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歷來主張教育要因材施教,他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漢大學演講,他不慌不忙的走上講臺。還沒開始演講,他先從一隻箱子裡拽出了一隻活的大公雞,臺下的人都驚呆了,面面相覷。這時,陶先生又從兜裡掏了一把米放在了講臺上,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接著,陶先生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講臺上的米,公雞掙扎著就是不吃。陶先生就又把公雞的嘴掰開,把米硬塞進它嘴裡,公雞叫著、撲騰著還是不肯吃。臺下眾人都看愣了,不知道陶先生的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只見這時,陶先生把公雞輕輕地放在講臺上,他退後了幾大步,離開了人的強迫和束縛,公雞竟然自己吃起米來了。陶先生解釋道:"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了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就會把知識還給先生。如果讓學生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陶先生給大家帶來的生動的教育演示,臺下頓時掌聲雷動。
"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氣質稟賦、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等情況具體分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材":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家長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塊什麼樣的材料?他是適合做學問,適合搞研究,還是適合做生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開朗、有的文靜、有的善談、有的寡言……。
▲在興趣愛好方面,有的孩子喜歡讀書、有的喜歡文藝,有的喜歡體育、還有的孩子極具經濟頭腦……,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根據平時對孩子的觀察來分析孩子的性格適合做什麼?
▲父母們平時也要多和孩子聊一聊他的興趣愛好和理想,看看他將來想要做什麼?
"施教":家長們根據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再結合孩子自己的意願綜合考量他是什麼樣的"材料"後,可以針對自家孩子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採用相應的教育方式。
01因材施教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學家蘇洵在對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的教育上就是採用了根據兩人的性格特點而因材施教的方法。
父親蘇洵針對蘇軾坦蕩磊落、敢想敢做而"不外飾"的性格啟發他:車輪、車輻、車蓋和車軫(車箱底部四面的橫木)都各有其用,只有車箱前的橫木"軾"若無所為,然而無軾就不是一輛完美的車。父親教導蘇軾掩飾其鋒芒,做人最好能像車軾那樣,既有用於世,又不自顯其功。
蘇洵又用車轍來比喻蘇轍的性格。車轍對於行駛車輛的作用很大,但無功名,也無禍患。蘇轍為人能超然於功名禍福之外,所以蘇洵不用為他擔心。
蘇洵的因材施教,讓蘇軾和蘇轍明白自己的所為既要有益於社會,又要保護好自己。
02因材施教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什麼都想讓孩子學。繪畫、音樂、舞蹈、書法、英語、樂器……,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只要別人家孩子學的,自家孩子都不能落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個周末最忙的恐怕就是孩子了。家長逼迫孩子去學他不感興趣的東西,澆滅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最後弄得孩子這也不想學、那也不想學,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家長也為此心灰意冷,覺得孩子無可救藥。
在這方面,西楚霸王項羽的叔叔項梁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
項羽小時候,叔叔請人教他讀書、寫字,他不好好用功,跑出去學擊劍。於是叔叔又教項羽擊劍,他不認真學,令叔叔很生氣。但項羽的叔叔沒有放棄他,他通過對項羽的觀察並找他談心,終於明白了,原來這小子對兵法、戰術、韜略感興趣。
叔叔項梁發現了侄子項羽的閃光點,他非常高興,抓緊時間改變了教育策略。根據項羽的愛好,叔叔親自教他兵法、戰術、韜略。項羽十分喜歡向叔叔學習帶兵打仗。
叔叔項梁的教育方法在項羽身上發揮了奇效。事實證明,項羽果然是一塊統帥三軍的領袖材料。當然這和他叔叔項梁對他的因材施教是分不開的。
03因材施教要發揮孩子的特長,揚長避短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父母要引導孩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自己的短處,這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就很善長於在孩子的教育上因材施教,取長補短。
曾國藩根據兒子曾紀澤記性差、悟性佳的特點,教導他讀書時不強求背誦,只要求讀懂。為了發揮曾紀澤悟性強的長處,他教導兒子泛觀博覽,速點速讀。曾國藩還告誡兒子曾紀澤要力戒語言太快,舉止過輕的缺點,這些教導都為日後曾紀澤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奠定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我覺得這個教育者是老師,也更應該是父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特點不同、天賦異稟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父母要善於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們難以做到的事情。
就像古人說的"大的木頭做屋梁,細小的木頭做屋椽"。各盡其用,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寫文不易,您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喜歡本文歡迎關注、評論、點讚。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