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堂丨阿膠瓤豆腐和朱元璋

2021-02-16 阿膠故事大全

一盤阿膠瓤豆腐,形似櫻桃,色澤金黃,醇香阿膠香氣誘人,外脆裡嫩,酸甜適口,滋養了一代太祖皇帝朱元璋。

這道阿膠膳食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很有關係。朱元璋年幼時家裡很窮,他很小就為地主放牛幫助家裡,從來沒吃過好東西。有一年鳳陽遭大災,朱元璋的父母兄嫂都因飢餓相繼死去,他則成了孤兒,便到家鄉附近的皇覺寺裡出家,當了小和尚。災年的寺廟也很艱難,朱元璋入寺沒幾天,就和師兄弟們一起被老和尚派出去化緣。化緣就是乞討,只不過聽起來文雅點。平常光景,乞討的日子也不好過,何況是災年。朱元璋在淮北大地上飽一頓、飢一頓地挨了三年,其間的辛酸苦辣難以言盡。

有一次,朱元璋已經幾天沒討到吃的東西了,他強打著精神一步挨一步地向前挪動著虛弱的身子,希望能討得一星半點吃的。好不容易移到一家飯店前,剛要張口乞討,身體卻再也支撐不住了,一頭栽倒在飯店的門口。飯店老闆見一個穿著破袈裟的小和尚倒在門口,便趕快走出來將他扶起。再看看小和尚手裡攥著的骯髒破碗,老闆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這災荒年頭,有幾個人能不挨餓呢!飯店老闆是個善良的人,他趕緊端來一碗水,慢饅地灌進了朱元璋的嘴裡。隨著喉嚨一陣上下蠕動,朱元璋睜開了眼睛。老闆起身端來了飯,並拿來本店的看家菜——瓤豆腐。朱元璋見了吃的,也顧不上念阿彌陀佛了,恨不得—口連碗都吞下去。—陣風捲殘雲,朱元璋把端來的東西吃得乾乾淨淨。這頓飯對朱元璋太及時了。千恩萬謝地離開飯店後,走在路上的朱元璋想:這瓤豆腐怎麼這樣好吃,天下大概沒有什麼美味比得過瓤豆腐了。幾年化緣後,回到皇覺寺的朱元璋時來運轉,他應好友湯和之約,參加了元末農民大起義。

