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大地圖》考 ——朱紹良

2021-02-13 北京保利拍賣

在存世的古代地圖遺珍中,《蒙古山水地圖》,隨著絲綢之路文化的起興,從久藏民間再次崛然被學界圍觀,並以其新的發掘,將歷史湮沒的價值煥然呈現。

明 絲綢之路大地圖

此圖縱59釐米,長3012釐米,青綠設色絹本。該地圖採用了傳統的手卷形式,在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廠著名書店「尚友堂」的題籤《蒙古山水地圖》而得以命名。

此地圖從右至左描繪小塊方圖來概括城池,由右至左城名從嘉峪關到天方止,共二百一十一個城名。所有城池名稱均以中文標註,嘉峪關以西城池名稱譯自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亞美尼亞語等多種異域語言的漢字。


《絲綢之路大地圖》局部——起點嘉峪關

此地圖從右至左描繪小塊方圖來概括城池,由右至左城名從嘉峪關到天方止,共二百一十一個城名。所有城池名稱均以中文標註,嘉峪關以西城池名稱譯自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亞美尼亞語等多種異域語言的漢字。

《絲綢之路大地圖》局部

據林梅村教授考證《蒙古山水地圖》,原圖長約40米,即起止點應為嘉峪關和「魯迷」(林稱即伊斯坦堡),而圖中長約10米、由「天方」到「魯迷」的這一段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被人為裁掉了。(有載於林梅村《蒙古山水地圖》)

《絲綢之路大地圖》局部

通過林梅村教授提供的線索,查閱《西域土地人物圖》,得出以下新的結論。地圖所記的確有不少缺失,天方至魯迷部分被剪去。地圖最遠處一個叫「魯迷」的地方,明代西方傳教士艾儒略《職方外記》卷一記載,小亞細亞有一個「魯密」國,即「魯模王國」今土耳其科尼亞。

在魏晉時代裴秀最早開創「製圖六體」理論,在地圖上以一寸折百裡的比例編制了《地形方丈圖》(有載於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北宋人沈括,在地圖上以二寸折百裡編制了《天下州縣圖》(有載於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百十三)。縱觀此地圖,劉金庫教授提出是根據「計裡畫方」的測算方法而來,經過核查確用此法繪製這一地圖的。(有載於明徐光啟《新法算書》卷一)

古希臘的託勒密(公元90─168年),提出了兩種世界地圖的畫法,一種是把經緯線繪成簡單扇形,一種是繪成球形,叫做地圖投影學。(有載於託勒密《地理學指南》)。荷蘭人墨卡託在1569年提出,用圓柱法把地球分開,按照等角原理,繪製經緯線在一個圓柱體上。這個方法被稱為「墨卡託投影」,是現代繪製地圖的基礎方法。

明萬曆年間義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1584年萬曆十二年,繪製《萬國圖志》。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利瑪竇到達北京師奉獻此圖,後被稱為《坤輿萬國全圖》。此圖的世界為橢圓形,附帶一些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利瑪竇的繪製地圖方法,後來被明朝政府接受,並大量刊印複製,將西方繪製地圖的方法成為後世的主要製圖之法。

被稱為《蒙古山水地圖》尚未具有橢圓形地球基本形狀,也沒有比例的計算標尺,是以中國傳統手卷形式繪製。因此,對《蒙古山水地圖》的斷代下限應為萬曆朝之前。

按照林梅村教授考證,《蒙古山水地圖》原長四十米,最遠達至魯迷。那麼根據嘉靖四年《名士》列傳第二百二十·西域四記載:魯迷,去中國絕遠。嘉靖三年遣使貢獅子、西牛。給事中鄭一鵬言:「魯迷非嘗貢之邦,獅子非可育之獸,請卻之,以光聖德。」禮官席書等言:「魯迷不列《王會》,其真偽不可知。近土魯番數侵甘肅,而邊吏於魯迷冊內,察有土魯番之人。其狡詐明甚,請遣之出關,治所獲間諜罪。」帝竟納之,而令邊臣察治。

從上面記載可以看出,最早對「魯迷」的描述時間節點,因此,《蒙古山水地圖》的繪製上限必定為嘉靖三年以後。

為何這幅地圖被稱為《蒙古山水地圖》,主要依據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廠著名書店「尚友堂」的題籤「《蒙古山水地圖》」。認為《蒙古山水地圖》稱謂是,嘉峪關以西至西亞地區蒙元帝國以後均被稱為「蒙古」,這一點需要商榷。

