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楚,名永相,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年不詳。《復興中醫》雜誌1940年第一卷第一期載有其醫論文章《子宮癌之治療》,註明為劉蔚楚遺稿,依據推測,可能卒於1939-1940年。
劉氏世代詩書門第,其始祖原籍江蘇,南宋時遷居廣東南雄。宋理宗四年(1228年),其先祖中行公授左右江提督,後避元亂定居廣東香山。其父慕雲公為太平行茶商,往來於閩粵之間,同治甲子仲春劉蔚楚先生出生於福建福州南臺。先生少小回香山讀書,弱冠之年苦功舉業,19歲時因過勞以致咳血、遺精,已有垂危之候,經香港皇家總醫生挨裡時、水師總醫生佐頓,同群佐會診,以「血幹不上腦」斷定不治。其嶽家推薦71歲的老中醫楊來儀診治,三月脫危,七月康復。劉蔚楚先生幸逃九死,棄舉從醫,遂拜楊來儀為師,授以《南雅堂醫書十六種》、《本草求真》、《潛齋醫書五種》、《赤水玄珠》、《臨證指南》、《徐氏八種》《喻氏三書》、《靈素類纂約注》八家之書。囑讀終卷必評點筆錄,攻讀四載而臨證,偶為人診治,輒能得心應手。劉蔚楚先30歲時名聲大噪,力挽沉痾,迎候就診者幾無虛日,期間常隨其父奔波於閩粵之間。廣東國民政府時期,中山先生在廣東發起護法運動,廣東地區時有戰亂,劉蔚楚先生點評《本草求真》及其醫案皆因此而損毀。其長子劉元梓,字伯材,就職於北京,先生遂前往北京避難。1922年其子因故前往上海市律師業,先生隨其子前往上海,在好友周小農的鼓勵下,開始整理其醫案醫論發表於報刊雜誌,其逐漸名揚海內,醫學報刊爭先登載其文章,當時與江西陸晉生、江蘇楊如候、河北張錫純,同負盛名,被稱為名醫四大家。劉蔚楚先生在1920至1930年代是國內中醫藥界極為活躍的醫家,如在民國時期重要的中醫藥雜誌《三三醫報》上發表醫論醫案等文章84篇,與張錫純、周小農等是該雜誌發表文章最多的醫家之一。1923-1933年間,劉蔚楚在另一醫學雜誌《醫學雜誌》發表文章26篇,內容涉及學術思想、臨床驗案、養生、建言獻策等。劉蔚楚同時還是當時上海《大眾醫學月刊》的主要撰人之一。在何廉臣著作《全國名醫驗案類編》、柳學洙著作《醫林錐指》中皆錄有劉蔚楚醫案。民國時期中醫泰鬥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多次提及劉蔚楚,如在《醫學衷中參西錄》「太陽病小青龍湯證」一文提到:「試觀近今新出之醫書,治產後溫病,有一劑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見於劉蔚楚君《遇安齋證治叢錄》,劉君原廣東香山人也。」 劉蔚楚著有《遇安齋證治叢錄》一書。全書分上下兩卷,其中「撰述門」載文27篇,錄有劉氏習研古籍筆記及心得體會,「方藥門」有29篇專門述方藥的用法、效能,「醫案門」載錄臨證醫案23則,以內科病案為主,「尺牘門」收有來往書信10封,「詩歌門」及「同人錄」則記有劉氏和其友詩詞39首。本書提倡「保國粹、取西法」,對中西醫匯通有一定的探討。首版於1924年,1927年曾有再版,現國家圖書館有其藏書。
![]()
(上圖載自孔夫子書店)
參考文獻:
1.《遇安齋證治叢錄》序言.劉蔚楚.《三三醫學報》.1924年第1卷第25期
2.楊公來儀救治虛損垂危記.劉蔚楚.《三三醫學報》.1924第1卷第25期
3.致周小農.劉蔚楚.《紹興醫藥學報》.1922年第12卷第12期
4.子宮癌之治療.劉蔚楚.《復興中醫》.1940年第1卷第1期
5.周鳳梧編著,中國醫學源流概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2,第205頁
6.劉蔚楚及其學術思想研究--基於民國時期山西《醫學雜誌》.馬曉麗.《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8年第19卷第3期
7.民國時期上海出版的《大眾醫學月刊》.沈偉東.《醫史博覽》.2008年第4期41頁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術探討與交流,不建議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應諮詢醫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