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提前知】酒麴發粿 傳統味道

2021-02-22 汕頭電視臺美食潮

逢年過節,潮汕人家都會準備各類粿品來祭祀,比如過年有甜粿、鼠曲粿,元宵有紅桃粿,清明有樸籽粿,端午有梔粿等等,粿也是潮汕美食文化乃至民俗文化的重要符號。做粿其實是一件繁瑣的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如果沒有這樣投入的話,那就無法把粿做得精細,所以有一句俗語說:「無工做幼粿」。在這個生活節奏緊張的時代,「做幼粿」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不過,最近我們聽說有一家粿品店,他們不僅擅長「做幼粿」,而且還使用非常傳統、耗時耗力的方法來做粿,目的就是要做出人們記憶裡那種熟悉的味道。

在潮汕,用米粉、麵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都被統稱為粿,潮汕人把粿品與時年八節聯繫在一起,不同時節做不同的粿,所以就有「時節做時粿」的說法。現在正是清明前夕,粿品店做得最多的,當然就是應節的樸籽粿和發粿了。

發粿有多種叫法,有人稱之為「笑粿」,也有人稱之為「酵粿」。至於翠綠色的樸籽粿,它是加入樸樹的樹葉來製作的。相傳當年元兵在清明節前入侵潮汕,導致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人們只好採摘樸樹葉來充飢,後來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大家便在清明節前蒸製樸籽粿,再用於祭拜祖先。

原來,這家粿品店做的不是普通的發粿和樸籽粿,而是使用酒麴發酵技藝來製作這兩種粿品,而這種技藝,正是潮汕發粿最傳統的製作方式。那麼,酒麴發粿到底得怎麼做呢?

把配比合適的佔米浸泡磨成米漿後,接下來,就進入關鍵的技術環節——發酵。在米漿中加入酒麴,讓它自然發酵,發酵時間通常得達到12個小時以上,在這期間,製作者必須細心觀察米漿的情況,根據氣溫、溼度等條件嚴格控制發酵時間。

酒麴的培養和運用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酒麴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培養基成分,如黴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這些活性菌可以讓粿品蒸製後變得蓬鬆。經過自然發酵的米漿,調入白砂糖,用少量鹼水中和酸度,充分攪拌後,就可以送入蒸籠蒸製。蒸製過程也得根據粿的品種、用料和分量來調整火力和時間。縱觀這整個製作過程,隨時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和細緻的操作。

長期以來,為了追求效率和成功率,許多人製作發粿,通常都是使用泡打粉等食品添加劑,2014年,國家衛計委等部委出臺文件,禁止將泡打粉等含鋁添加劑用於麵包饅頭的生產,隨後,人們大多是使用酵母、發酵粉以及無鋁複合膨鬆劑來為粿品發酵,這樣做雖然速度快、也沒有違反相關規定,不過做出來的粿品還是缺乏酒麴發酵那種傳統風味,而這家粿品店則一直堅持用酒麴發酵來製作粿品,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出來的粿品不僅味道好、口感柔韌,而且更加天然健康。

據了解,這家粿品店的「酒麴發粿」製作技藝起源於民國年間,創始人是店主王明鑫的曾祖母陳珍玉,傳到王明鑫手中已經是第四代了。接過這門技藝之後,王明鑫承擔起保護、傳承的重任,努力推動酒麴發粿製作技藝的發展。經過他和父親的努力,如今他們成立的食品公司,已被列為酒麴發粿製作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而在堅持傳統的同時,王明鑫還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利用酒麴發酵技術,製作出桑葚包、黑糖包等新產品。

這家粿品店製作的樸籽粿也與眾不同。看起來表面凹凸不平,似乎比較粗糙,但實際上,他們是故意為之。現在做樸籽粿,一般都會用榨汁機把樸籽葉全部絞成汁,要看到一些碎粒是非常困難的;而傳統樸籽粿是把葉片捶碎或切碎的,所以就會有一些小小的葉末,看起來也就比較粗糙了。

