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名醫張錫純的活絡靈效丹,中醫靈活運用治療肩周炎有奇效

2020-12-14 孫益說養生

病案:

患者一周前因淋雨幹活後出現右肩部疼痛,休息後不見好轉,受寒後疼痛加重,以夜間疼痛尤為明顯,肩關節各活動方向受限,難以入睡,自行艾灸拔罐後不但未減輕,症狀反而加重,故由家屬送入醫院,拍X片:右肩關節少量骨質增生,伴有肩部鈣化灶,考慮鈣化性肌炎,查血常規:白細胞:11.2×109/L,超敏C反應蛋白22.11 mg/L,血沉:9mm/h;尿酸:256umol/L,類風溼因子(-),安排磁共振檢查:右肩關節肩袖損傷,少量關節積液,肱二頭肌腱處鈣質沉積,考慮鈣化性肌炎。口渴,二便無殊,舌紅苔黃,脈浮緊。

中醫診斷為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證屬寒溼痺阻,予以祛除寒溼,溫通經脈,活血化瘀治療。方擬活絡靈效丹加減7劑,每日一劑,早晚分服。7天後複查,肩部疼痛有所緩解,但胃脘部感覺冷痛,故去米仁,加小茴香10g。繼服7劑,再次複查症狀已經明顯好轉,能睡眠,但不能抬重物,肩關節不能後伸,予以原方繼續鞏固一周後基本緩解。

方劑:

活絡靈效丹加減:丹參,沒藥,當歸,乳香,制川烏(先煎),川芎,赤芍,甘草,黃芪,威靈仙,桑枝,米仁,延胡索。

診治體會:

肩關節周圍炎是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因局部炎症導致功能障礙的疾病,其主要的特徵就是肩關節各活動方向受限,以上舉及後伸限制最為明顯,主要是中老年高發,但是現在因為長期姿勢不端正,或者長期受寒,肩關節周圍炎有年輕化的趨勢,病理研究發現肩關節周圍炎主要是纖維化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所以後期常常出現肩關節黏連,從而導致肩關節功能嚴重影響,若沒有及時進行幹預,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後期肩關節出現特徵性的僵硬,特別是受寒後加重,所以中醫學將其形象地稱為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也可歸為痺症的範疇,《類證治裁》:「腠理不密,風寒溼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痺」。

本案患者正氣開始虧虛,衛氣不固,又受風寒溼邪,侵入人體經絡關節,導致經脈受阻,失於濡養,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瘀阻加重。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雲活絡效靈丹:「治氣血凝滯,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一切臟腑積聚,經絡湮瘀」。方中丹參、黃芪、乳香、沒藥、延胡索、當歸、川芎活血止痛,補氣行血,養血行氣,達到補血且化瘀的目的。川烏、威靈仙共同達到溫經止痛,除溼祛風效果,米仁、芍藥、甘草柔筋止痛,補益陰血,祛溼的作用,桑枝達到引藥達上肢的目的。整個方子扶正與祛邪共用,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及時提升人體的正氣才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關焦點

