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杜甫·月夜

2021-03-05 品聽經典

                         

點擊上方藍色字「品聽經典」關注後,即可收藏,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學會唐詩三百首:杜甫·月夜

月夜

杜甫·五言律詩

今夜鄜州月,

今夜鄜州的月亮,(一定同樣清圓),

✦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

閨中只獨看。

(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

✦閨中:內室。✦看:讀平聲kān。

遙憐小兒女,

可憐幼小的兒女,

✦憐:想。

未解憶長安。

怎懂思念的心酸?

✦未解:尚不懂得。

香霧雲鬟溼,

蒙濛霧氣,或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

✦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為香氣從塗有膏沐的雲鬟中散發出來,所以說「香霧」。✦雲鬟(huán):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

清輝玉臂寒。

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時倚虛幌,

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

✦虛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雙照淚痕幹。

(那時一定月色依舊),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的淚痕。

✦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深度學習,請按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唐詩來了|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猜杜甫詠懷的是誰?
    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唐詩鑑賞-望嶽(杜甫)
    賞析杜甫《望嶽》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唐詩81《哀江頭》 (杜甫)
    《唐詩三百首》 【第四卷:七言樂府】12.杜甫:哀江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李、杜二人都寫了大量詩篇,李有詩一千首,杜甫詩一千四百首。選詩的人,常感到從他們二人的詩集中要選幾首代表作,很不容易。元代的楊士弘編選《唐音》,乾脆不收李白、杜甫和韓愈的詩。他的理由是「李、杜、韓詩,世多全集,故不及錄」。這是掩飾之詞。王維、白居易、李賀等人的全集,並未亡失,為什麼都有選錄呢?其真正的理由,首先是宋元時人以李、杜、韓為唐詩中傑出的三大家。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5·春思李白6·望嶽杜甫7·贈衛八處士杜甫8·佳人杜甫9·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10·夢李白二首·其二杜甫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2·送別王維13·青溪王維16·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杜甫17·寄韓諫議杜甫18·古柏行杜甫19·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杜甫20·石魚湖上醉歌元結21·山石韓愈22·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23·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韓愈
  • 仙境論壇 & 從既定程式與鑑賞途徑解讀杜甫的《七律?登高》
    桃花源論壇 || 從既定程式與鑑賞途徑解讀杜甫的《七律•登高》   高舉閣 作者桃源詩隱     從既定程式與鑑賞途徑解讀杜甫的  《七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話雖如此,在閱讀和鑑賞古詩詞時,還是有可以言說、能夠「復盤」的一定之規的,比如詩歌的「四美」: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
  •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公安縣懷古①杜甫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②。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係及呂蒙的戰績。1.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八句,四聯對仗工整,頗顯詩人的詩律功底。B. 頷聯中,「催」字將冬天季節裡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唐詩裡山水田園、風花雪月題材的作品很多,但是寫鳥類的也不在少數。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
  • 唐詩79 《兵車行》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四卷:七言樂府】10.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裡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20.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21.漢家: 漢朝。這裡借指唐。22.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稱山東。23.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24.隴(lǒng)畝:田地。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但是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今天看兩個人的歷史地位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文學史上、在兩人真實的關係當中、杜甫和李白是有著相當的差距的。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帶你走進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讀懂唐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直到如今的課堂上,不管是從小學還是到大學,唐詩從來不會缺席。經歷上千年的時間洗禮,唐詩如今依然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誦讀。可以說,唐詩是古詩詞的巔峰時期,難以逾越。
  • 唐詩107《登嶽陽樓》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詩】25.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陝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爭,戰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 杜甫:唐詩交響樂中最獨特的音符,同時迴蕩著盛唐之音與晚唐之調
    若只以藝術風格與調性來論唐詩,唐詩的命運可分為四個周期,相當於交響樂的四個樂章。初唐詩歌可視作第一樂章,奏響了唐詩開始甩掉南朝以來宮體詩的虛浮、頹廢格調的剛健音符,訴說著唐詩的覺醒與新生。盛唐詩歌則構成了第二樂章,歷史的厚重與宇宙的遼闊相得益彰、浪漫飄逸與悲壯沉鬱相映成輝,渾厚雄壯地呈現出了詩歌的最高風度。
  • 人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杜甫的唐詩名句更是寫出孤獨最高境界
    比如高一語文下冊,有一首杜甫的唐詩,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對於杜甫來說,這幾乎就是他的絕筆之作。當時的杜甫已經年過半百,生命最後的旅程就如同他所乘坐的那一葉扁舟一樣,搖搖晃晃、左右搖擺,直至最後孤獨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對於杜甫來講,他一生的行程基本上都可以說是孤獨的。
  •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鑑賞
    【鑑賞】  詩人先寫《出塞》九首,後又寫《出塞》五首;加「前」、「後」以示區別。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 《唐詩鑑賞詞典》中的庸作,雖然不多,但危害還是有的
    原來根子在《唐詩鑑賞詞典》原來《教師用書》選用了《唐詩鑑賞詞典》上的觀點。《唐詩鑑賞詞典》的權威性加深了錯誤解讀的流毒《唐詩鑑賞詞典》的解讀質量還是很高,所以建立起了超常的權威性。然而,智者千慮,或有一失。其間也不難免也錯誤解讀,於是因其權威性,就流毒甚廣。這是需要警惕的。
  • 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唐朝疆域圖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其中,有四位詩人被稱為「唐詩四大家」,他們分別是誰?在詩歌方面有何成就?
  • 「唐詩」是近體詩歌的巔峰嗎?還有「宋詩」與其比肩
    也許是因為《唐詩三百首》流傳得太廣的原因,所以使得當今很多人認為「唐詩」是古代詩歌的巔峰,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唐詩三百首》是清代的蒙學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是一個性質,因為通俗易懂,選詩合理,適合小孩子們理解,所以才流傳開來。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有朋友問:《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為什麼杜詩在唐朝並不受推崇? 誰說杜甫的詩在唐時不受推崇? 我們先不管後人編撰的《唐詩三百首》,就說唐朝,杜甫的名聲在中唐之時已經隱隱有超越李白的勢頭。 現在普遍認為杜甫在世的時候,因為年齡的緣故(比李白小十幾歲),盛唐第一輪詩歌創作大爆發時期,他雖然趕上了,但是名聲被掩蓋——因為同一時期的大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