這一用酒麴發酵的系列粿品得到了《美食品鑑團》評委的好評,他們的評價是:傳統技藝、製作繁複;天然健康,有益腸胃。

作者:張燕梅 林青

審稿:陳彤波 黃漢東

編輯:楊昊帆

首播:汕頭二套 18:30
重播:汕頭三套 22:50
                    次日 07:00
            次日二套 12:00

            次日一套 18:20

相關焦點

  • 潮州特產美食 之 酵粿
    酵粿,因其有寄寓著發財、發家的祝願又稱「發粿」,是潮州地區一道特色小吃,民俗年糕。
  • 客家當地美食發粿,軟糯清香,發的越大,財就越多
    發粿(閩南話)是一種廣東、福建的傳統特色糕點。有些地區又叫發糕。客家語稱之為缽粄、發粄或碗粄,發酵類米制糕粿品。現在的沿海地區,如潮汕、臺灣、閩南、海陸豐都有做發粿的傳統,發粿一般在冬至、春節等大節目或重大祭神活動中製作。
  • 美食探訪 鼠殼粿,鼠殼做的粿?!
    有鹹甜雙拼的粽子,有各種五顏六色的粿品,有彈牙的牛肉丸,還有吃遍牛各個部位的牛肉火鍋……好多好多,潮汕大地孕育了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蘊,讓許多人一提起它的時候,腦袋裡跳出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美食。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潮汕粿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鼠殼粿!Ps.因為我手上的素材有限,有些圖可能會從網上找到,來源或不詳或見水印,如有不妥,立馬刪文,請原作作者見諒。
  • 潮汕特色美食粿文化之樸籽粿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懶貓美食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南澳年味 | 鼠殼粿,有故事的粿,家的味道~
    ,是孩童時期春節的記憶,是阿嬤帶給你一直不變的味道,今年回家吃粿了嗎?全家出動做鼠殼粿蠻增進感情的呀,特別是小半年沒有回家了。阿嬤找鼠殼草,熬煮揉製成粿皮;老爹擀皮,還有前後清潔工作;我和媽咪主要就包粿,姐姐墊粿葉。邊做邊嘮嗑,偶爾翻車,包破還得補,就很有意思。紅頭粿跟鼠殼粿有什麼區別呢?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勤勞的店家凌晨四五點起灶、備料、蒸製,上午七八點一碗碗粉嫩晶瑩的碗仔粿便出爐了,放入小籮筐,或挑擔、或推車在大街小巷吆喝著。這是尋常百姓人家的早餐美食,也是淘氣小童的解饞小吃。而今,散落在街頭鬧市的固定攤點依然是同安老縣城的一道風景。1外出求學工作,多年未嘗到碗仔粿了。一次回家,偶然在同安鐘樓一小門面見到昔日的店家。
  • 咬一口艾草粿,春天的味道~
    現如今很多傳統的東西都逐漸開始消失傳統工藝承載著人情的記憶是一個時代留下來的標誌清明時節,平和人喜歡做艾草粿、吃艾草粿特別是用傳統工藝做成的艾草粿更是勁道爽口入口留下滿嘴的青草香或許就是最撩人的鄉愁小溪鎮高南村盧小斌一家人三代堅持用傳統手藝作
  • 【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二十五】白酒,不是喝的白酒噢!
    白酒 白酒是漳州一道傳統小吃。白酒是用米與酒麴做的。將米煮成乾飯,等涼後加入酒麴拌勻,用布包好裝在簸箕裡壓實,經過近一天的時間,酒麴發酵後,就成了美味可口的白酒。吃進嘴裡,綿軟爽口,糯而不粘,甜而不膩,甘中帶有微酸,並有一般淡淡的酒香,可以切塊直接吃,也可煮湯吃,是夏天裡的一道美食。 七夕,中國的情人節。
  • 【漳浦老味道】南方小年到了,你家的各種粿跟糕準備好了嗎?
    本年度最大節日——春節即將到來,在這最盛大的日子裡,肯定少不了阿嬤的味道——糕、粿。
  • 澄海 --- 鼠殼粿
    鼠曲粿又名茨殼粿,其主要原材料是鼠麴草,饑荒年代人們採摘鼠麴草充飢,後來有人將鼠麴草作為原料,採取傳統做殼桃粿的方法做出了鼠曲粿,因其味道鮮美且具有消積健脾開胃之功效,而成澄海地區春節期間家中必備的傳統小食。(「鼠曲」的潮汕話諧音是「鼠殼」,本地人因此稱之為鼠殼粿)(「鼠殼粿」柔軟香甜,散著天然鼠殼草的香味,具有濃鬱的澄海地方特色。
  • 潮汕經典美食:普寧粿肉
    廣潮福潮汕粿類【記憶潮汕味】潮汕傳統粿品新品潮汕粿肉 潮陽鱟粿 豬腸脹糯米 紅桃粿鼠殼粿 無米粿 燒賣蝦餃 筍粿 水晶粿【糕粿】桅粿 甜粿 菜頭糕 芋粿 馬鈴薯粿 土豆糕【潮汕蝦餃燒賣】經典傳統小吃 餡料足 鮮海蝦仁 鮮豬肉碎 馬蹄粒  皮薄餡足  鮮美多汁惹味[機智]【韭菜粿筍餃 水晶球無米粿】 油炸酥脆 餡足惹味[機智]【鹹甜餡
  • 【尋味廣東】粿在潮汕
