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西紅柿變身致富果

2020-12-26 寧夏新聞網

  「冬天冷,快遞的水果西紅柿凍了,給客戶補單。」12月20日,在銀川市iBi育成中心,劉茜忙著給客戶補單。近一個月,她忙得不可開交。她的水果西紅柿越賣越好,線上訂單越來越多。

  「30多戶農戶,這個冬天戶均銷售1.2萬斤。」劉茜說,帶動閩寧鎮及周邊農戶搭上水果西紅柿這條「致富快車」,是自己目前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5年,在傳媒公司開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劉茜決定改行種植水果西紅柿。

  「在農村長大,很懷念小時候西紅柿的味道。」劉茜說,也想靠發展農業為農民脫貧致富出份力。

  劉茜沒想到,第一年種植溫棚西紅柿,由於品種沒選好,虧損十多萬元。

  她不灰心,第二年繼續種,並選了多個水果西紅柿品種進行試驗。劉茜自己背著西紅柿樣品,到北京農貿市場推銷。

  「口感不錯!」一位北京客戶品嘗了劉茜的水果西紅柿後很滿意,便批發零售,市場反饋很好。

  「你負責種,我負責銷。」這位客戶提出收購她當年種的所有西紅柿,這激發她的自信心。

  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劉茜開始水果西紅柿的品牌打造,並把市場定位瞄準北上廣深。

  隨著市場認可,劉茜的西紅柿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為了打造起全年供應鏈,她又專門組建研發團隊,在大棚種植成熟的基礎上,又拓展了拱棚和露天種植。

  「2020年露天水果西紅柿在賀蘭縣種植成功,我們可以一年四季向客戶銷售。」劉茜說。

  2018年起,劉茜動員吳忠、賀蘭、永寧、閩寧鎮及靈武等地的種植戶跟著自己種植水果西紅柿,採取訂單種植,打包銷售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近兩年,有30餘名農戶加入水果西紅柿的種植行列,劉茜的水果西紅柿年銷售量達到150萬公斤。

  2020年,通過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影響,劉茜的水果西紅柿銷售量達250萬公斤。其中,帶動的30餘名農戶,戶均銷售1.2萬斤,戶均純收入超3萬元。(記者 丁建峰)