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蒙古人的版圖擴張急劇增大。至成吉思汗死後,長子朮赤的兒子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察合臺在中亞、南亞建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的後裔在新疆、西亞建立「窩闊臺汗國」,託雷的兒子旭烈兀在兩伊、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美國哈佛燕京學院1935年地圖均有記載。

明初,太祖朱元璋派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徵討西域殘元勢力,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的洪武五年壬子年。(有載於《嘉峪關志》)

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之後,永樂二年西域帖木兒帝國滅掉奧斯曼帝國後,向東擴張而來,陳兵數十萬欲滅大明王朝。帖木兒到達伊犁地區後死於暴病,諸子為了爭奪王位離析,四子沙哈魯臣服於大明王朝。(有載於王治來《中亞通史·古代卷》)。明成祖在嘉峪關以外設關西七衛,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這一舉措基本使西域地區獲得暫時安寧。(有載於胡小鵬 《民族研究》)

永樂十二年派陳誠、李暹等禮送沙哈魯使臣,出嘉峪關到達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以及撒馬爾罕等中亞各地,證明了關西七衛是確保了絲綢之路暢通的。

1420 年永樂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沙哈魯之子彌兒柴貝桑格兒算端阿合馬往北京任使節,到達嘉峪關。同日驗證接待使節、商人全體共 510 人。可見這條貿易之道的繁榮。特別是甘州、肅州所產的大黃質量最優,每年被西方使節、商人經嘉峪關馱運而去。

1602 年萬曆三十年十二月,葡萄牙旅行家鄂本篤到達嘉峪關,因辦理入關手續,在嘉峪驛住 25 天。鄂氏由於路途寒苦,備受艱辛,到肅州不久臥病不起,於公元 1607 年 4 月 11 日病逝於肅州,終年 45 歲。上述兩個記述,有載於《嘉峪關志》。

前面介紹,琉璃廠書店「尚友堂」的題籤命名《蒙古山水地圖》是依據前人習慣而來,這一稱謂實在不符合當時情況。其一:明初以後關西七衛管轄遼闊的地域,最遠已達阿富汗、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地區,兔力帖木兒、沙哈魯等人也都歸順明王朝接受冊封。「尚友堂」題籤為《蒙古山水地圖》,這一點不符合實際情況。其二:永樂至萬曆年間,西域貿易頻繁是有史證的,葡萄牙人鄂本篤的到來說明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因此,可以明確定名此圖為《絲綢之路大地圖》,以糾正前人的謬誤。

《絲綢之路大地圖》是哪一種繪畫風格呢?創作的時間應為何時呢?

「仇英的畫作《歸汾圖》所繪臨汾城樓如出一轍,顯然使用的是同一粉本」一說。仇英的繪畫師自周臣,以南宋院體為宗,用方筆來表現自己,他的方筆是側鋒而不是偏鋒,圓筆偶爾用一點。用筆轉角和緩,連續而不停頓,周臣、王翬在尖角處都停頓,仇英的筆墨連續而流暢。仇英《歸汾圖》所繪臨汾城樓,為重簷歇山頂三滴水樓閣式建築,鴟尾內向兩宋以前圖示,「券門」式城門。


仇英《歸汾圖》

《絲綢之路大地圖》的嘉峪關城門,城樓是單簷歇山頂兩滴水樓閣式建築,鴟尾外向典型的明清建築特點。「券門」式城門明顯。又如馬兒黑納城樓,重簷歇山十字脊頂三滴水樓閣式建築,鴟尾內向明清建築特點。

因此,《絲綢之路大地圖》的繪畫筆法,建築物的構圖風格,均與仇英不同。

對《絲綢之路大地圖》筆墨的研究,發現與明中期的「吳派山水」非常接近,精細鮮麗的青綠山水和界畫能力。層層疊疊而不重縱深關係的布局,山頂平臺,濃密的葉苔小點,稜角清楚的礬頭等具有特色的畫法。這一切非常符合「吳派山水」特點,更接近於文徵明的學生謝時臣的繪畫風格。而唐寅、仇英兩人均從南宋院體繪畫入手,並遠追北宋名家,重視主題、結構,講究真景實感。

