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只動動桌椅就能提高利潤!海底撈就是這麼幹的

2020-12-18 騰訊網

經營火鍋店的李總,經常「被迫」給隔壁對手家輸送顧客,原因如下:

李總的火鍋店,斜對面有一所大學,同側不到50米有一家競爭對手。因為選址優勢,李總家並不缺客流,愁就愁在,桌桌有人,但並沒坐滿,大多數6人桌,被兩三個人佔著,而顧客進來一看沒有空桌,扭頭就去了對手的店。

眼瞅著不合理的桌椅配比,浪費大量賺錢機會,李總究竟該怎麼辦?

今天,分享一個公式,套用一下,看看你的店桌椅配比是否合理,是否也在「拒客」。

餐廳的最優桌椅組合,這有一個實用公式!

一個餐廳,設計之初不合理的桌椅數量及配比,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了一部分顧客進店,嚴重影響了坪效。那麼餐廳什麼樣的桌椅配比,才是最優?

回歸到李總的火鍋店,總面積200平,餐桌25臺,座位數140個,其中4人桌10臺,6人桌10臺,8人桌5臺。

根據門店一個階段內的客流統計(收銀系統可統計)發現,4人用餐顧客佔56%,6人用餐的顧客佔29%,8人用餐的顧客佔15%。

(火鍋店基本為4人桌及以上的偶數座椅配比,就餐人數奇數,用偶數做標記,譬如1、2、3人計4人,5人計6人)

李總的火鍋店,究竟該如果分配桌椅配比,才能讓空間達到最高利用率?(相信請看下圖)

李總火鍋店餐位最優組合

由此可以看出,李總的火鍋店4人桌最佳配比是15.14張,實際只有10張,而6人桌最佳配比7.83張,而實際有10張。

這就是為什麼桌桌有人,卻有些桌不滿的原因,火鍋店不似快餐店一樣可以拼桌,一單一桌,多出來的空位,只能造成空間成本的浪費。

掌握這4個要點,確定合理的桌椅比

公式可以搬來套用,但也要因地制宜,不同餐廳,要做不同制約因素的分析。

1.確定每餐位佔用面積

一家火鍋店的人均消費是一定的,經營面積也是一定的。但可以利用設計最大效果地提升空間利用率,比如增加有效餐位數,就像上述李總那樣優化桌位比,從而間接地提高坪效。

但在優化桌位比之前,每家餐廳需要根據客單價,確定每餐位所需的面積,測算出基礎需求的餐位數。(上述幫李總算桌位比,前提也是得知道他的總座位數是140)

海底撈的客單價較高,據一位餐飲設計前輩說,它的每個餐位使用面積為2.1-2.3平方,每餐桌使用面積為12-13平方。

「而一般火鍋店,顧客就餐面積約為1.5-1.8平米/人」,麥設計創始人盛勵說,具體表現數據如下:

單個顧客用餐,舒適的空間大概是,寬度0.6m,深度0.8m,餐桌與椅子的高度,舒適為主,沒刻意規定。

用餐區,兩椅子之間的過道寬度,大概要留0.46m,每個餐桌旁邊,應留1.2m---1.5m淨寬的通道,以便送/收餐。圖例:

餐位布局略圖

根據各自的定位,大家可以參考以上標準來設置自己火鍋店的每餐位佔用面積。為了節約空間,很多老闆會採用舒適度高、節省空間的背靠背沙發。

2.分析周邊客群

曾服務過海底撈、電臺巷的麥設計創始人盛勵,在餐位設計上曾說過:

「300平米左右的門店,2-4人位相對較多,6人位少,不設包廂,注重翻臺率;500平米以上的門店,4-8人位相對較多,2人位少,少量包廂,注重桌均額。但是,不同的特色定位,不同選址,需匹配的不同的餐位配比。」

