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醫劉蔚楚先生傳略

2021-02-07 賴海標經方醫學工作室
劉蔚楚,名永相,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年不詳。《復興中醫》雜誌1940年第一卷第一期載有其醫論文章《子宮癌之治療》,註明為劉蔚楚遺稿,依據推測,可能卒於1939-1940年。


劉氏世代詩書門第,其始祖原籍江蘇,南宋時遷居廣東南雄。宋理宗四年(1228年),其先祖中行公授左右江提督,後避元亂定居廣東香山。其父慕雲公為太平行茶商,往來於閩粵之間,同治甲子仲春劉蔚楚先生出生於福建福州南臺。先生少小回香山讀書,弱冠之年苦功舉業,19歲時因過勞以致咳血、遺精,已有垂危之候,經香港皇家總醫生挨裡時、水師總醫生佐頓,同群佐會診,以「血幹不上腦」斷定不治。其嶽家推薦71歲的老中醫楊來儀診治,三月脫危,七月康復。劉蔚楚先生幸逃九死,棄舉從醫,遂拜楊來儀為師,授以《南雅堂醫書十六種》、《本草求真》、《潛齋醫書五種》、《赤水玄珠》、《臨證指南》、《徐氏八種》《喻氏三書》、《靈素類纂約注》八家之書。囑讀終卷必評點筆錄,攻讀四載而臨證,偶為人診治,輒能得心應手。劉蔚楚先30歲時名聲大噪,力挽沉痾,迎候就診者幾無虛日,期間常隨其父奔波於閩粵之間。廣東國民政府時期,中山先生在廣東發起護法運動,廣東地區時有戰亂,劉蔚楚先生點評《本草求真》及其醫案皆因此而損毀。其長子劉元梓,字伯材,就職於北京,先生遂前往北京避難。1922年其子因故前往上海市律師業,先生隨其子前往上海,在好友周小農的鼓勵下,開始整理其醫案醫論發表於報刊雜誌,其逐漸名揚海內,醫學報刊爭先登載其文章,當時與江西陸晉生、江蘇楊如候、河北張錫純,同負盛名,被稱為名醫四大家。劉蔚楚先生在1920至1930年代是國內中醫藥界極為活躍的醫家,如在民國時期重要的中醫藥雜誌《三三醫報》上發表醫論醫案等文章84篇,與張錫純、周小農等是該雜誌發表文章最多的醫家之一。1923-1933年間,劉蔚楚在另一醫學雜誌《醫學雜誌》發表文章26篇,內容涉及學術思想、臨床驗案、養生、建言獻策等。劉蔚楚同時還是當時上海《大眾醫學月刊》的主要撰人之一。在何廉臣著作《全國名醫驗案類編》、柳學洙著作《醫林錐指》中皆錄有劉蔚楚醫案。民國時期中醫泰鬥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多次提及劉蔚楚,如在《醫學衷中參西錄》「太陽病小青龍湯證」一文提到:「試觀近今新出之醫書,治產後溫病,有一劑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見於劉蔚楚君《遇安齋證治叢錄》,劉君原廣東香山人也。」 劉蔚楚著有《遇安齋證治叢錄》一書。全書分上下兩卷,其中「撰述門」載文27篇,錄有劉氏習研古籍筆記及心得體會,「方藥門」有29篇專門述方藥的用法、效能,「醫案門」載錄臨證醫案23則,以內科病案為主,「尺牘門」收有來往書信10封,「詩歌門」及「同人錄」則記有劉氏和其友詩詞39首。本書提倡「保國粹、取西法」,對中西醫匯通有一定的探討。首版於1924年,1927年曾有再版,現國家圖書館有其藏書。

 

(上圖載自孔夫子書店)


參考文獻:

1.《遇安齋證治叢錄》序言.劉蔚楚.《三三醫學報》.1924年第1卷第25期 

2.楊公來儀救治虛損垂危記.劉蔚楚.《三三醫學報》.1924第1卷第25期

3.致周小農.劉蔚楚.《紹興醫藥學報》.1922年第12卷第12期 

4.子宮癌之治療.劉蔚楚.《復興中醫》.1940年第1卷第1期 

5.周鳳梧編著,中國醫學源流概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2,第205頁 

6.劉蔚楚及其學術思想研究--基於民國時期山西《醫學雜誌》.馬曉麗.《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8年第19卷第3期 

7.民國時期上海出版的《大眾醫學月刊》.沈偉東.《醫史博覽》.2008年第4期41頁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術探討與交流,不建議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應諮詢醫生為好。

