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拿得出手的方子!七味藥,治口裡酸、肚裡脹,來學習吧

2020-12-17 騰訊網

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繼續帶您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老規矩,先說個小故事。

話說有這麼一個年輕人,當時也就大概二十七八歲吧,男性。什麼毛病呢?嘴裡頭髮酸。他這個口中酸啊,從早酸到晚,以至於食慾全無。來找我的時候,這個症狀持續好幾個禮拜了。

當時我一想,嘴裡常年累月地發酸可不對勁兒。中醫對此認識得很清楚,五味對應五臟,任何一髒出現了問題,它都有可能以味道異常的形式體現出來。酸,入肝,這是不是說明患者肝不好啊?

我就問他,你肝怎麼樣?

這個男患者啊,仔細想了想,說他好像沒什麼肝病啊,脂肪肝確實有,但不嚴重。

說到這,正在我沉思的時候,他忽然在我對面打個嗝。我一聞,這味兒,真是沒法說。

但是,隨即,我就明白了。

我問他,你是不是總胃脹?不愛吃飯?常常反酸、噯氣,或者大便不規律?

他點頭稱是。而且他說,他這個人平時食量很大,能吃。但是自從有了這個口酸以後,啥都不想吃了。

我給他診脈,發現脈滑,接著發現舌苔厚膩。

我說行了,你這是長期暴飲暴食導致的。

我給他寫了一個配伍: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茯苓各9克,陳皮、連翹、萊菔子各3克。我說,可以水煎服,也可以到藥店去,買成分相同的中成藥。

結果呢?這個人用了幾天之後,高興地反饋說,肚子不脹了,大便成型很多,口中的酸味大大減輕。

這裡頭什麼學問啊?

我告訴你,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就在於食積。肚子裡有運化不了的食物。怎麼知道的?脈滑、舌苔厚膩、胃脹、呃逆、反酸、大便不成形、不愛吃飯,這都是典型的表現,完全可以據此做出診斷了。宿食阻滯中焦,胃氣不降反升,所以就反酸、呃逆、胃脹、吃不下。清陽不升,所以容易腹瀉、大便稀薄。苔厚膩,乃是胃中濁氣所致。脈滑,這是脾虛食積,內有痰溼。

那這個情況,和口中有酸味是什麼關係啊?我告訴你,食積了,脾就虛了。脾虛的結果,就是木乘,即肝氣橫逆,因為木克土嘛。肝的本味在失去脾土的制約以後得以體現,再加上溼熱蘊蒸,於是上泛於口,這就是口酸了。

所以啊,問題的根源,在於幫助這個人來消食積。

我用到的這個配伍啊,其實是金元時期著名中醫學朱丹溪的保和丸加減。這個是朱丹溪一生拿得出手的配伍。什麼叫做「拿得出手」?就是說,它為後人所應用的機會最多,範圍最廣,影響最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的方子還真就沒法和它比。保和丸加減主要針對食積輕症、正氣未傷的人。其中山楂、神曲、萊菔子是消食的,半夏降逆止嘔,調理胃氣,陳皮行氣導滯,把脾胃因為食積所致的氣滯問題解決了。然後,連翹清熱,茯苓利溼,改善食積導滯的溼熱內停。

這個東西,學中醫的人,愛好中醫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從那以後啊,我也長經驗了。凡是遇上口酸的,我第一時間就想,你是不是食積了。

我把這個經驗寫出來,並不是說想說明朱丹溪有多偉大。朱丹溪作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已經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以評價的了。日本有一個學術團體,叫做「丹溪學社」,專門研究朱丹溪。你說人家偉大不偉大?

我只想告訴你,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吃喝不愁了。這是幾千年來沒有過的物質過剩的時代!所以,我們容易暴飲暴食、不講節制,食積的發生機率也就前所未有地高。長期這樣,脾胃虛衰,土虛木乘,嘴裡就酸。於是,有很多人就嘴發酸,肚子發脹、大便不成形,消化不規律。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要明白。其次,還得清楚,祖國傳統醫學用什麼樣的思路來對待它、解決它。當然那了,你也得適當查一下肝臟,看肝功能是否正常。

保和丸配伍雖然平和,但是畢竟為正氣未虛之人所設。針對症狀,為腹脹、吞酸、噯腐、厭食、苔厚膩、脈滑等等。普通人在應用前,務必有專業人士指導。至少,你得在中藥師的指導下應用。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吧。