  • 高熱、心煩、口渴、頭痛,名醫張錫純用「寒解湯」,究竟是何意?
    當然,明清時期及近代史,又是華夏大地不得不與工業化的新世界交流的時期,一個就算「閉關鎖國」也不能夠阻撓歷史洪流的時期,還出現了站在中醫前人肩膀上、又積極學習西方醫學的醫學楷模,如張錫純、惲鐵樵等等。張錫純老先生的心血之作很厚、很沉,從氣勢上就先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暗示我們學醫此事須躬行,放下虛妄方可成。
  • 名醫張錫純的降壓名方
    張錫純(1860年-1933年),字壽甫,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鬥。1916年在瀋陽創辦我國第一間中醫醫院——立達中醫院,1930年創辦國醫函授學校,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許多為我們熟知的當代名老中醫都或多或少受到過他的影響。
  • 張錫純的「十全育真湯」有治療癌症的作用
    張錫純的《屢試屢效方》中有一張名為「十全育真湯」的方子,這張方子張錫純用來治療中醫所說的「虛勞」和「勞瘵」(癆瘵,瘵字念zhai,四聲)。
  • 七個穴位治療肩周炎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風、偏癱、高血壓、多汗症、手臂無力、肩臂疼痛,手臂攣急,肩痛,上肢不遂等。中醫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攣痛,不能上舉,手背紅腫,四肢熱,癭氣,乳癰等。西醫病症: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高血壓病,肩周炎,乳腺炎,蕁麻疹等。
  • 秋冬肩頸痛高發季,中醫教你幾招緩解不適,遠離肩周炎!
    西藥止痛不治本,於事無補,唯有中醫內外兼顧,方得緩解之法。 肩周炎怎麼回事? 而在中醫理論中,肩周炎屬於「痺證」範疇,又有「肩凝症」、「結肩凝症」、「老年肩」之稱,早在晉朝《針灸甲乙經》中就有記載「肩脾周痺……肩痛不可舉」,而中醫學界內普遍認為肩周炎主要病機為氣血瘀滯,脈絡痺阻,不通則痛。但因何導致氣血不行,脈絡瘀阻?
  • 單方一味,氣死名醫,中醫大師孟景春:單味藥有大功用
    來源:金蘭中醫學社導讀:單方一味,氣死名醫。有時候一味藥就可治療眾多遍治無效的疾病。
  • 中西醫匯通學派張錫純用清瀉胃腑,調補肝腎藥治療暑天洩瀉案研讀
    【名醫簡介】張錫純,字壽甫,籍山東諸城,河北省鹽山縣人,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鬥。他在瀋陽創辦中國第一間中醫醫院—立達中醫院。後定居天津,創辦國醫函授學校,憑藉高明的醫術和顯赫的醫名,培養了很多中醫人才。與當時江西陸晉笙、楊如侯、廣東劉蔚楚同負盛名,稱為「四大名醫」。
  • 名醫傳人羅新民:中醫如何治骨病?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對於風溼骨病,像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強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滑膜炎、網球肘、足跟痛等風溼骨病患者已成為蔓延之勢,越來越年輕化,而且病情反覆,廣大患者被疼痛困擾多年苦不堪言。
  • 中醫珍稀古籍善本,最豐富的三千冊中醫古籍資料
    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好多中藥硬著頭皮做了雙盲。這些東西在中醫黑眼裡就是選擇性忽略。然後我之前評論了一個人,他拿了個例來批判整個針灸(其實這種事還不少),我就覺得這種行為很過分,都說中醫不嚴謹,但是黑中醫的有幾個是嚴謹的?現在針灸推拿除了保留了中醫基礎理論和經絡學的東西,也是需要學習解剖,甚至在很多派系中,解剖的重要性還要大於傳統理論。
  • 梅州這位名中醫治療肩頸疼痛、腰肌勞損有良方!
    曾有一位94歲高齡的朱公慕名從澳洲來找他治療,這位朱公患了痙攣性斜頸,看了無數醫生都沒有看好,經房耿浩教授用其獨特的正骨推拿手法加上針灸治療,僅一個療程的治療,症狀明顯好轉。病人高興地邀請房耿浩教授去澳大利亞遊玩,並說要親自開車去機場接機。
  • 肩周炎怎麼治?4種治療方法比一比哪種更有效
    肩周炎在什麼時候治療最佳?肩周炎一般在緩解期治療為宜,緩解期治療以改善、控制病症為主。急性期以炎症的消除為主,多以藥物控制。目前應用於肩周炎急性期和緩解期的治療方法分別有以下幾種:一、按摩按摩屬於理療中的一種,主要通過按、壓、揉等多種手法來刺激肩膀周邊相關穴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來緩解炎症所引發的腫痛不適。按摩時先用健側手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用適當力度按揉患側肩關節一至二分鐘,按壓過程中觸碰到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 消石良藥雞內金,治療結石有奇效
