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潔懿,文章原創 ,喜歡請點上方「關注」
初次結識羅伯特·沙因費爾德,是在2017年,張德芬老師的公眾號裡售賣新年福袋,裡面有一本書名為《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的書,作者就是他。
之後一口氣把他在國內出版的三本書都讀了,受益匪淺。正如傑克·康菲爾德在前言中說:當你讀了這本書,「你就知道在瞬間徹底改變人生是什麼樣的狀況了。」
在遇到羅伯特·沙因費爾德之前,我在身心成長的路上已經躑躅十餘年,然而他的書和觀點卻與之間讀的心理學、佛學、身心靈方面著作大相逕庭,令我耳目一新。正如張德芬老師說:《快樂終極指南》「為我們帶來了一次顛覆人們對於幸福認知的革命。」
巨富爺爺播下種子,他將真幸福傳遞給百萬人
羅伯特·沙因費爾德是美國《紐約時報》知名暢銷書作家,他的書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出版發行,已經有幾百萬讀者。國內出版了他的三本書,在豆瓣網上評分都不錯。
他自幼出生在一個美國富裕家庭,他的真幸福探索之旅始於12歲時與爺爺的一場對話。爺爺阿龍·沙因費爾德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機構萬寶盛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是一家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金的財富150強公司。他從小就對爺爺的才能產生好奇,並對這位忙碌的成功商人永遠都很開心感到疑惑。
爺爺給了他兩條成功和快樂的線索:
1、世間任何事件發生的背後,都潛藏著一股力量,而了解這個的人寥寥無幾。2、通過了解並學習運用這些潛藏力量,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你的生活中創造奇蹟。
智慧的爺爺只播下了一粒種子,羅伯特卻傾盡幾十年的心血去探索和實踐爺爺的智慧,最後發現了終極自由的真諦,並在他的書籍和課程中傳播給全世界。
作為營銷專家和成功企業家,不斷成功,又不斷失去
羅伯特的職業生涯開始得順風順水,成為美國營銷界的翹楚,曾經為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創建了一套精妙的營銷體系,幫助電腦連鎖集團「美國連接點」獲得驚人的業績提升,從9000萬美元飆升到3.5億美元。
在金錢遊戲中賺得盆滿缽滿時,羅伯特卻意外破產,甚至還負債過15.3萬美元。
但很快羅伯特又東山再起,為藍海軟體創造了四年內銷售額翻40倍的奇蹟,同時保持著50%的高利潤,進入全美增長最快公司的第55名,隨後將公司以1.77億美金出售。羅伯特和幾位高管都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回報。
然而,老天又跟他開起了玩笑,各種投資也開始屢屢受挫,財富也莫名其妙地縮水,生活發生了斷崖式的跳水。
正是在這樣過山車般的金錢遊戲中,羅伯特衝破了被他稱為「三個隱形層」的教導,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第四隱形層,並在這裡找到了一條通向終極自由之路。
發現終極自由之路,救贖自我,開始20年助人生涯
羅伯特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上百位巨富們的經驗,他發現金錢遊戲裡很少有常勝將軍,更多是眾人矚目的輝煌和不為人知的迷茫。即使擁有了人人豔羨的生活,依然掙扎在壓力、擔心和夢想破滅的痛苦之中。
於是,他寫下了英文原版名字為「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和「從商業遊戲中徹底解脫」兩本書,就是國內出版的《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1和2。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此書很快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影響了無數人。
連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在他經歷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被公司意外踢出局時,也曾經使用書中的「流程」工具處理情緒,並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羅伯特則開啟了全球範圍內的終極自由體驗課程,20年來致力於幫助人們體驗到擺脫人生不幸的終極解藥。
