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
——讀《老人與海》有感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他用毯子裹住了他的身子,在彈簧墊上睡下了。並且他孤苦伶仃,只有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跟他關係好得跟朋友一樣,並且他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收穫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出海了,他相信這一天會給他帶來好運。
然後便是本書的精彩部分,老人在海中的搏鬥。
他釣到了一條大魚,竟然比他的船還長2英尺,重達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海明威採用紀實的手法再輔以對老人的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與大馬林魚日夜奮戰的過程。此後又在回港中遭到一批又一批鯊魚襲擊。最終精疲力竭地回到海港,大馬林魚卻只剩一副巨大的骨架。
他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當面對無法撼動大馬林魚的窘境時,他看天空,把一團團白色的積雲想像成一團團客人心儀的冰淇淋,並且他時刻找尋著一個個對自己有利的因素了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看見一團團白雲,知道這種天氣是最適合的捕魚天氣,對自己比對這條難纏的魚更有利;當他生吃足夠的食物來支撐自己和馬林魚搏鬥,而馬林魚卻不能補充能量時,儘管他傷口疼痛到了他的忍受極限,他還是沾沾自喜;當他在回港時碰到鯊魚時,又想到許多來安撫自己。
老人面對大海中的種種風險,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捕獲大馬林魚。
我們的生活環境猶如大海,充滿風浪,誰也不能預料未來,壯麗的大海何時會給人帶來不幸。大馬林魚便是每個人的目標理想,理想總是要奮鬥才能實現。而鯊魚便是我們的人生道路、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坎坷。
學習或是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努力,要有吃苦的能耐。聖地牙哥沒有食物便生吃魚,手抽筋,劃破,脊背疼痛依然堅持,希望渺茫便給自己打氣,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和聖地牙哥一樣堅持理想永不放棄的人。孔子在缺衣少食的處境中,編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寫下《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編撰《國語》。孫臏被挖掉膝蓋骨,著有《孫臏兵法》。司馬遷在大牢中三年,仍然編寫《史記》。海倫凱勒出生十三個月後便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學會五國語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著作。馬克吐溫曾說過,在十九世紀有兩大奇人,其中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他們都是靠著信念和堅持,才寫下如此偉大的作品。司馬遷曾說過,只要我的生命還在,就一定要完成我的使命。為了實現夢想,我們不也該努力堅持嗎?夢想就在前方,努力地去爭取吧,可能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會遇到數不盡的艱辛、苦難,但一旦你朝著夢想努力,總有一天你會達到目標,並且為自己而自豪。
有的時候,已經到了終點,夢想卻從你身邊溜走,也許你會失望,會灰心,但請不要這樣,回頭看看,看看你經歷過的一切,你戰勝過多少艱難險阻,你已經是何等的勇敢!
加拿大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瑞恩在學校聽老師講起非洲某些地區缺水,很多人喝不上水。回家後,他向母親要了70美元,想要捐給非洲人民。後來發現70美元遠遠不夠,便開始通過自己的勞動攢錢,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大家紛紛開始捐錢。最後還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基金會。
僅僅一個六歲的小男孩能為了追求夢想付出這麼多,而在我們這個年紀,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值得拼搏的最佳時期。
有過熬夜奮鬥的夢想;有過夜深人靜時的音樂;有過一直陪伴自己的朋友;能寫一手好字,敢於追求夢想敢於擔當,大概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吧。
永遠都不要抱怨自己有多麼不幸,聖地牙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收穫,他什麼時候抱怨過?他相信在第八十五天自己能碰上好運。夢想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心中有夢,人生就有彩虹。
做人若如聖地牙哥,註定將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