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廣州電影《點點星光》——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2020-12-23 城市交換數據云平臺

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都不應該是首先追求名和利的,譬如這部影片《點點星光》。也許你想像不到會有如此充滿精神生活然卻物質貧乏的故事。

這部取材自距廣州不到一百公裡的花都群山中的一間外來工子弟小學的影片,給我們帶來了清新的南風和溫情的暖意,以及驚喜的希冀。而它淳樸的故事,平實的手法,轉折而動人的電影鏡頭,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世界經典名片《放牛班的春天》。

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都不應該是首先追求名和利的,譬如這部影片《點點星光》。也許你想像不到會有如此充滿精神生活然卻物質貧乏的故事。什麼叫充實的精神生活?為什麼它又發生在物質貧乏的環境當中?電影是為心靈而書寫的,這就是《點點星光》在質樸的畫面背後告訴我們的一切。

憑著它,我們就值得為廣州這座奉獻出默默激情的城市感到驕傲。把關於兒童的電影對準貧困的環境是世界電影的慣例,這部電影描寫的貧困直擊人的心扉。這種貧困是一般的物質貧乏不能比擬的,因為影片描寫的是一群外來工孩子感情上的困惑。

影片就是如此提供出了一個鎖定我們情感閘門的情景。孩子們的父母在一百公裡之外艱苦地謀生,而他們的家鄉有的更在千裡之外。在中國社會已經邁入嶄新世紀之時,還有無數需要為此付出和趕上時代的家庭,就是如此艱窘地奉獻與奮鬥。

世界上任何現實主義影片都沒有接觸過這樣普通的題材與普遍的故事。它的故事如果沒有更加豐滿的聯想和時代的烙印,也許並非深刻。但是,當下中國已經在扶貧的旗幟下將社會感情的關愛傾注入了這個極其特殊而廣大的弱勢群體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陽光,帶著他們苦澀的童年歲月又灑落在了我們的胸懷。

我們此刻便當然地會為長年生存於家庭離散、父母艱辛、獨自成長的這個「外來工孩子群落」而油然生出肅然的關注。影片的底色就這樣源自社會的背景,沒有一丁點虛偽,沒有一丁點憐憫,沒有一丁點造作。

有什麼呢?影片的角度是一個沒有出處的體育老師杜老師帶領著這群孩子在已經沒有任何球場操場的校園裡闖出生天。他們成為了跳繩國際比賽的冠軍,而且這個絕非虛構的故事,真實地來自廣州的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這些從杜拜國際比賽中力攬多項冠軍的孩子——至今仍舊在這所沒有運動場地的外來工子弟學校。

真實的魅力就是這部《點點星光》的第一道風景。比真實更真實的是,與《放牛班的春天》中所塑造的少年們不同,那裡的孩子被愛而釋放出了音樂的天分;而《點點星光》中的少年們是被相信、被信念而激發,進而彌合了被命運撕裂的人生。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發生著巨大的社會流動。這個流動既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這是所有被撕裂的家庭最直接變化的根源。向上流動的願望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也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裂變。而向下的流動則直接粉粹了底層人們的希望,這是可怕的現實,但這是現實。

片中最多筆墨的兩個家庭,一個是父親自暴自棄、母親離家出走的,孩子叫任宇翔。另一個是父母均在深圳做地盤工,只有多病的爺爺在陪伴的雙胞胎,叫江海和江河。這是一個群體的故事,但是編劇和導演挑出了來自兩個家庭的三個孩子,集中筆墨予以刻畫。三個孩子的故事各有精彩,生動異常,帶出了整個跳繩隊精神成長的心路歷程。

還有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女孩方小琴,父親一再要求她退學,而跳繩隊的生活與奮鬥給了女孩子抗爭並堅持讀書的勇氣。這是一條輔助的線索,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外來工階層如此艱難的現實生活,看到了社會和時代充滿曲折的掙扎與進步,看到了每一點成功的來之不易和一部少年奮鬥電影的光芒——哪怕只是點點星光。

