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何以講求「信義仁智禮」

2021-01-08 光明網

  作者:上海市社聯主席、教授 王戰

  為了實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這一戰略目標,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深入推進協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其中,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共同精神家園,是重要的一環。當前,江南文化的研究一定要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結合起來,要進一步去理解江南文化的品牌價值。

  理解江南文化的品牌價值,先要對江南文化的品牌地位有所了解。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曾經出現過三個文化高地,江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第三個高地」。

  先秦文化是「第一個高地」,百家爭鳴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行動。國家如何治理振興?人類怎麼更好地生活?見仁見智,百家爭鳴。

  漢唐的中原文化是「第二個高地」。秦朝統一以後,皇帝基本上都在中原建都,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開封也好,轉來轉去,基本上都是皇權文化。從董仲舒開始講「獨尊儒術」,並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與支持,國家開始有了一個統一的意識形態。

  宋代以後的江南文化是「第三個高地」。靖康之變後,南宋建立,之後遷都臨安,政治中心轉往南方。在此以前,隨著隋唐大運河的開通,經濟中心其實已經往南轉移了,文化中心也逐漸南遷。

  隨著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轉移,南宋以後的江南文化實際上成為中國文化的新高地。元明清皇都的北遷,使江南文化與王朝脫開,從而更具有服務農耕社會的特色;南孔致力於民間講學,帶動了江南書院興起……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南宋以後中國80%的思想家、政治家出自江南。

  長江、大運河、水網和海運「四水」經濟造就「第三個高地」

  歷史上,江南文化的演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南宋以前,江南文化跟嶺南文化、燕趙文化一樣,都是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南宋以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相續南移,江南文化繼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後,成為「第三個文化高地」;鴉片戰爭之後,隨著上海的興起,中國文化特別是優秀文化和外來文化大碰撞,讓江南文化增添了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的特質。

  如何認識江南文化的品牌價值?在我看來,千年江南經濟成就了江南文化。江南經濟繁榮源於「四水」航運,即長江、大運河、江南水網、海運。認識江南文化的品牌價值,需要了解「四水」航運的重要意義。

  為什麼強調「四水」經濟?因為傳統時代的經濟發展,水運最經濟。水運條件下所構成的生產和商品貿易,必然是最發達的。江南經濟的繁榮正是因為它獨享了「四水」航運的經濟性。江南的「四水」經濟,提供了江南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比如江南水網,江南太湖地域原來是溼地,先民們開河挖渠,形成了運河水系,使太湖周邊地區商品運輸具有極大的便利性和經濟性。蘇州通大運河、終於太湖、連江南水網,使其繁榮程度在江南獨樹一幟。

  又如大運河,溝通了南北。從杭州到北京,船運最快要跑兩個星期,就構成了慢文化。這個慢文化,我把它界定為中國的一次文藝復興。它帶來的文化,甚至促成了文言文轉向白話文。因為一路上你得聊天,聊天的時候不能「之乎者也」這樣文縐縐的,而必須侃故事。

  四大名著就是老百姓這樣侃出來的,講神仙有《西遊記》,講帝王將相有《三國演義》,講俠客強盜有《水滸傳》,講才子佳人有《紅樓夢》。這都是在運河當中,喝了點小酒,在一起侃,侃了之後,有心人編成章回小說,文言文也就慢慢變成了白話文。

  派生出不同的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以及價值觀

  歷史上的江南曾經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基於江南經濟的繁榮,派生出了不同於其他地域的文化價值觀,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運河文化等。

  一是移民文化。

  移民文化是江南文化區別於先秦和中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從現代經濟角度來看,可以說移民社會造就了市場經濟。移民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

  為什麼江南地區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做得好?我認為,移民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這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大運河開通後獨富了江南。

  二是宗教文化。

  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也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睦鄰的環境。大致說來,佛教解決了內心安頓的問題,道教解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問題,儒教則解決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一個移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解決了這些方面的問題,就能夠安身立命了。

  三是商業文化。

  中原文化講「仁義禮智信」。大運河發展起來以後,商業文化的興起使這五個字的順序發生了變化,變成「信義仁智禮」。

  從地域角度來說,北有晉商、南有徽商。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把「信」放在第一位,尤為講究誠信。然後是義,做事要講規矩、講公道。仁,即強調互幫互助。智,即睿智的包容,也就是和而不同。大家來自天南海北,一定要有包容,這樣才能長期打交道。最後是禮,即對前面層層遞進的人際關係用禮儀加以規範。

