汗,文治(政治)看忽必烈」這一說法。那么元世祖忽必烈的歷史貢獻究竟有哪些呢?筆者在這裡簡要說明一下。
  • 元世祖忽必烈傳
    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帝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先後任漢人儒仕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屯田唐,鄧都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裡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使關隴地區的吏治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些成就加深了忽必烈採行漢法的認識。忽必烈也因此而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士大夫的擁護。
  • 戎馬一生的忽必烈,晚年為什麼會飽受肥胖和痛風之苦?
    而忽必烈患上痛風病也和他晚年的飲食有關。原來忽必烈因為愛妻察必和長子真金的去世,開始一蹶不振,暴飲暴食。親人的去世,給忽必烈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忽必烈開始酗酒,並且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越來越肥胖,並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痛風折磨得痛苦不堪。
  • 淺析忽必烈時期元朝與真臘的關係
    元朝基本上自建國開始,一直到結束都在徵戰,東徵日本,南下緬甸寮國,向西又一直出兵,最大時期的版圖加起來就是現如今整個西伯利亞地區和中國加外蒙古區域。今天我們這裡要說的,就是在忽必烈時期,這個元朝開國皇帝時期,也是元朝對外出徵最多的時期,一個東南亞的南方小國和元朝的關係。這個小國叫做真臘,也叫佔臘,在今天的柬埔寨境內。為什麼要說這個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