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就是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

2020-12-17 獨處才是你自己

愛情,作為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獸性驅使人尋求肉慾的滿足,神性驅使人追求毫無瑕疵的聖潔的美,而愛情則試圖把兩者在一個具體的異性身上統一起來,這種統一是多麼不牢靠啊。由於自身所包含的獸性,愛情必然激發起一種瘋狂的佔有欲,從而把一個有限的對象當作目的本身。由於自身所包含的神性,愛情又試圖在這有限的對象身上實現無限的美——完美。愛情所包含的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心理上造成了多少幻覺和幻覺的破滅,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導演了多少拋棄和被拋棄的悲劇。

在精神的、形而上的層面上,愛情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在世俗的、形而下的層面上,愛情又是由性慾發動的對異性的愛慕。現實中的愛情是這兩種衝動的混合,表現為在異性世界裡尋找那個守護者。在異性世界裡尋找是必然的,找到誰則是偶然的。當一個人不只是把另一個人作為一個異性來愛慕,而且認定她(他)就是那個守護者之時,這就已經是愛情而不僅僅是情慾了。愛情與情慾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包含了這一至關重要的認定。

你在熱戀中?恭喜你,盡情地享受吧。不過請記住,沒有人能夠生活在愛的本質之中,我們都生活在現象之中,都只能通過現象來領悟本質。

可恨又可愛的現象世界,給我們快樂和苦惱,給我們昨天和明天,還給了我們不確定性。

無論你此刻陶醉於一個多麼熱烈的愛情,都不可用它來否定你曾有的人間情感的價值。你要在你的天地中給它一個恰當的位置,這天空是你的一生的靈魂追求,這大地是你的一生的塵世經歷。

也許,性愛中總是交織著愛的對立面——恨,或者懼。拜倫屬於前者,歌德屬於後者。

性愛的排他性,所欲排除的只是別的同性對手,而不是別的異性對象。它的根據不在性本能中,而在嫉妒本能中。事情夠清楚的:自己的所愛再有魅力,也不會把其他所有異性的魅力都排除掉。在不同異性對象身上,性的魅力並不互相排斥。所以,專一的性愛僅是各方為了照顧自己的嫉妒心理而自覺地或被迫地向對方的嫉妒心理做出的讓步,是一種基於嫉妒本能的理智選擇。

可是,什麼是嫉妒呢?嫉妒無非是虛榮心的受傷。

虛榮心的傷害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全看你在乎的程度。

在性愛中,嫉妒和寬容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你真心愛一個異性,當他(她)與別人發生性愛關係時,你不可能不嫉妒。如果你是一個通曉人類天性的智者,你又不會不對他(她)寬容。這是帶著嫉妒的寬容,和帶著寬容的嫉妒。二者互相約束,使得你的嫉妒成為一種有尊嚴的嫉妒,你的寬容也成為一種有尊嚴的寬容。相反,在此種情境中一味嫉妒,毫不寬容,或者一味寬容,毫不嫉妒,則都是失了尊嚴的表現。

愛是給予,對於愛者來說,這給予是必需,是內在豐盈的流溢,是一種大滿足。溫柔也是一種能量,如果得不到釋放,便會造成內傷,甚至轉化為粗暴和冷酷。好的愛情能使雙方的這種能量獲得最佳釋放,這便是愛情中的幸福境界。

「愛就是奉獻」——如果除去這句話可能具有的說教意味,便的確是真理,準確地揭示了愛這種情感的本質。愛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愛一個人,就會遏制不住地想為她(他)做些什麼,想使她快樂,而且是絕對不求回報的。愛者的快樂就在這奉獻之中,在他所創造的被愛者的快樂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父母對幼仔的愛,推而廣之,一切真愛均應如此。可以用這個標準去衡量男女之戀中真愛所佔的比重,剩下的就只是情慾罷了。

愛情與良心的衝突只存在於一顆善良的心中。在一顆卑劣的心中,既沒有愛情,也沒有良心,只有利害的計算。

但是,什麼是良心呢?在多數情況下,它僅是對弱者即那失戀的一方的同情罷了。最高的良心是對靈魂行為的責任心,它與真實的愛情是統一的。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麼,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相關焦點