謝時臣在山水、界畫的繪畫能力很強,如《匡廬瀑布圖》、《溪山霽雪圖》的,礬頭、點子、構圖都與《絲綢之路大地圖》一致。界畫的繪製特點,除鴟尾外,其他建築特點基本相似。

《絲綢之路大地圖》創作的時間,按照上面對上下限的分析,可以得出清晰的結論。屬於明嘉靖三年以後,深受「吳派山水」謝時臣風格影響的繪畫筆法繪製的,當是嘉靖時期的作品。

《絲綢之路大地圖》依據絹地材料、顏料、繪製繁縟、計裡畫方能力分析,應為明代官方所用。這是為了與西域各國交往所用,每一個遙遠的地名出現,都代表了絲綢是之路延伸,《絲綢之路大地圖》是絲綢之路文明的珍惜瑰寶。

官方網站:http://www.polypm.com.cn
微博:http://e.weibo.com/polyauction
微信:polyauction-beijing

相關焦點

  • 30米巨幅明代絹本《絲綢之路大地圖》
    為助力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描繪了古代絲綢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絹本青綠山水地圖手卷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於5月13日起亮相於新保利大廈一層大堂
  • 地圖上的絲綢之路︱歐洲古地圖上的「中國」與「絲綢之路」
    《波伊廷格地圖》反映出的東方知識的退化,反映了絲綢之路的動蕩與衰落。T—O地圖上的「賽裡斯」從3世紀開始,中國進入了分裂與戰亂的時代,絲綢之路時斷時續,與西歐的聯繫則徹底中斷。此後,在歐亞大陸的東方出現了強盛的唐朝(618—907年),而四分五裂的歐洲則依然在中世紀黑夜中漫無目標地摸索著。
  • 《古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全景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17)
    《古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全景地圖》全面展示亞歐大陸板塊,同時包括北非、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區域
  • 春華秋榮 | 從《絲路山水地圖》到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洛神賦》2018年春晚,萬家燈火團圓,節目進行到中段的時候,時任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向全國觀眾展示了一幅故宮收藏的震驚世人的山水繪畫長卷——《絲路山水地圖》,30餘米的手卷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的遼闊地域範圍。而這件作品的捐贈人就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先生。
  • 眾望同歸 | 王翼青:斯坦因與絲綢之路的再發現
    【小絲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絲綢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眾望同歸: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了一批絲綢之路相關的著名學者為「眾望同歸」特展提供諮詢並寫作了相關文章。我們將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及相關平臺陸續刊登,第五篇由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冀青提供。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圖1 李希霍芬絲綢之路地圖 關於草原絲綢之路的提出,目前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說法。 圖3 黃時鑑絲綢之路地圖
  • 2017廣東省考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考場地圖及乘車路線
    2017廣東省考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考場地圖及乘車路線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準考證列印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省考考場地圖,廣東省考乘車路線,廣東公務員準考證列印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馬利努斯和託勒密的記載顯然令李希霍芬意識到,在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同時屹立於歐亞大陸兩端的時候,即公元前2世紀晚期至公元3世紀中期這段時期內,曾經有橫跨歐亞大陸的商路將東西方兩大帝國連接起來。但我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古代作家從未有過「絲綢之路」的說法,那麼李希霍芬為何會創造出這一名稱呢?絲綢在李希霍芬的眼中又具有怎樣特殊的含義呢?
  • 徐朗 |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馬利努斯和託勒密的記載顯然令李希霍芬意識到,在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同時屹立於歐亞大陸兩端的時候,即公元前2世紀晚期至公元3世紀中期這段時期內,曾經有橫跨歐亞大陸的商路將東西方兩大帝國連接起來。但我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古代作家從未有過「絲綢之路」的說法,那麼李希霍芬為何會創造出這一名稱呢?絲綢在李希霍芬的眼中又具有怎樣特殊的含義呢?
  • 絲綢之路與帕提亞有關聯?其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絲綢之路的貢獻