  由此可以看到,江南興起的儒學和中原文化有區別。商品經濟改變了社會倫理道德法則,原先的「仁義禮智信」變成了「信義仁智禮」。

  今天,從社會學角度去觀察,義烏地處浙江中部,交通並不便利,為什麼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會設在此地?除了浙江小商品生產發達之外,可以令人信服的一個解讀是,江南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義仁智禮」的商業文化,使信奉不同宗教的各國商人可以在此和睦相處。

  四是運河文化。

  運河文化就是市井文化。崑曲北上,京劇北上,建築文化北上,明清小說的繁榮等,很多文化轉向都與運河有關係。五是人生價值觀。

  古代中國人的人生價值觀,第一是考狀元、當官,第二是務農,第三是手工業,第四是做個小商販。但自從有了大運河以後,商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江南,人們的價值取向慢慢地變成了「士商工農」。這個價值觀的改變非常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江南出了很多企業家,就是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中,經商辦企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考大學依然是首選,如果考不上大學幹什麼呢?經商辦企業。

  皖南原是比較窮的地方,但整個江南的商業都是徽商帶起來的。我覺得跟價值觀有關係。這是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很大的一個區別。

  江南文化是根,海派文化是一個大的平臺,紅色文化是魂

  還想重點談一下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可以說起源於明末,「西學東漸」之時也把很多中國好的東西翻譯到了西方。

  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前期,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包括戲劇領域的《趙氏孤兒》、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還有經濟領域的重農學派。

  土山灣文化是海派文化的起點,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匯而成的。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沒有文化交流,馬克思主義也就不可能傳入中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上海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也是順理成章的。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根,這糾正了我們對海派文化的一些誤解。長期以來,人們對海派文化存在三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以為外國人傳進來的文化叫海派文化。錯,它的根是江南文化。上海這個「大碼頭」怎麼起來的?主要是來自江南的特色。

  第二個要糾正的錯誤是,海派文化不是上海一家的文化,不能將海派文化等同於上海文化。海派文化不僅僅是上海文化,實際上還可以看成江南文化演進的第三段或者說是江南文化3.0版。

  第三個需要澄清的誤解是,海派文化不是小資文化。很多人一講海派文化,就提張愛玲、徐志摩。其實,這僅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江南文化是南北文化碰撞所提煉出來的;海派文化則是江南文化和海外文化之間的碰撞所形成、提煉出來的,它適合中國人的民族特性,適合我們的審美觀。

  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過程中,由於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我國國情的需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建黨初期,黨中央設在上海,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在上海召開,上海擁有幾百處革命遺址,因而紅色文化成為上海的三大文化資源之一。

  從這個歷史過程可以看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紅色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江南文化是根,海派文化是一個大的平臺,紅色文化是魂。

  海派文化源於江南文化,特色是中西文化交流和具有契約精神的商業文化。我們應當以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涵養「上海文化」品牌。認清楚這一點,對我們確立文化自信、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不僅要有理念和方案,還要抓突破口

  歷史上,長三角是世界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之一,是絲、茶、瓷等陸上和海上絲路重要商品的原產地。21世紀的長三角,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交會點。在打造文化品牌的時候,應該讓江南文化惠及「一帶一路」,弘揚「信義仁智禮」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形成民心相通的文化共識,進而打造共同的東方文化價值觀。

  就傳統而言,農耕社會建立了一個社會道德秩序、一個坐標系,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一個縱坐標;還有一個橫坐標,「仁義禮智信」,說的是社會關係。

  今天,我們不能照單全收,這個縱坐標要去掉,因為它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橫坐標則要改進,怎麼改進?從「仁義禮智信」到「信義仁智禮」,這不是玩文字遊戲,恰恰是江南文化與時俱進的地方。今天,我們需要賦予其更多的時代內涵。

  第一個,對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誠信;對國家來講,最重要的是讓信用成為一種價值認同。

  第二個是義,這個義不是《水滸傳》說的忠義、俠義。忠義、俠義嚴格來說是不分原則的,現在我們講的義應該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準則。

  第三個是仁,這個仁不是孔子所講的比較狹隘的仁,它超出了兄弟之道、夫妻之道、婆媳之道的範圍,而是陌生人之間的關愛,是社會關愛,是公民之愛。

  第四個是智,它不只是智慧,而是博愛、包容,是我們當前非常需要的東西,是緩解社會矛盾乃至國家矛盾的重要原則。

  最後,用禮義、禮節、禮貌來處理上述四個關係,就是一個禮字。

  這些東西應該構成江南地區、長三角區域的共同文化價值觀,甚至成為「一帶一路」上我們能夠推薦的一個共同文化價值觀。

  最後想提一點,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不僅要有理念,還要有實施方案,要抓突破口。

