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上一期小李給大家講解了直射光與漫射光的運用技巧,本期咱們繼續講解攝影用光,大家知道,不論是自然光還是人造光源,它們發出的光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同方向的光線可以造就不同視覺效果,對各種光線方向的拍攝技巧的掌握,是一個專業攝影師的必備素養。
在光線的處理中,按水平方向分為順光、順側光(斜側光)、側光、側逆光、逆光、頂逆光、腳光(前腳光、後腳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向都是相對於拍攝者的鏡頭的方向而言的,鏡頭方向的改變,也就意味著光的方向的改變,所以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利用自然光的時候,一般都需通過改變鏡頭的位置來改變光的方向。
光圈:f/4.5 快門:1/800s ISO:100 焦距:42mm
接下來我們進行詳細分析:
順光
又稱「正面光」,顧名思義,就是鏡頭順著光的方向,鏡頭與光的方向基本一致,順光是最常見的光線照射條件,非攝影愛好者在拍攝照片時經常使用順光,因為順光拍攝的曝光控制最易掌握,成功率也最高。
順光下拍攝的景物能得到明亮清晰的效果,畫面中任何細節都會呈現出來。由於光線的直接投射,順光下物體的色彩可能不夠濃鬱和強烈,反差也比其他光線條件下要小得多,因此, 在順光條件下創作所得到的效果,往往是平鋪直敘的。
當然,以上這些並不能說明順光條件下無法獲得精彩的照片。有經驗的攝影師可以利用色彩變化、拍攝角度、物體形態的選取等各種表現手法,來彌補照片光影效果的不足。
光圈:f/5 快門:1/500s ISO:100 焦距:69mm
斜順光
又稱「側順光」,斜順光是指攝影師的拍攝角度和光線的照射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差,這個差值約為45度左右。斜順光適用於許多拍攝題材,在風光攝影、建築攝影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斜順光條件下拍攝,照片中會出現物體的陰影。這些不規則的元素會顯著地增強照片的明暗反差和立體效果,畫面因此顯得凹凸有致。與此同時,畫面中的主體和大部分景物仍然在正常光線的照射範圍內,曝光的控制也相對簡單。攝影師在標準的順光條件下,等待光線的角度變化或調整拍攝地點和方向,改用斜順光進行拍攝,很多時候是聰明而可行的方式。
光圈:f/4 快門:1/800s ISO:100 焦距:29mm
側光
側光在攝影創作中,主要應用於需要表現強烈的明暗反差和物體輪廓造型的拍攝場景。此時,光源位於被攝物體的一側,光線的照射角度和攝影師的拍攝方向基本成90度角。側光條件下,照片畫面中的景物的明暗分界非常明顯,在大場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
大多數時候,攝影師需要表現的是位於光線照射範圍內的明亮區域,這時的曝光控制有一定難度,應選擇點測光功能對畫面中的亮部進行測光,以保證主要元素的曝光準確。
光圈:f/4 快門:1/640s ISO:100 焦距:30mm
逆光
又被稱為「背面光」。逆光條件下,攝影師的拍攝方向和光線的照射方向完全相反。
逆光時,照片畫面的視覺效果和順光時完全相反,照片中的拍攝主體和背景會存在極大的.明暗反差。由於光源位於主體之後,光線往往會在拍攝主體的邊緣勾畫逆光的拍攝光位圖出一條明亮的輪廓線,這種奇妙的效果可以使被攝物體從照片背景中脫穎而出,強烈的明暗反差和十足的立體效果都能為照片贏得喝彩。有時,光線還會穿透一些特定的被攝物體,如蘆葦等,使物體的色彩更加靚麗。
逆光場景的拍攝有一定難度,攝影師要利用遮光罩和角度的選取規避眩光,另外,逆光時的曝光控制存在難度,需要小心把握。
光圈:f/4.5 快門:1/1600s ISO:100
光圈:f/4.5 快門:1/500s ISO:100 焦距:20mm
側逆光
也稱「後側光」,側逆光的光線方向和逆光場景有45°角的偏差。這種光線條件產生的效果同時具有逆光和側光的特點。相比於逆光,側逆光可以帶來更明顯的物體立體感和更容易控制的拍攝角度及方式。由於側逆光無須直視光源,攝影師可以更加輕鬆地避免眩光的出現。同時,側逆光拍攝時畫面的曝光控制也比逆光時要容易一些。
光圈:f/3.5 快門:1/1000s ISO:100 焦距:42mm
頂光
運用頂光拍攝的場景並不多見,因為頂光在多數時候難以為照片呈現完美的光影效果。當被攝物體造型複雜並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縱深時,頂光會使它的許多重要元素都置於陰影中,這種情況在人像攝影中最為常見,甚至會產生恐怖的感覺。
在拍攝風光題材時,頂光更適宜表現表面相對平坦的景物。在自然界中,亮度適宜的頂光可以為畫面帶來飽和的色彩、均勻的光影分布以及豐富的畫面細節,此外,頂光場景的測光也比較容易掌握。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攝影用光的知識是非常多的,我們肯定沒有辦法一下講完,即使講完大家也不能一下全部接受,今天就先到這裡,大家如果還有什麼攝影方面的疑問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或私信我,我會抽出時間為大家解答。
我是小李同學,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