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傳說簡短30字 「吳剛伐桂、嫦娥奔月」

2021-12-27 老王精論國學

今天是中秋節,在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中,中秋節又稱拜月節,祭月節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也是從中秋節開始流行起來,大家對中秋節的好奇心肯定更加濃烈了,現在由小編來告訴大家。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0年11月25日,《*****廳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1年中秋節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1、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2、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3、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中秋節的傳說簡短30字 「吳剛伐桂、嫦娥奔月」

  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的月宮裡。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點擊下面的連結,查看歷史文章

2021年七月初七是什麼日子 這一天是七夕

桃花運旺不旺:2021年走桃花運的星座 擋都擋不住

2022年8月財神方位一覽表 八月份財運最佳方向

相關焦點

  • 月餅起義、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中秋時節月宮裡也不清閒
    月餅甜美可口,在中秋節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稍微慰勞下自己,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小確幸。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到底是如何得來您知道嗎?嫦娥奔月以後真的美滿幸福嗎?這些中秋節有關的傳說小故事,您還真不一定知道。月餅在最早的時候叫做「胡餅」,這是因為它的餡料裡主要包括包括芝麻和胡桃。
  • 關於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故事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節簡介由來傳說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 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故事——吳剛伐桂
    吳剛伐桂是中國古代一個悠久的神話傳說,可謂家喻戶曉,甚至吳剛本人要比故事更有名。但反對者認為,本身炎帝因私懲罰吳剛就是濫用私刑,目無法紀的表現,凡事有因有果,對比炎帝的尊貴身份,吳剛的過失反倒微不足道。而該學者恰恰抓住了反對者這一言論認為吳剛伐桂的故事,玷汙了炎帝的形象,有損炎黃子孫的民族自信心。所以吳剛伐桂的故事不在公開刊物發表,被短暫封殺了。
  • 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醜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 後來這個故事逐漸演化出許多優美婉轉的新情節,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及習俗都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甚多。中秋一詞,最早在《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節的傳說有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玄宗遊月、貂蟬拜月、月下獨酌、月餅起義之類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 吳剛和嫦娥的那些事,后羿都不知道!
    傳統意義上,每當我們提起月宮中居住的美女嫦娥,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吳剛伐桂。那麼,他們有些什麼你不知道的事呢?我們為您細細道來。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四川新津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嫦娥原不叫嫦娥 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屌絲吳剛和白富美嫦娥到底什麼關係?
    嫦娥 堯帝手下的神射手后羿的妻子,也稱姮娥,美貌非凡。《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結果被嫦娥偷吃,雖然成仙卻身不由己飛往月宮之中,只能在荒蕪月宮度過寂寞歲月。傳統意義上,每當我們提起月宮中居住的美女嫦娥,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吳剛伐桂。那麼,你覺得他們是什麼關係呢?
  • 中秋節的傳說,不止有嫦娥奔月,和唐玄宗也有關
    吳剛伐桂這個故事也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今天講個您不知道的版本。話說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裡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裡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 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
  • 中秋節|中秋典故、習俗知多少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傳說之一 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 中秋節與月餅的由來
    一、中秋節的由來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 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傳說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 吳剛伐桂到底有幾種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中月亮上的吳剛因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以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 「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多種版本?
    首先,最能肯定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一定是和我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掛上鉤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傳說,歷經千年的發展,成為了最動人、影響最大的神話。試想,如果缺少了月亮和嫦娥奔月的傳說,中秋節還會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著神奇色彩。嫦娥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之一,是天帝的女兒、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有著美麗的容貌。
  • 吳剛和嫦娥到底什麼關係?以及月餅那些事兒~
    傳統意義上,每當我們提起月宮中居住的美女嫦娥,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吳剛伐桂。那麼,你覺得他們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為您細細道來。
  • 來扒一扒屌絲吳剛和白富美嫦娥到底什麼關係?
    嫦娥 堯帝手下的神射手后羿的妻子,也稱姮娥,美貌非凡。《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結果被嫦娥偷吃,雖然成仙卻身不由己飛往月宮之中,只能在荒蕪月宮度過寂寞歲月。傳統意義上,每當我們提起月宮中居住的美女嫦娥,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吳剛伐桂。那麼,你覺得他們是什麼關係呢?
  • 淺談「嫦娥奔月」神話由原始到成熟的演變過程
    中秋節馬上就要伴隨著假期向我們款款而來。在小編印象中,像中秋節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通常與食物和典故分不開。而提到中秋節相關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嫦娥奔月」這個美好的傳說。相傳在月球上住著嫦娥、玉兔、吳剛,吳剛沒完沒了地砍樹,玉兔累死累活地搗藥。嫦娥好像沒什麼事幹,估計整天顧影自憐。
  • 中秋節的傳說(精選10篇)
    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後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期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能夠團圓。  中秋節的傳說(二):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
  • 中秋節簡介和來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