  關於突破口,就舉一個例子。今年元旦,我到江蘇徐霞客鎮去轉了一圈。徐霞客作為旅行家在世界上是很偉大的,出生在江蘇、成名於上海、出遊在浙江,遊得最多的地方是安徽。這不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一個文化表達嗎?抓住這樣一個人物,就把文化品牌刻畫出來,很有現實意義。

  為什麼說徐霞客成名於上海?徐霞客原名徐弘祖,他和明朝松江府大儒陳繼儒是忘年交,一生曾五次去拜訪過陳繼儒。徐霞客母親80歲那年,他去陳繼儒那裡求匾,陳繼儒給他一個號「霞客」。由徐霞客的人生軌跡可以清晰看到,江南文化是相通的。

  總的來看,在弘揚江南文化、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打造共同文化家園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整理人:王珍。本文刊發前,作者在講稿基礎上作了補充修改)

[ 責編:萬霽萱 ]

相關焦點

  • 千年江南經濟成就了江南文化
    原標題:昨天在滬舉行的首屆長三角江南文化論壇上,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提出觀點引發學界關注,他認為——是千年江南經濟成就了江南文化  如何挖掘好、利用好豐富的江南文化資源,著力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澎湃下午茶·觀察|江南文化背後的精彩江南
    2019年12月6日下午,王戰教授做客《澎湃下午茶》(第七期),以「上海、江南與泛江南」為主題,重點談論了「江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第三個高地、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演進的第三段或者說是江南文化3.0版、江南文化與泛江南文化的交流」等觀點,既有歷史縱橫感,又深入淺出,為聽眾們帶來了一場透析江南文化的精神大餐。
  • 信義兄弟何以感動中國
    發布時間: 2010-03-03 08:44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苑廣闊  為了讓農民工按時拿到工錢,哥哥遭遇車禍,弟弟接力送薪,兄弟倆用生命和信義譜寫了一曲感人的頌歌。如此誠信之人,如此誠信之舉,怎麼誇讚和表揚都不為過分。
  • 國學賞析:人有信義,方可立身天地之間而擔當作為,「信近於義」
    國學探秘:《論語》一書,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在塑造中國人文價值和人道精神上具有深刻而雋永的影響。現今,我們很多道德倫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蘊,都與之有著基因傳承的關係。在增強和踐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們中國人的生命意義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為何,做一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
  • 江南文脈何以蓬勃:它是多元的,打開的,聯結的
    1月8日,「第五屆收穫文學榜」系列活動之「長三角論壇:江南文脈何以蓬勃」在上海作協舉行。 吳越 圖「南方冷還是北方冷?」每當寒潮來臨,人們關於中國南北方總有各種各樣的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南北對比也從不消停。在1月8日的「第五屆收穫文學榜」系列活動之「長三角論壇:江南文脈何以蓬勃」上,這一話題被再度提及。
  • 浙江日報整版關注 | 信義之城 和美金華
    這是一方「金星與婺女爭華」的神奇土地,也是一座素有「小鄒魯」美譽的文化之城,更是一片不斷創造發展奇蹟的現代化城市群。從古至今、由遠及近,「信義和美」成為金華這座城市的高度概括,也成為金華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理解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在崇信重義、和諧美好的基因沉澱中,金華正以拼搏實幹、爭先進位的態勢,為建設「重要窗口」打造更多「金」字招牌、書寫更多「華」彩篇章。
  • 今天,當我們談論江南文化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1月8日下午,以「江南文脈何以蓬勃」為主題,長三角地區文學期刊的編輯們與部分作家相聚在上海作協大廳,展開「收穫文學榜」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論壇。「江南不僅是地理的概念,還是情感和語言的方式,甚至是一種文化的隱喻。」擔任主持的蘇州大學教授季進拋出話題,「在全球化的語境之下,中國文學尤其是江南文學如何彰顯自己的特色?」
  • 離石區召開「千年信義文化旅遊美食節」平型關智庫團隊合作專題...
    離石區召開「千年信義文化旅遊美食節」平型關智庫團隊合作專題座談會 2020-04-11 23: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信義廟會遊者眾
    日期:[2014年12月30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7] 信義廟會遊者眾 激活菏澤淡季旅遊市場
  • 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江南是中國一個極為重要的區域,經濟昌盛、文化繁榮、人才薈萃,社會相對安定,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堪稱中國社會發展演變的縮影。長期以來,江南地域文化一直備受國際學人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 江南養生文化村開園