比如李總的火鍋店,前期設計餐位配比時,沒有考慮到地處大學城,很多情況下,都是2-3個人,或者情侶去就餐,所以最小餐位4人桌的數量要求,必定比其他高。

海底撈智慧餐廳

同樣,海底撈每個店,在執行餐桌配比時,也有一定的比例,比如4人方桌,在社區店的佔比是27%,但在商圈店的佔比是37%,就是因為在商圈朋友聚餐的4人比例比社區店高。

3.準確數據支撐

像李總算最佳桌位比,根據的用餐顧客的人數組合數據,是需要不低於3個月的,且有效經營期限的火鍋店數據。

某平臺數位化收銀系統鏈條

好在隨著數據化經營的普及,很多火鍋店通過點單收銀系統、排隊軟體等,可以收集過來這些數據,如果火鍋店想做餐位組合優化,就要關注數據,顧客點單、排號數據要系統儲存。

4.打造靈活餐位組合

火鍋店雖不存在客客拼桌,但一單多客的情況下,可以出現桌桌相拼。如下圖:

火鍋店在優化餐位組合時,要記住一個原則:桌越小,後期更容易優化餐位利用率。

除餐位比,空間設計如何更科學?

1.冷門區域,重點照顧

每個火鍋店,靠近衛生間、樓梯口等區域的餐桌,顧客都比較抗拒,其翻臺使用率也比其他地方低很多。

譬如海底撈,很多不單獨設洗手間,而是引導至店外;電臺巷洗手間的水龍頭,迎合年代感,做成生鏽狀,營造拍照點等。

「冷位的出現,大多是早期布局時,沒有做好。就目前餐廳的設計布局,是不允許冷位出現的,儘量規避和隔離,尤其要重視顧客的使用體驗、私密性、高隔斷,視覺隔離和動線的調整是一般解決辦法。」盛勵解釋道。

2.包間注重隱私保護

火鍋店有包間時,要注意包間的門儘量錯開,不要門對門,桌子也不能是對著門口。

在設計尺寸上,譬如10人包廂,邊長計算方式是:

總結:

綜上,我們發現,利潤不僅僅跟客單價、翻臺率這些顯性指標相關,更跟餐廳前期的設計規劃有很大關係。

設計的目的,就是在同一時間段內,儘量讓每個座位都在幫餐廳賺錢,沒有閒置,餐位組合和用餐人數組合的匹配度儘可能地高,最終提高坪效。

聽說海底撈對新店設計考核中,各項標準合理之上,每增加一張餐桌,設計師可獲得相應設計獎勵。海底撈都如此重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忽視呢?

