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代君主都與科爾沁聯姻,康熙為何拒絕?他不怕得罪孝莊嗎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孝莊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奶奶,也是康熙長期以來最依賴的人。所以說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敬重,超過了任何人,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生母佟佳氏。

那麼康熙時期,是怎麼對待孝莊太后的娘家人的呢?我們都知道孝莊那是科爾沁蒙古的女人,科爾沁長期保持和清朝的聯姻關係,那麼康熙時期有沒有繼續保持和科爾沁的聯姻呢?

一、清軍入關以前,科爾沁蒙古是清朝重要的聯姻對象。

入關以前,清朝最反感的對手是誰?不是大明朝,也不是大家吹噓的皮島毛文龍,而是察哈爾蒙古。這個察哈爾蒙古特別壞,他們是忠於大明王朝的。

只要清軍有南下的打算,那麼察哈爾蒙古立刻就會帶著大軍去偷襲清軍的大後方。這可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給氣壞了。

終努爾哈赤一生,都沒能將察哈爾給徹底徵服了,但是他採取和科爾沁蒙古聯姻的辦法,使得自己多了一道屏障。努爾哈赤的后妃當中,就有科爾沁的姑娘博爾濟吉特氏。

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以後,也是特別反感察哈爾,因此皇太極也繼續和科爾沁蒙古聯姻,繼而利用科爾沁蒙古的力量,徹底徵服了察哈爾蒙古。

皇太極曾經先後三次娶了科爾沁蒙古的姑娘,孝莊的姑姑哲哲、莊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太后,以及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全都是科爾沁人,也全都嫁給了皇太極。

等到順治皇帝時期,多爾袞和孝莊,依舊為順治皇帝選擇了科爾沁的姑娘做皇后和后妃。不過順治皇帝是個叛逆的小少年,你們安排什麼,我偏偏就不喜歡什麼,所以順治對孝莊安排的幾個科爾沁姑娘一點都不感冒。就算其中有兩位被封為皇后的,依舊得不到順治皇帝的愛。

不過不管怎麼說,清朝的前三位君主,全都選擇跟科爾沁蒙古聯姻。康熙如此尊重自己的奶奶,他又是怎麼選擇的呢?

二、康熙時期,已經不需要科爾沁蒙古的幫助了。

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順治,這三代君主,之所以選擇跟科爾沁蒙古聯姻,主要是因為他們需要科爾沁的幫助。

在努爾哈赤時代,科爾沁蒙古,可以幫助他們抵擋察哈爾部的偷襲。至少可以在察哈爾部偷襲的時候,努爾哈赤能夠有所防備。在皇太極時代,科爾沁蒙古,成為了幫助皇太極,合夥滅掉察哈爾蒙古的重要幫手,他們成為了彼此重要的聯盟隊友。在順治時期,科爾沁蒙古,成為了清朝大後方的重要保障。清軍基本全部入關,這東北的地盤,和科爾沁蒙古那是緊密相連的。當時清朝無暇顧及東北,所以科爾沁蒙古幫助清朝穩住了大後方,解決了後顧之憂。那麼到了康熙朝,科爾沁蒙古的作用還那麼大嗎?很顯然並沒有了,察哈爾蒙古被皇太極消滅了,清朝對南方的徵服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這個時候康熙要做的,是如何真正掌握權力,而不是把寶貴的聯姻浪費在作用不大的科爾沁蒙古身上。因此康熙沒有選擇和科爾沁聯姻,而是首選了輔政大臣的女兒。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是首輔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第二任皇后是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鈷祿氏,就算是皇貴妃也清一色都是旗人。

這一突然的變化,對科爾沁蒙古來說,當然是很嚴重的打擊。但是科爾沁蒙古也應該懂得知足,現在他們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而清朝已經完成了大一統工作,失去聯姻的機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三、兒子教育失敗,孝莊太后也不願再幹涉孫子的選擇。

那麼孝莊太后對於此,是什麼態度呢?她會不會為了娘家人,去跟康熙爭取聯姻的機會呢?如果不成功的話,她又是否會埋怨康熙呢?

很顯然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孝莊太后不僅沒有勸告康熙迎娶科爾沁的姑娘們,反而鼓勵康熙跟旗人姑娘成婚。

為什麼?因為孝莊太后已經嫁給了皇太極,那麼她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她做的一切,都要首先考慮到愛新覺羅家族的利益。

如果總是把娘家科爾沁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那她在清朝肯定也不會過得好。歷史上外戚幹政不得善終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孝莊可不想重蹈覆轍。

孝莊更希望能夠幫助自己的孫子玄燁,逐漸奪取政權。繼而幫助他鞏固大清朝的統治,這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娘家那點事兒,在這些面前,那都要靠邊站。

況且孝莊太后對兒子順治皇帝的教育,已經足夠失敗了。她越是管順治,順治越不聽話。反而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所以吸取經驗的孝莊太后,對康熙皇帝是不敢再這麼管下去了。有順治這麼一個失敗的案例擺在面前,孝莊又怎麼可能在康熙身上重新上演一遍這樣的故事呢?

