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一個大宗商品,一套普普通通的房子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所以房產對其他行業的擠出效應是比較明顯的。
比如過去10年左右時間,我很多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個別城市甚至已經實現了兩倍三倍的漲幅,在這種背景之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也不斷的下降,前幾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的增速還維持在10%以上,但是到了2019年,我國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下跌到8.1%,這個降幅是比較明顯的。
所以為了促進消費的增長,很多人都覺得要控制房價,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房價能下跌30%,社會上至少會釋放出10,000億的購買力,那現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簡單推算一下。
目前有人估算,我國的房產總市值大概是450萬億左右,這個市值相當於GDP的4.5倍左右,假如房價真的下跌30%,這將意味著有135萬的房產市值要蒸發,到時很多人的財富都要縮水,而這種財富縮水既有實質性的縮水也有名義上的縮水。
比如對那些炒房客來說,如果房價真的下跌30%了,他們的財富就會實實在在的縮水30%;而對於剛需人群來說,如果大家的房子是用來居住的,不管房價是上漲30%還是下跌30%,對於大家來說的這都只是名義上財富的收縮而已。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旦房價真的下跌30%了,潛在的購房人群他們的購房成本肯定會下降,對應的他們就能把部分資金轉化為消費潛力。
至於房價下跌30%能釋放出多少消費潛力,我們可以通過最近幾年房地產成交數據來大概推斷一下。
2019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額總共是159125.12億元,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額139439.97億元,別墅高檔公寓銷售額6993.06億元,相當於居住的房子加起來,每年的銷售額大概是14.6萬億。
當然這個銷售額指的是房子的總價,但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並不是按照總價來一次性支付的,大多數人都辦理的是按揭貸款,比如住宅商品房按三成首付,別墅高檔按5成首付。
當然這裡面有部分人是二套房甚至三套房,他們的首付會更高,很多地方的首付都需要達到70%以上)。
這樣算下來,全社會的平均首付應該在45%左右,大家每年用於購房的真金白銀大概是在6.5萬億左右。
而一旦未來房價真的下跌30%了,大家的首付以及月供都會減少。
我們就參考2019年的銷售數據來看,假如房價真的下跌30%,那麼商品房的成交總額就會下降到10.2萬億左右,對應的大家每年用於購房的真金白銀大概在4.6萬元左右,相當於大家用於購房的資金減少了大概1.9萬億元。
當然除了首付金減少之外,未來大家的月供也會跟著減少,比如按照原來的房價推算,平均貸款年限25年,平均貸款利率5.39%,單是住宅商品房每年的月供就有可能達到5800億左左右。
而在房價下跌之後,全社會住宅商品每年的月供就有可能下降到3800億左右,相當於每年月供可以減少2,000億。
但減少的這2,000億,僅僅是針對某一年的購房人群來說的,未來隨著每一年購房人群的不斷增加,這個每月月供減少的金額會進一步增多,5年時間之後,每個月的月供至少可以減少10,000億左右,10年之後每月的月供至少可以減少20,000億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房價真的下跌30% 5年之後,社會將可以釋放出2.9萬億的消費潛力,這裡面即便扣除一些人借錢充當首付的特殊情況,仍然可以釋放出20000億左右的消費潛力。
由此可見,假如房價真的下跌了,將可以進一步刺激消費的增長,這對於促進內需打造內循環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房價下跌30%,這種只是理論上的可能,從現實來看,全國房價不可能出現30%下跌的。
一方面是目前我國仍然有大量的購房人群,雖然目前很多城市房價比較高,而且很多城市甚至出現了20%的房子空置率,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確實有很多人沒有商品房,未來隨著這些人收入的不斷增長,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購房需求的,所以在未來5~10年內,我覺得部分地方的房價仍然有可能有小幅度的上漲。
另一方面,未來隨著貨幣發行量的不斷增多,當貨幣的發行速度比經濟的增長速度還要快的時候,那麼社會就沒法消化多出的貨幣,這樣多出的貨幣就會進入到一些樓市或者股市當中,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股市表現不理想,那麼樓市就會成為承載這些超發貨幣的主要載體,因此只要貨幣在繼續發行,那麼房價想要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基本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