應該落筆的,影片一點都沒有少。首先是杜老師與孩子們的關係。影片帷幕初起,杜老師面目猙獰,兇神惡煞。這與《放牛班的春天》截然相反。這就是生活的猙獰,這才是人生的險峻。杜老師作為影片藝術的基調而存在,這個基調就是在當下這個時代,每一個人哪怕還只是孩子,都要經歷嚴酷風雨的洗禮。所以杜老師難以苟且,難以言笑。

影片三不假:孩子們家庭環境不假,沒有廣州城裡家庭給與孩子的嬌生慣養;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不假,沒有過程苦中苦,就沒有成功的樂中樂;老師的形象塑造不假,除了上述的作為影片基調的塑造,還有則是一個活生生的男人的刀子嘴豆腐心。

最後因為妻子的要求,在孩子們要去杜拜參加世界大賽時,杜老師無法一起前去而被迫悄悄離開他們。孩子們知道後跳下往機場去的大巴,返身追向離去的杜老師,杜老師這個剛強的硬漢站在船頭剎那間心潮澎湃。

影片畫面漸漸拉開,同學們一起在岸上跳起比賽的動作,師生相送,教練和運動員相送,心與心相送,畫面逐漸拉遠,而且模糊。這樣的場景沒有一丁點渲染,也已經不需要一點點渲染。

同樣不少的是孩子們的家庭生活,感人的細節也比比皆是。任宇翔在母親出走上海之後,獨自與借酒澆愁的父親度日,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眺望天空,追著每一架飛過的航班大聲地喊叫媽媽回家或者問飛機聽到我嗎。

任宇翔的少年就是這樣地度過,但命運沒有讓他這樣地度過,因為他加入了杜老師的跳繩隊,而且他發現了自己的天賦。當他靜下心來的時候,當他專心致志地跳繩的時候,他能夠聽到繩子「說話」。他把這個秘籍傳給了江海江河雙胞胎,而自己則成為了這支隊伍的靈魂。

在他成為世界冠軍後,父親一如既往做著貪小便宜的營生,但是村裡人已經認為這是世界冠軍的父親,「世界冠軍不會騙人!」父親聽到後居然開始改變自己。

任宇翔終於盼到了歸來的母親,他的成長故事令千裡之外的母親返回來看望他,也因此他的童年與少年時代的傷疤在獨立的成長中得到彌縫。

任宇翔的故事有一種聖潔的意義。雙胞胎的江海和江河是另一種聖潔。他們外在的是目睹了爺爺的去世,在父母回去打工後他們又重新成為相依為命的「孤兒」。

同樣,命運沒有讓他們成為孤兒,因為他們選擇了跳繩隊,並且在期間得到了杜老師的教誨,不光是跳繩的技藝,而且是做人。在全市爭奪冠軍的比賽中,江海替代受傷的江河出賽,杜老師開始沒有認出他們,裁判以及工作人員也沒認出他們,但是杜老師說可以輸賽,不可以輸人!這一對平日你爭我奪各自好勝的雙胞胎的後續故事越加精彩,雙雙成才。

「比學會跳繩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細節鋪墊,貫穿全片,又毫不刻意而是順手拈來,使得這部影片的品相較之於《放牛班的春天》更加厚實。

寫苦難,寫人性,寫道義,寫畫龍點睛的橋段,要歷經藝術的訓練和思想的磨鍊。我不知道《點點星光》的編劇和導演曾經有過怎樣的陶冶,至少知道現在我並不認識和了解他們。

誠如上述,優秀影片都要有一種跳出套路的追求,如果它就是為了寫外來工子弟歷經奮鬥戰勝命運,套路就淺薄了。如果它沉下心讚美基本人性、平樸地謳歌普遍人性,一如《點點星光》和《放牛班的春天》那樣拍出美好人性,它就成功了。

廣州花東鎮七星小學跳繩隊的故事的被挖掘,起因就是這個體育老師的成就,成就就是把孩子們帶到了國際大賽中並且摘得27個世界冠軍的勝利。而影片卻僅僅將這個矚目的成功作為了一場場人性成長、青春艱難飛揚的故事平臺而非主線。

