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
字:文墨,齋號:草廬
1969年生,陝西乾縣人
生性嗜好筆墨,善草書
現為
陝西景行園藝術館特邀書法家
鹹陽畫院特聘書法家
鹹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鹹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鹹陽市楹聯家協會副秘書長
鹹陽市詩詞學會副會長
一個追逐夢想的人
文/宋雪鋒
趙文華,小學到初中都和我一個班,一直都是班長。三年級的時候,衣服上時常都有墨濺的痕跡,他只要看見筆墨就不由得手癢,家裡的頭門上、房子的牆壁上,墨筆劃的狼藉一片!老師布置的「大字」作業,所有的學生都隔著影格寫,他偏偏不用影格,反正是總不想規規矩矩地一筆一點地寫。每個字總是帶個鉤鉤腿腿。
大概五年級那一年,他和一個女同學被選為乾縣共青團學生代表,當時學校派李畢老師和他們一起去縣上參加了會期五天的代表大會,同學們都非常羨慕,聽說來了好多大人物,他帶回一張與丁玲的合影照片,就是寫《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大作家、社會活動家丁玲!李老師知道他愛好,帶他去縣上一家比較專業的文房四寶店,筆,墨,紙,硯,還有好多字帖,反正看著都是關於寫字的書。老師自己掏錢給他買了十幾本帖子。那是他第一次出門進城,一座座高樓,一條條寬敞的大街,車水馬龍的人流,城裡農村真是天差地別。人們的衣食住行判如兩個世界!此行!激發著他寫字,讀書!一直到初中三年級,我們都一個班,每年他都是三好學生,字也越寫越好,我經常看他翻的那些二王,張旭,懷素,于右任之類的帖子,那些年他家裡很窮,練字都是舊書報紙,上學,回家寫字幾乎入魔程度已成為他生活的一種狀態,可以說寫字對他來說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生的!因為寫字!也成了學校裡「轟動」一時的書法「名人」!
84年農民合作化已解體好幾年了,土地實行分包製,因為我也喜歡書法,所以放學後經常去他家裡,那個時候他父親快70歲了,父母親失去了勞動能力,大姐已出門,家裡就剩下他和大他兩歲的二姐,五畝半的承包地誰來管成了大問題,莊稼地是維持一家人生存的唯一保障,正在初中上學的二姐和他每年的秋夏兩忙都要在家忙農活大半個月,平時也是經常曠課,耽誤學業是肯定的!但這沒有選擇的餘地!86年他沒有考上高中!殘酷的現實在面對著他……
我幸運上完了高中,每個星期天放假我都要去他家看看,因為有共同的愛好,也因為我們都是窮人!他說從學校回來後,只有寫字才能滿足那份自己都覺著可憐的虛榮!筆墨為伴,書本相隨。他精神沒有倒下!好像他接受上天的安排,幫母親做飯洗刷,替父親幹各種農活。生活非常清苦。90年高考落榜我也放下了書包,我們之間沒有貧窮富貴觀念,只有純純的同學情!我家離他家二裡路,兩個人成了同林鳥,來往更加密切。這時候他已涉獵百科,除了各種字帖,跟寫字相關的音樂,美術,古詩詞,儒釋道類的雜七雜八書都看,我雖高中畢業,但各種綜合性的文化知識比起他來差之甚遠!我們用省吃儉用的錢一同去看西安的碑林,臨潼的兵馬俑,乾縣的武則天陵,他看到那些歷史留下文化遺產及古今書法名聯、名篇每每都是戀戀不捨。回來後他感慨萬千,總想著試圖用寫字去改變一切,生活再拮据,寫字方面的用具他從不小氣,事實上光寫字這項開支,莊稼地的那點微不足道的收入每每花到揭不開鍋的地步,逢年過節經常借別人三五十塊錢一家人過個年!那時寫字不會帶來絲毫的收入。至此,我想起了路遙的《人生》在獲得第二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時,他給弟弟王天樂電話報喜說手頭一分錢都沒有,到北京領獎路費湊不夠,急需弟弟幫忙,天樂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才買了車票,將他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車。8年後的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將消息告訴在延安富縣採訪的弟弟時,電話兩端的兄弟,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都很複雜。接著路遙說他錢不夠,需要弟弟為他想法籌借一筆錢去北京用以領獎買書等事用,無賴之下天樂敲開了時任延安地委副書記馮文德辦公室的門,聽了天樂的話驚呆了這位副書記,他出門給找了5000元錢。天樂從延安趕到西安火車站將懷揣的5000元直接送到路遙手中,對路遙說;你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人民幣怎麼都好說,如果你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搞不到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日他媽的文學!便頭也不回地進了火車站。還有陳忠實的,「你懂個錘子」……