成長之路伴隨著掙脫命運的束縛,和真正為自己發聲的勇敢突破。羅伯特是家裡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媽媽從小隻喜歡哥哥,對他和姐姐漠不關心,他在自我救贖之後,結束了數十年的討好模式,告訴媽媽:如果你不能跟我好好講話,我將不再來看你。但那之後,他收回了從小因愛的匱乏而不斷祈求,因此散失在媽媽身上的力量。
在與媽媽的關係中勇敢設立界限後,羅伯特終於有勇氣面對自己愛之彌深、痛之尤切的婚姻,兩人的生活已經走入無可挽回的狀態,為了彼此的幸福,他選擇了放手。
也許這樣的境遇不太符合現實主義的想像,不是應該越成長越幸福嗎?幸福不就是不離婚,家庭和睦嗎?殊不知,是不是真幸福,與外在的婚姻狀態無關,與當下的身份地位無關,只與你內在的感覺有關。
離婚意味著你從一段痛苦的關係中掙脫出來,它更像是一場告別,兩人終於不用再互相折磨了,因為將錯就錯,並不會把錯的變成對的。敢與家人說「不」的人則更為勇敢,他們願意為自己負全責,願意承認自己不被愛的事實,不把幸福交到任何人手裡,也不屈從於世俗的眼光。
終極自由之路:觀影的角度和完美宿命論
安東尼·羅賓說過:
金錢不會讓你幸福(或沒有問題),只會讓你在奢華中面對問題。
終極自由的來源不是財務自由,而是心靈自由,修行的目標不是改命,而是改心。因為心是因,世界是果。
上圖中羅伯特借用全息圖的概念,告訴我們,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創造意識(或稱大我、覺等)在另一個維度上發生的轉變,而改變了現實世界的投影。現實世界之內,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因果關係,所以,我們要通過「向內修心,只看好的,只有善念,只在好感覺裡」的狀態,提升自己的能量。
當你收回力量並瓦解模式時,你的全息圖必然隨之改變。但全息圖不會只因為你喜歡或不喜歡一樣東西而產生改變,所以評判、抱怨、白日做夢對於改變現狀並無幫助。
羅伯特所說的終極自由可以比喻成這樣的場景:像看故事一樣過人生,像看電影電視劇一樣地看待生活中的發生,與生活始終保持一個帶著覺知的距離。
這便是,既以電影觀眾的身份享受觀看自己生命的體驗,又以演員的身份在劇情中投入地表演,同時享受角色和觀影的雙重體驗。這與佛家講的破除「我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把自己這個肉身和角色當真,真正的「我」是跳出身體去看這個世界的覺性。
現實層面的一切都是創造意識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在現實層面裡,只能體驗和感受,現實層面沒有創造的力量,那我們又能做什麼呢?唯一重要的是選擇我們的目光,選擇從創造意識(觀眾)的角度來看生活,還是從人物角色的角度看生活。
當我們盡情享受生命時,可以多從人物角色的角度來看待生命,而當我們遇到無奈困頓的境遇時,可以多從觀眾的角度去看,更容易讓自己從不幸的事件中抽離出來,而避免沉溺在悲情之中。雖然生命劇本是一個宿命,但從創造意識的目光看來,它是完美的宿命,是頂頂好的宿命。
如果你的生命故事裡需要金錢短缺,需要破除你對金錢的執念,有了創造意識的目光,並不會就多給你不必要的錢。不同的是,以前你負債和缺錢時,會白白受苦,現在它只是來提醒你真相,讓你從創造意識的目光去讚賞感謝。
試想遊樂園裡的過山車或海盜船等項目,許多人會排著大隊興奮地乘坐,雖然坐上去之後要承受跌宕起伏和無法自控的顛簸,卻還是樂此不疲,而不會有痛苦。生命就像遊樂園中不同的遊樂項目,我們進來之前,可是幻想著要體驗這些驚喜和精彩的哦,真玩起來,請記得,它只是個遊戲。
於是,生命變得簡單了,只是體驗和感受,只是臣服於一切的發生,隨順生命之流。有了創造意識的目光後,我執很難興風作浪了,沒有了受苦的被害的我,此時你就能體驗到真幸福,體驗到終極自由了。
破解情緒困擾的利器:流程工具與純原體驗
關係是我們在世間很大的課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心包太虛,什麼都不在意,但這是對神的要求,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關係的地方就會有情緒管理的問題,越是親近的關係,越需要處理更多情緒。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中提供了四個尋寶工具,它們是在我們有強烈情緒無法自拔時,用來釋放情緒和收回力量的,分別是:
1表達讚賞和感謝;2流程;3迷你流程;4讓話語充滿力量和自我對話。
