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徹底扭轉「快樂的大學」現象,網友說……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近年來,關於大中小學生課業壓力的社會關注度持續升溫。有人認為,中小學生學習任務重,而大學階段存在「嚴進寬出」的現象。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提出《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在官網上公布了答覆內容。

徹底扭轉

「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

教育部表示,該提案很有針對性、建設性,將在後續工作中認真研究吸收。

下一步,教育部將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深化改革

大學不再「嚴進寬出」

「一入大學萬事輕鬆」,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渾渾噩噩混日子、混文憑,甚至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所說「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

為了不讓高校變為學子們懶惰的溫床,近年來,教育部採取多項舉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加壓or減壓

大學如何「嚴而不壓」?

近年來,部分高校清退學生的新聞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已經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同時還有不少本科學生也在此列。

11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發布通報稱,已於近期處理6起退學事件。同時,本學期共有9名同學累計兩學期且每學期獲得學分數少於15個,進入退學預警期。

學分不夠、掛科太多……高校的及時「清算」,為荒廢學業的學生敲響了警鐘!

從這個角度看,政協委員提案中「為大學生增壓,適當增加學業負擔」的表述,也不過是想以壓力促動力,重塑學生的精神風貌,將他們拉進珍惜時光、奮發向上的軌道上來。

但「加壓」兩字卻牽動了有的網民的神經。在他們看來,當代大學生面臨的課業負擔已經十分沉重,強壓之下學生心理健康會受損,校園自殺事件屢屢發生。

部分網民表示,經歷過中小學加壓,進入大學和走向社會後仍要繼續加壓,註定是不得「輕鬆」的嗎?