  • 人是獸性、人性和神性的結合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私慾和野性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我們的信仰和社會的道德而克制,但當我們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原本的獸性便會湧現出來,這就是人,一個由獸性,人性,神性相結合的矛盾體。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在我還小的時候,一部畫面驚豔無比的電影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一本關於愛情的書,讀者對愛情有什麼認知?他們找到愛情了嗎?
    生死之間有大迷惑,或許愛情就是其之一,你心底的那個人,現在還有聯繫嗎?那些年相愛過的人,還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嗎?我是一本書,一本關於愛情的書,閱讀過我的那些讀者,他們是怎麼看待愛情的?尋愛的路上,他們後來怎麼樣啦?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基督的本質1——神性)
    第四篇 基督論第一章 基督的名稱與本質第二節 基督的本質(1)神性基督本質上的品性有兩種,是「神性」與「韋斯敏斯特信仰告白裡很好地歸納著,「完整無缺,而又是相異的兩性,既神性與人性,毫無轉化,合成或混合,不可分地結合於一位格之內」(8:2)※基督的神性耶穌基督的神性開始受到攻擊是在18世紀末理性時代興起的時候。人們想用理性的尺度衡量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
  • 《飄》的愛情的悲劇性
    郝思嘉與男主瑞德的愛情更令人唏噓。《飄》中的愛情主題永遠是人們研究和感慨的地方。《飄》中的郝思嘉與瑞德的愛情就充滿著「阿多尼斯情結」,讓讀者感到《飄》中的愛情的悲劇性。「阿多尼斯情結」來源於一個希臘神話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愛情女神阿芙羅狄忒愛上了一個年輕帥氣的男子阿多尼斯,但是阿多尼斯意外被野豬咬傷,後來去世了。
  • 神性造句和解釋_神性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神性(shén xìng)。 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滅獸性,發生神性,那麼才算是人類進步到了極點。」] 神性參考例句: 1、我的神性略遜一籌,只有仁波切的等級。 2、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 3、自我是唯一的罪孽。因為自我,你錯過了神性。
  • 人性與獸性,愛情和親情,美與醜,雨果如何表現掙扎中的人物?
    這讓她看清了自己養父的本質,面對這種失望和憤怒,他殺死了自己的養父,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跟隨她一起死了。2除了這些明面上的衝突,小說還暗含了很多其他的衝突,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本體是由兩種特性完美的融合而製造的,這兩種特性就是動物性和人性。
  • 《萊拉和馬吉努》的愛情故事是永恆的,儘管也是悲劇性的
    但是每當人們談到愛的深度,激情的強度,兩個名字幾乎立刻浮現在腦海裡——萊拉和馬吉努。萊拉和瑪吉努的愛情故事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也是一個傳奇。即使在今天,人們仍然稱他們為萊拉·馬吉努;中間的「和」字不見了。他們在肉體上是兩個,但在精神上是一個。
  • 迦勒底從者的神性都是怎麼來的(上)
    戈耳工姐妹:父親是希臘神話的海神福耳庫斯,母親是刻託,本身就有神的血脈,在原本的希臘神話裡,戈耳工本來就是本土神。庫丘林:父親是凱爾特神話的太陽和光之神魯格,所以庫丘林也叫光之子。伊斯坎達爾:因為有一些傳說說伊斯坎達爾是宙斯的兒子,所以帶有神性,而事實上,大帝他爹曾懷疑他就是被戴綠帽生下來的,宙斯也確實做了很多回隔壁老王,沒毛病。瑪爾達:和耶穌直接關聯的聖女,後來因為降服了惡龍也被尊崇,所以有了神性。
  • 荒誕情節中的人生真理與愛情真諦丨電影《一步之遙》的悲劇性解讀
    總的來說,《一步之遙》是一部笑中含淚的成功之作,其中對於人生真理和愛情真諦的闡釋使影片在荒誕的情節設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中蘊含著久久不能散去的悲劇色彩。本文將在細觀影片的基礎上,以男主人公在友情和愛情層面的「一步之遙」為視點,解讀這部精彩影片《一步之遙》的悲劇性。
  • 搞笑:戰場上李逵獸性大發,美景中李白怎麼了?腦筋急轉彎
    戰場上李逵獸性大發,美景中李白怎麼了?---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我們知道,《水滸傳》中的李逵是一個莽夫,武力超群,性格暴躁,他在戰場中獸性大發,大開殺戒很符合他的性格。李白呢?嗯,李白在戰場上可能獸性大發,戰場上敵我雙方互相廝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性的殘忍在戰場中很能體現。不過,美景中的李白就不會獸性大發了。人在美景中心情愉悅,不太會想做壞事。三句話離不開老本行,李白在美景中也會作詩呀。
