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 釋藏名
頌:攝彼勝義依彼故 此立對法俱舍名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藏」?「俱舍」叫藏(見前表一–五)。「俱舍」是印度話,翻成中國話就是藏。藏有兩個意思:攝彼勝義故、依彼故,因為這兩個原因叫藏,合起來叫「阿毗達磨俱舍」,這個名字是這麼安的。先看什麼叫藏,攝彼勝義故,這是説包含叫藏,藏有包含的能力。簡單説是一個箱子,能夠藏東西的,叫藏。《俱舍》就是一個箱子,它能藏、能包含《發智》、「六足」那些對法的道理,所以《俱舍》叫藏。藏第二個意思:「依彼故」,依靠它,也叫藏,就是所依的意思。《俱舍論》是依《發智》、「六足」造的,《發智》、「六足」是所依,《發智》、「六足」叫藏。
這兩個意思,具體的內涵不一樣,包含叫藏的時候,《俱舍論》叫藏,《俱舍》能包《發智》、「六足」;所依叫藏的時候,《發智》、「六足」叫藏,因為《俱舍論》是依《發智》、「六足」來造的,所依的《發智》、「六足」就叫藏。藏的意思明白以後,就可以解釋「阿毗達磨俱舍」這個名字了。對法藏——「阿毗達磨俱舍」,也是兩種方式安的名(見前表一–六):
一,「謂此論者,攝彼對法,《發智論》等諸勝義言,故名為藏。」《俱舍論》能夠包含《發智》、「六足」中那些殊勝的教義,所以《俱舍論》叫藏。《俱舍》是個箱子,這個箱子是裝《發智》、「六足」的,這個藏是放《發智》、「六足」的藏,「對法之藏」。對法是《發智》、「六足」,藏《發智》、「六足」的箱子叫對法藏。這是「阿毗達磨俱舍」的第一個解釋,「對法之藏,名對法藏,依主釋」。
二,《發智》、「六足」是對法,又是此論的所依,因為《俱舍論》是依它造的,所以《發智》、「六足」又叫藏。《發智》、「六足」是對法,也是藏,現在把對法跟藏兩個不同的概念合一個復合名詞,叫對法藏。《發智》、「六足」叫對法藏,是持業釋——兩個概念是同一個體的。這個是《發智》、「六足」的名詞,我們現在要問的是《俱舍》的名詞,那還不夠,還得要説下去。「今此論者」,這個論為什麼叫對法藏?《發智》、「六足」是對法藏,這個《俱舍》不是《發智》、「六足」,不能叫對法藏。但是《俱舍論》是依《發智》、「六足」造的,它講的東西就是《發智》、「六足」,《俱舍論》裡有《發智》、「六足」,有財釋。《發智》、「六足」叫對法藏,《俱舍》有它的內涵,《俱舍》也就叫對法藏。這是有財釋。所以《俱舍》叫對法藏的第二個解釋是有財釋。而在有財釋之前,《發智》、「六足」叫對法藏是持業釋,要兩層意思才能夠到達《俱舍論》叫對法藏的層次。
以上回答了隨難別解的兩個問題。什麼叫對法?「淨慧隨行名對法,及能得此諸慧論」。什麼叫藏?「攝彼勝義依彼故,此立對法俱舍名」。為什麼這個論叫對法藏?對法有對法的涵義,世俗對法跟勝義對法。藏是兩個意思,一個是包含,一個是所依。把對法跟藏合攏來,叫對法藏,也是兩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