亦有網民指出,大學加壓的對象不該是學生,而是教師群體。

對此,你的看法是什麼?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要給大學生加壓,改變部分學生打遊戲睡大覺的現狀!
    近日,教育部就之前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進行了回覆:後續工作中將認真研究吸收委員的建議,教育部將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
  • 教育部傳來3個好消息,學生歡呼雀躍,家長炸鍋了:早該如此
    受目前的中考和高考競爭度影響,初中和高中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很大,被網友戲稱「玩命的中學」,而大學生則相對十分的悠閒自在,拿到畢業證書對成績的要求也不高,被網友戲稱「歡樂的大學」。 教育部其實在早前就已經想要改變這種形式,前段時間,教育部明確發文,決定要徹底改變「玩命的中學,歡樂的大學」現狀,為中學生減負,為大學生增壓。
  • 教育部發布通知,將對中小學生減負,高校大學生加壓
    這卻使得有的學生出現視力減退、肺活量下降、神經衰弱等身體素質欠佳的現象。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對於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政協委員提出了一份《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的文件,對此,教育部也作出了回應。
  • 教育部發布通知,中小學生迎來好消息,大學生迎來一個「壞消息」
    儘管減負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教育部也曾發布多次通知為孩子們減負,但是減負落地的時候,卻總有諸多的困難。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往往是搶跑問題,沒有家長願意讓孩子真正的減負,總會有人打破平衡去搶跑,那麼減負能真正的成功嗎?近日教育部發布重磅通知是關於中小學生減負和大學生增負的問題。
  • 取消大學清考制度!教育部:打遊戲睡大覺喝大酒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高中生家長圈,ID:gaokao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受到社會關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答澎湃新聞有關如何加強本科人才培養、扭轉上述現象的提問時表示,新時代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教育部持續開展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行動,採取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久久為功的方式,大力推進「三抓」「三促」。所謂的「三抓」「三促」,即:抓領導、促管。
  •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規範人才招聘和引進工作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規範人才招聘和引進工作時間:2020-12-18 16:39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規範人才招聘和引進工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 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
  • 教育部:扭轉「唯帽子」建設人才隊伍的不良傾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正確理解人才稱號內涵。不將高層次人才等同於人才稱號獲得者,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不單純以人才稱號獲得者數量評價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扭轉以「帽子」為牽引建設人才隊伍的不良傾向。通知指出,要正確認識人才稱號獲得者的使命責任。
  • 網友看完:大學生活真好,比小學生假期還多
    看完這些放假時間之後,有一些網友更是直接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大學生也太好了吧?假期比小學生還多!本著有點不可思議的態度,去這3所學校的官方網站和貼吧都看了一下,並沒有任何的通知和公告發布寒假時間,也許在WB或者VX更新了也說不定?但也未看到任何有關寒假放假的信息露出。
  • 畢業之後母校沒了,教育部撤銷6所大學,網友慶幸:還好沒報考
    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會「嫌棄」自己的大學母校,吐槽母校大學的宿舍條件不好,食堂的飯菜又貴又難吃,自己將大學母校吐槽的體無完膚,但是卻不允許別人說一句自己母校的不好。事實上,大學生們都是希望自己的母校越來越好。
  • 人艱不拆等生造詞被教育部點名 教育部提文字誤讀誤用現象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教育部最新資訊 > 正文 人艱不拆等生造詞被教育部點名 教育部提文字誤讀誤用現象
  • 教育部最新通知,事關高校招生公平,網友拍手叫好!內地學生:早該如此
    一、教育部最新通知 不過,近日教育部出臺了最新政策,專門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新的資格要求,事關所有有意申請我國高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國際學生,
  • 非全日制大學迎來春天!教育部下發公告 不得將全日製作為招聘限制...
    非全日制大學迎來春天!教育部下發公告 不得將全日製作為招聘限制性條件時間:2020-12-02 18: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非全日制大學迎來春天!教育部下發公告 不得將全日製作為招聘限制性條件 近日,官方發文要求企業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條件。 網友對學習方式這一項充滿了爭議,不少人認為,自己辛   原標題:非全日制大學迎來春天!
  • /教育部:高校需扭轉...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上海大學考區提示】考生須提前準備有效期內身份證原件、紙質版《準考證》、紙質版《承諾書》兩份、「隨申碼」及「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查看詳情】【2021年研考 | 1133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生須知】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共有4293名考生在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以下簡稱「我校考點」)。考場總計159個。
  • 教育部出手規範人才稱號 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12月18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切實扭轉高校「唯帽子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君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從政策層希望大學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未來對人才評價機制,包括學術評價要轉向遵循人才發展的自身規律,對科學探索的自然規律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一段時間以來,高校中關於各種學界頭銜稱號層出不窮。諸如: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傑出青年等稱號,已經成為高校優秀人才和學術明星的代名詞。
  • 教育部緊急公布大學名單,我還不知道有哪些大學?你可能真不明白
    高考已經結束兩天了,現在學生們已經徹底輕鬆了,學生完成了他們的高考,但是父母的高考才剛剛開始。志願填報是一門大學問,學生考得分是上大學的基礎,如何讓這些分數不浪費,就是對父母最大的考驗。教育部在高考結束的當日,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個公告,公布了我國目前所有的高等學校名錄,並且在官網開放了查詢的接口。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登錄教育部的官網,來查詢想去的大學。
  • 教育部稱函授大專也可以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低學歷者有福了!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特別指出將要「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教育部稱,具體做法就是「禁止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通知》內容可以認為是今後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將不必擔心自己的學校為幾本院校,而在意的是工作能力能不能勝任工作。
  • 男明星自曝「高考舞弊」,還捂嘴偷笑…網友驚呆了!教育部介入調查
    男明星自曝「高考舞弊」,還捂嘴偷笑…網友驚呆了!第一年沒考上又重新復讀了一年但當年該校只招應屆生他只好「用了一些手段」將往屆生的身份改成了應屆生最終還是沒考上不得不去中戲「當時考我心儀的大學,就不說哪個大學了,但是呢這個大學只招應屆生
  • 吉林大學召開落實教育部 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
    【文/攝 饒明月】3月4日,吉林大學召開落實教育部、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座談會,對於吉林大學如何落實好教育部、科技部文件精神向學校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廣泛爭取意見。
  • 為什麼說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難了?誰剝奪了原來的「快樂大學」?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聽過這句話,「等考上大學,你們就輕鬆了」。而出現的場合,通常是高中或者初中課堂,因為在中國教育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叫做「玩命中學,快樂大學」。但是問題來了,上了大學,就真的輕鬆,真的快樂了嗎?
  • 教育部扭轉「唯帽子」傾向,人才稱號不是「永久牌」標籤
    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悉,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提出,人才稱號是對人才階段性學術成就、貢獻和影響力的充分肯定,不是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籤,也不是劃分人才等級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