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街道
6月10日,壽光市文家街道北潘新村,不少村民正在裝修新家。平房改樓戶,環境改善一大截。
北潘新村村民張琪愛高興的對記者說:「新房結構設計合理,採光好,南北通透,小區規劃得也很漂亮,一進來就感覺心情特別舒暢。」
為改善工業園區群眾生活條件,同時為項目發展騰挪空間,2016年底,文家街道對北潘老村進行了整村搬遷、異地安置。北潘新村佔地124畝,總建築面積17.1萬平方米。北潘新村項目於2017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10棟多層電梯樓房、108套小高層老年房、386個地下停車位。暖氣、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也全部配套完成。
今年5月,文家街道組織北潘新村分房。正式分房前,文家街道派駐的北潘工作小組,先後組織召開多次會議,最終確定分房方案。
北潘新村村民齊愛美對記者說:「拆遷時,我們積極配合政府。現在領到新房鑰匙,大家都很開心。」
北潘村黨支部書記藺慶元高興的說:「下一步,對物業管理進行妥善安排,為村民做好服務。」
古城
5月中下旬,古城街道臨澤一、臨澤二、臨澤三,3個村的1300多戶村民也先後領到了新樓房鑰匙。這3個村新建的樓房為怡澤苑社區,總投資5億餘元,共規劃建設55棟樓,目前新樓房的水、電、暖等配套設施全部完成,並達到了入住條件。
古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駐怡澤苑社區工作組組長韓高貴說:「3個村是典型的農業村。村民上樓後,街道黨工委將對3個老村進行整體拆遷,可流轉土地370多畝。」
臨澤一村黨支部書記常金堂講解說:「以前的臨澤一村,村民所住房屋皆是紅磚壘就的平房。「1985年建設的房子佔了70%,1974年建設的房子佔了20%,多數房子比較破舊,有的成了危房。」
臨澤一村有240戶人家,種著230個西紅柿大棚。大棚戶年純收入四五萬元,80%的村民家中購買了小轎車,約90戶村民在壽光市裡或北洛附近購買了樓房。
常金堂對記者說:「再不建樓房,年輕人都出去買房子了,我們村就成了空殼村了。2016年在向村民徵求建設新社區意見時,超過九成的村民表示支持。按照我省土地增減掛鈎的政策,古城街道對臨澤這3個村進行改造。」
71歲的劉慶功是臨澤一村最早拆除自家平房的人。拆除後,劉慶功家的宅基地獲得8萬元的補償,還有每年1萬元的安置費和5000元的取暖費。然後,他以1260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購買安置房。
常金堂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價格約在18萬元左右。算上宅基地補償,每戶村民大約花10萬元就可以住上樓房。新樓房達到簡裝修標準,可以直接入住。」
為做好3個村的分房工作,古城街道制訂了詳盡的《樓房分配方案》,並經過了村民代表大會通過,隨後抽調了30多名骨幹力量成立了分房工作小組。最終,按照6個戶型的分類依次進行了抓鬮、分房,前前後後共進行了18場分房儀式。
臨澤三村74歲的劉志英已經搬進怡澤苑社區老年房,劉志英說:「老年公寓有電梯,對老年人來說非常貼心。新房子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窗戶有三層玻璃,冬暖夏涼。」
來源:綜合大眾網、文家發布、壽光古城街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