    簡單的米食,在潮汕人手裡經過歲月的演化,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美食,如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製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潮汕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又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豆粿、筍粿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先說幾個大約看看。
  • 這種傳統的粿,全汕尾只有2家人在賣了.
    小時候聽阿嫲說,先時,在汕尾的許多傳統糕粿大都是以應節食物存在。如清明時的薄餅、七月半的層糕粿等,現如今尋常的日子還依舊能夠吃得到這些。只會隱藏於這座小城的某個角落,某戶人家的傳承的手法裡,與街頭巷尾平常的粿不一樣,這種粿呀,也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 土蝨粿,鬧市裡樸實的老味道
    · 開了20多年,招牌是土蝨粿 · 店裡固定的招牌菜是一道土蝨粿和酸菜湯,除此之外,就是幾道家常的小吃聽起來是簡簡單單的味道,卻搜颳了一大波熟客,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趕緊跟著我們的腳步往下看 · 酸菜湯和炸魷魚也是必點 · 魚肉片用來炒粿,剩下的魚骨頭則用來了煲湯,毫不浪費,湯裡的也都是大塊的骨頭了,沒有什麼小骨小刺,老少鹹宜
  • 【永春美食】永春冬米粿--「古早味」的美食
    冬米粿,閩南風俗之稱。農曆二月初二,農家戶戶都舂冬米粿,並用手捏成一塊形狀象圓餅一樣,有大有小。在其他一些省份地方稱之為年糕,或餈粑,此款永春人喜歡的年糕叫永春冬米粿。它有其獨特的Q,很Q哦,不像其他年糕那樣,容易粘嘴。
  • 母親的味道——草仔粿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母親都必將忙上幾天時間,忙乎著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餈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項耗時而繁瑣的「工程」。接下去就可以包餡料做成一個個的草仔粿了。艾草粿糯米粉一般都是提前浸泡糯米,再去研磨成米漿,米漿用布袋子紮緊壓擠去水份後成一大塊的米粉團,然後把米粉團掰成一個個小塊放在簸箕裡拿到陽光下晾曬,連續晾曬幾天,等幹了後,用塑膠袋裝起來備用。
  • 德化赤水深山老街炸粿香!樸素美食炸粿再次走紅
    赤水地方風味有掌瓜、醋豬腳和炸粿,其中,赤水炸粿價廉物美,既可品味地方風味,又可充飢填腹,許多來到赤水街的食客對其讚不絕口,有人甚至說,不吃炸粿,枉到赤水。現在的人比較喜歡吃炸粿,以往,煎粿吃得比較多,所以,一度有「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說法。隨著德化縣大城關發展戰略的推進,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的赤水街居民隨著時代潮流湧進城裡,赤水街顯得有點冷清。近年來,鄉村旅遊日漸火熱,廈沙高速的通車,特別是九仙山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吸引各方客人紛至沓來,坐擁地理優勢的赤水老街又熱鬧了起來,赤水炸粿作為樸素的美食再次走紅。
  • 傳統小吃大爆走 國華街七大在地好味道
    臺南號稱臺灣美食集散地,有許多經典的傳統小吃,以下七大在地好味道,來國華街記得一定要嘗嘗!
  • 論做粿的厲害,潮汕一出手,就是降維打擊!
    蒸熟的鼠殼粿散發著一股鼠麴草的清香,吃起來味道獨特,外面是嚼勁清香的粿皮,內則是或甜或鹹的餡料。潮汕人多在春節至元宵期間食用鼠殼粿,同時它也被稱為最具潮汕風味和大眾化的粿品。傳統的紅桃粿是以紅花粉末或紅麴米作為染色料,添加到粳米粉中製成粉紅色的粿皮,再包上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糯米等預先炒制好的餡料,壓模形成一個個呈桃狀的紅糕點。
  • 【潮汕美食】千萬潮人念的,就是這一口粿
    以下這些粿,是否會喚起你記憶深處,對潮汕美食的思念呢?<圖片來源:搜狐網>講究的粿皮,加上玫瑰紅的食用色素,再包上香菇、蝦米、花生仁、芹菜、豬肉等餡料,然後用粿印印出桃果造型,這就是紅桃粿。紅桃粿象徵長壽,粉色頗為喜慶,潮汕人「拜老爺」的必備食品。<圖片來源:新浪網>顧名思義,鼠曲粿加入了一種植物——鼠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