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裡走出的「千億」地產版圖

2020-12-16 騰訊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華鴻嘉信的新任總裁張立洲,不久前離職,離職日距離他的入職日,還不滿3個月。

第一次知道華鴻嘉信,還是聽李老闆在公開場合對於2020年前衝擊千億的吶喊。

與之相呼應的,是泰禾黃老闆兩千億的豪言,最終,都沒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華鴻嘉信原副總裁卞克曾說,「不是我、也不是你牛**,牛**的是這個時代。」

時代能帶著你一飛沖天,也有可能會帶著你一落千丈,能夠把脈時代,才是老闆最大的能耐。

Part1 海鮮

說起溫州海鮮,不能不提尋鮮島。尋鮮島品牌的創始人是永嘉人李金隆、李金樞、李金傑三兄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實版老人與海在楠溪江畔上演,有個名叫李成宗的船老大,常年在上塘與樂清、上塘與洞頭之間穿梭,以海為家,以浪為伴,靠著海鮮,打下一份家業。

老李有三個兒子,最終子承父業,10幾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走上了經營海鮮的道路。

長期海上漂泊的日子,使得三兄弟比同齡人多了一份成長和歷練。

海鮮、海鮮,重在保鮮,那個時候也沒有太好的技術條件,一般的保鮮期只有短短的兩天,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容易保鮮的海蜇,成為三兄弟的主打產品。

三兄弟的李家小舢板,成了當地新鮮海蜇的代名詞,口碑也第一次為三兄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海蜇的買賣越做越大,像很多掙到錢的路邊攤一樣,他們在溫州租了一個400平的門面房,更多的貨源,更多的客源,他們的命運也從此徹底改變。

品牌的打造,需要時間的沉澱。

從李家小舢板,到自有的400平米門面房,再到自主品牌「尋鮮島」。

李家三兄弟通過10幾年時間,讓最好的鮮味,留住了更多的客人。

在「尋鮮島」發展如日中天之時,三兄弟投入3000多萬購置了一棟3000平方米的大樓,以「尋鮮島」大樓命名,作為公司總部。輻射全國拓展品牌。大連、舟山、湛江、海口等200 多個漁碼頭建立起遍布全國各地的 600 多個網點。

這份來之不易的家業,令許多人心生豔羨。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創業勵志故事,也被很多當地人傳為美談。

Part2 轉戰

以海蜇為基礎,兼顧各類海產品,讓兄弟三人賺到了足夠的資金。

那個年代,溫州給國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當屬溫州炒房團。

做海鮮發家,手握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也就變得十分自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手頭有資金的李金樞便開始投身房地產。到20世紀初,李金樞在當時溫州房地產陸續開發了幾個樓盤,賣得很火爆,綜合下來銷售額有40多個億,利潤也相當不錯。

他曾經和三弟分析過,做房地產,一個項目有個四、五年,基本上資金就能回籠,現在合理的利潤也還是有,但做海蜇生意的話,利潤比較少而投入比較大。

2011年,溫州房產遇冷。李金樞精準踩盤,2012年,在溫州樓市低谷期,創建地產品牌華鴻嘉信,大量的土地儲備,讓華鴻享受到國家三四線「去庫存」政策的紅利,2013年,銷售就達到了34億。

李金樞的一炮而紅,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經過了許多年在房地產市場的歷練。

賺到快錢的二哥,也極力勸老三進軍房地產。捨不得拋下海蜇家業的老三,還依然在研究海蜇如何創新才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年輕人。

Part3 獨立

當一份事業,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野心,各立門戶,自我證明,就成為了必然。

2012年二哥李金樞創立華鴻嘉信,在地產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2015年三弟李金傑入局,成立新鴻隆祥地產。

2018年,大哥李金隆之子李伯瑞創辦浙江國鴻新瑞房地產集團。

同年,三兄弟夢的起點——「尋鮮島」註銷。華鴻、新鴻、國鴻則上演了一出「逐夢地產圈」的大片。

國鴻方面,90後的「他大侄子」李伯瑞,早年在金融、汽車、餐飲等領域創業,2018年回歸華鴻出任副總裁,由其操盤的龍港小微園成為日光碟,龍港中央城連續4月蟬聯溫州區域銷冠。

