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遺忘才是真正的終點

2021-02-25 黃健翔談

在《教父》系列電影裡,第一代教父維克多·柯裡昂在菜園裡和小孫子嬉戲玩耍時意外嗆住氣管倒地身亡,雖然看上去是死於非命,但卻透著一絲溫情。

而在第三部的末尾,他的兒子,暮年的麥克·柯裡昂則是孤獨的坐在一支藤椅上悄無聲息的離去,身邊只有一條狗。沒有任何痛苦,卻瀰漫著無盡的悲涼。

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我時常會想如果死亡可以選擇,到底是毫無徵兆的突然離世好一些,還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將身後事一一安排妥當之後再帶著眷戀、牽掛亦或是解脫來告別這個世界更好一些。

不同於其他在球場上猝死的案例,沒有被病痛折磨,也沒有遭遇什麼飛來橫禍,年僅31歲的阿斯託裡就這麼在睡夢中離世,沒有留下一句話,沒有跟自己的妻子告別,也沒有再看女兒一眼,甚至沒來得及在續約合同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震動了整個足球世界。

在這一刻,足球是灰暗的,但是在悲傷瀰漫的當口,網絡上突然流傳出來一條消息:

「佛羅倫斯俱樂部決定繼續完成那份沒來及籤署的續約合同,之後的薪金會直接付給阿斯託裡的妻子和女兒。」

這條消息被迅速傳播,許多人都為紫百合的有情有義而動容。但事實是,到此刻為之這條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走進電影院的人大多都希望能看到一個大圓滿的結局,哪怕是一部悲劇。因為人們大多都嚮往美好,希望正義必勝,善良的人終將被善待,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人們覺得故事的結局就得這樣,應該是這樣,最好是這樣。

身為佛羅倫斯球迷,我比任何人都希望這條消息是真實的。可我也知道,生活比電影,比我們的意願要殘酷得多的多,而且它根本不在乎你是什麼感受。

但在這一齣悲劇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性之光,我們看到了哭泣的基耶利尼,我們看到了拒絕比賽的卡利亞裡球員,我們看到了兩家俱樂部永遠退役了阿斯託裡的13號球衣。

為一名球員退役一個號碼在足球世界裡並不多見,偉大如馬拉度納都沒能做到。但這一次,是以生命的名義。在這一刻,足球無關生死,足球高於生死。

這些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關於阿斯託裡的生平,《天下足球》裡已經描述的很清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請記住這位13號球員吧,他是一位父親,一位丈夫,一個兒子,也是義大利國家的中後衛,是紫百合的隊長。

他說希望自己能在紫百合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他做到了。

只是在故事的最後,我想阿斯託裡的離世能夠再一次提醒我們人生有多麼無常,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生活。認真吃一頓飯,認真去愛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做一個好人,善待身邊的朋友,用最大的努力去照顧家人.