相關焦點

  • 民國名醫劉蔚楚經典醫案之九:嬰兒慢脾風醫案
    民國名醫劉蔚楚經典醫案之九嬰兒慢脾風醫案賴海標    1920年代初期,河北張錫純、江西陸晉笙、江蘇楊如侯、廣東劉蔚楚同負盛名,被稱為當時全國「四大名醫」。張錫純在其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多次提到劉蔚楚及其著作《遇安齋證治叢錄》。劉蔚楚,廣東香山(今中山)人,著《遇安齋證治叢錄》,該書於1924年首次出版,1927年重版。
  • 民國名醫劉蔚楚經典醫案之七:肝燥風動昏暈案
    1920年代初期,河北張錫純、江西陸晉笙、江蘇楊如侯、廣東劉蔚楚同負盛名,被稱為當時全國「四大名醫」。
  • 民國名醫劉蔚楚經典醫案之七:陽虛汗脫案
    導讀:1920年代初期,河北張錫純、江西陸晉笙、江蘇楊如侯、廣東劉蔚楚同負盛名,被稱為當時全國「四大名醫」。張錫純在其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多次提到劉蔚楚及其著作《遇安齋證治叢錄》。劉蔚楚,廣東香山(今中山)人,著《遇安齋證治叢錄》,該書於1924年初版,1927年重版。
  • 民國舊事|郭履洲先生傳略
    戴笠,浙江江山人,軍統開山鼻祖,民國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郭履洲與戴笠同為六期同學,兩人志同道合,交誼最摯,皆以天下興亡相期許。郭履洲事業與戴笠息息相關。當此之時,民國政府已入危急之秋,交警局長馬志超因奉令率局遷粵,故授命副總局長郭履洲接兼上海市中心區守備司令官,指揮交警第二、五、六、十一、十二、十八等六個總隊,第十五總隊的第一大隊,以及上海市警第一、二兩個總隊,編成上海市中心區守備兵團,專責上海市中心區的守備任務,維持治安,策應郊區國軍作戰,如解放軍突入市內,則由交警擔任作戰。
  • 【樂東人物】民國李煥章、李樑材父子傳略
    本文父子傳略,主要是李煥章和長子樑材、次子棟材生平。長子李樑材解放前夕離島,而次子李棟材,1941年已在抗日戰場上壯烈殉國。有關李煥章、李樑材、李棟材父子,大家對他們的名字一定會很陌生。如果沒有整理此文,世人更會把他們父子忘得一乾二淨。他們父子,長成什麼樣、究竟是什麼人,連他們後裔,恐怕知道的也不會太多。
  • 民國時期一場中西醫打擂,四大名醫的空前聯手,有著怎樣的故事
    清末民國時期,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施今墨這四位被稱為京城「四大名醫」。說起這四位名醫,當時在北京城可是中醫界大師級別的人物。施今墨舊照四位名醫在專業上也是各有專攻。民國18年,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大事。什麼事情呢?
  • 【學在中醫附院-吉林省歷史名醫名家傳略】 【學在中醫附院-吉林省歷史名醫名家傳略】宋從有得名師傳授
    黃景銘之父黃友麟名噪一方,師從清末名醫田梅古。宋從有師出名門,1952年參加工作後,將自己保有的秘方傳給同道,分享妙術。1954年考入長春市中醫進修學校,爾後又進白求恩醫大系統學習西醫,成為我省較早一批中西醫結合醫生。1958年宋從有拜三代世醫金萬麟為師,專修兒科,盡得其傳。     宋從有並不局限於師傳。
  • 陳攖寧先生生平述略(一)
    陳攖寧黃山遇道的事情,餘仲珏《陳攖寧先生傳略》一書中言,在陳攖寧「十九歲那年,有一次去黃山腳下一朋友家中作客,認識了一位道士,看樣子約有五十多歲,兩眼炯炯有神。他心裡一動,趨前恭敬請教,道士幾句竟然點破了困擾他多時的疑團。他要求道士做個示範,道士盤膝趺坐,點頭示意他走近。他走過去,輕輕拿起道士的手腕,伸出三個手指頭搭在道士的脈上,竟然摸不到脈息的跳動。
  • 說說民國時期的莘塔私人診所
    今天就為你介紹一下民國時期莘塔的中醫診所吧。《莘塔鎮志》記載:民國14年(1925年),袁伯英開設袁氏中醫診所。徐蔚卿開設徐氏中醫診所,自製中藥藥丸,專治瘧疾。民國22年(1933年),徐其偉在莘塔中市開設診所,主治西醫內科。
  • 天度《王氏族譜》與民國「大人物」的情緣 || 王忠蒙
    天度《王氏族譜》與民國「大人物」的情緣作者/王忠蒙王陸一(1896~1943)陝西三原人。在陝期間,受于右任之託代理陝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員會主任委員,編輯陝西省先烈革命史跡、傳略等數十萬字。馮華堂(1889--1962)中將加上將銜。字雲亭,扶風豆會人。陝西武備學堂畢業。早年加入同盟會,1928年3月任第41軍93師師長,後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軍軍長,1931年6月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憤於報國無門,遂返鄉創辦「親民職業學校」。