2018年底,國鴻成立後,短短一年時間,操盤貨值就突破100億。而第一個獨立運營的項目「溫州1號」,則有望成為溫州地標性建築。

國鴻還曾在碧桂園、華鴻等高手雲集的土拍中,在148輪激烈競爭過後,競得浙江蒼南縣龍港新城XC-6-21地塊,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90後「驍」將李伯瑞更是在2019年就提出銷售200億的豪言。

新鴻方面,老三李金傑定位「立足中新,輻射浙江」的戰略。目前在住宅和城市綜合體都有發力,2018年把總部遷到杭州,短短四年時間,集團旗下總開發樓盤達23個,總開發面積超過400萬方,交付面積超60萬方,其中衝百億的目標,看起來比大侄子的步伐走的更加穩健。

華鴻方面,老二李金樞,僅用3年時間,以14倍的發展速度,從15億銷售額到210億,交出了一份令人震驚的答卷。

Part4 謀變

李老闆把賣海蜇的思路,延續到了房地產。

就像專注海蜇,打造品牌的路徑一樣,華鴻嘉信深耕溫州城市圈,打造企業品牌,產生品牌溢價。

華鴻三大特點,一是新房有高溢價;二是二手房漲的快;三是二手房抗跌。華鴻憑藉這些特點揚名溫州房產圈。

就這樣,2016年,華鴻嘉信登頂溫州地產土地儲備、總銷售面積、總銷售額三冠王。

2017年,把總部遷到杭州,則為三步走戰略(深耕浙江,立足華東,面向全國)提供更好的條件。

2018年,華鴻溫州單城銷售額超150億,在總業績中佔比超三成。而新增的土儲中,大部分都位於浙江區域,其中過半在溫州。

李老闆不止一次說過,「只有不好的產品沒有不好的市場」,就像當年賣海鮮,「只要海鮮足夠好,就不怕沒有客戶一樣」。

只是目前的市場,的確不如華鴻初出茅廬,飛速增長那幾年。

可著一個羊,薅羊毛,也總有薅光的那一天。

自從2017年開始,華鴻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在一個城市圈內擴大規模了,一塊地,2家本土房企從1900拍到3800,完全是同行比武,拼刺刀,即便贏下來,最後也會死的很慘。

所以2016年底開始,華鴻便開始擴大自己的拿地圈,「以點帶面」,「圍點打圓」。

李老闆也是在這個時候,像很多中型房企的老闆一樣,喊出了千億規模的吶喊。

這既是一種目標,但更像是未來地產生死局的一張入場券。

華鴻的成長,精準的踩上了三四線城市去化發展的大好節點,但隨著市場逐漸冷卻,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了華鴻,以後類似華鴻企業,後續發展的關鍵。