相關焦點

  • 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百香果成福建致富果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中仙鄉西華村村民傅祥玉說,自去年開始,種植22畝黃金百香果,產果31.9噸,平均畝產1450公斤,盈餘1.5萬元/畝。眼看著百香果變成農民的「致富果」「黃金果」,成為脫貧致富的「拳頭」產業。傅祥玉感慨萬千,百香果變成致富果,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 山溝裡的西紅柿成了農民的「致富果」
    截止目前,已帶動敦曹村及周邊村農戶60戶(46戶貧困戶)種植優質西紅柿種苗120畝,加工西紅柿醬30萬瓶,帶動閒置勞動力1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3000餘元。大家還記得2016年、2017年豐收的西紅柿遭遇滯銷的事情嗎?由於西紅柿成熟的季節正值盛夏,天氣在逐漸升溫,西紅柿也壞的很快,整車鮮紅又飽滿的西紅柿因高度成熟無法運輸,而只能眼睜睜看著被倒掉。
  • 金剛纂水果西紅柿接受預定啦
    金剛纂村的秀峰梨預定火了,村裡的旱地水果西紅柿馬上也要熟果了,現在開始也接受預定咯!
  • 果園裡的「致富果」
    「這種水果不僅好吃,還可以貯藏到明年的5月份,收藏越久味道越甜。」來自婁底的李女士樂呵呵地說:「碰巧今天是雙休日,全家出動,足足採摘了400多公斤,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分享分享。」「採摘的大約有20多人,買了3000多斤,每斤5元的價格計算,1.5萬元的收入吧。」果園的主人公胡仰先喜笑顏開。
  • 蹲點日記:小小西紅柿撬動致富大產業!平度前窪村有了「棚二代」 一...
    ,部分村民看準商機,以滿足務工人員的需求為著力點在村中開起了快餐館和小超市,一些村莊開始規劃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經濟鏈,帶動村民持續致富增收效果顯著。 村裡的選果車間 小西紅柿做起了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大文章。
  • 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
    (中國減貧故事)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中新社太原7月30日電 題:老煤地開出「轉型花」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作者 吳瓊陰坡種樹、陽坡建棚、豬牛上山、藥茶進溝,近日,記者走進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西曲河村,眼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誰能想到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雪蓮果是水果嗎 是什麼季節的水果
    水果批發 水果批發 水果批發雪蓮果,菊薯的別稱,在中國四川被稱作「萬根苕」,那雪蓮果是水果嗎?雪蓮果是什麼季節的水果呢?
  • 【天天果農】上線了,愛心助農水果免費領
    天天果農·全網最快雲種水果平臺 在線種水果,動動手指,一秒籤到,全國免費派送到家!2-3天即可到手免費水果!原生態水果,直接採摘,沒有防腐劑、膨大劑、甜蜜素,所有生鮮都有售後!天天果農·扶貧助農先行者,天天果農是一家解決農產品滯銷眾籌產品的回報性平臺!運用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幫助愁銷果農銷售農產品,助農籌已幫助10萬+貧困農人和匠人,願盡綿薄之力,幫助更多良心產品走出大山,讓更多匠人勞有所獲!
  • 借力十裡水果長廊 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走上致富路
    從向遊客兜售水果到遊客主動到果園採摘,從髒亂差的人居環境到淨潔優的村容村貌……說起村裡這些年的變化,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村民陳香水感受深切。近年來,隨著南山鎮不斷擦亮十裡水果長廊品牌,不少天橋村村民乘著東風,發展起水果採摘旅遊業務,走上致富路。
  • 「臨汾味」的西紅柿醬,真香!
    從昔日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到如今規模化種植西紅柿延長產業鏈發展以西紅柿醬為主的食品加工小小的「致富果」映紅了敦曹人的笑臉也使這個山塬之上的村莊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之路「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西紅柿的附加值,而且還能應對當季的滯銷難題。」意外之喜讓馬德海看到傳統手工西紅柿醬的市場潛力,也看到了種植西紅柿的希望。怎樣才能讓種植戶重拾信心?怎樣才能讓小柿子真正變成「致富果」。成為擺在敦曹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道難題。「滯銷是一場危機,也是敦曹村的新機遇。但,真正培育壯大新動能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為功。」
  • 牛油果成孟連老百姓的「致富果」
    人民網昆明12月1日電 (虎遵會)本網11月30日從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舉辦的「孟連牛油果」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推介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牛油果規範化種植示範園5萬畝,投產1萬畝,產量4000噸,產值1億元,牛油果已發展成為老百姓的「致富果」。
  • 西紅柿專用膨大劑哪個好?西紅柿什麼時候打膨大素?膨果用什麼肥
    西紅柿在市場上需求量較大,並且很多種植的也很多。如今西紅柿既可以露地種植,也可溫室種植,產量和膨大問題是農戶最為擔心的事。那麼,西紅柿膨大用什麼肥料?種植西紅柿怎麼管理可以提高產量?一起往下看!一、西紅柿種植技巧西紅柿栽培前需整地,田地進行秋翻曬土,既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土壤中的病蟲,為根系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西紅柿定植有高畦、平畦、溝畦和壟畦4種,一般採用深溝高畦栽培。
  • 千禧果和聖女果,長得差不多,憑啥千禧果貴一些,因為名字好聽?
    買水果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明明是長得一樣的水果呢,但是它們的名字不同,賣的價格也不一樣。這就讓人很困擾了,它們從外表上看明明一樣啊!比如獼猴桃和奇異果。獼猴桃和奇異果不仔細分辨都發現不了有什麼區別,但是奇異果可比獼猴桃貴多了。賣水果的老闆說,奇異果是獼猴桃的一個優選品種,所以賣的貴。這也就算了,而西紅柿也有這麼多的花樣。
  • 涼山州雷波縣:大火地村的「致富果」長勢火
    原標題:大火地村的「致富果」長勢火 再過幾年,這批果樹就將投產,成為全村的「致富果」。   「雷波縣境內狹長的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是臍橙生長發育的最佳適宜區之一。」雷波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黃靜江介紹,早在1991年,雷波開始試種臍橙,並一炮打響。1995年,「雷波臍橙」拿下全國農博會金獎,2010年又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金沙江沿岸不少鄉村早已依靠臍橙產業致富奔康。
  • 潼關:軟籽石榴成為致富「黃金果」
    潼關軟籽石榴已成為地理標誌農產品,成為當地致富的支柱產業,成為「金九銀十」的代名詞。走生態綠色農業路潼關是陝西省唯一容納黃河、秦嶺兩大國家重點生態要素的縣,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生態立縣、旅遊興縣、黃金強縣」發展戰略,立足「經濟轉型、產業融合、城鄉一體、統籌推進」的整體思路,走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之路。
  • 一隻果帶來信宜白石麗垌農民致富產值1200多萬
    點擊關注「壹馬傳播」,閱讀精彩資訊,文化活動策劃選茂名壹馬 一顆李成為農民致富「金果子」
  • 會寧縣頭寨子鎮:種好產業「致富樹」 結下脫貧「致富果」
    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平均海拔1980米的會寧縣頭寨子鎮通過產業扶貧,漸漸形成了沙地西瓜、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等一批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特色農業產業,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趟出了一條路。如今,頭寨子鎮的蘋果不僅成為了脫貧的「致富果」,更成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果」。會寧縣頭寨子鎮馬家堡村村主任 馬龍:特別就像今年的蘋果產業,經濟收入很好,幾乎都掛果了,新的一年來,我們要更多的帶頭(帶動)老百姓發展蘋果產業,讓農民經濟收入更加好一點,讓老百姓錢袋鼓起來。
  • 沙果成了「致富果」
    沙果成了「致富果」 《 人民日報 》
  • 若羌縣:圖爾蓀古麗的「致富果」
    從對種植一竅不通變身葡萄管理的行家裡手,這其中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辛勤培育和悉心鑽研。「2014年的時候在市場看到有賣吐魯番葡萄苗的,就買了些回家,沒想到這幾年在工作隊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發展庭院經濟我家的葡萄竟然也走向了市場!」
  • 小容村:香榧改良變身「黃金果」
    小容村:香榧改良變身「黃金果」 2020-09-24 09:38:35   來源:黃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