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學堂:八拜之交

2020-12-17 洛陽網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這個詞最早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所行的禮,後來被引申為拜把子,即朋友結成異姓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見於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名臣文彥博的一件事。有一次,官員李稷上門拜見文彥博。文彥博聽說李稷為人傲慢,便想挫挫他的傲氣,故意讓他在客廳裡枯坐,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見他。

  文彥博對李稷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為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因此有了「八拜之交」這個典故。

  文彥博晚年致仕洛陽,與邵伯溫的父親邵雍等來往密切。這期間,宋神宗想把洛水引入汴京(今開封),主管者便欲堵洛水不使其入洛陽城。文彥博出面調停此事,宋神宗才下詔,讓洛水仍像以前那樣流通。

  那麼「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我們一一詳解。

  管鮑之交: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鮑叔牙都力挺管仲。後來,人們在稱讚朋友間深厚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知音之交:這個典故來自春秋時期的鐘子期和俞伯牙。

  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捨命之交: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遇大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了。

  膠漆之交:形容東漢時期陳重和雷義之間的友情如膠似漆,無比深厚。

  雞黍之交:出自《後漢書》中範式和張劭的事跡,形容守信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齡不相當而結交為友。東漢名士禰衡20歲時,與「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成為至交好友,而此時孔融已經40歲了。

  生死之交:指可共生死的朋友,出自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記者 劉婷)

相關焦點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八拜之交是一個有典故的成語,指的是世代交情的兩方見到長輩的禮節,而上面提到了桃園三結義,實際上便是八拜之交中的生死之交。而八拜之交的典故是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生的李稷為人傲慢,眼中無人,心中便想抱打不平,挫一挫李稷的心中銳氣,他便對人說:「李稷的父親和我是門人,輩分上李稷是我的晚輩,他既然如何的傲慢無禮,我一定要教訓他一下。」
  •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2020-05-17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2020-11-30 10:09 來源:有畫說藝術
  • 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麼?
    典故:八拜之交故事來源: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注釋: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指結拜的兄弟,姐妹為八拜之交。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廣西事業單位招聘網發布: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更多關於廣西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河洛地理|關於河洛,你知道多少?
    何謂河洛?河即黃河,洛是洛水,河洛是黃河與洛水的並稱,古時也指洛陽一帶。△陝西潼關古城,洛、渭、黃三河匯流處全景圖所謂河洛地區,就是黃河與洛水相交匯的這片廣大區域。早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就在《史記·封禪書》中說:「昔三代之居(君),皆在河洛之間。」這裡地處黃河中下遊,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河洛地區的具體範圍,學術界多有論述,一般界定為:以洛陽為中心,西到潼關、華陰,東至鄭州、開封,南抵汝河、潁河上遊的伏牛山脈,北跨黃河達濟源、晉南一帶。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我們常說「八拜之交」,究竟指哪「八拜」,你了解嗎?
    前言 今日在聖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歧路燈》。 如今我們如果遇到了一個志向相投的朋友,常常會喜不自勝,想要和他成為「八拜之交」,因為有過八拜經歷的交情,常常更牢靠真誠。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一、八拜之交的結拜禮儀形式在古人之間,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最為親近的關係莫過於夫妻和異性兄弟。在古代結為異性兄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像現在電視裡演的那樣,幾個人往那兒一跪,用菸頭當三炷香,簡單磕完頭就齊活兒了!
  • 我國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頗與藺相如,屬於哪一交麼?
    而他們在向旁人介紹結義兄弟時,時常會用到一個詞,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這「八拜之交」又是哪八拜,其中的廉頗、藺相如又屬於哪一種交情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八拜之交第一交: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講的是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晉國上大夫俞伯牙在出使楚國期間,因在漢陽江口遇到風浪,所以被迫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八拜之交」,以此來表達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以為「八拜之交」是相互叩首八次,義結成金蘭。根據宋朝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 八拜之交簡單四個字 卻包含了這麼多的內涵
    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如此一看,「八拜之交」簡單四個字,卻包含了這麼多的內涵,果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首先,你必須誠實守信,凡事為朋友著想,捨去自我得失;其次,你還要對朋友忠心,不論什麼樣的事情都無法割裂你們的感情;最後,你還要時刻做好為朋友犧牲的準備, 你要將他的生命視為你的生命一般。
  • 老子說的是河洛話
    河洛是指黃河、洛水一帶,這一帶的語言稱為河洛話,這一帶的文化稱為河洛文化。
  • 「八拜之交」指的是異性兄弟結拜?典故出自北宋史料,猜你不知道
    生活在現在的人們,應該對八拜之交這個詞並不陌生,之前在我的認知裡這個詞和「拜把子」是差不多意思的,就是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結成異性兄弟。然而在後來,突然對八拜之交裡的這個數字產生了好奇,難道說結拜異性兄弟需要互相拜八次嗎,感覺電視劇中好像也都不是這樣演的呀,於是去各個地方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弄明白了八拜之交最初的含義。
  •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八拜之交」與酒肉朋友
    八拜之交中的雞黍之交本身就是說朋友間喝酒吃肉的,雞黍一詞專指招待客人的豐盛飯菜。語出《論語·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至於雞黍之交則是說一對朋友間為吃喝而堅守諾言的事,語出《後漢書-獨行列傳》中範式和張劭的事跡,兩人因此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
  • 2020貴州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八拜之交來看古代的交往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這也是「八拜之交」的來龍去脈。不過,「八拜之交」卻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後人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內涵,到最後,它又演變為了八種不同的交往,這八種不同的交往,分別為: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 河洛郎的別樣鄉愁
    「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不斷把中原腹地先進的河洛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這既是種群的擴散,也是文化的衍播過程,中華文明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由此大幅提升。」
  • 古人喜歡拜把子,為何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你看看是哪八拜
    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 八拜之交,據說來源於宋代文彥博,他與李稷父親為密友,但李稷卻為人放縱、不服禮教,為了整治他,文彥博見面時便讓李稷給自己拜了八拜,以證與他父親的「八拜之交」。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但拜把子的是有,稱兄道弟的也多,但在古代能夠結成「八拜之交」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跟八拜之交一詞所包納的深層含義有關,它包含了八種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