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繼續帶您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老規矩,先說個小故事。
話說有這麼一個年輕人,當時也就大概二十七八歲吧,男性。什麼毛病呢?嘴裡頭髮酸。他這個口中酸啊,從早酸到晚,以至於食慾全無。來找我的時候,這個症狀持續好幾個禮拜了。
當時我一想,嘴裡常年累月地發酸可不對勁兒。中醫對此認識得很清楚,五味對應五臟,任何一髒出現了問題,它都有可能以味道異常的形式體現出來。酸,入肝,這是不是說明患者肝不好啊?
我就問他,你肝怎麼樣?
這個男患者啊,仔細想了想,說他好像沒什麼肝病啊,脂肪肝確實有,但不嚴重。
說到這,正在我沉思的時候,他忽然在我對面打個嗝。我一聞,這味兒,真是沒法說。
但是,隨即,我就明白了。
我問他,你是不是總胃脹?不愛吃飯?常常反酸、噯氣,或者大便不規律?
他點頭稱是。而且他說,他這個人平時食量很大,能吃。但是自從有了這個口酸以後,啥都不想吃了。
我給他診脈,發現脈滑,接著發現舌苔厚膩。
我說行了,你這是長期暴飲暴食導致的。
我給他寫了一個配伍: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茯苓各9克,陳皮、連翹、萊菔子各3克。我說,可以水煎服,也可以到藥店去,買成分相同的中成藥。
結果呢?這個人用了幾天之後,高興地反饋說,肚子不脹了,大便成型很多,口中的酸味大大減輕。
這裡頭什麼學問啊?
我告訴你,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就在於食積。肚子裡有運化不了的食物。怎麼知道的?脈滑、舌苔厚膩、胃脹、呃逆、反酸、大便不成形、不愛吃飯,這都是典型的表現,完全可以據此做出診斷了。宿食阻滯中焦,胃氣不降反升,所以就反酸、呃逆、胃脹、吃不下。清陽不升,所以容易腹瀉、大便稀薄。苔厚膩,乃是胃中濁氣所致。脈滑,這是脾虛食積,內有痰溼。
那這個情況,和口中有酸味是什麼關係啊?我告訴你,食積了,脾就虛了。脾虛的結果,就是木乘,即肝氣橫逆,因為木克土嘛。肝的本味在失去脾土的制約以後得以體現,再加上溼熱蘊蒸,於是上泛於口,這就是口酸了。
所以啊,問題的根源,在於幫助這個人來消食積。
我用到的這個配伍啊,其實是金元時期著名中醫學朱丹溪的保和丸加減。這個是朱丹溪一生拿得出手的配伍。什麼叫做「拿得出手」?就是說,它為後人所應用的機會最多,範圍最廣,影響最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的方子還真就沒法和它比。保和丸加減主要針對食積輕症、正氣未傷的人。其中山楂、神曲、萊菔子是消食的,半夏降逆止嘔,調理胃氣,陳皮行氣導滯,把脾胃因為食積所致的氣滯問題解決了。然後,連翹清熱,茯苓利溼,改善食積導滯的溼熱內停。
這個東西,學中醫的人,愛好中醫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從那以後啊,我也長經驗了。凡是遇上口酸的,我第一時間就想,你是不是食積了。
我把這個經驗寫出來,並不是說想說明朱丹溪有多偉大。朱丹溪作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已經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以評價的了。日本有一個學術團體,叫做「丹溪學社」,專門研究朱丹溪。你說人家偉大不偉大?
我只想告訴你,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吃喝不愁了。這是幾千年來沒有過的物質過剩的時代!所以,我們容易暴飲暴食、不講節制,食積的發生機率也就前所未有地高。長期這樣,脾胃虛衰,土虛木乘,嘴裡就酸。於是,有很多人就嘴發酸,肚子發脹、大便不成形,消化不規律。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要明白。其次,還得清楚,祖國傳統醫學用什麼樣的思路來對待它、解決它。當然那了,你也得適當查一下肝臟,看肝功能是否正常。
保和丸配伍雖然平和,但是畢竟為正氣未虛之人所設。針對症狀,為腹脹、吞酸、噯腐、厭食、苔厚膩、脈滑等等。普通人在應用前,務必有專業人士指導。至少,你得在中藥師的指導下應用。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