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2021-02-13 袁氏家族網

八拜,舊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妹妹為八拜之交。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

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

  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後世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

  伯牙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陳重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同僚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裡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跡,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

  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範式,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裡。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麼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裡,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為生死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就是記載的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忘年之交。

相關焦點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八拜之交」,以此來表達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以為「八拜之交」是相互叩首八次,義結成金蘭。根據宋朝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麼?
    典故:八拜之交故事來源: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 我們常說「八拜之交」,究竟指哪「八拜」,你了解嗎?
    前言 今日在聖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歧路燈》。 如今我們如果遇到了一個志向相投的朋友,常常會喜不自勝,想要和他成為「八拜之交」,因為有過八拜經歷的交情,常常更牢靠真誠。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2020-11-30 10:09 來源:有畫說藝術
  • 古人常說「八拜之交」是指什麼?「八拜」又是哪八拜?
    我們知道古代形容兩個人感情好,會有「結拜」的說法,也稱「拜把子」。用來形容雖說不是同胞兄弟,卻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八拜」又是指什麼?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舊時候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開始其實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孩子在謁見對方家長時的禮節。後來經過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在結為異性兄弟的儀式上,締結人要分別按順序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這八個方向又對應八卦上的坎、離、克、震、巽、乾、坤、艮八個方位,也稱為「八方神」。意思就是向神靈告知,我們幾人結為異性兄弟,生死與共、福禍共擔、榮辱與共!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古人喜歡拜把子,為何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你看看是哪八拜
    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遠,相遇不易,因此一至興起就喜歡結拜,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義結金蘭,從此成為異姓兄弟姐妹。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 八拜之交,據說來源於宋代文彥博,他與李稷父親為密友,但李稷卻為人放縱、不服禮教,為了整治他,文彥博見面時便讓李稷給自己拜了八拜,以證與他父親的「八拜之交」。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加上江湖上都講究一個義氣,因此古人從來都很喜歡拜把子,而後就能以兄弟相稱了。 但拜把子的是有,稱兄道弟的也多,但在古代能夠結成「八拜之交」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跟八拜之交一詞所包納的深層含義有關,它包含了八種交往方式:
  • 歷史上「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看你知道幾個?
    而在古代,人們常常稱之為「八拜之交」。「八拜之交」這個詞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古裝劇中也經常能夠見到。那麼問題來了,「八拜」指的是哪「八拜」呢?難道是拜天拜地拜父母?當然不是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指情投意合的友人一齊依次向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以此立誓他們從此剪不斷的深厚友誼。而這八個方向,分別代表的是歷史上八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 古人常說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些典故
    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八拜之交",但你可曾想過,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五拜七拜"呢?其實所謂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個友情典故,後來便被用來形容兩人情深義重。到底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八個典故。
  • 話到嘴邊卻說不清系列之「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
    義結金蘭出自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八拜原意是指古時對世交長輩所行的禮節,後逐漸演變為指異性兄弟結拜。那麼八拜到底是哪八拜呢?
  • 河洛學堂:八拜之交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這個詞最早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所行的禮,後來被引申為拜把子,即朋友結成異姓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見於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名臣文彥博的一件事。有一次,官員李稷上門拜見文彥博。
  • 「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每一種都讓人羨慕
    如果兄弟之間形容一段關係很「鐵」,就用八拜之交來形容。所謂就是八拜就是從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八種與人交往的美談。任意一種都可說是與人交往的典範,是友誼的試金石,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分別有哪八拜。一拜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相惜春秋時期,管仲家境貧寒,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他出錢少鮑叔牙出錢多,分紅時卻拿得多。大家為鮑叔牙抱不平,鮑叔牙卻為其辯解道:管仲不是貪財之人,只因他家中有老母需要供養。
  • 「八拜之交」指的是異性兄弟結拜?典故出自北宋史料,猜你不知道
    生活在現在的人們,應該對八拜之交這個詞並不陌生,之前在我的認知裡這個詞和「拜把子」是差不多意思的,就是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結成異性兄弟。然而在後來,突然對八拜之交裡的這個數字產生了好奇,難道說結拜異性兄弟需要互相拜八次嗎,感覺電視劇中好像也都不是這樣演的呀,於是去各個地方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弄明白了八拜之交最初的含義。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哪些個典故
    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忘年之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就是記載的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忘年之交。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
    華圖教育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八拜之交,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廣東事業單位考試。   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種交情?
    「八拜之交」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這八種友誼。我分別給大家解釋一下:管鮑之交說的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