    美麗中國,桐廬先行;健康中國,江南啟航。昨日下午,位於富春山健康城的江南養生文化村正式開園。江南養生文化村作為富春山健康城重點項目之一,開園運行恰逢其時。希望江南養生文化村在傳承文化上下功夫,積極弘揚桐廬悠久的中醫藥文化,切實加強與國醫大師、國家中醫藥研究院、浙江中醫藥大學等合作,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不斷朝著全國一流的養生文化基地邁進。同時,要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助力桐廬建設成為全國首批中醫藥養生旅遊示範區,打造成桐廬的又一張金名片。
  • 江南文化系列報導|「杭兒風」的源頭,原來就藏在江南民俗文化中
    江南傳統民俗文化也隨著朝代更迭慢慢沉澱,家住浙江的名家豐子愷也曾飽含深情地寫道:「我們是浙江石門灣人,住在上海也只管說石門灣的土白。吃石門灣式的菜,度石門灣似的生活!」如今身處杭州,也還是能感受到鮮明的江南民俗文化的傳承。
  • 山西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院長王曉毅告訴記者,山西離石信義遺址的發現為探索新石器時代末期中原與河套兩大區域文化交流、互動融合以及不同建築模式的空間分布提供了豐富資料,對於認識廟底溝二期文化向北傳播的路線以及與晉西北、陝北同時期文化遺存之間的交流互動具有重要意義,是考察兩大區域文化之間互補發展趨勢的重要線索。
  • 江南·觀點|江南文化,以人文之光輝映區域形象
    長三角城市群,由文明昌盛的江南古城組成,在思想學術、山水園林、詩文戲曲、書畫印、絲瓷茶等領域造詣精妙、臻於化境,形塑了具有審美意義的日常生活形態,體現了探微索賾、窮高極遠、詩意風雅的審美追求,在人類生活史上以富於江南特色、東方氣質的創造性累積居於文明高端,以此成就東方生活美學典範。
  • 為江南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背景下,研究和復興徽州文化,助力「徽州」重回「江南」,深化皖南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現實價值。  無論在地理上、政治上,還是在文化上,徽州與江南都有著緊密的聯繫。從地理上看,徽州屬於原始江南古陸的一部分。據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記載,在大禹治水後劃分出來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和雍等州中,徽州屬於揚州之域。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特展 品文物裡的江南
    作為今年國內文化展覽的重頭戲,上海博物館的年度特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展期為5月26日至8月23日)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文博愛好者的目光。縱觀歷史,江南一帶以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而聞名,因此,這次的江南文化特展,精彩紛呈,展覽以「江南文化」為主題,遴選十六家博物館和文物單位的近兩百件作品展出,包括石器、青銅器、書畫、刻本藏書、漆器以及印章、竹刻等諸多種類,其中不少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 陌上花繁——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面面觀
    若論及地域文化,則大體分兩類:第一類主要根據東周諸侯國而定,如楚文化、秦文化、吳文化、越文化;第二類主要以地域而定,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塞北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對於「江南」的地域範圍界定,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可見「泛江南」、「大江南」、「中江南」、「小江南」、「新江南」等多種說法,而地域範圍也是本展覽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 江南七怪武功差的沒法看,卻為何說是最好的老師?一切不過這二字
    江南七怪,出自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是男主角的郭靖的師傅。共有兄妹七人。江南七怪,大概是很少人喜歡的了。因為他們有些江湖名聲,但卻武功低微,偏又好出頭。於是在很多人眼中,江南七怪,大概也就如孔乙己一般,不過是可揶揄的人罷了。
  • 信義造句和解釋_信義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信義參考例句:1、一個人要講信義,卸磨殺驢會讓你一無所有。2、交友信義為先,從政勤廉為本。3、他是個講信義的人,我絕不相信他會出賣朋友。4、做一個有信義的人勝似做一個有名氣的人。5、吾國向重信義,近來人心不古,習為譸張,立身且難,何況立國。6、古代俠客極重信義,既已承諾,縱然肝腦塗地,也絕不食言。7、信義之士不會放棄功業;明智之士不會放棄一切機會。
  • 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落戶深圳
    深圳僑報記者 伍思晗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伍思晗) 7月21日,在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龍華區委書記杜玲的見證下,龍華區政府、香港培僑書院、深圳市信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雲上簽約」的方式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就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落戶龍華達成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