杜老師、任宇翔、江海江河、方小琴每一個鮮活的人物所以成功,也許在於這支創作團隊根本不是影藝圈中混跡江湖、滿身油膩的鼠輩,而是真正為著創作一部藝術上感人的電影而努力的人們。所以影片沒有任何花架子,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特效,卻有著青澀的誠摯和踏實的謙虛。

《點點星光》的難得經驗還包括以生活原型為故事藍本。電影是造夢的,但是造夢要有可信度。來自原型的電影其真實可信本身已經有著感人的背書,這一點彌足可貴。說明造夢與真實有著一條秘密的通道,走好了,電影的藝術成功就手到擒來。精彩的原型,這是無法複製的,而無法複製的創作,是任何懷疑也難以打破的。

從2017到2020年廣州電影創作不斷出現成功的奇蹟,我們看到了《掬水月在手》、《白蛇傳.情》、《刑場上的婚禮》、《田園時代》和《點點星光》以及等待上映的《瑞喜愛小白》等不俗的影片。廣州電影,廣東電影,繼續加油!

作者:趙軍

來泊:中國電影報

相關焦點

  • 《點點星光》講述廣州孩子真實故事
    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榮獲「最佳兒童片」之後,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即將於1月15日全國公映。1月11日,《點點星光》在廣州蓓蕾劇院舉行首映禮,該片也是2021年度「首映在廣州」項目的啟動影片。《點點星光》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
  • 《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兩部「廣州出品」喜獲金雞獎,廣州發力...
    11月28日晚,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廈門頒出。「廣州出品」成績喜人:講述葉嘉瑩一生的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獲得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點點星光》獲得最佳兒童片;《刑場上的婚禮》入圍最佳戲曲片。
  • 山區孩子玩搖滾: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讓人動容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音樂家克萊門特到法國鄉村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當助教時,通過籌組合唱團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音樂潛能,讓這群孩子從美妙的歌聲中找到了自我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顧亞和他的兩支學生搖滾樂隊,無疑也是「中國版」的《放牛班的春天》,而相比起這部法國電影的虛構故事,「中國版」的顧亞老師和這些「放牛娃」的經歷無疑更接地氣,更令國人所動容。
  • 100張金雞獎獲獎電影票免費送!《點點星光》!
    根據以上真實故事改編的,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橫空出世的黑馬之一,榮獲最佳兒童片,來自廣州的《點點星光》終於將在1月15日上映啦!!正值《點點星光》上映之際,我們將在文末送出大福利哦!孩子們眼中閃爍的童真自然與想像,也是無可替代的點點星光。星光來自文化強省《點點星光》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匠心出品。這是廣東省時隔九年,再捧金雞獎。
  • 以花都區「追風少年」為原型的電影入圍金雞獎提名 《點點星光...
    11月7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組委會在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提名名單。其中,《廣州綜合頻道》廣州新聞聯播以花都「追風少年」為原型的電影《點點星光》入圍「最佳兒童片」提名。
  • 走進最美教師|鄉村小學「放牛班的春天」走紅網絡 現實版的「馬修...
    走進最美教師|鄉村小學「放牛班的春天」走紅網絡 現實版的「馬修和孩子們」暖哭網友 2020-12-19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點點星光》上映,故事原型為武體校友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邱珊)1月15日,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在全國上映,該片2020年底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電影取材於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跳繩隊勇奪世界冠軍的真實故事,通過細膩寫實的拍攝手法,以小見大,展現了花都七星小學、花東中學的孩子們通過跳繩改變命運的經歷,體現了新時代青少年兒童頑強拼搏、勇於挑戰的精神風貌。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2006級校友賴宣治既是電影中跳繩教練杜偉強的扮演者,也是這一角色的原型。
  •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在這樣的日子裡當然很適合看一些能夠治癒心靈的適合春天的電影。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部就是豆瓣評分高達9.3的經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很多人在看到標題時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很有鄉土氣息的電影,其實不然,"放牛班"這個詞彙是源自於臺灣的一個形容被老師們放棄的差生班級的用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吊車尾"。
  • 揭西「放牛班的春天」登上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閉幕式
    揭西「放牛班的春天」登上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閉幕式 2020-12-03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學校體育:從點點星光到點亮星空
