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擬從海底提取10噸重鐵甲

2021-01-0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

四川在線記者從威海相關部門獲悉,8月10日,「2020•山東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劉公島定遠艦遺址考古工作平臺「豐旺10」平駁船上舉行開工儀式。

定遠艦為清末北洋艦隊旗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排水量7355噸,1885年回國入役,為當時「亞洲第一巨艦」。

考古隊員下水開展考古調查工作

1895年,在甲午戰爭最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包括定遠艦在內的多艘北洋軍艦戰沉於威海灣內。甲午戰後,定遠艦被日軍大肆拆卸,武器與艦材被當作戰利品運去日本,剩餘殘骸沉於海底。

授旗儀式上,定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接旗

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項目於2017年啟動,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頭,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館等地方文博機構共同開展。2018年,在劉公島東村外發現一處沉艦遺址,2019年以抽沙揭露方式對沉艦展開專項調查,在沉艦主炮臺區域完成抽沙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出水各種文物157件/組,發現了長2.86米、重達10噸以上的鐵甲,該鐵甲成為定遠艦的身份標誌物。

據悉,本年度開展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擬提取2019年發現的大型鐵甲,並對沉艦艏、艉部進行抽沙清理,計劃發掘面積300平方米。考古調查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摸清沉艦保存狀況等信息,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推動遺址評估與保護規劃,為甲午海戰史、近代海軍史和艦船史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實物資料。

甲午沉艦遺址考古工作是近年來水下考古工作的亮點,此前在2016年發現「致遠」艦、2018年發現「經遠」,均在社會上引起了重大反響。

考古隊員商討水下調查方案

在當天「2020•山東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啟動儀式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威海文旅集團、威海市海事局、威海市海警局、劉公島海事處等有關單位和部門出席活動,並為水下考古隊授旗。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供圖)