    明《醫林集要》中有單用本品治療「小便淋瀝,痛不可忍者」。清代《握靈本草》曰:「 治小便淋瀝澀痛,五錢燒研。」首次明確提出治療石淋的是近代醫家張錫純。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中原含有稀鹽酸,故其味酸而性微溫,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
  • 有抗癌止痛作用的大小活絡丸
    大活絡丸和小活絡丸都是中醫治療痺痛的經典名方,兩方也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和止痛作用。 大活絡丸有祛風扶正、活絡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正虛邪實的中風癱瘓,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打損傷等證見全身疼痛者。
  • 民國名醫劉蔚楚先生傳略
    《復興中醫》雜誌1940年第一卷第一期載有其醫論文章《子宮癌之治療》,註明為劉蔚楚遺稿,依據推測,可能卒於1939-1940年。劉氏世代詩書門第,其始祖原籍江蘇,南宋時遷居廣東南雄。宋理宗四年(1228年),其先祖中行公授左右江提督,後避元亂定居廣東香山。其父慕雲公為太平行茶商,往來於閩粵之間,同治甲子仲春劉蔚楚先生出生於福建福州南臺。
  • 高手在民間——民間中醫治療中風偏方秘方選注
    劉河間的《傷寒心法》,張子和的《儒門事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李東垣的《東垣試效方》《活法機要》,危亦林家傳五世的《世醫得效方》都是個人的驗方集,個人的發明創造徒然增多,我認為和宋代的文化繁榮教育普及有關係。明朝有部《普濟方》,載方是最多的。陶節庵的《傷寒六書》也是留給獨子的全部心法秘方,敦煌卷子裡也有好多絕世秘方,《驗方新編》是民間秘方集,據說出版以後,每個中醫人手一冊。
  •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經驗與妙招
    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補中益氣湯加味);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如海藻玉壺湯、橘荔散結丸);及專攻瘀血的活絡效靈丹、大黃 蟲丸等。 有以辨證論治分型治療的;有以專方專藥一方到底的;也有經方治療的;有的分經期、非經期軟堅扶正各有側重的;更有採用內外合治、內服、灌腸、衝陰、外敷、貼臍配合針灸、二氧化碳雷射穴位照射等綜合治療的。 方法雖多,各有所長,歸納之,仍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佐以益氣養陰扶正為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法。
  • 中醫骨科孔政:肩周炎左手不能上舉後展中醫怎麼調理能治好?
    中醫骨科孔政:肩周炎左手不能上舉後展中醫怎麼調理能治好?肩周炎是現代社會的多發病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也稱為漏風肩,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的疼痛及活動範圍受限,肩周炎屬於中醫痺症範疇,中醫認為多因中老年人群會逐漸出現功能退化、年老體衰、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所致,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根據具體的證型對症通過補氣養血、活血通絡辯證的中藥方劑內服調理,同時可採用針灸、艾灸、理療等外治法綜合調理,具有副作用很小,不良反應很少,效果確切
  • 肩頸不通百病生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奇效
    西安中際中西醫結合腦病醫院運用針刺、艾灸(溫針灸、泥灸)、蠟療、按摩、拔罐(火罐、氣罐)、穴位貼敷、刺絡放血、中藥燻蒸等手段治療頸肩關節症候群有奇效。患者崔女士(化名),長期從事伏案工作,頸肩僵硬、疼痛,上肢麻木,極度怕風,恐懼夏日開空調,常年佩戴圍脖,應用中醫特色治療後,疼痛、麻木消失,生活恢復正常。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2020-12-0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仁心行醫 薪火相傳——記江蘇省國醫館太乙堂中醫院名醫梁世界
    在「江蘇中醫」、「世界衛生」、「河北中醫」、「重慶實用中醫藥雜誌」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多篇,其中「升降散臨床應用舉偶」一文獲得全國論文一等獎!連續三年被「中國醫師雜誌」評為傑出中醫師。治病注重整體觀念,參合地域人群體質成因,強調辯證施治,憑著對藥物的深入理解和多年豐富臨床經驗積累,在治療各種疑難病領域均有較好的療效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