等到了那一天,無論生命的盡頭以何種方式出現,才不會覺得自己的一生有所遺憾。

應該是這樣,最好是這樣。

相關焦點

  • 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永遠都不會是愛的終點英雄註定是要被銘記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烈士同胞三個月的生命奔跑無數人的共同努力感謝所有為疫情付出的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但慎終追遠、重情重義的國人是不會忘記他們的,舉國悼念致敬·緬懷·前行在我們的心中他們從未遠去只要我們還記得你就不曾離去「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你的你的時候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每天的疫情動態一組數據是確診病例增幅在降低,一組數據是死亡人數在增加。悲傷和喜悅的心情天天交織在一起,這是一段難忘的記憶。誠然,有戰鬥就有犧牲!你們不懼死亡用生命追尋答案,奮力撕開黑暗的窗簾迎接光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哪怕前路荊棘滿地,無比坎坷,卻無畏地用傷痕、淚水和鮮血踏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一度沉醉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擦亮了我們被蒙蔽的雙眼。
  • 生命的終結不是死亡,被所愛的人遺忘才是
    但這個可憐孤獨的男人,誰能真正懂得他的心聲?我們同情、可憐、惋惜,對於他而言,其實根本沒有實際幫助。林生斌曾經把妻兒的照片紋在背上,他想帶著妻兒走遍天涯海角,去看山花爛漫,去沒有痛苦傷害的地方愜意玩耍,但這一切,都是臆想了。「生命的終結不是死亡,被所愛的人遺忘才是。」這是《尋夢環遊記》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 清明|生命的終結 不是死亡 是遺忘
    在中國人的生命裡,祭祖,是為了記住你的姓;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從何而來;記住你又為何而出發。唯有記住過去,我們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今年因疫情的緣故,很多人清明不能回家祭祖。於是人們在網上推行「網絡祭祖」、「雲燒香」。古人言:「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節真正的意義,除了勿忘,還有且惜。且惜這當下春光;且惜眼前的親人;且惜自己。
  •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不要忘記他們!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一個堅定的念想或夢想,所以也許不是很理解主人公對夢想的執著。影片傳遞給我的道理:1親情和夢想一樣重要。主人公米格遇到困境時,是家人毫無芥蒂地幫助了他。
  • 豆瓣9.1《尋夢環遊記》: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
    《尋夢環遊記》: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豆瓣9.1《尋夢環遊記》:跨文化的情感共鳴,越生死的哲學視角「什麼是真正的死亡」,是影片的主題。生與死,一直是經典話題。《尋夢環遊記》從哲學層面給「真正的死亡」下了一個定義。影片中,第一次死亡是傳統意義的死亡。這其實是一種淺層的死亡,只是肉體消失。影片中真正意義的死亡,是被所愛的人遺忘。這時的死亡,才是徹底的、絕望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 看完《尋夢環遊記》之後,覺得:死亡不是生命終結,被遺忘才是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體現親情的動畫題材有很多,尋夢環遊記在我心裡便是最傑出的作品,這也是我長大後每看一次都會忍不住想哭的作品。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值得讓人回味不盡,讓人久久無法忘卻呢?
  • 《尋夢環遊記》:遺忘才是生命的結束
    因為埃克託的「拋妻棄女」,家人都反對米格玩音樂也不是不無道理的,在他們心中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才是幸福,他們只是害怕米格會重蹈覆轍罷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在說這個主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亡靈節。墨西哥亡靈節從10月31日開始,一直到11月2號結束。
  • 原來,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骨灰盒無人認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有的親屬交幾年寄存費就不管了;有的是親屬搬家到了外地或國外;有的只有隔代或旁系親屬,對骨灰存放不是很知情;有的是遺忘;還有的是放棄……只有為數不多的家屬會主動與殯儀館聯繫。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遺忘是
    直到有機會米格爾在亡靈節那天進入了死亡之國,並決定自己找到曾祖父!快點!其實,在這部電影中,一開始,它展現了米格爾勇敢追求夢想的狀態。雖然家人不支持,但他對音樂的熱愛是堅定不移的。最後,他得到了家人們的支持!
  • 國家公祭日 | 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銘記!
    國家公祭日 | 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銘記!關注1937年12月13日,南京6周內30多萬同胞遇難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被日軍無情殺戮江邊的屠殺
  • 高以翔遺作看哭百萬人: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高以翔去世前最後一條微博,成了100萬人的哭牆。平凡的人們在這訴說著落空的期待,和如常的悲喜。如果想念有聲音,在天堂的高以翔會聽到那些哭聲吧。《尋夢環遊記》有這樣一句臺詞:一直以為愛的反義詞是不愛,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愛的反義詞是遺忘。那個被無數人記掛的高以翔,他從未真正離開。聽說,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CBA北京男籃吉喆去世一周年!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如你所希望的那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經那個青春陽光的大男孩,永遠的CBA北京首鋼隊51號,願你在天堂安好,那裡沒有疾病,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從此就真正意義上成為北京男籃的一員。吉喆最著名的事情還是對麥迪搖手指,在2012年12月9日從青島的一場比賽中,吉喆被對方外援麥迪在自己的頭上暴扣之後,在下一回合,他面對麥迪的防守,完成了一記漂亮的三分球,在得分以後,記者衝著麥迪搖手指,而麥迪則顯很不冷靜,雙方發生了肢體衝突,由於麥迪的粉絲眾多,在賽後吉喆一度受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
  • 《尋夢環遊記》被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死後並沒有真正消失,只要活人的世界裡哪怕只有一個人對他哪怕還有一絲記憶,那麼他不管已經死去多少年,都能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生活著。亡靈節這一天,為他擺上一桌貢品,為他祭祀,他就能通過這一重聯繫走過花瓣橋來到活人的世界看望家人們。只有當活人的世界,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或者所有你生前認識的人都去世了,那麼在亡靈世界的你就永遠消失了。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文/仗劍走天涯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但其實死亡卻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得到的生命的終結。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即使人類對死亡避而不談,又能夠怎樣呢?最後的死亡終將會到來,所以面對死亡或提到死亡,應該要豁達一點。人類死亡究竟會去往何方呢?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其實也是開始,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
    「高低貴賤」的問題,死亡之後只能說代表我們一個階段的「生命結束」。死亡確實是「終點」,並且是人類生命的重點,但是也是另一種存在方式的開始,在人類死亡之後,我們任何人都會經歷一個分解過程,而這個時候人類在地球微生物的分解之後,演變出了其他生命體或者微生物,甚至還有一些生命的存在,而這個就是人類死亡之後的另外一種形式,所以我們這才是新的一個開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一樣。
  •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紀念Kobe Bryant去世一周年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雖然科比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給我我們的回憶才是最珍貴!
  • 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
    就像是電影裡說過的那樣「人的死亡有三次,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而最後一次,是當所有人都忘記你了,那麼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何為生 何謂死」哪怕從小到大經歷了這麼多事,卻仍在2020年的開頭栽了跟頭。
  • 生命最後永遠都不是死亡,只是遺忘。因為死亡就是時間,那記憶又
    但怎麼能不做到遺忘,或許才是最要緊的。為什麼?因為,既然時間與死亡都不能改變。就沒必要嗎?不對,必須要改變。否則發現了還有何意義呢?是吧!那就只能延長我們的遺忘。把記憶在無限的延長,是有可能嗎?但為何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是死亡的步步緊隨。
  • 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嗎?那為何愛因斯坦會說:所有的人都將重逢?
    雖說生老病死是每個生命都必須要經歷的,誰也逃不過。以前我聽別人講過,世間萬物,唯獨公平的是時間這樣東西。但是死在中國向來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畢竟死了就意味著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告別了。人們之所以忌諱這個話題,無非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死亡就是萬事萬物的終結。也許有一天,當人們發現死亡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階段的時候,就不會這麼畏懼死亡了吧。說了這麼多,我們先聽聽看科學家是怎麼看待死亡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生是死,物質的本質都是粒子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