相關焦點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昨天,2020山東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正式啟動。本次考古調查工作擬提取2019年發現的大型鐵甲,並對沉艦艏、艉部進行抽沙清理,計劃發掘面積300平方米。定遠艦曾經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它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歷史的印跡》去尋找答案。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從參數上看,這四艘軍艦絕對可以稱霸整個亞洲…然而結局是冰冷而殘酷的!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黃海交火,也就是黃海大戰,戰鬥中的日本旗艦松島號被鎮遠艦擊中失去戰鬥力,可惜沒有擊沉它! 本來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憑藉著堅船巨炮給日本海軍造成了較大殺傷,然而當時的北洋水師並沒有預知會和日本海軍在黃海發生大戰,以至於彈藥準備嚴重不足,鎮遠艦和定遠艦的威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 中日甲午海戰定遠艦鐵甲出水,重約18噸
    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19日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已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畢竟,定遠號鐵甲艦是由薩克森級鐵甲艦改進而成,而薩克森級鐵甲艦的造價高達42萬英鎊。毫無疑問,定遠號鐵甲艦是北洋水師最先進的軍艦。它的性能數據怎麼樣?定遠號鐵甲艦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滿載排水量7670噸。在動力上,使用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馬力。
  • 定遠艦裝甲板重現人間,重18噸!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文/山峰 甲午戰爭中沉沒的清朝北洋水師「定遠」艦正在進行打撈工作,一塊重達18.7噸的護防裝甲板在時隔126年之後重見天日。由此可見定遠艦當時被稱為鐵甲艦絕非浪得虛名,雖然這塊鐵甲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海水侵蝕後,早已鏽跡斑斑,但依舊難掩其敦實的厚度以及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堪稱一流的防禦能力。
  • 北洋旗艦:裝甲厚達33公分的定遠艦,是怎麼樣被「擊沉」的?
    導語: 今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126年紀念日這一天,沉睡在曾經戰場的定遠艦鐵甲被發現並吊出水,透過這塊重達18噸,厚度達33釐米的鋼甲,我們依稀能看見曾經的亞洲第一艦,北洋旗艦定遠號的雄姿。根據歷史記載,定遠艦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是當時毋庸置疑的東亞第一巨艦。現代人仿造的定遠艦模型放在今天的世界,這艘排水量達7000噸的軍艦,也不是什麼「小玩意」,要知道我國海軍引以為豪的055大驅,也不過是萬噸巨艦的級別。
  • 「我船尾底左忽被其一雷,立時水滿船側……」軍官日記揭秘定遠艦...
    日訊 2019年,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一期調查發現長2.86米、重達10噸以上的鐵甲,為定遠「鐵甲艦」身份標誌物,基本確定「威海灣一號」沉艦為清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2020年8月10日,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二期調查正式啟動,計劃提取2019年發現的大型鐵甲,將為研究甲午海戰史、近代海軍史和艦船史等提供重要考古實物資料。與此同時,就在二期調查啟動前夕,海軍史專家陳悅意外獲得了一組民國初年海軍部的檔案,其中包含了一篇定遠艦軍官的日記,這份珍貴的史料揭開了「定遠」最後的戰鬥細節之謎。
  • 北洋艦隊「定遠」號鐵甲艦的前輩們
    初次見到「定遠」號鐵甲艦是在威海,也就是那艘全尺寸仿製的展覽艦,對其甲板中部交錯矗立兩個碩大的裝甲炮臺感到好奇,軍艦還有這樣造的。艦上遊覽,得知此艦外觀雖然少見,但絕非獨創,其造型可追溯到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的「薩克森」號,「定遠」號是它們的後代。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據史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日軍已配備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主力戰艦,全套新式自動火炮,炮彈均為黃色炸藥,威力是北洋海軍用的實心彈10倍有餘。而且,日本特務掌握北洋海軍的資料後,特意從德國定製了三艘專門對付鎮遠、定遠的軍艦。
  • 北洋定遠艦鐵甲重現人間,鏽跡斑斑難掩超強防禦力
    近日有消息稱,於甲午戰爭中沉沒的北洋「定遠」艦的打撈工作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據報導,在經過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清淤、穿纜與起吊作業之後,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於北京時間9月19日,終於成功的讓一塊重達18.7噸的鐵甲在時隔126年之後重見天日。
  • 威海灣水下發現北洋海軍旗艦?山東還有這些考古大事……
    威海灣水下考古 發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 定遠艦遺址發掘區域位置圖 威海是中日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內北洋海軍沉艦狀況,2017年至2020年,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出水33公分厚鋼面鐵甲 威海 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新發現
    閃電現場 【出水33公分厚鋼面鐵甲 威海 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新發現 】9月17日,是清末中日黃海海戰126年紀念日,旗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北洋海軍的主力是「八大遠」,定遠艦是旗艦,還有定遠級鐵甲艦二號艦鎮遠艦,然後還有新銳的英式穹甲巡洋艦致遠艦、靖遠艦,德式裝甲巡洋艦經遠艦、來遠艦,德式穹甲巡洋艦濟遠艦,以及國產的平遠艦
  •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它的定遠號到底有多厲害?
    不過,黑暗當中也曾經出現過微弱的光芒,像是洋務運動中李鴻章力主創辦的北洋水師,就因為被《美國海軍年鑑》評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而令當時的人們激動不已,認為中國在海權問題上極度被動的局面即將一去不復返了。能夠被《美國海軍年鑑》評定為亞洲最強艦隊,北洋水師自然是有一定客觀實力的,而作為其門面的"定遠"、"鎮遠"兩艘戰艦更是耗費了清朝近三百萬兩白銀,被共同譽為"亞洲第一巨艦"。
  • 定遠號紀念艦!我們約好了,劉公島見!
    10月3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劉公島港口發生了一件大事,陪伴我們14年的定遠號紀念艦離開港口,與我們短暫分別。 為契合精緻城市建設,響應精品旅遊、精緻景區的號召,劉公島景區整合旅遊資源,打造一站式旅遊模式,定遠號紀念艦將上塢進行維修,於近期在甲午戰爭陳列館東側區域與大家重新見面。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1894 年9月17日中午12時5分,「定遠」艦的桅杆橫桁之端升起命令艦隊前行的旗語時,此次作戰應採用的陣型也被同步傳達。總查漢納根戰後在戰鬥報告中記述,選擇何種陣型是由右翼總兵、「定遠」艦艦長劉步蟾決定的。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比當時日本海軍總噸位都多。後來日本加大艦艇建造,到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才比北洋水師多了8000多噸,艦炮的數量少了77門。 高級軍官 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並多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
  • 甲午戰前清末海軍世界排名第六?非也
    旅順口東港區北洋艦隊旗艦為「定遠」,主要軍艦25艘,包括鐵甲艦「定遠」「鎮遠」,裝甲巡洋艦「來源」「經遠」,穹甲巡洋艦「致遠」「靖遠」「濟遠」,岸防鐵甲艦「平遠」,撞擊巡洋艦「超勇「定遠」號鐵甲艦北洋艦隊的艦艇當時尚屬先進,7000噸「定遠」「鎮遠」鐵甲艦當時是亞洲第一巨艦,也是很多國人百年來津津樂道的事情。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後世有一個說法,北洋水師是拿著狙擊槍,和拿著機槍的聯合艦隊群毆,準確性還是有的,奈何被對方的速射火力壓制,損失慘重,卻沒能給對方造成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