市場的環境如今愈加艱難,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讓很多房企的計劃部署全部打亂。

管理方面,家族參與業務過多,專業人才留不住,老員工人崗適配度低,都是千億路上的攔路虎。

2020年上半年華鴻以163.6億的業績排名百強69位。在浙江房企中,也僅次於綠城、祥生和濱江排名第四。

只是千億夢,路漫漫其修遠兮,華鴻將上下而求索吧。

————————————————————————————————

本文為「贏鍾致和-yzzhgl」原創稿件,如轉載請先溝通確認授權。

這裡有地產圈兒的二三事,有地產大佬、行業巨頭的故事~歡迎關注和交流~

相關焦點

  • 建業地產:河南「雙冠王」的千億跨越
    建業地產:河南「雙冠王」的千億跨越 2020-04-01 17:07:05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林森 | 字號:A+ | A- 從2017年銷售額300多億元,到2019年銷售額破千億,三年時間,建業地產拉出一條陡峭的增長曲線,其秘訣何在?
  • 千億國企、千畝造城!湖南建工地產拿下益陽大道黃金地塊!
    而千億國企湖南建工,直取城市核心,斬獲益陽大道同時也是梓山湖壓軸地塊。地塊周邊實拍細看土地信息,該地位於益陽大道南側,原車輛檢測中心用地,就是梓山湖公館後面。是不是太熟悉了?項目所處「黃金三角」千億國企,建築巨頭這塊土地背後,是怎樣一家操盤企業?湖南建工給人深刻的品牌烙印,省內建築業龍頭。實力有多強悍?
  • 新希望地產短期人事變動頻繁 百般折騰只為逐夢「千億」 ?
    如今,新希望地產站在千億房企陣營的門檻上只差臨門一腳,但是在業績增長和負債之間,新希望地產仍面臨嚴峻考驗。出品|每日財報作者|何洛新希望集團於1982年成立,1998年成立地產公司。
  • 觀點直擊|禹洲地產重申千億目標與上半年「少買地」
    來源: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 6月4日舉行的禹洲地產股東周年大會,往年一直都未曾缺席過的創始人林龍安,並沒有出現。出席在香港現場的只有禹洲地產財務長邱於賡與董事局主席行政助理李梅,林龍安與執行總裁許珂以網絡直播連線的方式面對在場的股東及媒體。
  • 弘陽地產的「千億」之痛:物業拆分上市,靠高息借錢還債
    和世茂的物業一樣有,弘陽服務,也是從地產平臺拆分上市的。拆分物業獨立上市,是這兩年的流行潮。今天,槓桿地產不準備寫弘陽服務,畢竟體量不算大,我更想看看他背後的大佬——弘陽地產。話說弘陽地產,也是2018年的7月才在港上市。1、火箭速度,衝擊千億?一個集團,2年內,實現2家公司上市。在槓桿地產看來,不得不服。
  • 弘陽地產大範圍激進擴儲,或棄利潤為千億規模「讓路」?
    而在弘陽地產執行總裁張良看來,這可能是其最後「彎道超車」的機會。與很多老牌房企一樣,弘陽地產有著2020年躋身千億的目標,然而,並不算「殷實」的家底,卻註定了其勢必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犧牲」。激進拿地,儲備千億之戰8月12日,長三角兩座相距百餘公裡的城市,相繼傳來了弘陽地產拿地的消息。
  • 李明的第二個千億版圖|李明|資產管理|遠洋集團|遠洋資本
    遠洋集團董事長李明  樂居財經 王向南 發自北京  李明繪製的遠洋集團(3377.HK)資管版圖,進一步擴大。  近日,遠洋集團旗下資產管理機構遠洋資本收購了上海越虹廣場,交易對價為19.67億元,收購單價為3.52萬元/平方米。
  • 四川的兩個頂級富豪,一個去搞地產虧了千億,一個去養豬賺到千億
    今年劉永好的身價就大漲,足足暴漲了1千億,從600億漲到了1600億。其實對比王健林跟劉永好我們就發現,這兩個人不同的性格,決定他們今天不同的結局。其實很多人以為王健林是大連人,事實上他是四川人。王健林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參軍退伍之後才被安排到了大連工作,後來留在大連創業。
  •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來源:壹點網 • 2020-12-19 18:25:47 祥生控股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有著20多年房地產開發經驗的資深地產開發商,祥生地產致力於國內優質住宅物業的開發
  • 牽手萬達、綠地及格力地產 「股王」茅臺地產版圖幾何?
    從雙方合作的內容來看,首先仍是「創新供應體系」,分析指或涉及茅臺酒如何更好向外銷售的問題,而格力地產這類型具有免稅牌照的地產公司應是不錯的載體。  據悉,茅臺集團文旅公司、進出口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出席了此次的籤約會。與之對應,今年1月份,珠海免稅集團託管海投公司,而格力地產董事長魯君駟獲委任為珠海免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 新希望歲末「三重奏」,地產欲破千億大關
