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麼?

2020-12-14 齊魯壹點

典故:八拜之交

故事來源:

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份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注釋: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指結拜的兄弟,姐妹為八拜之交。一般人都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相關焦點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2020-11-30 10:09 來源:有畫說藝術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我們常說「八拜之交」,究竟指哪「八拜」,你了解嗎?
    第一拜,拜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這兩人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俞伯牙是春秋時期的音樂家,他技藝嫻熟,通曉音律,在偶然機會下與鍾子期相會。這位年輕樵夫知他所想,懂他音樂,兩人成為好友,可惜後來子期去世,伯牙毀琴終不復彈。八拜第一拜,正是歌頌友誼要互相理解。 第二拜,拜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
  • 歷史上「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看你知道幾個?
    而在古代,人們常常稱之為「八拜之交」。「八拜之交」這個詞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古裝劇中也經常能夠見到。那麼問題來了,「八拜」指的是哪「八拜」呢?難道是拜天拜地拜父母?當然不是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指情投意合的友人一齊依次向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以此立誓他們從此剪不斷的深厚友誼。而這八個方向,分別代表的是歷史上八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八拜之交」,以此來表達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以為「八拜之交」是相互叩首八次,義結成金蘭。根據宋朝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 古人喜歡拜把子,為何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你看看是哪八拜
    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 八拜之交,據說來源於宋代文彥博,他與李稷父親為密友,但李稷卻為人放縱、不服禮教,為了整治他,文彥博見面時便讓李稷給自己拜了八拜,以證與他父親的「八拜之交」。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二、八拜之交的人文背景前面我們說了「八拜」的形式,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談一談「八拜」後面所蘊含的人文背景。實際上「八拜」的每一「拜」都代表著一種人與人交往的情感模式。第一種稱為知音之交。
  • 「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每一種都讓人羨慕
    如果兄弟之間形容一段關係很「鐵」,就用八拜之交來形容。所謂就是八拜就是從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八種與人交往的美談。任意一種都可說是與人交往的典範,是友誼的試金石,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分別有哪八拜。藺相如處處忍讓,在路上見到他都繞路走,朝中官員說:「你官職比他高沒必要怕他」,藺相如說:「我們不和只會讓敵國有可趁之機,危害趙國利益」。這話傳到了廉頗耳中,令其羞愧不已,於是背著荊條親自去找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好朋友,互相扶持,一起為趙國效力。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古人常說「八拜之交」是指什麼?「八拜」又是哪八拜?
    我們知道古代形容兩個人感情好,會有「結拜」的說法,也稱「拜把子」。用來形容雖說不是同胞兄弟,卻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八拜」又是指什麼?鮑叔牙也從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道:「事情沒有辦好,與你出的主意沒有關係,只是時機不好,你別介意。」不論管仲做錯了什麼,鮑叔牙都從不他,還會替他向外人解釋,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管仲也覺得十分感動,嘆氣說道:「生我者父母,了解我的卻是鮑叔牙啊」。就這樣,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在後來也成為了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近一半的時間都在打仗。在兵荒馬亂的古代,抱團取暖自然就非常重要了。加上江湖上都講究一個義氣,因此古人從來都很喜歡拜把子,而後就能以兄弟相稱了。
  • 古人常說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些典故
    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八拜之交",但你可曾想過,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五拜七拜"呢?其實所謂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個友情典故,後來便被用來形容兩人情深義重。到底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八個典故。
  • 我國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頗與藺相如,屬於哪一交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素來喜歡結拜兄弟。只要交情深,便「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他們在向旁人介紹結義兄弟時,時常會用到一個詞,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這「八拜之交」又是哪八拜,其中的廉頗、藺相如又屬於哪一種交情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舊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妹妹為八拜之交。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 話到嘴邊卻說不清系列之「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某些典故我們經常用,但是細究起來,卻搞不清楚的來由?下面我將通過一個系列的文章,把那些你常用卻說不清楚的典故,給你一一道來。本期我們來了解一下「八拜之交」。義結金蘭出自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 河洛學堂:八拜之交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這個詞最早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所行的禮,後來被引申為拜把子,即朋友結成異姓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見於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名臣文彥博的一件事。有一次,官員李稷上門拜見文彥博。
  • 「八拜之交」指的是異性兄弟結拜?典故出自北宋史料,猜你不知道
    生活在現在的人們,應該對八拜之交這個詞並不陌生,之前在我的認知裡這個詞和「拜把子」是差不多意思的,就是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結成異性兄弟。然而在後來,突然對八拜之交裡的這個數字產生了好奇,難道說結拜異性兄弟需要互相拜八次嗎,感覺電視劇中好像也都不是這樣演的呀,於是去各個地方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弄明白了八拜之交最初的含義。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
    華圖教育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八拜之交,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廣東事業單位考試。   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哪些個典故
    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可惜鍾子期英年早逝,伯牙知道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把琴弦全部弄斷,之後再也不彈琴了。伯牙高超琴技固然令人神往,子期的欣賞才能更是讓人讚嘆。所謂好的事物需要好的欣賞才能,「對牛彈琴」也是古代自負才華的人最大的悲哀。孟浩然也有「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嶽飛更有「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