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統治初期,楚國仍佔據地大物博的優勢,但與新興的秦國相比,已顯然落後。楚懷王即位後,受到吳起變法的影響,也曾有過變法圖強的要求,重用過屈原。可是,在舊勢力的包圍下,昏庸無能的懷王聽信讒言,排斥忠良,致使變法流產,國家內困外焦,江河日下。
楚懷王十年(前319年),年輕的屈原看到懷王有意變法圖強,便懷著一腔愛國之心,從家鄉來到楚國的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明於治亂的本領和善於辭令的特長,與懷王推心暢談,終於取得了國君的信任。懷王任命屈原為楚國的左徒,地位僅次於宰相,並把楚國的內政外交大權都交給了年僅27歲的屈原,使他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著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主張對內舉賢任能,通過制定新法令來改革楚國政治,富國強兵,對外聯齊抗秦國,統一天下。楚懷王十一年(前318年),屈原奉命出使齊國,以其舌辯之才,從合縱說到連橫,終於說服齊懷王,和楚國結盟,共同抗秦。屈原還通過研究各國歷史提出非為、貪汙不法、禍國殃民的腐敗狀況。改革政治的主張,並受懷王之命,秘密起草了一部旨在打擊舊貴族特權的法令,以圖改變楚國內部舊資族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貪汙不法、禍國殃民的腐敗狀況。
這時,以上官大夫靳尚為代表的舊貴族勢力,開始同以屈原為首的改革派作對,向懷王進讒言陷害屈原。靳尚長期生活在懷王身邊,深知他妄自尊大、言而無信、容易動怒,便千方百計利用他的弱點。懷王最擔心屈原把起草《憲令》的事張揚出去,靳尚就故意說屈原起草《憲令》一事朝廷內外無人不知,並誣他自誇其功,蔑視懷王。這話觸痛了懷王的自尊心,盛怒之下,既不調查,也不分清是非,就疏遠了屈原。
懷王輕信讒言,致使變法流產,屈原被黜,給秦國拆散楚齊聯盟以可乘之機。懷王十六年(前313年),張儀受秦惠王之託,帶著大批財寶到楚國送禮,暗中勾結懷王左右的舊貴族,破壞楚齊聯盟。然後,他又向懷王表示,如果楚國肯同齊國絕交,秦王願把方圓六百裡的商於(今河南淅川、內鄉帶)作為報酬,奉送給楚國。 懷王貪圖近利,滿口應允。有政治眼光的陳軫極力反對 ,但懷王拒不理睬,在受賄賂大臣的慫恿下.聽信張儀的欺騙之辭,馬上宣布和齊國絕交,隨後便派使臣隨張儀到秦國要那六百裡地。張儀假裝從車上跌下來,說受了重傷,三個月不能上朝,拒絕會見楚使。楚國六百裡地也就沒有得到。對此,懷王卻自作聰明地認為是秦王怪自己和齊國絕交不堅決所致,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去辱罵齊懷王。齊懷王非常生氣,就和楚國毀約,與秦國建立邦交。後來,張儀上朝會見楚使,竟說準備送給懷王的是自已的封地六裡,並非商於六百裡。懷王知道自己上當受騙,盛怒之下興兵攻秦。結果,兩次出兵,均被打敗,不但損兵折將.而且丟失了漢中等地。
楚懷王十八年(前311年),懷王再請屈原出山,出使齊國,重修舊好。秦國最怕楚齊復交,又派使臣來楚國,主動講和,並答應把漢中的一半地方歸還楚國。懷王餘恨未消,要求奉使把張儀送來治罪。張儀看透了楚國舊貴族的腐朽無能,自告奮勇來到楚國。他串通上官大夫靳尚之流,以重禮行賄;又讓靳尚勾結懷王的愛姬鄭袖,為自已辯解開脫。懷王聽說張儀到了楚國,就把他關押起來,準備處死。靳尚馬上對懷王訴說張儀不可殺,鄭袖也在楚懷王面前日夜哭泣,說如果殺死張儀,秦王必然大怒,楚國就要遭殃。懷王果然聽信了他們的話,釋放了張儀,並再次聽信張儀的邪說,與秦國和好,決定兩國結為姻親。張儀走了不久,屈原就從齊國出使回來,詰問懷王為何不殺掉張儀。懷王感到後悔,又派人去追,卻已來不及了。
由於懷王昏聵不明,楚國時而合縱聯齊,反對秦國;時而連橫親秦,反對齊國,外交路線搖擺不定,以致處處被動挨打,直至喪師辱國,大片土地淪喪。而無能的懷王在他執政三十年後,最終也落得個身死異國的可悲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