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起義、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中秋時節月宮裡也不清閒

2022-01-04 人衛健康

月餅甜美可口,在中秋節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稍微慰勞下自己,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小確幸。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到底是如何得來您知道嗎?嫦娥奔月以後真的美滿幸福嗎?這些中秋節有關的傳說小故事,您還真不一定知道。

月餅在最早的時候叫做「胡餅」,這是因為它的餡料裡主要包括包括芝麻和胡桃。有一次,唐代的那位「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楊貴妃在吃胡餅的時候,忽然覺得胡餅這個名字實在是有失文雅,恰逢此時明月如輪、月光皎潔,美人楊貴妃就跟唐玄宗提議,把胡餅改名為「月餅」,於是「月餅」的美名就流傳下來了。

可見,但凡美人,對生活都是有要求的,周圍的一切都要有美輪美奐才行。

不過「月餅」這個名字真正流傳下來還是到了明代的時候。有的人說「月餅起義」可以稱之為我國古代第一次真正的用巧妙的辦法衝破信息封鎖。

元代皇帝暴政統治、民不聊生,後來稱為乞丐皇帝的朱元璋聯合各個有識之士,舉兵造反。而那個時代的信息封鎖極其嚴密,消息根本就傳不出去。於是,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把重要的情報裹藏在月餅中,以聯絡各地義軍配合明軍的作戰,結果好的超乎朱元璋的想像。月餅可真稱得上是立了大功,「月餅起義」這種說法就流傳下來。

不知道當時「起義」的月餅裡有沒有五仁的,但是它真的是現在被排擠的最慘的一款月餅,竟然有將五仁月餅驅逐月餅界的說法。

五仁月餅的營養非常豐富,裡面的花生歷來有「長生果」的美譽,芝麻仁可以潤腸通便,杏仁止咳潤肺,核桃仁更是能補益氣血,瓜子仁可以防止動脈硬化。所以,集這麼多好處的月餅,可是千萬不要再排擠它啦!

您知道麼?月亮裡面除了有嫦娥玉兔外,還有一個常年砍樹的吳剛。

吳剛因為犯錯,被天庭懲罰去月亮上砍桂樹,直到砍倒為止。然而桂樹被施加了法力,即砍即合,可憐的吳剛就這麼左一刀,又一刀,永無寧日,練出了一副好臂力。

然而這跟中秋節有什麼關係呢?傳說吳剛砍樹時翩然落下的桂花種子飄散到了人間,中秋節時期紛然下落,樣子格外的美好,於是家家戶戶開始釀桂花酒,還有了「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的美好說法。

桂花陳酒是在八月桂花盛開時,選擇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便成佳釀。

桂花香味不俗,清者絕塵、濃者遠溢,而桂花酒是更加的清新淡雅,醇厚幽香,淡淡的金黃色泛著柔和的琥珀一般光芒。中秋佳節喝上一口桂花酒,回味悠遠,令人動容。

嫦娥奔月是一個美麗的故事,然而唐代李商隱卻寫下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樣悽美的詩句,抒發了一種求而得之的落寞。

嫦娥嚮往長生不老,所以偷了仙丹飛升到廣寒宮,卻又「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眼看著接天連碧的空寂,感受著晝醒晨昏的落寞,希望實現了,卻又是一種巨大的失落。

所以,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用日日夜夜想著能有朝一日一步登天,畢竟高處不勝寒。凡俗的生活和簡單的柴米油鹽,卻蘊含著質樸的生活趣味。

在中秋節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更加應該放下往日的疲憊,跟著親人們一起歡聚賞月,讓每一個節日都成為平凡生活中能休憩片刻的小小驛站。

跟「人衛健康」一起幹一杯桂花酒吧?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的傳說,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節的傳說簡短30字 「吳剛伐桂、嫦娥奔月」
    今天是中秋節,在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中,中秋節又稱拜月節,祭月節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也是從中秋節開始流行起來
  • 中秋節|中秋典故、習俗知多少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網絡中國節• 中秋】圓圓中秋月,濃濃思鄉情!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
  • 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 中秋小知識 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 中秋裡的月亮,桂花飄香,玉兔的中藥「蛤蟆丸」能讓人還魂
    記得小時的中秋節,月亮又大又圓,我們一家坐在庭院的梧桐樹下賞月吃月餅。那時多美好啊,樹影婆娑,清亮亮的月光在樹葉縫隙裡灑下來,好像每個人披上了一層漂亮的紗巾,吃著大白皮青紅絲月餅,五仁月餅,看月亮緩緩移動。一遍又一遍聽父親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杵藥的故事。
  • 吳剛和嫦娥到底什麼關係?以及月餅那些事兒~
    傳統意義上,每當我們提起月宮中居住的美女嫦娥,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吳剛伐桂。那麼,你覺得他們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為您細細道來。
  • 中秋月夜的神話故事 千年流傳
    中秋佳節又稱拜月節、祭月節,千年以來,世事輪轉,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這些古老的傳說,卻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也是在每年的中秋節裡,人們一遍又一遍相傳的典故。這個典故,在夏商所用的古易書《歸藏》中,就有記載「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 當中秋遇上國慶,就是中國節!中秋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哪些?
    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1、嫦娥奔月相傳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後被蓬蒙惦記威逼,嫦娥不得已吞下不死藥飛升月宮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 中秋節,搗藥玉兔為什麼沒給嫦娥姐姐做月餅呢?
    搗藥玉兔為什麼中秋節沒有給嫦娥姐姐做月餅?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 日本中秋節吃月餅嗎?日本中秋到底怎麼過?
    中國關於中秋節的浪漫傳說莫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及玉兔搗藥等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但是,當中秋這節日傳入日本後,延伸出來的是其他故事。月亮上的兔子(玉兔)搗的是糯米糰子,不是藥。這是在中國流傳的神話,玉兔在月宮陪伴嫦娥製作不老不死的藥。在日本有傳言說,在月亮中可以看到「有玉兔在做糕點」,那麼日本的玉兔搗糰子又是源自哪裡呢?
  • 願您闔家團圓 中秋快樂!
    中秋,寄託著情思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至今口耳相傳成為民族想像力的底色中秋,寄託著情思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至今口耳相傳成為民族想像力的底色中秋,滋潤著味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餅象徵著團圓合家分食月餅寓意月圓人圓
  • 中秋的兔子
    提到象徵著團圓的月亮,繼而又會聯想到神話傳說裡與月亮相關的其他事物,「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大家的幼兒時代一定從大人口中聽過此類故事,都做過仰頭望月想把他們口裡說的嫦娥、玉兔、桂樹看個真切這樣夢幻童真的事情。現實中人們會藉以中秋故事中的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紀念或表達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