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遺忘是

2020-12-14 那麼我將永遠23

「RemembermethoughIhavetosaygoodbye」請記住我,我很快和你說再見。

這首歌來自《尋夢環遊記》。我相信你對這部動畫片並不陌生。今天讓我們複習一下!

電影主人公米格爾是一個熱愛音樂並有自己音樂夢想的年輕人,但他的家人們卻因為曾祖父音樂離家而不支持米格爾音樂夢想,甚至在很多方面受阻。直到有機會米格爾在亡靈節那天進入了死亡之國,並決定自己找到曾祖父!

快點!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一開始,它展現了米格爾勇敢追求夢想的狀態。雖然家人不支持,但他對音樂的熱愛是堅定不移的。最後,他得到了家人們的支持!

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曾曾祖父面對朱丕兄弟在亡國他鄉的死亡,撿起了吉他,儘管曾曾祖父為自己定下了規矩,再也不會碰吉他送行了。

而曾曾祖父面對豬皮之死所說的話重新定義了死亡

這部電影最感人的一點是死亡被重新定義了。真正的死亡不是身體的死亡,而是被人們遺忘。當你不再存在於任何人的記憶中,你就真的死了。

當米格爾提出「但我仍然記得他」這個問題時,它進一步闡述了這個定義。死者的故事只能由他們生前認識的人來講述。這是最終的死亡。最終的死亡是多麼的悲哀!

另一個場景是米格爾回到生活中,為了救自己的曾曾祖父,不顧家人的阻撓,拿起吉他彈了那首「Rememberme」

最後曾祖母記住曾祖父阻止了他的最終死亡。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面對死亡時,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另一個世界生活,它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著我們。

