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背扛水果種植26年 瀏陽老兵帶動北區水果產業發展

2020-12-23 金臺資訊

人民網長沙8月17日電 眼下正值黃桃集中上市的季節。在瀏陽市社港鎮淮洲村高壽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合作社負責人黃乃欽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黃乃欽是社港鎮社港村的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後在水果種植行業精耕細作了26年。他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帶出了十餘個徒弟,為北區水果產業發展貢獻了力量,面對褒獎,他表示自己只是水果產業裡的一名老兵。

承包荒山,肩挑背扛發展水果種植

在社港鎮淮洲村高壽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裡,黃桃樹、梨子樹整齊排列,枝頭上累累碩果。

一旁,56歲的黃乃欽拎著桶子,忙著幫遊客採摘水果。「這是我的第二個基地了……」停下手中的活,黃乃欽的思緒回到了26年前。

為了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社港村在1995年將荒廢10餘年的110畝茶山公開發包。「這片茶山改造成本高,始終無人承包。」黃乃欽說。

「既然沒人願意承包,那我來承包。」說幹就幹,經支村兩委、村民代表大會多次協商確價後,黃乃欽承包下了這片荒廢的茶山。種些什麼呢?一番思考後,他決定發展當時在瀏陽並不發達的水果。

種植水果,首先要把山上的老茶蔸挖除。「4年的軍旅生涯,煉就了我越是困難越要向前衝的性格。」黃乃欽說,為了方便做事,他在山上搭了幾間簡易房,白天忙完村上的工作後,就上山挖老茶蔸,平整土地。1995年年底,黃乃欽才完成了茶園的開墾,並種上了從浙江引進的水蜜桃、奈李、椪柑等水果。為了儘快掌握種植技術,他只要有時間就捧著水果種植的書籍學習,同時還在果樹間隙套種了玉米、花生等,並養殖生豬和土雞,發展循環農業。

辛勤的付出很快有了回報。3年後,水蜜桃、奈李、椪柑陸續掛果。接下來的幾年,黃乃欽種植的水果逐步迎來豐產,每年都有不錯的收益。

免費指導,帶動北區水果產業發展

2010年,瀏醴高速啟動建設,黃乃欽承包的茶山在徵收範圍內,他就將果園交還給支村兩委。因為捨不得丟棄種植水果的「手藝」,他經朋友介紹來到了淮洲村,又將30畝荒山流轉了下來。

「這次我除了對果園進行更科學的規劃建設外,還引進了許多特色水果。」黃乃欽說道。如今,30畝水果均已經進入豐產期,一年可以賺到20萬元。

自己富了,黃乃欽不忘帶領村民們一起發展。從事水果種植多年,他總結出了一套關於水果種植的經驗和技術。只要有人詢問,他都會傾囊相授,積極帶動北區水果產業發展。正因如此,黃乃欽在社港鎮乃至整個北鄉的水果種植圈都有了名氣,並帶出了十多個徒弟。2017年,瀏陽市北區水果生產聯盟協會成立,黃乃欽被推選為首屆會長。「為了促進北區水果種植的整體發展,我們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免費培訓。」黃乃欽說,作為會長,接下來將進一步帶領大家,從質量把控、產業規劃等方面著手,繼續推動北區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響自己的品牌。(羅方平)