十幾年後,朱元璋從一個士兵變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自然能經常吃到山珍海味,但鳳陽的瓤豆腐卻令他始終難忘。不久,他把家鄉做瓤豆腐的廚師接到宮庭的御膳房裡,專門為朱元璋和朱元璋宴請賓客時做這道菜,後來,朱元璋年老氣血不順,御廚還專門將補益氣血的阿膠加入菜餚中,一道阿膠瓤豆腐伴著朱元璋的晚年,令其頤養天年。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的瓤豆腐
    在豆腐一邊切口,塞入肉,油炸後入高湯,這道瓤豆腐,在許多老北京童年記憶中佔有重要位置,大家習慣地將其看成是老北京菜。  從口味上說,瓤豆腐清淡、中和,注重技巧,確有老北京菜的特色,且老北京有「春節不動刀」之說,故春節食物以蒸煮為主,不講究刀功,這也推動了瓤豆腐的普及。  但事實上,瓤豆腐並不源於北京。一般認為,它出自徽菜。傳說朱元璋落魄乞食時,曾吃過瓤豆腐,以為人間至美,當皇帝後,將其帶入深宮,以後隨明成祖遷都,進了北京。  說瓤豆腐源自朱元璋可能是誇大其辭,但此說確有根據。
  • 福牌阿膠、東阿百年堂等企業榮獲「2020年度阿膠糕優秀品牌」獎
    2020年,阿膠行業受疫情影響出現動蕩,但也迎來了行業誠信回歸。阿膠行業在經歷了原料價格的瓶頸和造假劣行的困擾後,產業日趨規範、消費日趨理性、市場日趨穩定。在這個階段企業需堅持規範發展,講誠信、樹品牌,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
  • 百年堂 | 阿膠大荔帶把肘子和耿直廚師李玉山
    後來撫臺赴京述職,連帶將李玉山也帶入皇宮,準備給明孝宗和張皇后做出這道大荔帶把肘子,偏偏這時,明孝宗日夜處理國務,而心力交瘁,面色很不好,食之乏味。撫臺找到張皇后,引薦了李玉山說他瞧瞧皇帝的病症,那李玉山與太醫們四下商量後,決定以阿膠和肘子混搭成一道阿膠大荔帶把肘子,既可以益氣養血,又能健脾養骨,令明孝宗食之後龍體漸漸康復。‍
  • 百年堂 | 首烏補元膏
    《醫宗必讀》強調「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補腎宜在陰陽互補;精可化血,血可生精,當選用阿膠、龜膠、鹿膠等血肉之品以填補精血。中醫認為,何首烏能補肝,益腎,養血,祛風,可治肝腎陰虧,發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等多種疾病。
  • 保養與不保養,結果只差了幾片阿膠而已
    阿膠(百年堂,為天地造好膠)通過對血液質量的改善達到補血養血、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勞、抗輻射、提高機體免疫力、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等作用。同時還能促進造血功能,能明顯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阿膠的補血作用與其所含的甘氨酸、蘇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胺基酸有關。阿膠中含有18種胺基酸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所以,阿膠能促進造血功能,能明顯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含量。
  • 百年堂丨阿膠千層酥和安平君田單
    如果再拿下莒城和即墨即墨,齊國就徹底滅亡了。正當樂毅統率的燕軍兵臨即墨城下時,齊國守城大夫不幸戰死。在這國家存亡的關頭,齊國滿朝大臣極力向齊王保舉田單為守城主將。田單是齊國名將,素以謀略出眾,身先士卒,能與將士同甘共苦而受到擁戴。這次,他掛了守城保國的帥印後,首先把自己的家屬和親族編入前沿隊伍,以示人在城在、國破家亡的決心。因此,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全城軍民的士氣。
  • 百年堂丨阿膠八珍梅花鹿血糕和唐朝靖恭太子李琬
    據悉,李琬全賴以常年品用阿膠八珍梅花鹿血糕,補血益氣,生精益血。相傳,這道阿膠八珍梅花鹿血糕,珍罕異常,就連唐玄宗都難得一品,而這位李琬太子是如何常服用的呢?原來,李琬太子乃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子,母為劉華妃。開元二年三月,封為甄王。十二年三月,改名滉,封為榮王。十五年,授京兆牧,又遙領隴右節度大使。二十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餘如故。
  • 百年堂 | 在社交場合中,如何運用社交禮儀,怎樣才能發揮禮儀應有的效應?
    可見在與人交往時,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真誠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場合中,真誠和尊重也表現為許多誤區,一種是在社交場合,一味地傾吐自己的所有真誠,甚至不管對象如何;一種是不管對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贊同的或不喜歡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擊。如果在社交場合中,陷入這樣的誤區也是糟糕的。
