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3日電 題:超長黃金周:在上海感受文化消費的熱度
新華社記者孫麗萍
在外灘「一覽」莫奈日出,在徐匯濱江享受「大美朵雲」的藝術盛宴;在戶外草地露營,隨著音樂盡情搖擺;走進影院,「笑中帶淚」感受家與國的溫情變遷……這個「超長黃金周」,「魔都」上海處處人潮湧動,文化藝術消費成為熱點。
長達8天的假日,中秋國慶喜相逢——「國」的生日、家的團圓,雙重變奏交織出最澎湃最歡快的樂章。
「魔都」俯拾皆展覽,「中西融合」很海派
「今年國慶長假不出遊,列了張清單去追展,彌補平時沒有閒暇的遺憾。粗略算下來:每天打卡一個展覽,8天不重複,日程已經被排得滿滿當當。」「80後」文藝愛好者黃靜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長假攻略。這張名單上,既有西方藝術時尚大展也有中國傳統文化展項,中西融合海派風味十足。
4583人次、4578人次——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假期開始以來迎來眾多中外觀眾「打卡」。
「『十一』之前,上博因疫情防控的要求,每日觀眾限流在3000人之內。隨著假日來臨,參觀量迅速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很受追捧,兩天就銷售了近10萬元。」上博工作人員介紹說。
擁有120年歷史的朵雲軒是蜚聲海內外的江南藝苑,今年為慶祝生辰慷慨打開擁有萬餘件寶物的「庫房」,從中精選出120件展品與公眾分享,舉辦了「大美朵雲——朵雲軒120周年珍藏精品特展」,備受滬上書畫愛好者追捧。
朵雲軒集團總經理朱旗說,為滿足國慶長假期間文化消費的旺盛需求,位於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朵雲軒門店大樓已完成修繕,以全新姿態亮相,其中增添了藝術雕塑、文創產品、觸控螢幕和電子目錄,打造藝術品的「新零售」業態。
奏鳴「田園交響曲」,踏秋賞景商機旺
在上海第一高樓仰觀「雲上書榜」,俯瞰秋意盎然的黃浦江景……位於上海中心239米高空的朵雲書院旗艦店,國慶假日期間遊客如雲。
即使採取了預約和限流措施,這家上海最高書店的客流量和平時周末峰值相比依然提升了20%。「可能因為假日因素,文創產品特別受歡迎,賣得比咖啡還要好。」朵雲軒運營總監馮潔說。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人們重歸自然,享受田園之美。連日來,在植物園裡舉辦的辰山自然生活節,迎來一波又一波踏秋賞樂的遊客。人們在草地上安營紮寨,去「車主集市」練攤買賣,在文創市場挑選禮物,在草地上聆聽「仙樂飄飄」。
據介紹,上海在假期圍繞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主題推出140餘項活動。踏秋賞景、家庭團聚、文化味濃、消費旺盛,是眾多節慶活動的共同特徵。
「國慶檔」勝「春節檔」:家國情懷最動人
這個超長黃金周,上映影片豐富、電影票房更加火爆。身處作為中國電影搖籃的上海,人們感受愈發鮮明。
工作在「魔都」的「新上海人」劉楠,今年因為疫情考慮和加班安排沒有回鄉。國慶中秋之夜,她獨自走進影院觀看電影,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我和我的家鄉》太值得推薦。看著看著,看哭了;看著看著,又看笑了……」劉楠說,一部影片,讓距離家鄉數百公裡的她,心中縈繞關於家鄉的最美記憶。「雖然不能回家,但想起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覺得生活於這個時代何其幸運。比起個人的『小確幸』『小歡喜』,家國情懷才最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