相關焦點

  • 雲南水果產業發展的十年變化!
    雲南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11年11月中共雲南省第九次黨代表會提出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並把水果列為八大重點產業,發展變化更是快而顯著。 如昭通市昭陽區,也是全省最大的蘋果基地,2019年蘋果達55.42萬畝,產量72萬噸,綜合產值54.8億元,種植農民11.7萬戶30餘萬人,佔該區87萬人口的1/3以上,成為該區的第一和最大骨幹產業,帶動了建檔立卡的1.1萬戶3萬餘人脫貧。
  • 從魚米之鄉到水果天堂——岑鞏縣大有鎮臘恰畈村產業發展見聞
    為切實帶動村民就業增收,2016年,臘恰畈村「借外力、發內力」,積極引進了貴州睿億豐有限責任公司,興建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種植。目前,該產業園充分發揮農業「聚寶盆」效應,已建成精品水果種植基地1300多畝,其中精品葡萄500畝,紅心獼猴桃450畝,翠冠梨280畝,沃柑100畝。
  • 現代農業+多彩種植 瀏陽古港助農增收促發展
    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9月的瀏陽古港,秋高氣爽,稻浪翻湧的田野、青翠的菜畦,滿滿的豐收氣息充盈著這片土地。 作為農業大鎮,依託地域優勢,古港農業已形成蔬菜、水稻、花卉苗木、小水果四大支柱產業。作為長沙市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古港蔬菜年複種面積達22100畝,產品在長沙和周邊地區享有盛譽。
  • 羅甸縣創新實施「一證一貸一聯盟」機制發展水果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羅甸縣創新實施「一證一貸一聯盟」機制發展水果產業助推脫貧攻堅見成效 發布時間:2020-11-29 14:04:31      來源:羅甸縣政府辦公室
  • 2020世界水果產業博覽會暨世界水果產業大會
    2020世界水果產業博覽會暨世界水果產業大會   時間:2020年 9月24-26日   地點: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   官網:http://www.fruit-expo.com   【組織機構】
  • 大路世界名優花果扶貧產業示範基地:發展熱帶高端水果 帶領群眾發...
    大路鎮世界名優花果扶貧產業示範基地2015年成立至今,種植規模已達到800多畝,引進和選育了400餘種世界新興名優熱帶(亞熱帶)水果。基地還成立農民合作社,以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帶動大路鎮9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 百花齊放,帶富瀏陽花農——瀏陽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觀察系列報導之二
    記者彭紅霞瀏陽是湖南省林業重點縣(市),是全省林業十強縣之一,全市林地面積有5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6.2%。花卉苗木產業兼具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多種功能,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廣,既可讓百姓致富、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又可美化環境、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成為瀏陽林業的主導產業之一。渡頭村村民付幹芝是柏加鎮第一批「吃螃蟹」的花農之一。
  • 人大代表調研永和鄉小水果產業發展情況
    9月25日,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深入永和鄉,對小水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為水果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陽建中參加調研。代表們首先來到龍鳳村沃柑種植基地和鹹宜村葡萄基地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基地水果產量和銷售情況。隨後,在「加快小水果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情況座談會上,代表們聽取了永和小水果產業建設和發展情況介紹,並就進一步推進永和小水果之鄉的建設積極建言獻策。陽建中指出,永和鄉小水果產業發展初見成效,成績可圈可點。
  • 湖南衡山縣永和鄉:打造水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為全面決勝脫貧攻堅,在縣委、縣政府及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永和鄉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水果產業發展。姚樂貴是永和鄉沙頭村主任,任前一直在外從事水果生意;抱著對水果種植的了解和信心,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7年來,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種植冬棗200多畝,為當地的貧困戶就業找到了出路。「當初通過考察發現,冬棗的樹齡長、樹體旺,不容易生病;從開花到結果產出約90天時間,加上土質好,很適合我們本地種植。
  • 10年內我國水果產量增長41.86%,未來6年我國水果消費量將不斷增長