也許屍體的死亡可以切斷我們的臉,但它不能切斷我們的思想和記憶。這是東西的真正的寶貴。離開我們的人永遠活在心底,我們不會忘記,也不會忘記。

相關焦點

  • 清明|生命的終結 不是死亡 是遺忘
    有人說:中國人祭祖,或許相信的不是鬼神靈魂,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裡。每逢清明,到祖輩墳墓前,擺上供品,拋灑紙錢,填土祭掃,修整墳墓,燒香跪拜。人聚得特別齊,就連春節也未必能見到面的親戚,好久沒聯繫的兒時玩伴……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來了。
  • 生命的終結不是死亡,被所愛的人遺忘才是
    別人痛苦的經歷,我們都無法身臨其境,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換位思考,因為我們終究不是受害者。惡毒的保姆已自食惡果。但這個可憐孤獨的男人,誰能真正懂得他的心聲?我們同情、可憐、惋惜,對於他而言,其實根本沒有實際幫助。
  • 看完《尋夢環遊記》之後,覺得:死亡不是生命終結,被遺忘才是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體現親情的動畫題材有很多,尋夢環遊記在我心裡便是最傑出的作品,這也是我長大後每看一次都會忍不住想哭的作品。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值得讓人回味不盡,讓人久久無法忘卻呢?
  • 死亡不是生命的盡頭,遺忘才是
    整個影片以「remember me」(請記住我)為主導線,並反覆強調:「死亡不是生命的盡頭,遺忘才是。」如果沒有人記得你,你就會真正的死亡;如果有生前認識你的人永遠記得你,你就不會真正消失。如果其中有被排除或遺忘的,那麼就有一股「我追隨你去」的動力,會使其命運在其他成員身上發生重複和糾纏。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為什麼「還活著」呢?我想,因為在人們的記憶中他並沒有死。被記憶在,生命就在。所以,「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活一世要家庭為重,要仁施善行,要給他人留下「不被遺忘」的美好形象。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文/仗劍走天涯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但其實死亡卻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得到的生命的終結。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即使人類對死亡避而不談,又能夠怎樣呢?最後的死亡終將會到來,所以面對死亡或提到死亡,應該要豁達一點。人類死亡究竟會去往何方呢?
  • 生命最後永遠都不是死亡,只是遺忘。因為死亡就是時間,那記憶又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都就這樣了!每日還不是如此而已,或沒什麼改變。但怎麼能不做到遺忘,或許才是最要緊的。為什麼?因為,既然時間與死亡都不能改變。就沒必要嗎?不對,必須要改變。否則發現了還有何意義呢?是吧!那就只能延長我們的遺忘。把記憶在無限的延長,是有可能嗎?但為何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是死亡的步步緊隨。
  • 死亡為什麼不是終結?
    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覺悟成佛或實證阿羅漢果位,就意味著永遠困於輪迴之中,無法解脫或者出離,就算是死亡,也依然會繼續墮於生死輪迴的趣道之中,輪轉不止。涅槃佛像因此,在佛教之中,有情眾生的死亡,並不意味著結束,更不能說是一種終結。因為在佛教之中,真正的終結是苦的止息,即涅槃。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每天的疫情動態一組數據是確診病例增幅在降低,一組數據是死亡人數在增加。悲傷和喜悅的心情天天交織在一起,這是一段難忘的記憶。誠然,有戰鬥就有犧牲!你們不懼死亡用生命追尋答案,奮力撕開黑暗的窗簾迎接光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哪怕前路荊棘滿地,無比坎坷,卻無畏地用傷痕、淚水和鮮血踏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一度沉醉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擦亮了我們被蒙蔽的雙眼。
  •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遺忘才是真正的終點
    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我時常會想如果死亡可以選擇,到底是毫無徵兆的突然離世好一些,還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將身後事一一安排妥當之後再帶著眷戀、牽掛亦或是解脫來告別這個世界更好一些。關於阿斯託裡的生平,《天下足球》裡已經描述的很清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永遠都不會是愛的終點英雄註定是要被銘記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烈士同胞三個月的生命奔跑無數人的共同努力感謝所有為疫情付出的人因為在墨西哥的文化裡,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刻,醫生判定你為生物學上的死亡;第二次,靈堂之上,穿著黑色西裝的人們對你的照片深深鞠躬,你的社會地位,宣告死亡;第三次,你被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遺忘,叫做「終極死亡」,電影給這次死亡賦予了精準的定義
  •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不要忘記他們!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一個堅定的念想或夢想,所以也許不是很理解主人公對夢想的執著。影片傳遞給我的道理:1親情和夢想一樣重要。主人公米格遇到困境時,是家人毫無芥蒂地幫助了他。
  • 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終結?科學家提出多種假說,令人捉摸不透!
    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終結?科學家提出多種假說,令人捉摸不透!在這諾大的宇宙中,世間萬物都是無限變化的,就像人要經歷生老病死一樣,每個人最終的結果都是死亡,既然結果都一樣,何不將自己活著的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
  • 《追夢環遊記》: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被人遺忘了。如果那邊的活人世界裡沒人記得你,這邊的你就會消失,我們將這稱為『終極死亡』。」這段話是《尋夢環遊記》中埃克託的朋友豬皮哥「終極死亡」的時候,米格與埃克託的對話。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過世界各地,每一個國度、民族,都有自己對死亡的解釋。例如大家都知曉的天堂地獄說,壞人死了下地獄,好人上天堂。
  • 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終結?是否存在靈魂不滅?
    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終結?是否存在靈魂不滅?這個問題在哲學上多有討論。生命從何而來?靈魂是否永恆不滅?這些問題千百年來,都是人們苦苦思索,想要探尋的。不過「生命」、「靈魂」這個深邃迷人的殿堂,至今還沒有人叩開進入這座殿堂的大門,只是流傳了無數的假說猜測以及宗教上的解釋。關於生命的爭論,我只發表在哲學上的一些解釋,不涉及宗教。唯物學派,認為生命只是肉體,而肉體的大腦通過神經纖維的電訊號傳導產生意識,即所謂的靈魂。
  • 《尋夢環遊記》:遺忘才是生命的結束
    因為埃克託的「拋妻棄女」,家人都反對米格玩音樂也不是不無道理的,在他們心中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才是幸福,他們只是害怕米格會重蹈覆轍罷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在說這個主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亡靈節。墨西哥亡靈節從10月31日開始,一直到11月2號結束。
  • 生命永遠都不會死亡,只是遺忘。而只是換種方式存在,就在星空裡
    這正是研究發現:生命永遠都不會死亡,只是遺忘。原來時間就是死亡,或許這太不可思議?而星空又是墳場,所以每顆星星都是一座座墳。然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時間就是生命,又是time is money.所以,似乎是很奇怪也很奇蹟。或許這就是宇宙秘密裡的一點點,也就是我們的認知與潛意識裡,和基因的偉大證明。又是愉悅健康才會健康,然而正如無數個精子的努力與勇敢,而全部源於偉大的卵子接納並與其融合的奇蹟。
  • 豆瓣9.1《尋夢環遊記》: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
    《尋夢環遊記》: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豆瓣9.1《尋夢環遊記》:跨文化的情感共鳴,越生死的哲學視角「什麼是真正的死亡」,是影片的主題。生與死,一直是經典話題。《尋夢環遊記》從哲學層面給「真正的死亡」下了一個定義。影片中,第一次死亡是傳統意義的死亡。這其實是一種淺層的死亡,只是肉體消失。影片中真正意義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這時的死亡,才是徹底的、絕望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 生命是不會終結的?死亡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提起死亡這兩個字感到特別的忌諱,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便有很大差異,有的人出生在羅馬,自己卻出生貧苦的環境下,不過唯一公平的事情是要面臨死亡的來臨,其實我們對死亡避而不談,我們終究逃避不了自然環境的規律。
  • 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嗎?那為何愛因斯坦會說:所有的人都將重逢?
    雖說生老病死是每個生命都必須要經歷的,誰也逃不過。以前我聽別人講過,世間萬物,唯獨公平的是時間這樣東西。但是死在中國向來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畢竟死了就意味著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告別了。人們之所以忌諱這個話題,無非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死亡就是萬事萬物的終結。也許有一天,當人們發現死亡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階段的時候,就不會這麼畏懼死亡了吧。說了這麼多,我們先聽聽看科學家是怎麼看待死亡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生是死,物質的本質都是粒子狀態。
  • 豆瓣9.1分《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
    影片除了對夢想和家庭期望的選擇,還提出了一個觀點:死亡並非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掉,被活人遺忘才是終極死亡。·伊格曼曾在《生命的清單》一書中提到: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被遺忘的死者,會隨著記憶的消逝灰飛煙滅,墮入終極死亡。所以才會有海報上的那句: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