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奶奶,也是康熙長期以來最依賴的人。所以說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敬重,超過了任何人,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生母佟佳氏。
那麼康熙時期,是怎麼對待孝莊太后的娘家人的呢?我們都知道孝莊那是科爾沁蒙古的女人,科爾沁長期保持和清朝的聯姻關係,那麼康熙時期有沒有繼續保持和科爾沁的聯姻呢?
一、清軍入關以前,科爾沁蒙古是清朝重要的聯姻對象。
入關以前,清朝最反感的對手是誰?不是大明朝,也不是大家吹噓的皮島毛文龍,而是察哈爾蒙古。這個察哈爾蒙古特別壞,他們是忠於大明王朝的。
只要清軍有南下的打算,那麼察哈爾蒙古立刻就會帶著大軍去偷襲清軍的大後方。這可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給氣壞了。
終努爾哈赤一生,都沒能將察哈爾給徹底徵服了,但是他採取和科爾沁蒙古聯姻的辦法,使得自己多了一道屏障。努爾哈赤的后妃當中,就有科爾沁的姑娘博爾濟吉特氏。
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以後,也是特別反感察哈爾,因此皇太極也繼續和科爾沁蒙古聯姻,繼而利用科爾沁蒙古的力量,徹底徵服了察哈爾蒙古。
皇太極曾經先後三次娶了科爾沁蒙古的姑娘,孝莊的姑姑哲哲、莊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太后,以及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全都是科爾沁人,也全都嫁給了皇太極。
等到順治皇帝時期,多爾袞和孝莊,依舊為順治皇帝選擇了科爾沁的姑娘做皇后和后妃。不過順治皇帝是個叛逆的小少年,你們安排什麼,我偏偏就不喜歡什麼,所以順治對孝莊安排的幾個科爾沁姑娘一點都不感冒。就算其中有兩位被封為皇后的,依舊得不到順治皇帝的愛。
不過不管怎麼說,清朝的前三位君主,全都選擇跟科爾沁蒙古聯姻。康熙如此尊重自己的奶奶,他又是怎麼選擇的呢?
二、康熙時期,已經不需要科爾沁蒙古的幫助了。
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順治,這三代君主,之所以選擇跟科爾沁蒙古聯姻,主要是因為他們需要科爾沁的幫助。
在努爾哈赤時代,科爾沁蒙古,可以幫助他們抵擋察哈爾部的偷襲。至少可以在察哈爾部偷襲的時候,努爾哈赤能夠有所防備。在皇太極時代,科爾沁蒙古,成為了幫助皇太極,合夥滅掉察哈爾蒙古的重要幫手,他們成為了彼此重要的聯盟隊友。在順治時期,科爾沁蒙古,成為了清朝大後方的重要保障。清軍基本全部入關,這東北的地盤,和科爾沁蒙古那是緊密相連的。當時清朝無暇顧及東北,所以科爾沁蒙古幫助清朝穩住了大後方,解決了後顧之憂。那麼到了康熙朝,科爾沁蒙古的作用還那麼大嗎?很顯然並沒有了,察哈爾蒙古被皇太極消滅了,清朝對南方的徵服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這個時候康熙要做的,是如何真正掌握權力,而不是把寶貴的聯姻浪費在作用不大的科爾沁蒙古身上。因此康熙沒有選擇和科爾沁聯姻,而是首選了輔政大臣的女兒。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是首輔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第二任皇后是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鈷祿氏,就算是皇貴妃也清一色都是旗人。
這一突然的變化,對科爾沁蒙古來說,當然是很嚴重的打擊。但是科爾沁蒙古也應該懂得知足,現在他們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而清朝已經完成了大一統工作,失去聯姻的機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三、兒子教育失敗,孝莊太后也不願再幹涉孫子的選擇。
那麼孝莊太后對於此,是什麼態度呢?她會不會為了娘家人,去跟康熙爭取聯姻的機會呢?如果不成功的話,她又是否會埋怨康熙呢?
很顯然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孝莊太后不僅沒有勸告康熙迎娶科爾沁的姑娘們,反而鼓勵康熙跟旗人姑娘成婚。
為什麼?因為孝莊太后已經嫁給了皇太極,那麼她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她做的一切,都要首先考慮到愛新覺羅家族的利益。
如果總是把娘家科爾沁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那她在清朝肯定也不會過得好。歷史上外戚幹政不得善終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孝莊可不想重蹈覆轍。
孝莊更希望能夠幫助自己的孫子玄燁,逐漸奪取政權。繼而幫助他鞏固大清朝的統治,這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娘家那點事兒,在這些面前,那都要靠邊站。
況且孝莊太后對兒子順治皇帝的教育,已經足夠失敗了。她越是管順治,順治越不聽話。反而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所以吸取經驗的孝莊太后,對康熙皇帝是不敢再這麼管下去了。有順治這麼一個失敗的案例擺在面前,孝莊又怎麼可能在康熙身上重新上演一遍這樣的故事呢?
總結:與時俱進,才是一個王朝正確的選擇。
聯姻這種事情,既然是政治婚姻,那就一定要做到最有價值,才算是成功。反正不是自由戀愛,這就是一樁買賣,為什麼不把既得利益搞得最大呢?
在順治以前,後金包括清朝都需要科爾沁蒙古的相助,所以這個時候跟他們聯姻,是最正確的選擇,既得利益最多。可康熙及其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科爾沁失去了原有的價值,那麼他們就應該要為政治聯姻讓出一個位置來。康熙及其以後,旗人內部聯姻才有利於鞏固統治。所以康熙果斷選擇跟旗人聯姻。
至於孝莊太后的面子問題,其實康熙是不需要考慮的。一個真正愛護自己的奶奶,是堅決會支持自己這麼做的。反過來說,如果孝莊提出了和科爾沁繼續聯姻的要求,那麼這樣的孝莊也就不值得康熙那麼敬重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