  • 五四來臨,民國十大先生筆墨
    明天就是五四青年節了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近百年前的民國「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難風雨故人來
  • 走近蘆墟:名醫「葛半仙」和他的烈士兒子
    在中段,現西柵20號為葛宅,曾是蘆墟名醫葛道炎的中醫診所和宅居。從民國初期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醫聲享譽分湖周邊,人稱「葛半仙」。《蘆墟鎮志》「衛生體育」卷記載:葛道炎,民國35年時52歲,籍貫嘉善,醫術傳自父親葛子覃,診所開業於1918年,主治中醫內科,授診地址西柵13號。葛宅來歷
  • 貴州文庫∣《歷代黔賢傳略》:煌煌大觀,涵蓋貴州文化史上重要人物
    《歷代黔賢傳略》 楊恩元 柴曉蓮 鄒國彬 撰 特色亮點:一帙傳世,卅賢流芳內容簡介:《歷代黔賢傳略》又名《黔賢傳略初稿》,上、中、下三卷,選擇了漢唐以來黔賢四十二人(包括尹珍、舍人、盛覽、傳寶、謝恕、趙國珍、李渭、孫應鰲、周起渭、鄭珍、莫友芝等)進行介紹。
  • 陳攖寧先生年譜簡編 (盛克琦 撰稿)
    先叔祖以名醫而精於仙學,故其家藏醫書道書很多,皆為珍本。悉閱醫書,但未得醫治自己病症之方。得閱先叔祖家藏古本《參同契》並《悟真篇》,伺其有暇,輒執經請益,伊嘗謂: 「醫許學,仙不許學。書可傳,訣不可傳。」無奈,只得作罷。偶然看到一部醫書上談到仙學修養法,甚感興趣,姑且試做。起初毫無效驗,頗覺灰心。只以自己生命已經絕望,除此別無良法,勉強繼續再做下去。後來身體漸漸好轉,生命方能保全。
  • 一張老照片蘊含的舊事:華蓋山麓,曾經名醫薈萃
    溫州市圖書館藏  一  從縣學前吳國芬先生的後人處得獲一幀吳氏家族攝於1918年的百年老照片。照片為華蓋山麓一座江南典型的三間兩廂二層大屋,大門拱券上刻著丹鳳朝陽,兩旁為一對石雕的萬年青花籃,大門左側牆上懸刻「吳瑞明醫室」牌匾,大門兩側為浙南儒醫池仲霖先生題聯:「泉香橘井源流遠,座枕華山佳氣多」,屋後即聯中所題的華山——「華蓋山」。
  • 簡樸、莊嚴、肅穆——鄂州名醫許德甫先生舉行葬禮告別儀式
    追憶鄂州名醫許德甫作者/彭崇良簡樸、莊嚴、肅穆的鄂州名醫許德甫先生的葬禮告別儀式,於2020年4月10日,在鄂州殯儀館舉行。許德甫醫生親友代表、生前好友代表、鄂州市中醫醫院代表、網友代表,紛紛前來告別。
  • 妙悟岐黃 | 一代名醫黃元御
    乾隆帝能獲得這項稱號,昌邑籍名醫黃元御功不可沒。目盲斷仕 習醫懸壺黃元御(1705-1758),名玉路,以字行。又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山東昌邑黃家辛戈村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少年黃元御將「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為座右銘,希望效仿先祖黃福,做一名忠君報國的良臣,並雍正二年(1724)考中邑庠生。
  • 全佑宗師傳略
    全佑宗師傳略      吳式太極拳宗祖全佑(1834—1902年)系滿族世家
  • 一代名醫,黃元御傳奇的一生
    在哀痛之餘,他發憤立志:「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走上了棄儒從醫的道路。  黃元御憑著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讀歷代中醫典籍,數年奮鬥,浸浸有成,開始懸壺濟世。在行醫過程中他又不斷總結經驗,醫術精進,醫名大盛,時人將之與諸城名醫臧枚吉並稱「南臧北黃」。
  • 天度王氏「族譜」驚動民國「大人物」 /王忠蒙
    亦曾感染驚動民國「大人物」!公元一九四二年,民國中央執行委員、山西陝西監察使王陸一,中央陸軍第二十三軍中將軍長馮華堂,為「王氏族譜」恭敬題詞。實屬難能可貴,因緣殊勝!在陝期間,受于右任之託代理陝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員會主任委員,編輯陝西省先烈革命史跡、傳略等數十萬字。  馮華堂(1889--1962)中將加上將銜。字雲亭,扶風豆會人。陝西武備學堂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