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一個普通鞋店的案例,這只是無數運用免費模式落地的案例之一,看能否通過一個個案例,從中提煉出能夠遷移至其他行業的商業邏輯以及有流程的操作手法。
【1】創業初期
這家服裝店老闆姓王,現在有三家連鎖店。可是在2011年3月遇到老師的時候,她還只有廣東陽江的一家店,苦苦經營5年,每天工作超過 12 小時,那時的她幾乎要放棄了自己的服裝店,是老師幫助她走出了當時困境。
今天,大家把我當個朋友,我們來說說心裡話,請您耐心聽聽我講述她的故事,我相信你能從中學習到做生意的竅門,也許你將比她做得更出色。
王女士還在上學的時候就覺得服裝店衣服都好貴,而外貿的衣服都很便宜,那時候她就覺得開服裝店一定能賺大錢,於是她就開始打聽店主從哪裡進貨,店主說是在廣州東莞那邊進貨的。那個時候就想畢業後到東莞打工賺錢,積蓄點錢自己來開服裝店。畢業後在東莞一家服裝廠做業務跟單,將近5年時間才積攢了5萬塊。於是又開始滿大街找店鋪位置,每天在網上、在外面留意哪裡有服裝加盟代理,哪裡有轉讓的信息。然後不停的打電話問價格,看位置。
做過生意的都知道,人流和購買能力是最主要的,缺了其中的一樣,生意就只有死路一條。而且當時王女士自己手裡微不足道的幾萬塊,根本付不起那些高額的轉讓費,除了找到那種直接招租的鋪位,王女士不可能盤得下來一間自己滿意的服裝店鋪。最後終於還是在自己家鄉陽江找到了合適的鋪位,進貨是很麻煩的事情,每月至少跑回東莞廣州批發市場,到處東奔西跑對比價格。
王女士那邊服裝店較少,客戶相對集中,剛開始一天的營業額還有3000來塊,除去房租、水電、營業員工資,月收入 1萬多塊是沒問題的,可是後來服裝店是越來越多,顧客選擇多了,價錢因為競爭也直線下降,每天營業額有時候不到 1000 塊,當時的王女士那叫一個難受啊。
生意不好,大家總說世道不好、淡季、金融危機等等一堆自我安慰的理由。不過說句實話,生意不好跟世道沒有多大關係,世道不好人們就能不穿衣服嗎?不能而且調查顯示,這幾年,服裝銷售總額是呈上升趨勢的。每個城市每年的服裝需求的不變的,有的甚至還會加大需求,但是那些實體店的就是賣不出東西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人們從別的途徑買到了衣服了,那就是網購,年輕人開始流行網上購物,對我們實體店來說,真的是雪上加霜。
於是,王女士就把自己銷售的渠道分為了兩種,一種是線上淘寶,一種是線下實體店。實體店開在大學城門口,人流量還不錯,但是他感覺生意不是很好做,雖然也有一點業績,就是業績不好也不壞,剛夠保本的那種,如今經營越來越困難,甚至一度,她都想到了關門歇業,一走了之。
【2】營銷策劃
老闆也很苦惱,到處尋找突破的方法,一次機會,遇到一位做營銷的老師,老師幫他出了個方案,老師幫他出了這樣的方案,本店店慶,憑學生證,免費領取價值 10 元的襪子 1 雙,每天限領 300 雙,最終這家鞋店僅靠這一方案,每個月的營業額由5萬元增長到35萬元提高了7倍。
王女士生產一雙鞋的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而銷售價格一般定在150元左右,也就是說每雙鞋的利潤大概是100元,大學城的學生數量大概在10萬左右,所以市場前景還是很大的。
活動廣告出來後,每天至少有300名學生前來領取襪子。這是不是就相當於為王女士的店鋪帶來了客人,增加了銷量。因為鞋店的產品很多,裝修也還可以,很多人領過襪子後並不會馬上就走,他們會在店裡逗留一會而,看到各種各樣玲琅滿目的鞋子,非常漂亮,那麼就會有一些大學生經不起誘惑就會花錢購買。
結帳的時候,收銀員還需要做了這樣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