其中的「流程」,是最重要的情緒處理工具,連賈伯斯都曾經用過。具體的內容分6個步驟,因為篇幅所限,這裡就不贅述了,有興趣可以自己看一下書。它是一段以說出真相和表達讚賞感謝為主的話術,剛開始時,這些話講起來有些空洞,沒關係,只是說出來,儘可能感受它,會越來越真實,也會逐漸從強烈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收回力量,從創造意識的角度去看待生活。
如果你覺得念這樣的話術特別麻煩的話,羅伯特還教導了一種心法,就是:把情緒與背後的故事剝離,情緒就變成一股能量的波動,然後純原體驗這股能量,把情緒當成是生命中不同的背景音樂。這一招潔懿親身嘗試,覺得很管用。
純原體驗是什麼?是事情本來的樣子,是未經頭腦加工的「發生」,沒有想法,沒有故事,沒有判斷。
很多教導都把情緒分出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如果堅持只要正面情緒,不要負面情緒,就不可能有真快樂,只有不分別正面和負面,都當作純原體驗,才能有真快樂。
如果去掉分別心,剝離情緒背後發生的故事剝離,你會發現,悲傷和感動是非常相似的能量波動,而孤獨和寧靜也是非常相似的能量波動。如果帶著故事,你每天有十次悲傷,如果剝離故事,你每天有十次感動,它們是很相似的能量波動而已,這就是純原體驗。
還有一個更好的比喻,就是把情緒看作是人性故事的配樂,放的音樂不會一直是你喜歡的,但正是有豐富的音樂做背景,我們的生活才變得鮮活而生動,這樣無論是什麼情緒,只是來調劑生活的。不開心的時候,我就當是放響了《命運交響曲》鏗鏘吵人,恬靜的時候,就當是放了《Secret Garden》般心曠神怡。
你只需要不拿情緒當真,情緒就如音樂般飄過。然後肯定自己這份指責評判是完美的,不用改,驀然回首,你才會發現,對方也沒什麼天大的罪過。
正如《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中寫道:
你是你世界的中心,在你的全息圖中,別人都是按你指示說話做事的,其他人沒有任何力量,無法獨立自主,百分百是你創造的,所以只關心自己的全息圖,別人的也跟你無關。
如何活出生命的喜悅:響應模式
每個人都常常會問自己:我年老了、生病了怎麼辦?我孩子學什麼專業畢業了好找工作?要是老公出軌了怎麼辦……當我們思索過去和擔心未來時,是很難活出生命的喜悅的。
羅伯特在《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中說:
沒有目標、計劃或預期成果,沒有一年計劃、五年計劃或十年計劃,你把注意力聚焦在當下,一分一秒的過生活。
(參加作者的公益讀書會請加微:TrueHappiness9)
同時羅伯特提出一種生活態度,叫做「響應模式」,響應模式是指,你只把注意力聚焦在當下,看著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跟隨內心的觸動,然後做出響應。即出現什麼,你就應對什麼,到當下做決定,沒出現時,不要庸人自擾。
正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我們想掌控一切而不可得,生命的無常才是唯一不變的。如何在自己完全不能掌控的世界裡面活出喜悅自在呢?就是「一分一秒地過生活」,運用「響應模式」,出現什麼,響應什麼,抱著對未來「我一無所知」的謙卑之心,做好手頭的事,把結果交給老天。
這一點和西方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正念減壓療法如出一轍,隨時回到當下,回到自己的呼吸或身體上,讓如野馬般奔騰的思緒慢下來,只專注在當下這一刻。
因為當下這一刻,就是神聖的一刻,是我們真正體驗生命的一刻。所有的預設和期待,都會把自己放到煩惱的位置,放下我執後的隨順和臣服,才能活出生命的喜悅。
金·凱瑞曾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變得富有和出名,擁有他們夢想的一切,最終會知道,那不是答案。」真正的答案不在外面,在每個人的自性裡,在內心的安寧裡。
羅伯特的教導特別令我信服的是,他說:每一層的教導都有適合的人,沒有高下之分,就像是迪斯尼樂園中不同的遊樂項目。不要以為到了第四隱形層就比在一二三隱形層或可見層的人高級,一旦有了分別心,又會落入二元對立的幻象之中。
記住:創造意識看一切都是完美的創造。好的教導不是來限制你不能做什麼,而是允許你體驗一切,同時告訴你哪些是真的,哪些看起來像真的一樣。
最後,潔懿想說,只是告訴自己終極自由是什麼並沒有幫助,而是深入生活去體驗,只有想法沒有威力,威力來自於真的體驗到。在每一個相處的人,接觸的事,每一個煩惱,每一次心動中,去體驗什麼是響應模式,什麼是純原體驗,什麼是創造意識的目光。就如王陽明所提倡的「歷事煉心」,把教導運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活出終極自由的生命。
我是潔懿,曾用溫暖聲音伴讀數萬人,願以走心文字陪你終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