    第三,新希望地產高層透露說,前11個月銷售額突破900億元。外界預期這家川系新銳黑馬房企年底衝關千億將是大概率事件。 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融資安排總是重中之重,何況受國家大力號召,又在農牧、食品等民生領域不惜重金投入的新希望集團,保持現金流暢通將是公司擴張壯大的大前提。
  • 新力前11月目標完成率近九成 地產「千億陣營」有望再添新勁旅
    來源:中國經營報新力前11月目標完成率近九成 地產「千億陣營」有望再添新勁旅佚名「最年輕的香港上市內房企之一」、前11個月完成年度目標近九成……新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力控股」,02103.HK)的千億之旅引發外界關注。
  • 突破千億大關,世茂海峽再次站上新的起點
    但中國地產行業邁入存量時代,用戶需求發生根本而深刻的改變。在第一個千億時代過去後,此後再謀求進入千億的企業,將很難複製此前的成功。世茂海峽不斷探索地區公司新的發展之路,以領先經驗成為可供全行業參考的樣本。
  • 中國低調的房地產「富豪」,身價過千億,沒負債、企業也不上市!
    中國低調的房地產「富豪」,身價過千億,沒負債、企業也不上市!說到富豪,很多人都會想到各種排行榜,在排行榜中可以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說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等,很多富豪都是因為公司上市,所以身價水漲船高,甚至一度坐上首富的寶座。
  • 渝派三強裡,東原地產離龍湖、金科還有多遠?|半年...
    半年報裡提到,上述變動原因是:本期成本類支付金額較少。的確,從圖表裡可以看到,上半年迪馬股份的各項費用都在壓縮。唯獨財務費用除外,同比增長了52.35%,這個幅度不低了。02說回旗下地產板塊:東原地產。
  • 東投地產:部分地塊溢價率超100% 薛敏勇的千億夢靠高周轉實現?
    原標題:進擊的東投地產:部分地塊溢價率超100% 薛敏勇的千億夢靠高周轉實現?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7月13日訊(記者 王子奇)種種跡象表明,「教育地產領跑者」東投地產正在加速補充土地儲備。這或許是總裁薛敏勇在為著東投地產三五年成為千億房企做的布局。
  • 從泥瓦工到千億身價,潮汕大佬中的奇人,地產界的「老乾媽」!
    從「蓋房子」到「放衛星」,這位神秘的地產大佬幾乎不接受外界採訪,卻不動聲色間打造出了一個千億地產帝國。這位神秘的潮汕地產大鱷,就是星河集團掌門人黃楚龍。深圳這個地產圈群裡,星河地產老闆黃楚龍,神秘且頗具傳奇色彩;而且獨有一份濃烈的江湖情結,更有與眾不同的豪氣,公司資產上千億,不負債經營也不上市。這位從一名泥瓦工逆襲成為千億身價的潮汕地產大佬,對迎面而來的榮譽,總有自個超然的看法:「金杯銀杯不如客戶口碑!」
  • 東投地產:子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 千億夢靠高周轉實現?
    種種跡象表明,「教育地產領跑者」東投地產正在加速補充土地儲備。這或許是總裁薛敏勇在為著東投地產三五年成為千億房企做的布局。 中指研究院近期發布的1-6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顯示,東投地產拿地金額為45億元,行業排名第91;拿地面積為136萬平方米,行業排名第61。 眾所周知,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高周轉是把雙刃劍,在獲得最大財務回報和資金周轉的同時,也埋下了多重等隱患。
  • 深圳最有錢的100個人裡,有多少是做地產的
    據說深圳每170個人裡,就有一個身價千萬的。頂級富豪更是以千億計算!最近喜茶創始人闖入深圳富豪榜百強的通稿遍地都是,於是我好奇的看了一下榜單上,深圳富豪百強有多少是做地產的。最終統計的結果:這百強裡有18人(家族)從事地產及地產相關行業,現在就一一介紹給你們!
  • 正榮地產負債直擊 千億房企含金量幾何?當家人「流沙之鑑」
    這與其另一家核心上市公司正榮地產,關係密切。作為行業黑馬,正榮地產近年風光無限。2018年,合約銷售額突破千億大關,躋身一線陣營。驚人的是,正榮地產的淨負債率竟能大幅下降!放眼行業,規模擴張與負債攀升,幾乎是房企常態。反觀正榮地產,2016-2018年的淨負債率分別為206%、183.2%和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