    水果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些年來,我國水果產業迅猛發展,包括水果種植、水果加工產業等都有了快速發展。種植面積與產量連年遞增,進出口貿易始終穩中有漲。再加上電子商務以及網絡營銷的發展,水果產業即將進入全新的發展局面,必將呈現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 社港鎮新光村發展蘆筍種植產業,帶動脫貧戶穩定增收
    新光村為什麼選擇發展這一特色產業呢?這還要從當地易地搬遷工作講起。新光村由原龍華村和原新光村合併而來,是省定貧困村,2017年才成功「摘帽」。為了改變交通閉塞的狀況,在多方努力下,新光村積極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019年2月,24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搬進了新居。
  • 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百香果成福建致富果
    自2017年以來,福建百香果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強。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百香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產量3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60億元人民幣。福建省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院長陳清西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持續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小小的百香果已經演變成大產業。
  • 屏山要聞|代軍率隊調研竹產業和水果產業發展工作
    當天,代軍首先來到屏山鎮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周家山村苦竹筍種植加工基地,了解企業規劃建設、經營發展等情況。隨後,代軍又來到書樓鎮高田村、寶寧村,錦屏鎮新村,新安鎮安和村等地,考察各地竹產業及桂圓、椪柑、李子、枇杷等水果產業發展情況,實地了解制約我縣當前竹產業和水果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 去年我市水果種植面積382.2萬畝 產量預計達到791萬噸 柑桔、月柿...
    2020年基本形成了每個縣都有1到2個主導果品或「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湧現了荔浦沙糖桔、永福沙糖桔、恭城月柿、陽朔金桔、興安葡萄、資源紅提等一批特色明顯的水果主產縣,形成了「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和一村一特」的發展格局,水果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優質果品率達到75%以上,果品質量不斷提高。
  • 我國人參果產業發展分析:種植情況、主要品牌、產業鏈、產業問題
    從2017年~2020年,僅僅3年時間,雲南人參果種植面積從1萬畝擴大到近20萬畝,發展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元的富民產業。其中昆明市石林縣人參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曲靖市陸良縣召誇鎮人參果種植面積超過8000畝,人均約3.8畝。
  • 遵化新店子鎮:特色水果喜獲豐收「視頻」
    金秋時節, 遵化市新店子鎮的各種特色水果蔬菜進入成熟採摘期,南果北種的獼猴挑今年更是迎來了大豐收,今天的記者走基層,我們就帶您走進遵化新店子鎮,去感受那裡的金秋美景和豐收喜悅。請看記者王猛、魏微的報導。
  • 浙江一位老人,種的水果既像桔子又像柚子,年銷售額4000多萬
    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未來甜桔柚將會發展成一個新的產業。 他立即流轉了200畝土地,開始規模種植。 2003年,朱志東靠種甜桔柚,實現了年銷售額200多萬元。 很快,許多人聞風而動,主動找他學習種植技術。
  • 上蔡水果蘿蔔水靈靈 種植大戶賺得笑盈盈
    ,一排排碩大翠綠的水果蘿蔔,長勢喜人。李廣州種植水果蘿蔔已有10年,2010年9月,他聽人介紹水果蘿蔔可以像水果一樣生吃,口感脆甜、不辣口,就回鄉試種了2畝,成功以後,慢慢擴大到現在的30多畝。李廣州致富不忘眾鄉親,幫困帶貧顯真情,合作社的不斷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及貧困戶脫貧致富。家住該鄉陳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胡格,從合作社開辦以來就在這幹活。
  • 鮮豐水果與中國農業銀行達成50億戰略合作
    此次與中國農業銀行戰略協議的籤署,將為鮮豐水果和重要產業合作夥伴的經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鮮豐水果創始人韓樹人表示:"希望通過與農業銀行的深度合作,為鄉村脫貧和農戶增收貢獻一份力量,幫助更多的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賦能加盟商更好開拓新市場。攜手中國農業銀行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共促中國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 水果西紅柿變身致富果
    「冬天冷,快遞的水果西紅柿凍了,給客戶補單。」12月20日,在銀川市iBi育成中心,劉茜忙著給客戶補單。近一個月,她忙得不可開交。她的水果西紅柿越賣越好,線上訂單越來越多。  「30多戶農戶,這個冬天戶均銷售1.2萬斤。」劉茜說,帶動閩寧鎮及周邊農戶搭上水果西紅柿這條「致富快車」,是自己目前做的重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