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華鴻嘉信的新任總裁張立洲,不久前離職,離職日距離他的入職日,還不滿3個月。
第一次知道華鴻嘉信,還是聽李老闆在公開場合對於2020年前衝擊千億的吶喊。
與之相呼應的,是泰禾黃老闆兩千億的豪言,最終,都沒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華鴻嘉信原副總裁卞克曾說,「不是我、也不是你牛**,牛**的是這個時代。」
時代能帶著你一飛沖天,也有可能會帶著你一落千丈,能夠把脈時代,才是老闆最大的能耐。
Part1 海鮮
說起溫州海鮮,不能不提尋鮮島。尋鮮島品牌的創始人是永嘉人李金隆、李金樞、李金傑三兄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實版老人與海在楠溪江畔上演,有個名叫李成宗的船老大,常年在上塘與樂清、上塘與洞頭之間穿梭,以海為家,以浪為伴,靠著海鮮,打下一份家業。
老李有三個兒子,最終子承父業,10幾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走上了經營海鮮的道路。
長期海上漂泊的日子,使得三兄弟比同齡人多了一份成長和歷練。
海鮮、海鮮,重在保鮮,那個時候也沒有太好的技術條件,一般的保鮮期只有短短的兩天,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容易保鮮的海蜇,成為三兄弟的主打產品。
三兄弟的李家小舢板,成了當地新鮮海蜇的代名詞,口碑也第一次為三兄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海蜇的買賣越做越大,像很多掙到錢的路邊攤一樣,他們在溫州租了一個400平的門面房,更多的貨源,更多的客源,他們的命運也從此徹底改變。
品牌的打造,需要時間的沉澱。
從李家小舢板,到自有的400平米門面房,再到自主品牌「尋鮮島」。
李家三兄弟通過10幾年時間,讓最好的鮮味,留住了更多的客人。
在「尋鮮島」發展如日中天之時,三兄弟投入3000多萬購置了一棟3000平方米的大樓,以「尋鮮島」大樓命名,作為公司總部。輻射全國拓展品牌。大連、舟山、湛江、海口等200 多個漁碼頭建立起遍布全國各地的 600 多個網點。
這份來之不易的家業,令許多人心生豔羨。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創業勵志故事,也被很多當地人傳為美談。
Part2 轉戰
以海蜇為基礎,兼顧各類海產品,讓兄弟三人賺到了足夠的資金。
那個年代,溫州給國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當屬溫州炒房團。
做海鮮發家,手握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也就變得十分自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手頭有資金的李金樞便開始投身房地產。到20世紀初,李金樞在當時溫州房地產陸續開發了幾個樓盤,賣得很火爆,綜合下來銷售額有40多個億,利潤也相當不錯。
他曾經和三弟分析過,做房地產,一個項目有個四、五年,基本上資金就能回籠,現在合理的利潤也還是有,但做海蜇生意的話,利潤比較少而投入比較大。
2011年,溫州房產遇冷。李金樞精準踩盤,2012年,在溫州樓市低谷期,創建地產品牌華鴻嘉信,大量的土地儲備,讓華鴻享受到國家三四線「去庫存」政策的紅利,2013年,銷售就達到了34億。
李金樞的一炮而紅,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經過了許多年在房地產市場的歷練。
賺到快錢的二哥,也極力勸老三進軍房地產。捨不得拋下海蜇家業的老三,還依然在研究海蜇如何創新才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年輕人。
Part3 獨立
當一份事業,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野心,各立門戶,自我證明,就成為了必然。
2012年二哥李金樞創立華鴻嘉信,在地產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2015年三弟李金傑入局,成立新鴻隆祥地產。
2018年,大哥李金隆之子李伯瑞創辦浙江國鴻新瑞房地產集團。
同年,三兄弟夢的起點——「尋鮮島」註銷。華鴻、新鴻、國鴻則上演了一出「逐夢地產圈」的大片。
國鴻方面,90後的「他大侄子」李伯瑞,早年在金融、汽車、餐飲等領域創業,2018年回歸華鴻出任副總裁,由其操盤的龍港小微園成為日光碟,龍港中央城連續4月蟬聯溫州區域銷冠。
2018年底,國鴻成立後,短短一年時間,操盤貨值就突破100億。而第一個獨立運營的項目「溫州1號」,則有望成為溫州地標性建築。
國鴻還曾在碧桂園、華鴻等高手雲集的土拍中,在148輪激烈競爭過後,競得浙江蒼南縣龍港新城XC-6-21地塊,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90後「驍」將李伯瑞更是在2019年就提出銷售200億的豪言。
新鴻方面,老三李金傑定位「立足中新,輻射浙江」的戰略。目前在住宅和城市綜合體都有發力,2018年把總部遷到杭州,短短四年時間,集團旗下總開發樓盤達23個,總開發面積超過400萬方,交付面積超60萬方,其中衝百億的目標,看起來比大侄子的步伐走的更加穩健。
華鴻方面,老二李金樞,僅用3年時間,以14倍的發展速度,從15億銷售額到210億,交出了一份令人震驚的答卷。
Part4 謀變
李老闆把賣海蜇的思路,延續到了房地產。
就像專注海蜇,打造品牌的路徑一樣,華鴻嘉信深耕溫州城市圈,打造企業品牌,產生品牌溢價。
華鴻三大特點,一是新房有高溢價;二是二手房漲的快;三是二手房抗跌。華鴻憑藉這些特點揚名溫州房產圈。
就這樣,2016年,華鴻嘉信登頂溫州地產土地儲備、總銷售面積、總銷售額三冠王。
2017年,把總部遷到杭州,則為三步走戰略(深耕浙江,立足華東,面向全國)提供更好的條件。
2018年,華鴻溫州單城銷售額超150億,在總業績中佔比超三成。而新增的土儲中,大部分都位於浙江區域,其中過半在溫州。
李老闆不止一次說過,「只有不好的產品沒有不好的市場」,就像當年賣海鮮,「只要海鮮足夠好,就不怕沒有客戶一樣」。
只是目前的市場,的確不如華鴻初出茅廬,飛速增長那幾年。
可著一個羊,薅羊毛,也總有薅光的那一天。
自從2017年開始,華鴻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在一個城市圈內擴大規模了,一塊地,2家本土房企從1900拍到3800,完全是同行比武,拼刺刀,即便贏下來,最後也會死的很慘。
所以2016年底開始,華鴻便開始擴大自己的拿地圈,「以點帶面」,「圍點打圓」。
李老闆也是在這個時候,像很多中型房企的老闆一樣,喊出了千億規模的吶喊。
這既是一種目標,但更像是未來地產生死局的一張入場券。
華鴻的成長,精準的踩上了三四線城市去化發展的大好節點,但隨著市場逐漸冷卻,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了華鴻,以後類似華鴻企業,後續發展的關鍵。
市場的環境如今愈加艱難,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讓很多房企的計劃部署全部打亂。
管理方面,家族參與業務過多,專業人才留不住,老員工人崗適配度低,都是千億路上的攔路虎。
2020年上半年華鴻以163.6億的業績排名百強69位。在浙江房企中,也僅次於綠城、祥生和濱江排名第四。
只是千億夢,路漫漫其修遠兮,華鴻將上下而求索吧。
————————————————————————————————
本文為「贏鍾致和-yzzhgl」原創稿件,如轉載請先溝通確認授權。
這裡有地產圈兒的二三事,有地產大佬、行業巨頭的故事~歡迎關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