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患者一周前因淋雨幹活後出現右肩部疼痛,休息後不見好轉,受寒後疼痛加重,以夜間疼痛尤為明顯,肩關節各活動方向受限,難以入睡,自行艾灸拔罐後不但未減輕,症狀反而加重,故由家屬送入醫院,拍X片:右肩關節少量骨質增生,伴有肩部鈣化灶,考慮鈣化性肌炎,查血常規:白細胞:11.2×109/L,超敏C反應蛋白22.11 mg/L,血沉:9mm/h;尿酸:256umol/L,類風溼因子(-),安排磁共振檢查:右肩關節肩袖損傷,少量關節積液,肱二頭肌腱處鈣質沉積,考慮鈣化性肌炎。口渴,二便無殊,舌紅苔黃,脈浮緊。
中醫診斷為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證屬寒溼痺阻,予以祛除寒溼,溫通經脈,活血化瘀治療。方擬活絡靈效丹加減7劑,每日一劑,早晚分服。7天後複查,肩部疼痛有所緩解,但胃脘部感覺冷痛,故去米仁,加小茴香10g。繼服7劑,再次複查症狀已經明顯好轉,能睡眠,但不能抬重物,肩關節不能後伸,予以原方繼續鞏固一周後基本緩解。
方劑:
活絡靈效丹加減:丹參,沒藥,當歸,乳香,制川烏(先煎),川芎,赤芍,甘草,黃芪,威靈仙,桑枝,米仁,延胡索。
診治體會:
肩關節周圍炎是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因局部炎症導致功能障礙的疾病,其主要的特徵就是肩關節各活動方向受限,以上舉及後伸限制最為明顯,主要是中老年高發,但是現在因為長期姿勢不端正,或者長期受寒,肩關節周圍炎有年輕化的趨勢,病理研究發現肩關節周圍炎主要是纖維化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所以後期常常出現肩關節黏連,從而導致肩關節功能嚴重影響,若沒有及時進行幹預,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後期肩關節出現特徵性的僵硬,特別是受寒後加重,所以中醫學將其形象地稱為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也可歸為痺症的範疇,《類證治裁》:「腠理不密,風寒溼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痺」。
本案患者正氣開始虧虛,衛氣不固,又受風寒溼邪,侵入人體經絡關節,導致經脈受阻,失於濡養,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瘀阻加重。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雲活絡效靈丹:「治氣血凝滯,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一切臟腑積聚,經絡湮瘀」。方中丹參、黃芪、乳香、沒藥、延胡索、當歸、川芎活血止痛,補氣行血,養血行氣,達到補血且化瘀的目的。川烏、威靈仙共同達到溫經止痛,除溼祛風效果,米仁、芍藥、甘草柔筋止痛,補益陰血,祛溼的作用,桑枝達到引藥達上肢的目的。整個方子扶正與祛邪共用,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及時提升人體的正氣才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