總結:與時俱進,才是一個王朝正確的選擇。

聯姻這種事情,既然是政治婚姻,那就一定要做到最有價值,才算是成功。反正不是自由戀愛,這就是一樁買賣,為什麼不把既得利益搞得最大呢?

在順治以前,後金包括清朝都需要科爾沁蒙古的相助,所以這個時候跟他們聯姻,是最正確的選擇,既得利益最多。可康熙及其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科爾沁失去了原有的價值,那麼他們就應該要為政治聯姻讓出一個位置來。康熙及其以後,旗人內部聯姻才有利於鞏固統治。所以康熙果斷選擇跟旗人聯姻。

至於孝莊太后的面子問題,其實康熙是不需要考慮的。一個真正愛護自己的奶奶,是堅決會支持自己這麼做的。反過來說,如果孝莊提出了和科爾沁繼續聯姻的要求,那麼這樣的孝莊也就不值得康熙那麼敬重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孝莊貌美傾城:為何卻沒有招得皇太極的盛寵
    說到清朝知名的太后,那必須提到孝莊文皇后。從小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但後來作為滿蒙聯姻的貢品,嫁到滿清皇宮,從一個不受寵的妃嬪,一路走上擁有執掌朝政大權的太后。她的長相必然是不凡,連多爾袞都能對她心生情愫,但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品貌出眾的女子,卻沒得到皇太極青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孝莊皇后出生於郭后旗
    這次大戰九部聯盟兵敗,嫩科爾沁首領甕阿代、莽古思等被俘,明安隻身逃走,自此嫩科爾沁部感到與扈倫四部的聯盟難達初衷,加之迫於西鄰察哈爾、喀爾喀之欺凌、無奈只得與建州女真聯姻結好。由此,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的代表與奧巴(翁果岱之子)在嫩江左岸的格勒珠兒根城的唐格裡克坡(今杜爾伯特縣境內)舉行盟誓,建立了軍事聯盟關係。
  • 他是順治最信任的太監,為何康熙一繼位,孝莊便要將他處死?
    根據清朝法律,這些人都應被處決。但是,順治皇帝卻怕株連了太多人,只對陳之霖等人施加了流放刑罰。吳良輔則受到順治皇帝的保護,免受了刑罰。  民間的說法 孝莊太后以這兩項主要罪行為名,以康熙皇帝的名義處決了吳良輔。
  • 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皇太后
    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並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科爾沁蒙古較早就歸附了後金,並與後金聯姻,以鞏固雙方的政治聯盟關係。
  • 停靈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真不願陪葬皇太極?孝莊臨終,給了說明
    但康熙皇帝卻並未這樣做,只是下令「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用以暫時停放孝莊太后梓棺。雍正三年,在孝莊太后崩逝37年以後,接過康熙皇權的雍正皇帝才下令於孝莊太后停靈原處修建陵園,將孝莊太后入土為安。孝莊太后,為何停靈37歲才得下葬?
  • 孝莊文皇后及其祖陵
    前郭縣,當年曾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弟「一代神弓」哈布圖·哈薩爾的封地;該縣查幹湖東岸的庫裡(蒙古語意為墳、陵墓)村一帶,曾是清代蒙地科爾沁王爺的祖陵所在,清代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常稱孝莊皇后)父母的陵寢也在這裡。
  • 清朝皇帝為什麼都愛娶蒙古女性當老婆
    縱觀整個清朝,滿蒙聯姻達586次。入關前聯姻的32年間,為84次,入關後的268年間,為502次。入主中原的滿族與邊區的蒙古族保持了三個世紀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親關係。也正是這種姻親關係,對中國北方這兩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長期和好、對清廷統轄與治理邊疆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爾沁部是蒙古的大部族。到了清朝末期,僧格林沁帶領的蒙古騎兵仍然是大清的主力騎兵.由此可知,立蒙古草原上的女人為皇后起到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 康熙為何急於削藩?聽孝莊太后的話等吳三桂老死不是更好嗎?
    清朝入關後,先後分封了三個漢人藩王鎮守雲貴、兩廣、福建地區,而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又是三個藩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康熙最後為何沒有聽從孝莊的意見?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案到底哪種更好?我們一起來看看。 孝莊太后的削藩從緩方案。 孝莊的削藩方案很簡單,就一個字:拖,把吳三桂拖的越來越老,老得騎不動馬、走不動路,甚至直接老死,然後再著手削藩。
  • 都來自科爾沁
    為此努爾哈赤積極採取了聯姻的方式,讓建州女真和科爾沁蒙古之間成為真正的親戚。因此努爾哈赤的四兒子皇太極,先後娶了三位科爾沁蒙古的女人,她們分別是哲哲、布木布泰和海蘭珠。而多爾袞作為努爾哈赤的十四子,也娶了科爾沁蒙古的5位女子,其中多爾袞的嫡福晉敬孝忠恭正宮元妃,是多爾袞最愛的一位妻子。
  • 清朝皇族血緣密碼:為何孝莊姓博爾濟吉特氏卻非成吉思汗的後代?
    △孝莊皇后畫像。清太宗孝莊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是蒙古科爾沁部(位於今通遼市)貝勒博爾濟吉特·宰桑的次女。△成吉思汗畫像。
  • 清朝最有名的皇帝,流著成吉思汗的血,只因祖母是黃金家族的後裔