農村,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是金錢,沒有錢!沒有任何理由被人瞧起!雖然命運對他不公,但他對周圍的一切表現的非常淡然。
夢想和現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多年來他都住著父輩留下的幾間竹杆房!每逢雨季,提心弔膽。92年我們先後都成了家,婚後的生活絲毫沒有減弱他寫字的興頭,但寫字也寫爛了這個家,現實使婚後的家庭矛盾日益劇增,一家老小要生活,就在這種環境下,寫字,他從不放棄!多少親朋好友勸他撩下筆和書本,去幹些苦力掙點養家的錢,但這些話對他毫無意義!
年年過春節,他都是自己花錢買紙給相好對近寫好春聯,家家送上門,內容都是他根據不同的家庭自編的,大家每年過春節門上春聯非他莫屬。2002年,他84歲的父親去世了,他手無分文,只有一口棺材,那是他叫人在家裡給父親做好後,他親自油了漆,畫了門頭。記得當時他鎮上的基金會貸了2000元錢安葬了老人。困苦中有擔當令人敬重,孝道,不是拿金錢來衡量,而是用心!他幾十年守著父母,安貧樂道,無怨無悔。他有一篇叫《懷念父親》的文章,誰讀都會眼淚婆娑,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語,卻句句道破人間真情。他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其實我喜歡他的字是一方面,我更喜歡他是這個人!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正因為這些自慰的話語,他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一切不如意,2003年他不甚摔斷了左腿,架拐整整兩年,我經常去陪他聊寫字的事,這兩年他
讀了好多關於寫字的書籍還有《道德經》,《論語》等等,不論生活多麼艱難,命運多麼殘酷,寫字是永遠不變的信念!
2006年,村裡幾位愛寫字的退休幹部來他家,見到他的字和一番交談後非常震驚,他們要成立地區書畫協會,舉薦他當姜村地區會長,說他年輕好學有作為。看著大家堅定的態度他欣然答應,那些鄉賢們寫申請,鎮級,縣文聯很快給了批覆,同意成立姜村地區書畫協會,並將文化站作為活動陣地。協會有寫字的,有畫畫的,我也是其中一員,共28人。每星期六我們都要在文化站輪流講課,交流心得,現寫現畫。聽講的次數最多,也最專業!由此也招惹好多看熱鬧的群眾,有贊的,也有罵的。每個月沒啥事的會員都去縣文化館辦的每月6號的定期名家書法講座。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陳天民、唐永平、徐曼娜、巨劍、齊旭鋒、白如冰等老師,還有嚴建峰、卞朝偉、張建 儒、陳號、陳旭、等好多好多道友。
他開始加入了縣市的書法家協會,開始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及賽事展覽。每年地區協會都是自抽資金,臘月二十幾在集鎮上花三天功夫為群眾免費書寫春聯。2012年他策展舉辦了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書畫展,由有名的版畫老師趙繪執筆,繪出毛澤東革命中的十個人生歷程,每個歷程都有不同會員寫相關詩詞的書法作品,有前言有後記,趙繪老師是裱糊專家,還有德高望重幾十年的書法老教師黃天理,大家都熱情高漲,每個作品都精心完成,協會裡人才濟濟,更重要的是這群人對待文化藝術的精神,難能可貴!展出後先後在10所學校、5個文明鄉村、巡迴展出。在農村,辦這樣的展覽,多數人認為你腦子有病!是不被多數人理解的,一些人費盡心思的想不通,弄不明。這是一種堅守,是一種執念!也是從那時起,不知是讚美還是挖苦,村裡人開始稱他「趙老師」!