相關焦點

  • 張仲景的一個兩味藥的方子,卻是治療咽痛喉痺的特效藥
    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所以後世所公認的」經方「是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方劑。但是經方若是使用不得其法,比如說辨證用藥不準確,就可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的危險狀況。
  • 這味藥,既可治腰背痛,又可治血管硬化
    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主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等症。 半楓荷甘辛溫,風溼痺痛,偏癱,頭痛均可治。當歸甘溫,活血補血。牛膝根苦酸平,能補肝腎,強筋骨。楓香寄生辛苦平,祛風除溼,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海風藤辛苦,微溫。
  • ​桂枝湯5味藥就可治60%的疾病,你要不學,那就太可惜了
    有同道告訴五老師說:「一個桂枝湯就可治60℅的疾病,你要不學,就是真傻」桂枝湯才5味藥,為什麼可以治療這麼多病?一起從它的藥物組成中一探究竟吧。桂枝:為樟科喬木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酸可收斂;白者,寒也。① 酸為肝味,故可入肝養陰補血。治肝血虧虛或血虛月經不調,配川芎,當歸,熟地,如四物湯。血虛有熱者,配黃芩續斷等。如保陰煎。② 酸可收,又補肝陰,故可柔肝緩急。治肝脾不和之胸脅脘腹疼痛,配柴胡當歸,如逍遙散。
  • 奇方妙法治病錄 | 藥貴精而不在多:用方簡者,其術日精
    持脈察舌後,即揮筆書清震湯一方(升麻、蒼朮、荷葉3味)。張接閱後,嫌範氏案語簡短,藥味太少,頗為不悅,出言不遜。範聞後毫不畏懼,直言譏笑之:「用藥如用兵,將在謀而不在勇,兵貴精而不在多,烏合之眾,雖多何用?治病亦然,貴在辨證明,用藥精耳!」四座皆驚,先生則旁若無人,談笑自若。範文甫手書楹聯:雲噴筆花騰虎豹,風翻金浪走龍蛇。
  • 兩味藥,治中年白髮!愛心滿滿的小方子,送給我的中年讀者
    有一些呢,則發生在三四十歲的青壯年身上,頭髮白得很厲害。這一種,我稱之為「中年白髮」。至於說到了五六十歲,頭髮白了,那是正常現象,不在我今天的討論範圍內。三四十歲白頭髮太多,怎麼辦?我以前介紹過一些方法、經驗。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張非常小巧的方子,只有區區兩味藥。
  • 兩味藥,除四肢痰溼,治手麻肩痛
    我建議他一個小辦法: 準備中藥茯苓和枳殼各10克,研粗末,放在大水杯裡頭,每天不斷地用剛燒開的沸水來衝泡。每次衝泡,都悶蓋10到15分鐘後飲用。每天喝1到2劑。如果症狀改善了,就可以停下來。 他問,得喝多長時間? 我說,不一定,你先按照一個禮拜來試試。
  • 一個無比強大但快要失傳的方子,上治頸椎,中治腰椎,下治膝蓋
    有一個方子叫化鐵丸,只有兩味藥,威靈仙和褚實子各15克,號稱可以化堅軟堅散結、治療一切難化的堅結腫物,極效。化鐵丸,連鐵都能給化了,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這個方名是在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化堅軟堅散結,把身體裡一些多餘的非常堅硬的東西化掉。這個方子非常強大,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快要失傳了。民間有諺語,鐵腳威靈仙,骨見軟如棉。
  • 胃反酸水三年,四味藥治好,方子詳細教給你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網絡上,有人看了我的文章,覺得我寫得好,還稱讚我知識淵博。 其實,您是不知道我的底細!我這個人呀,天資駑鈍,對很多問題,領悟得非常慢。 至今,我還記得這樣一件事兒。 我初出茅廬那陣子,有一回,碰上一個患者。
  • 一個無比強大但快要失傳的方子,上治頸椎,中治腰椎,下治膝蓋!
    2有一個方子叫化鐵丸,只有兩味藥,威靈仙和褚實子各15克,號稱可以化堅軟堅散結、治療一切難化的堅結腫物,極效。這個方子非常強大,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快要失傳了。3民間有諺語,鐵腳威靈仙,骨見軟如棉。可見威靈仙這味藥不簡單,是治療骨質增生、骨刺骨痛的常用之藥。