    誰是清朝最有名的皇帝?野史君問一百個人,可能99個人的答案都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一生傳奇,他8歲登上皇位,14歲親徵,一生69年,在位61年,是我國古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帝王,他實現了國土的完整和統一;他智鬥鰲拜,要回大權;他平定三藩之亂,再次穩定政權;他收復臺灣,挫敗沙俄侵略軍,三徵噶爾丹......說起他的功績,可謂是怎麼說都說不完。
  • 孝莊皇后死後37年不下葬,原因為何?臨終遺言說了什麼?
    一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女子最終成為了皇太后,清朝的皇太后,並對中國清朝的早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變成了科爾沁蒙古草原的親王的女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後者增加在中國的東北,努爾哈赤建立後期強度不強,為了和明代形成權力制衡,建立在政治、國家政策下,皇太極孝莊皇后最終結婚了
  • 「原創」清朝的蒙古族嬪妃,宗親家屬並不全是科爾沁
    今天早上刷視頻,咱看到有人說這清朝的皇族的蒙族嬪妃和宗親家屬都是科爾沁人且都是近親聯姻,我得糾正他一下,他這是電視劇看多了但是對歷史沒有完整的了解認知把電視劇的那套當成了現實。首先從努爾哈赤的開始就有蒙古族嬪妃不假但是這蒙古族嬪妃並不全是科爾沁的更加不是全體孝莊的近親。
  • 皇太極娶姑侄三女,為何不愛孝莊獨愛海蘭珠?男人的小心思
    哲哲、孝莊和海蘭珠都是科爾沁人,都屬於是博爾濟吉特人,在當時的環境下,為了部落的強大和穩定,政治聯姻是很常見的現象。皇太極和哲哲就是典型的政治聯姻,1614年,年僅15歲的哲哲就嫁給了22歲的皇太極,雖然哲哲並不是皇太極的第一任老婆,但還是將她封為了皇后。
  • 孝莊太皇太后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如何?與多爾袞真的有私情嗎?
    一部《孝莊秘史》把清朝初期的歷史篡改得面目全非。現在很多人一談到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都說他們年輕時早就兩情相悅,還說孝莊為保住順治的皇位還下嫁了多爾袞。甚至還有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腦洞大開,說多爾袞和孝莊偷情被皇太極撞見,於是多爾袞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把皇太極殺了。
  • 細數清朝影視劇中從努爾哈赤到弘曆的帝後/妃CP
    獨步天下——努爾哈赤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的第一位大汗。如果你沒聽說過,那提起皇太極和多爾袞,你就應該知道了,他是這兩人的父親。科爾沁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莊文皇后姐姐。皇太極在五十歲時,因他心愛的宸妃之死,身體立刻變得虛弱了。皇太極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而他最喜歡的就是海蘭珠,即關雎宮宸妃。海蘭珠賢淑文靜,皇太極和她頗恩愛,婚後曾生一子,皇太極高興至極,為此發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這個兒子二歲而殤。
  • 清朝為何能永久解決蒙古邊患
    後來的孝莊太后和她的姑姑哲哲皇后以及姐姐宸妃海蘭珠都是在這時嫁入後金宮廷的。天聰九年(明崇禎八年,1635年)四月皇太極討伐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徹底統一漠南蒙古諸部並獲得元朝的傳國玉璽。次年皇太極正式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改後金國號為清,他自己則由大汗改為皇帝,此舉標誌著皇太極正式以漢法構建自己的國家,應該說此時他已有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意圖。
  • 索尼是三朝元老,他死前做了一個什麼決定,讓康熙帝除了鰲拜?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個大臣是十分厲害的,其經歷了皇太極、順治以及康熙三朝,並且在順治去世的時候,將其任命為年幼皇帝康熙的首輔大臣,他就是索尼,在康熙年幼時期,索尼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康熙的親政,索尼更是立了犬馬之勞。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歷史中最特殊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活著,也有人說他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他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無論生死,都折磨清朝三代君主,讓清朝三代君主頭疼不已。很多人猜測,清朝找了他近百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在緝拿他,最終無果,只能說明朱三太子早已喪命,成為一堆黃土。而誰都無法證明他的死去,無論是誰都可以說自己是朱三太子,打著他的名號,參與反清活動,這是清朝最頭疼的。只要還有反清復明思想的人,就有朱三太子,朱三太子已經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 清朝毫無根基的皇子胤祹,為何雍正不敢惹?其後臺連康熙都要敬著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后妃最多的一位皇帝,擁有那麼多的后妃,他的子女當然也很多。但是在當時那個醫學落後的年代,康熙的大多數子女還沒活幾年就死掉了。他35個孩子的年齡之和是1094歲,平均年齡才31歲多一點,可以說是非常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