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重視青少年觸網年齡降低現象

2020-12-23 中國新聞出版網

  9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學習,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9月21日澎湃新聞)

  數據顯示,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至10歲。對比2017年的數據發現,8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未成年人增多,表明未成年人網絡「原住民」的特徵越發明顯。但與此同時,對於未成年人在網絡上的活動卻缺乏有力保護。

  如《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曾遭遇網絡暴力的比例達15.6%,曾遭遇違法不良信息的比例為30.3%。專家指出,攻擊暴力、性侵和商業剝削成兒童網絡風險三大源頭。而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觸到不良信息;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網路遊戲等問題,都暴露出對於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還存在很大不足。

  不僅如此,隨著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逐年下降,小學生近視率逐年上升。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一,全國近視眼中,中小學生預估超過1億人。未成年人近視率高企,與觸網年齡逐年下降,未成年網民越來越多有很大關係。

  所以,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相關政府部門、學校、家長要採取相應措施,防範網絡帶給未成年人的「雙刃劍效應」,杜絕不良信息侵蝕,儘量避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要能用其利、防其弊,讓網絡成為連接知識與世界的窗口,讓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的海洋中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中新網9月2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1日共同發布《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學習,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 《青少年藍皮書》: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
    【《青少年藍皮書》: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9月21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於我國總體網際網路普及率(64.5%)。
  • 網絡是把雙刃劍,未成年人接觸網際網路年齡再次降低!
    [c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9.2%#【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你幾歲接觸網絡?】《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學習,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段集中在6~10歲
    原標題: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段集中在6~10歲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1日共同發布《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
  • 如何防止青少年網絡成癮?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訂立網絡使用規則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在12月26日北京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表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該論壇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主辦,邀請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並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99%,騰訊等倡議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12月26日,騰訊等多方共同發布《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提出: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 首觸網絡年齡低至6歲!孩子近視問題來勢洶洶,怎麼辦?
    近日,希小瑪發現這一現象:地鐵上、公交上有許多未成年孩童拿著家長的手機玩遊戲或者看電視,很多家長選擇陪同孩子一起玩手機。 藍皮書稱,「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據《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
  • 【域外警訊】美國是如何規定青少年最低刑責年齡的?
    1996年,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建議各國政府將12歲作為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並呼籲各國提高最低刑責年齡,以保護兒童權益。但面臨日趨嚴峻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多國政府試行降低最低刑責年齡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期提出要把最低刑責年齡從15歲降低到9歲,該提案引發國際社會持續探討。
  • 刑責年齡是否降低?人大代表:並非預防少年犯罪有效手段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範圍內的治理難題,近年來低齡惡性犯罪引起了全社會關注,每一起低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發生後,便會出現 「降低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年齡不能成為青少年犯罪的護身符」等聲音。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軍人結婚年齡降低,利弊分析
    可以說,對於不滿25周歲,卻有結婚計劃的軍人來說,降低軍婚年齡門檻,非常有利。不過,任何政策都是具有兩面性的,該政策實施起來,對整體發展是不是有利,我們以軍士為例,暫且分析一二:降低軍人結婚年齡的好處:(1)不用為提前結婚而退伍很多人為了能夠早點結婚,不得不在25歲之前退出現役,而當前軍婚年齡與憲法看齊,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報業觸網的「試錯」與「糾錯」
    唯有的選擇是,立足當今新媒體的技術進步,釐清自身觸網的感悟與教訓,充分利用前期的技術投入,自覺享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在低成本的分享中提升報業新聞產品的增值,在便利性的分享中組成報業傳統機制的轉型。從這個意義上說,「試錯」與「糾錯」只有一步之遙。  上世紀末,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為應對以網際網路的新技術革命挑戰,紛紛開始觸網。
  • 應當毫不猶豫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虎嗅網
    其實我的一票師友全都在熱心虔誠地進行他們的「少年刑事司法」工作,幾乎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在堅決反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我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以及使命精神,卻完全不能贊同他們的諸多觀點和做法。蹭一下這部電影的熱度還有近期發生的諸多駭人聽聞,我簡單闡述一下他們的自相矛盾與不合時宜。
  • 重視雷諾現象到肺動脈高壓的演變
    重視雷諾現象到肺動脈高壓的演變 2020-09-15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蘇州探索青少年觸網新模式 「一網吳前」連結清朗網絡新力量
    為了讓青少年了解網絡空間的繁蕪,體驗科技創新的力量,今年8月-12月,蘇州市委網信辦「一網吳前」工作室主辦的2020年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系列活動,攜手網絡空間「後浪」探索觸網新模式,通過開展5G+AI智慧行、「雲上賦能」立體課堂、「清朗網絡」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與上萬名青少年觸摸前沿科技,共話網絡安全,為清朗網絡空間蓄能接力。
  • 「小胖墩」現象普遍 齊抓共管防控青少年兒童肥胖
    前不久,《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出臺,受到全社會關注。本期大家談,我們邀請三位專家學者,探討如何更好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 高低肩長短腿當心脊柱側彎 家長要重視這一青少年高發病
    其中,青少年比例超過一半。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我國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記者採訪了廈門市中醫院骨三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建新博士,廈門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王懷鏗,他們提醒,家長和青少年對脊柱側彎一定要重視,要儘早發現儘早糾正、治療。
  • 青少年近視防控背後暴露哪些問題?
    不少產品借著近視防控的噱頭,使用「近視治癒」「降低度數」等類似表述進行誇大宣傳、超範圍經營,誤導了家長和學生。楊莉華指出,這些產品和機構普遍存在缺乏統一規範的組織管理、標準認證、宣傳真實性的管控、超範圍經營等問題。此外,不少產品在網絡銷售,其隱蔽性又增加了審查和監管難度。準入標準缺失以及監管不力,使得在某些地區,開一家近視矯正機構似乎成了門檻極低的生意。
  • 【地評線】京彩好評:培養節約習慣須從青少年抓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並針對部分學校存在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的問題,對切實加強引導和管理,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確要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培養節約習慣,須從青少年抓起。  通過基本國情教育培養社會責任。
  • 天津足協重視青少年比賽,邀請中超中甲裁判執法
    虎撲11月16日訊 據新華網體育報導,15日,天津的一場普通青少年足球比賽因為中超裁判林君的執裁而格外受關注。最終,津南隊3:1戰勝楊程隊。執裁這場比賽的林君並沒有因為是青少年比賽而放鬆。「可能一般人會覺得,執裁成年賽事、職業賽事需要裁判在體力和心理方面做足準備,而執裁青少年賽事就可以輕鬆一些,但事實並非如此,裁判的工作和水平是一天一天提高、一場比賽一場比賽積累的,任何比賽對裁判都有鍛鍊價值,對待任何一場比賽,都需要認真、職業的態度。」林君說。在判罰尺度上,林君也不會對小球員心軟、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