  • 這張方子號稱「冬可治寒,夏可治熱,春可治溫,秋可治溼」,獨獨這兩種人要慎用
    《醫方考》就說九味羌活湯這個方子,是「觸冒四時不正之氣,而成時氣病,憎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具體是怎麼說呢?「羌、防、蒼、細、芎、芷皆辛物也,分經而治:邪在太陽者,治以羌活;邪在陽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陽者,治以黃芩;邪在大陰者,治以蒼朮;邪在少陰者,治以細辛;邪在厥陰者,治以川芎;而防風者,又諸藥之卒徒也。
  • 這味藥,既可治腰腳不遂,痛風,又可治便秘便溏等
    在福建民間,有人患痛風,挖來凌霄花根,取6-9克。浸酒或酒煎服。對於治療痛風效果佳。在江蘇民間,有人患風溼關節痛,半身不遂,用凌霄根9-15克。煎湯,加紅糖、黃酒適量,每天分兩次,於早、晚飯前內服,效果也很好。
  • 朱丹溪為什麼這麼牛?
    公元1281年的11月28日,朱丹溪就降生在這裡。朱丹溪正式的名字叫朱震亨(1281~1358),字彥修,因為他居住在丹溪,後世尊稱他為「丹溪翁」!自幼之時,朱丹溪聰敏好學,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5歲時,父親忽然病逝而去,只留下他和母親,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生活非常貧困,還好母親戚氏一人撐起家庭,並且時刻不忘教導朱丹溪;在逆境成長的朱丹溪,性格豪邁,見義勇為
  • 吳茱萸湯,才四味藥,治療那種平時比較虛的,寒性的胃引起的嘔吐
    今天來學習一個溫中止嘔的方子。適合那種脾胃虛寒而嘔吐的。吳茱萸湯出自《傷寒論》。由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四味藥組成。吳茱萸是溫中止嘔的,人參益氣養陰的,生薑健胃止嘔,大棗健脾的。所以這個方子適合虛的,寒的,不是那種溼氣重的,不然大棗不適合在這裡了。
  • 整個方子雖然只有七味藥,卻是妙合病機諸症——柴胡桂枝幹薑湯醫案合輯
    方組: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 化解全身上下所有結節,這個10味藥的中醫方子,值得你收藏一輩子
    這個方子是無意中聽一位道長講起的。光聽名字就知道,它是無堅不摧的一把利刃。  這個方子叫小金丹,專治包塊堅硬如金石。首先是有寒,就像冰箱裡頭,不管是什麼東西,放久了就會長冰塊變重一樣,你用榔頭把冰塊敲碎了,再放進去,過不久,又會重新長起來,你只有把它從冰箱裡拿出來,拿到太陽底下去曬,才能再無結塊。  涼飲冷果吃多了,就會把自己變成冰箱體質,累積的陰寒久了,結節、包塊,不請自來。寒就是裹在包塊最外面的那一層保護膜,要消結去瘤,就要先把這層膜撕掉,草烏當仁不讓。
  • 中醫直言:這個方子雖然只有3味藥,卻能夠通陽散結、行氣導滯,護心臟!
    相信喜歡研究中醫的朋友對上述歌訣會有所了解吧。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個方子沿用了千年,完全可以冠之以「神方」,用來治療心臟病的專方、基礎方,各種心臟病都要選用。此方為《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篇的第一張藥方。主治胸痺,症見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即「陽微陰弦」之意,是指上焦陽氣不足,下焦陰寒氣盛,認為乃本虛標實之證)者。
  • 如何搭配,可以用好牡蠣這味藥
    且藥源豐富,價格低廉,不失為內傷雜病常用之良藥。茲就臨床所及,將其藥對舉隅如下。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為腎水衰於下,心火亢於上之證,患者常苦頭昏心悸,失眠多夢,雖經養血滋陰,重鎮安神之劑輒少效,故經年不愈者甚多。若主於牡、附,或稍事加味,或於養陰安神方中輔以此對,可收立影之效。考牡蠣鹹涼質重,除稟斂陰潛陽外,尚具滋陰重鎮之長,既能導心火下交於腎,又能滋斂不足之腎陰,一物而兩具其用。
  • 這個治痛風的方子,用藥很奇妙
    此外,痛風在古代還是一種富貴病,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便易得這個病,為啥會這樣? 中醫素來有肉生痰,魚生火,酒生溼的說法。 所以是一味祛風活血除溼,宣通五臟,治風溼痺症之要藥。 什麼痛風、頑固麻木疼痛、腰膝冷痛,包塊積聚,都在它的威風震懾下,潰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