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每天雷打不動都要做的事情?習慣到底要怎麼培養?如何才能更高效?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解答這些問題。
我一直都有跑步的習慣,不是天天跑,我看了書本裡面說,一周3-5次,留那麼幾天給自己休息就好,所以我沒有天天跑步,只是計算好一周要跑多少天,但實際情況是,我每天要糾結,自己到底要不要跑步,遇到一些事情,可能就不去跑了。
這樣的一種不確定性,其實是在給自己挖坑埋雷,隨時可能左右自己的心情。今年五月份我決定每天跑步。
每天跑步,好處有這麼幾個,曾經說自己忙,沒時間,但現在這些理由統統都會遠離自己,其次是大腦思考問題更加高效,再次,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穩定,不至於每天急急忙忙救火。
只要你控制強度和時間,運用合理的辦法,真的不用擔心每天健身會傷身體。如果還是擔心自己每天跑步傷身體,那就走一天跑一天,如果還是覺得鍛鍊量太大,很辛苦,那麼,還是遵從內心的聲音,請你回到鹹魚的生活狀態吧,這樣生活更舒服!
如果你給自己定好: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每天早上七點去運動,那麼每天早上到了這個時間,你無需思考,無需判斷,直接去運動就好。這樣就不會給懶惰的自己可乘之機。
如果真的要培養一個好習慣,最好的狀態是:讓它變成跟吃飯喝水睡覺一樣,每天不做就不難受,你餓肚子的時候難受吧?渴的時候難受吧?不睡覺的話頭腦清醒嗎?如果做到這樣的程度,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基本成功了。
讀書、跑步等等這些重要的事情,每天花時間去做,才有可能在短期內見效果,正如那句話所說「成功太慢,幸福減半」。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你希望自己頭髮不要太長,要養成及時理髮的習慣,那你總不可能天天去理髮,對吧?有誰的頭髮今天理完,明天就長出來的?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吧?這種情況下,就每個月理一次髮,時間固定在月末或者月中,那就可以了。
世界變化太快,曾經是日新月異,今天是分新秒異,可如果我們有一些習慣來輔助自己,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確定性,長期下來,我們的生活質量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