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蘇關係破裂,越南被迫選擇當時看起來實力更強的蘇聯,加上盲目自大與中國多次進行邊境衝突,企圖爭奪中國領土。中國與中國南方的越南的戰爭最終發生了,哪怕中國曾經在越南對抗美國和法國的時候伸出過援助之手。除了歷史原因之外,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政治,胡志明去世後黎筍上臺,越南在中國和蘇聯之間選擇了蘇聯,而親華派也因此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排擠。
這些年,在兩國領導的交流努力下,兩國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關係,雙方也沒有停止貿易往來,越南是中國的鄰國,也因此得到了中國的很多政策的優惠與支持,中國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也使越南得到了不小的發展使得越南在東南亞的地位顯著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的幫助。
而在那時在隨著蘇越關係的增進,中國停止對越南的幫助,中越關係的僵化這一切使得那些親華派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其中五個親華派代表。
多次訪華,與中國感情深厚
第一個代表是越南前主席鄧春區,由於懷揣著對中國紅軍長徵敬仰,於是改名長徵。他是印度支那共產黨是當時親華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由於在1956年的土改中實施左傾的政策被親蘇派打擊。後來在黎筍去世後,復任總書記與另一位親華派阮文靈一起建設越南,進行改革創新,不斷發展。通過他們的努力越南逐漸逃離前蘇聯的魔爪。去世於1988年9月30日。
接下來看一看阮文靈,越南前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密訪中國,在越南的南方解放,國家統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同樣因為親華而受到了擠壓,如前文提到,在黎筍去世後,與鄧春區一起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改革。更關鍵的是與此同時還與中方進行友好交談,為中越兩國的友好關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98年4月27日,病逝在胡志明市。
多次訪問中國的親華派代表還有黃文歡,他是作為訪華代表在中國經歷了革命培訓,然後參與創辦了印支共產黨,分別在1926年,1935年,1950年,1957年多次來華進行革命活動,最後在1979年7月由於親蘇派的打壓,輾轉來到中國並決定居住在此。
黃文歡並不關心越南親蘇派對他此舉的看法,也不在乎對他的判決,安安穩穩地在華度過了他的餘生,最後也是在1991年5月的北京留下了他這一生最後的歲月。
學習中國軍事,為中越關係做出巨大貢獻
接下來再來看兩個關於越南親華派的軍事大佬,武元甲,一個很多人熟悉的名字,也曾經在中國學習過,在雲南講武堂得到了很多啟發。他參與了越南的邊界戰役、奠邊府戰役、胡志明戰役等很多戰役,也因此和中國的關係也十分緊密。他可以算得上是越南數一數二的將軍,也是因為親華而被黎筍卸職。同樣也是在黎筍去世後繼續堅持與中國建交。例如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武元甲大將就作為越南政府代表出席了那次亞運會。
此外他生前研究過中國的軍事,寫過很多有名的著作,2013年於河內去世。而我們接下要來說的這位越南上將朱文晉,是一位華裔越南人,想像總是讓人感嘆,令人可惜,祖籍中國廣西在越南成年後加入軍隊,與武元甲並肩作戰,但是中國與越南關係惡劣,他也因祖籍被嚴重打壓,被挑刺,也正是因此在1983年懷鬱去世。
總結:
通過對這五位親華派代表人物的介紹了解,讓人唏噓不已。中越關係在黎筍上臺後屢遭破壞,降至冰點。而親蘇派對親華派的打擊也十分沉重,好在在黎筍去世後他們並沒有放棄支持中國,看好中國與中國建交的想法。在他們的努力下,中越兩國重修於好,不斷努力下兩國共同進步。其實不難看出親華派之所以支持越南與中國交好的原因在於他們有接觸到中國,有了解到中國的文化與力量,有實地考察有收穫,而越南部分反華派也是因為美國的慫恿。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通過十年的時間向人們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讓越南認識到自己與中國對抗的結局。隨著越南的親華派的增加壯大,和他們努力為越南同中國和諧交流,中越關係的加強使得兩國之間的發展不斷加快。同時我們也希望各個國家能真正地了解歷史,了解背後的故事,通過歷史得到教訓,為促進國家的發展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