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作為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獸性驅使人尋求肉慾的滿足,神性驅使人追求毫無瑕疵的聖潔的美,而愛情則試圖把兩者在一個具體的異性身上統一起來,這種統一是多麼不牢靠啊。由於自身所包含的獸性,愛情必然激發起一種瘋狂的佔有欲,從而把一個有限的對象當作目的本身。由於自身所包含的神性,愛情又試圖在這有限的對象身上實現無限的美——完美。愛情所包含的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心理上造成了多少幻覺和幻覺的破滅,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導演了多少拋棄和被拋棄的悲劇。
在精神的、形而上的層面上,愛情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在世俗的、形而下的層面上,愛情又是由性慾發動的對異性的愛慕。現實中的愛情是這兩種衝動的混合,表現為在異性世界裡尋找那個守護者。在異性世界裡尋找是必然的,找到誰則是偶然的。當一個人不只是把另一個人作為一個異性來愛慕,而且認定她(他)就是那個守護者之時,這就已經是愛情而不僅僅是情慾了。愛情與情慾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包含了這一至關重要的認定。
你在熱戀中?恭喜你,盡情地享受吧。不過請記住,沒有人能夠生活在愛的本質之中,我們都生活在現象之中,都只能通過現象來領悟本質。
可恨又可愛的現象世界,給我們快樂和苦惱,給我們昨天和明天,還給了我們不確定性。
無論你此刻陶醉於一個多麼熱烈的愛情,都不可用它來否定你曾有的人間情感的價值。你要在你的天地中給它一個恰當的位置,這天空是你的一生的靈魂追求,這大地是你的一生的塵世經歷。
也許,性愛中總是交織著愛的對立面——恨,或者懼。拜倫屬於前者,歌德屬於後者。
性愛的排他性,所欲排除的只是別的同性對手,而不是別的異性對象。它的根據不在性本能中,而在嫉妒本能中。事情夠清楚的:自己的所愛再有魅力,也不會把其他所有異性的魅力都排除掉。在不同異性對象身上,性的魅力並不互相排斥。所以,專一的性愛僅是各方為了照顧自己的嫉妒心理而自覺地或被迫地向對方的嫉妒心理做出的讓步,是一種基於嫉妒本能的理智選擇。
可是,什麼是嫉妒呢?嫉妒無非是虛榮心的受傷。
虛榮心的傷害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全看你在乎的程度。
在性愛中,嫉妒和寬容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你真心愛一個異性,當他(她)與別人發生性愛關係時,你不可能不嫉妒。如果你是一個通曉人類天性的智者,你又不會不對他(她)寬容。這是帶著嫉妒的寬容,和帶著寬容的嫉妒。二者互相約束,使得你的嫉妒成為一種有尊嚴的嫉妒,你的寬容也成為一種有尊嚴的寬容。相反,在此種情境中一味嫉妒,毫不寬容,或者一味寬容,毫不嫉妒,則都是失了尊嚴的表現。
愛是給予,對於愛者來說,這給予是必需,是內在豐盈的流溢,是一種大滿足。溫柔也是一種能量,如果得不到釋放,便會造成內傷,甚至轉化為粗暴和冷酷。好的愛情能使雙方的這種能量獲得最佳釋放,這便是愛情中的幸福境界。
「愛就是奉獻」——如果除去這句話可能具有的說教意味,便的確是真理,準確地揭示了愛這種情感的本質。愛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愛一個人,就會遏制不住地想為她(他)做些什麼,想使她快樂,而且是絕對不求回報的。愛者的快樂就在這奉獻之中,在他所創造的被愛者的快樂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父母對幼仔的愛,推而廣之,一切真愛均應如此。可以用這個標準去衡量男女之戀中真愛所佔的比重,剩下的就只是情慾罷了。
愛情與良心的衝突只存在於一顆善良的心中。在一顆卑劣的心中,既沒有愛情,也沒有良心,只有利害的計算。
但是,什麼是良心呢?在多數情況下,它僅是對弱者即那失戀的一方的同情罷了。最高的良心是對靈魂行為的責任心,它與真實的愛情是統一的。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麼,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