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這個詞最早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所行的禮,後來被引申為拜把子,即朋友結成異姓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見於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名臣文彥博的一件事。有一次,官員李稷上門拜見文彥博。文彥博聽說李稷為人傲慢,便想挫挫他的傲氣,故意讓他在客廳裡枯坐,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見他。
文彥博對李稷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為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因此有了「八拜之交」這個典故。
文彥博晚年致仕洛陽,與邵伯溫的父親邵雍等來往密切。這期間,宋神宗想把洛水引入汴京(今開封),主管者便欲堵洛水不使其入洛陽城。文彥博出面調停此事,宋神宗才下詔,讓洛水仍像以前那樣流通。
那麼「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我們一一詳解。
管鮑之交: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鮑叔牙都力挺管仲。後來,人們在稱讚朋友間深厚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知音之交:這個典故來自春秋時期的鐘子期和俞伯牙。
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捨命之交: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遇大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了。
膠漆之交:形容東漢時期陳重和雷義之間的友情如膠似漆,無比深厚。
雞黍之交:出自《後漢書》中範式和張劭的事跡,形容守信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齡不相當而結交為友。東漢名士禰衡20歲時,與「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成為至交好友,而此時孔融已經40歲了。
生死之交:指可共生死的朋友,出自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記者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