    絲綢之路所經過沿線地區,大多都是由當地的地方勢力控制的,沿線貿易能否安定進行,主要依靠的對象便是當地領主以及周邊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存在,為絲綢之路的正常貿易提供了穩定的交易環境。塞琉西亞港古地圖沃諾吉西斯一世在位期間時期,商人的貿易行為與國家統治者的合作更為密切,來往貿易的商人們效忠於國王,國王也依靠商貿的稅收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 穿越蔥嶺絲綢之路:帕米爾高原故道尋蹤
    帕米爾高原是中西交通要道:西漢時絲綢之路僅有的(老)北、南兩道都經過時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它是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臘、西域與古代中國文明的交匯處。絲綢之路的老北道(東漢以後的中道)經過高原東北部的伊爾克斯坦山口與阿賴谷地,通往奧什、費爾幹納;而南道相對複雜,還沒有被精確復原,它是筆者重點考察的對象。
  • 絲綢之路的「青春」——關於我的歌詞《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抵達敦煌後分為三道:南道出陽關,經羅布泊、若羌、且末、和田、莎車;北道出玉門關,經吐魯番、焉耆、庫爾勒、輪臺、庫車、阿克蘇。南道和北道之間隔著茫茫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喀什交匯後南道登帕米爾高原,經塔什庫爾幹到伊朗;北新道後來開闢,經哈密、烏魯木齊、伊寧、塔什幹。北道和北新道之間隔著綿延的天山山脈,在撒馬爾罕交匯後到伊朗。
  • 徐朗:「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馬利努斯和託勒密的記載顯然令李希霍芬意識到,在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同時屹立於歐亞大陸兩端的時候,即公元前2世紀晚期至公元3世紀中期這段時期內,曾經有橫跨歐亞大陸的商路將東西方兩大帝國連接起來。但我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古代作家從未有過「絲綢之路」的說法,那麼李希霍芬為何會創造出這一名稱呢?絲綢在李希霍芬的眼中又具有怎樣特殊的含義呢?
  • 去中國科技館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
    人民網北京1月2日電(池夢蕊)一提起絲綢之路,您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起漫漫黃沙、悠揚駝鈴、點點白帆、繁華市集……的浪漫想像。但是,絲綢之路到底是什麼樣子?它由多少條線路構成?古代旅行家在漫漫古道上如何克服艱難險阻?絲綢之路上傳播了哪些物質文化與精神財富?絲綢之路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
  • 掌上地圖館 | 中國傳統地圖的發展(下)
    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
  • 絲綢之路的文明邏輯
    博望侯與大力神後裔跨越歷史的最終握手,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絲綢之路」。事實上,廣義的絲綢之路並非只是一條簡單的線路,而是一張古代中國往來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網絡。這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村莊周圍就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一萬多公裡的絲綢之路又該有多少呢。他的眼前豁然明亮:「我的心在跳躍,我想用自己的雙腳踏遍絲綢之路……我想描繪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如果這些繪畫成為我藝術生涯的佐證,那該多麼令人神往啊!當我想像那長達幾千年壯觀的歷史劇時,覺得沒有比這絲綢之路更具有豐富多彩的世界了。」
  • 絲綢之路上的「猶太人」 --- 從一個民族看絲綢之路
    但影響卻非常大。他掌握了輝煌的絲綢之路的貿易,深度參與著中原地區的歷史進程。這個民族,就是粟特。當凱撒身穿絲綢長跑出現在羅馬的大劇院那一刻,羅馬帝國驚呆了。整個羅馬帝國對絲綢趨之若鶩。東漢甘英出使西域,至裏海,因安息提供的假情報而折返。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正式建交,失之交臂。但粟特人另闢蹊徑,經克裡米亞半島,直接向羅馬輸送絲綢。從此,中國的絲綢,在長安,經粟特人一路西送,直達羅馬王庭。粟特,掌握了整個絲綢之路的貿易。
  • 張騫:絲綢之路「帶貨一哥」
    說起絲綢之路的歷史一個人「難脫」關係也是我們中學課本上的「釘子戶」那個人就是—張騫25歲的熱血青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
  • 死亡之海與沙漠綠洲:絲綢之路穿過的新疆兩大盆地的沙漠你愛哪個
    「一帶一路」的基礎就是緣於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絲綢之路起點在西漢的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洛陽,經過河西走廊之後出玉門關或陽關,進入新疆的境內。
  • 用文物和遺蹟還原絲綢之路真實歷史——探秘西北大學考古專業
    西大考古人與絲綢之路結緣甚深。幾十年來,一代代西大考古人從絲綢之路起點出發,一路行進至中亞他們,在絲路上留下了輝煌的印記。2019年高考報志願即將開始,6月20日,本報對於這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專業進行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