    真實原型  勵志兒童電影《點點星光》的真實原型花都區七星小學跳繩隊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重要論述的典型代表。廣州一直以來不斷推進中小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一根小小的繩子看似微不足道,卻承載無數夢想,改變了一群孩子的命運——1月15日,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真實原型的電影《點點星光》在全國院線上映。
  • 這個故事,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視頻記者:丁春雨、杜瑞、程濟安新華社長沙11月7日電 題:這個故事,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新華社記者袁汝婷、白田田11月6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樂老師馬修用合唱改變了一群「邊緣兒童」的命運。馬修說:「教育不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如今,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的這個留守兒童合唱團,就像中國版的「放牛班」。
  • 《點點星光》傳遞幸福奮鬥正能量
    花都區委書記黃偉林,花都區委副書記、區長邢翔,花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鄒璇,廣州廣播電視臺總編輯陳家成,廣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皮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播電視處副處長李靜出席了公映日觀影禮。花都區委副書記、區長邢翔表示,《點點星光》的前期宣傳,已經高度吸引了社會關注,希望全國各地有更多創作者能夠來到花都,過來挖掘題材、找靈感,展現花都的好故事、好人物。
  • 「放牛班的春天」是教師初心的縮影
    每一位身為教師的人有必要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電影裡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就連男主角——馬修,他也只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自已獨特的所作所為,用他自已那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
  • 格局大故事弱《熱血合唱團》難成中國版「放牛班」
    隨著主張有教無類的校長(盧冠廷飾)邀請旅美指揮家嚴梓朗(劉德華飾)回流,電影故事徐徐展開。同樣是講述一個音樂老師帶領一群問題學生走向逆襲的經歷,上映之前,《熱血合唱團》曾被譽為港版《放牛班的春天》。嚴梓朗就好比《放牛班》裡的馬修,面對一群「廢材」,他常把「Find your voice!」
  • 放牛班的春天:國內評分最高的音樂教育片
    因為該片主要講述了指揮家嚴梓朗通過「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讓一群「廢柴學生」在音樂中找回自我的故事,所以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稱為「港版《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在豆瓣的評分不過,相較於藝術成就最高的《死亡詩社》,2004年上映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則毫無疑問是大眾認可度最高的教育片。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央視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電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譯過來就是「合唱團員們」。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答案就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電影的社會背景作為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5位,《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學生時期必看的一部佳作,豆瓣評分上96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該片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之後,該片一直是探討師生話題的重要談資。
  • 神還原《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鄉村小學合唱團暖哭網友
    網友們稱,這段視頻神還原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的鏡頭,是電影故事的鄉村小學版。18日,揚子晚報記者核實了解到,這段視頻出處是徐州新沂邵店鎮中心小學「6秒合唱團」,該團在日常排練時被學校體育老師拍下,如同電影故事情節,在留守兒童為主的校園內,音樂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彌補了孩子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失的關愛。
  • 小小繩子,創造不可能的奇蹟 點點星光,才能匯成燦爛星河
    編劇楊曉丹 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點點星光》在本屆金雞獎獲得「最佳兒童片」。影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廣州故事」:地處偏僻山區的廣州花都七星小學,完全沒有跳繩經驗的體育老師賴宣治和鄉村孩子們齊心協力用9年時間奮力「跳」出了33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了10多項跳繩世界紀錄,創造「七星奇蹟」。電影展現了賴老師和這群孩子「用一根小繩子改變命運」的奇妙經歷。這也是廣州廣播電視臺第一部由自建電影團隊拍攝完成的4K院線標準電影。
  •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靈魂《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該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兩人回想起當年在「池塘底教養院」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