  • 阿膠是什麼?阿膠有什麼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阿膠含有賴氨酸、甘氨酸、絲氨酸等20種胺基酸(包括8種人體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胺基酸),並且含有鉀、鈣、鐵、銅、鎂等27種礦物質和有利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均為人體血液生成及新陳代謝所需的原料。現代醫學研究還證明,阿膠在止血、促進鈣的吸收、抗休克、預防和治療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等方面均有獨特療效,被視為天然高級滋補養生珍品,名揚中外。
  • 阿膠的起源和傳說 看一遍會對阿膠糕有全面了解
    阿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多肽、蛋白質及金屬鈣、鉀、鎂、鋅、鐵等27種元素,蛋白質水解能產生18種以上胺基酸,這些都是人體營養重要物質,因此阿膠對於補氣血、養陰生津、美容潤膚、抗衰老、延年益壽等具有無以倫比的效果。自古以來,東阿的阿膠和瓷器,絲綢、茶葉,被定為外交國禮,隨著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茶馬古道,晉商商道,傳播四方,留下諸多的傳說和故事。
  • 雙色豆腐丨菜品研發
    >主料:雞蛋6個,日本豆腐3根,磨芋豆腐500克。>配料:肉末150克,蔥白5克,紅椒米5克,韭菜120克。>製作方法:1.將雞蛋打算製成12塊直徑10釐米左右的圓蛋皮,將日本豆腐1根改成4段,每塊蛋皮包1個日本豆腐,再用韭菜綁好待用。2.將磨芋豆腐改成塊中間釀入調味的肉末,入平底煎香煎熟,然後加高湯稍燜擺入盤中。
  • 朱元璋和明教的恩怨糾葛丨壹讀精選
    >(微信號:historytalking)本文已取得授權文丨貓不聞餃子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年風靡一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明教這麼一個神秘的蓋達組織。
  • 買西瓜,見過綠皮紅瓤和黃瓤的算什麼,知道黃皮黃瓤才算厲害
    不少人在吃瓜上動起來腦筋,比如榨成西瓜汁,和冰淇淋一起做成甜品,再奇葩一點吃西瓜蘸著醬油,還有蘸著鹽吃的等等。西瓜也很配合,總被大廚變著花樣送到人們眼前。見過綠皮紅瓤和黃瓤的算什麼,知道黃皮黃瓤的才厲害。夏天西瓜品種多樣,很多吃貨在挑選西瓜上犯了難,今天咱們就來看下中國的這4種瓜,吃過的舉手。
  • 百年堂丨扁鵲養心定志湯治心病
    阿膠因始產自東阿而得名。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阿膠列為"上品",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扁鵲,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郡盧(今濟南市長清縣)人,戰國時醫學家。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
  • 砂鍋泉水油豆腐丨親椒飯店作品
    倒入雞湯和山泉水,待燒開後,調到小火,蓋好鍋蓋。2.燜8-10分鐘後,放入切好的香菇片,拌勻,將火調大,將湯汁收濃,放入香芹,翻兩次鍋,即可出鍋裝盤。3.最後撒上胡椒粉即可上桌。>價格:29元/份。備註:食材用量僅供參考,視具體情況自行增減。
  • 尋找徽州的味道——陳霞裡莊花芋豆腐
    陳霞不僅自然景觀優美、具有多處人文景觀、如建於乾隆年間的登封樓和徽派建築的古民宅至今仍保存完好,具有較大的欣賞價值。明朝建國前,朱元璋曾多次拜訪過朱升,他向朱元璋獻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策,被朱元璋採納後統一江山,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九字策」相隔600多年後被一代偉人毛澤東所引用,推崇備至。    陳霞鄉人文底蘊豐厚,有「五裡一潭溪,十裡三賢子」美稱。「五裡一潭溪」是指回溪、潭溪、藤溪、寧溪、灘溪和當溪;「三賢子」是指朱升、陳櫟(陳太儒)、倪士進。
  • 胡蔥煮豆腐
    「要的富,冬至前夜胡蔥煮(duo,入聲,常州方言)豆腐。」老話總能體現勞動人民的心願。然現在要改一改詞,「要得福,胡蔥煮豆腐。」
  • 【徽州文化】徽州民間故事——毛豆腐與朱元璋
    半夜就要起來與長工們一起幫磨豆腐長工們可憐他,每天從財主家偷出一些飯菜和鮮豆腐,藏在廟的幹稻草堆裡,到時朱元璋就悄悄取走與夥伴們分食。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時,長工們仍照樣送來藏放草堆裡。一次寺裡一連幾天忙著做廟會,長工們見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動就沒有再送了,當廟會結束,朱元璋記起去取豆腐,發現豆腐上已長滿了一層白毛
  • 「懷念」豆腐
    小時候,但凡街上有賣豆腐的在吆喝,奶奶聞聲後往往會在袋子中擓一大碗黃豆,然後一手端碗一手拎小盆兒去換豆腐。當然,我每次都在後邊跟著。當時老百姓普遍貧困,想吃豆腐就物物交換,用黃豆換豆腐。賣豆腐的推著手推車,車上放著像個大號方形模具的淺木盒(俗稱「豆腐盤」),木盒裡盛放著用豆包布包裹冒著熱氣的豆腐。透過豆包布飄出陣陣滷水豆腐特有的豆香味兒,距離手推車十幾米外就能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