  • 從生物學上分析:愛情的本質,是「多巴胺」所產生的情緒
    愛情的本質,從生物學分析,有兩個方面,一是荷爾蒙分泌所產生的波動,二是人腦中分泌出的多巴胺分子式:C6H3(OH)2-CH2-CH2-NH2物質,我們把它歸納為「情緒」。跟愛情有關的影視和文學作品,會刺激人腦的多巴胺分泌甜甜的愛情,啥時候才能輪到我呀?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一個貼心的伴侶?好想和喜歡的人,一起週遊世界!這些話,想必大家都已經在現實生活中聽到不少。
  • 悲劇性的哈姆雷特-考研筆記58
    #文學考研#論述:分析哈姆雷特形象的悲劇性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以下是收集自網絡的一些參考答題,雖然良莠不齊,但是拿來作為參考,與自己的答案做個對比或者補充,也未嘗不可。學無止境。
  • 《曼哈頓灰姑娘》的愛情故事背後,是飽含深意的愛情本質
    導語: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灰姑娘的水晶鞋和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常常被人歸結為人生際遇的巧合與幸運。但深究故事情節和人物發展的走向,就會發現看似偶然的佳話,其實飽含著深刻的愛情本質。
  • 活得孤獨,死於愛情,一個清醒者的宿命
    為了愛情付出自己的生命,算不上什麼聰明的做法。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人為了愛情背井離鄉,還給書中的作家生了孩子,然而直到她去世,作家連她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命運何其可悲。而《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最終因為情殺而死的蓋茨比,其光輝形象卻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位蓋茨比,究竟有什麼魔力?
  • 人一生就是尋找自我實現的過程,如果沒找到忙碌一天也是碌碌無為
    現在這個社會的節奏太快了,壓力壓得我們每個人都快喘不過氣來,都說九零、九五是最好的一代,現世安穩,擁有良好的教育和市場環境,可現實呢?現實卻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上大學的時候小學又不要錢了,考上大學的時候拼死拼活,剛畢業就業形勢嚴峻。
  • 悲劇性結局已經不能滿足觀眾了
    二次元迷們在觀看ACG作品的時時常常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擁有悲劇性結局的角色往往會給大家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古語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正是這份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惻隱之心,讓悲劇性結局的角色擁有比起大團圓結局的角色更高的人氣。
  • 同為黃金三靶,拉二不敵小太陽,神性設定上吃了大虧
    這三位靶子平日裡被拿來和各種從者比較,甚至黃金三靶還時不時爆發內戰。三位靶子究竟誰的實力更為強大,一直以來都眾說紛壇,可根據奈須蘑菇的設定,拉二在面對小太陽時處於相性不佳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在神性設定上吃了大虧。首先,拉二的面板屬性與各項寶具絕對不輸於小太陽,小太陽依靠著能將所受傷害削減到十分之一的黃金甲以及核彈級別的對國寶具,攻防兼備,走的便是極限單兵路線。
  • 愛情的本質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說錯,答案只有兩個字
    我想說,你只看到了物質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這不錯。但是你沒有看到愛情的本質。那麼愛情的本質是什麼?大多數人不懂,答案只有兩個字:歡樂。正因為大多數人不懂,沒有明白和抓住愛情的本質,所以才會在尋找愛情的路上,迷失於物質,最後讓自己迷惑。
  • 泰戈爾《人的宗教》:神性和人性至高完美地和諧追求與自由吟唱
    這本書是他對宗教的體驗和真實世界的理解,是他所有思想,靈性,文學創作的源泉。他認為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產物,我們信奉的神具有至善的人性,而我們人性中也具有至高的神性。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人性至高的完美,當人性與神性合一,我們便獲得永生的自由與無限的喜悅。他也將追求這種靈性完美的方法告訴了我們。欲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先了解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