上天可能有時候可憐眷顧這些為夢想奔跑的人,多少會施捨一點機會運氣給他們。黑夜總會過去,黎明終將來臨!2014年底他被陝西涇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到旗下子公司——鹹陽029藝術區,由於有寫字這個專長得以應招,並特邀為陝西景行園藝術館書法家。次年正月他和媳婦撇下了耕作了幾十年莊稼地,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書法夢想!029藝術區裡鹹陽畫院,書協,美協,音協,楹協等文化機構都在此掛牌,又是省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長期專業從事各種藝術培訓、交流、展覽。大概半年後他第一次從鹹陽回來,還是過去清瘦的面容,但內在的氣質一看絕不是凡人,鬍子,髮型,眼神,一身藝術範兒。首先我要為他脫離窮酸,脫離困苦,憑著至始至終對信念的堅持走向城市,走向新的生活感到高興!他帶了好多不同書法家的作品叫我欣賞,言談中他講到了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個毛筆字而已,談到了寫字與做人的好多話題,不是每個寫字人都能成為書法家。029裡他認識了胡抗美,曹元偉,何開鑫,陳傳席,吳振鋒,李習勤等好多國家級大家,名師點化,技藝和思想都深受影響,029美術館長期舉辦全國性各類專業權威的書法展覽,每次有展覽他都要叫我去觀展,記得青協徐曼娜主席在029美術館發起的《全國中青年優秀書法家作品邀請展》我和他觀看了展出的120多幅作品,那天是開幕式,029裡人氣爆棚,省市書協文化界好幾百人,代表全國各地書法水平的大作叫我新潮澎湃,熱血沸騰!他給我一一講解了每一幅作品,二王一路的,黃庭堅一路的,旭素一路的……筆法,墨法,章法,談到了書法的呼應,開合,陰陽,向背,思想,情感等等,還談到了由書法逐及的儒釋道等哲學性的話題,此刻我覺得書法已遠遠不是寫幾個墨筆字而已。他獨到犀利的見解使我忽然間明白了好多。這些是乎和他的人生閱歷和他涉獵的文化門類密不可分。確實,苦難有時可能會成為一種財富。
看展完畢,他帶我去看了他的工作室,雖不算大,30多個平方,一進門雅氣十足!一張書案擺滿了古今的法帖及相關的各類書籍百餘種,光印章就有30多枚,聽說光印就花了萬餘元,大小筆數不清一大堆,牆上掛滿了各種書法作品,他已不是老家的「趙老師」。桌面上有幾個獲獎的入展的證書;2016年入展吳振鋒領銜的「百部心經·慈航普度」陝西書法英才作品展;2017年鹹陽市文化藝術節千人書法展一等獎;同年被政府評為鹹陽優秀市民,並出席藝術節閉幕式,舞臺現場書寫20米橫幅書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大字。先後入展市青協第一、第二屆書法篆刻;市青協獻禮祖國70華誕書法篆刻展;「翰墨歌盛世,壯麗70載」晉坤杯大型書法展二等獎。
趙文華,為了書法,何時何地夢想不改 !他寫的草書,隸書追求的是散,是淡!很少有強烈的筆法限制,不喜歡技術性過多的線條,注重書寫性,感性多於理性他已經有 自己的思想,已經去掉了大多的「火氣」,粗糙中內涵拙樸,滄桑!亦不失傳統,觀後往往讓人思緒疊起,情意綿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沒有接受過啥高等教育,能走到今天,不容易! 我們沒有理由不祝福他,以後的路會走的更加高遠。
作者簡介:宋雪鋒,男,1970年生,陝西乾縣人,農民,熱愛生活,愛書法,喜歡讀書,偶有文章見報。
主編:
徐曼娜
副主編:
唐永平 姜志儉 米鵬 呂偉濤 李林
薛小舟 張輝 淡高武 劉志霞 梁鏞
編輯:
劉朝陽 陳麗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