-END-

編輯丨程三月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海底撈「網紅餐廳」漸變記
    這樣的場景,讓2018年底開業的海底撈智慧餐廳一下衝進必吃「網紅餐廳」系列。這家海底撈門店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周邊的餐飲競爭激烈,品牌更替頻繁,幾乎「換了一遍」。 但在兩年時間中,這家餐廳在數位化設想、落地以及運營中不斷演變,其數位化理想在遇到現實需求後,被打碎、重塑再進一步融合,形成了一個更為切實的樣貌。
  • 海底撈智慧餐廳首度曝光,1億元打造了什麼黑科技?
    智慧餐廳入口的右手邊就是海底撈聲稱的全球頂配版等位區,就像我們熟悉的劇院造型,屏幕的位置就是13*3m的矩形投影屏,可以展示3d動畫等各式影片。有網友表示,以後去海底撈吃飯再也不怕排隊了。  從美甲到擦鞋到按摩椅,如今升級到大屏互動遊戲,海底撈等位服務的升級果然讓地球人都阻擋不了。  「太空艙」式菜品庫——機械臂自動入菜、上菜  和等位區相對的,就是智能菜品庫。透過玻璃櫥窗看過去,科技感十足機械臂特別吸睛,這也是智慧餐廳的必看景點。
  • 探店海底撈最新粉店,除了「便宜」外,一切都很「海底撈」
    海底撈又一新快餐項目浮出水面:位於鄭州正弘城的「喬喬的粉」。40平左右,24個餐位,延續了以往開快餐的小面積、低價策略,一碗土豆粉只賣8.9元。繼麵館、米線、蓋飯之後,又盯上了土豆粉,網友紛紛議論,海底撈做快餐的想像力還有多大?下一個品類又會是誰?
  • 網紅餐廳「太二」IPO來了:半年收入5億 翻臺率秒殺海底撈!
    來源:中國基金報吃貨們都熟悉的網紅餐廳「太二酸菜魚」,很快就要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們見面了! 「超過四人就餐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酸菜魚不外賣」……誰能想到,憑藉這些奇葩又「二」的霸道店規,竟然讓一家只賣酸菜魚的餐飲店做到了極致。
  • 海底撈扛不住了,菜品「偷」漲價,如何才能不動聲色地漲價?
    要記住,菜品的漲價絕非是為了賺更多的利潤,而是保住原有的利潤,在物價飛漲的時期,切記不可通過大幅漲價的方式來應對,像海底撈這種小幅多次的漲價來彌補漲價後的利潤衰減才是正確的漲價方式
  • 海底撈自助DIY奶茶,將推動2021「餐+飲」的新風潮?
    更精細的餐廳,除了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茶飲之外,還會有自己的特色飲品。 據數據透露,店內新增飲品後,客人點飲品的機率在70%以上,甚至幾款飲品的綜合利潤佔餐廳總利潤近三成。
  • 賣酒利潤達80%甚至更高,餐廳賣不賣酒以及怎麼賣酒其中有何關鍵?
    《資本論》認為利潤決定了資本的活躍度與傾向,如果這就是商業的本質,那麼商人逐利也是自然的。2016年,英敏特全球市場研究諮詢公司披露了一組數據:「15%-20%的飲品銷售額為整個餐廳貢獻了50%的利潤」,其中的飲品包含了酒品,有更加細緻的研究表明,我國白酒和特調酒飲在餐廳的利潤高達50%-80%以上。
  • 海底撈回來了 心心念的餐廳悄悄在改變
    海底撈回來了,心心念的餐廳有什麼變化?今天中午,聯洋大拇指廣場的海底撈迎來當天的首批顧客。只是和疫情前不同,在顧客落座後,服務員從消毒櫃中拿出公筷公勺,提醒顧客使用。「首棒」從聯洋商圈啟動大拇指廣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底撈從上周開始恢復堂吃,但對就餐人數有了限制,一桌最多4個人同時就餐,採用「北歐式火鍋」就餐法;同時,鼓勵顧客使用公筷公勺,顧客可以獲得雙倍積分獎勵。
  • 「海底撈」崩塌?打敗你的從來不是對手,而是你自己!
    除了各種吃海底撈吃出的「問題」,其潛在的危機已不容忽視。那就是「海底撈」巨大的虧損問題!作為一個剛剛上市的餐飲業巨頭,在2019年總利潤接近20個億,淨利潤9個億。超高利潤的盈利寵兒,賺的滿缽滿體。那究竟是什麼讓「海底撈」變成了「海中月」,從一座難求到門可羅雀了呢?其實,究其根源,無非兩點:一、調價為了彌補其過於龐大的開支,提高了銷售價格。對於這一點,消費者肯定不會買帳。
  • 海底撈「偷」漲價,業績焦慮之下,第二增長曲線艱難求解
    但海底撈業績的增長,顯然不能只押寶在漲價這一條路上。試探性漲價?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常去海底撈的李女士,就意外發現了海底撈漲價的「秘密」。據李女士提供的兩份帳單顯示,距10月中旬僅一個多月,海底撈廈門集美萬達店的部分菜品價格上漲1—3元不等。
  • 海底撈的精釀啤酒將要賣去超市和便利店?
    海底撈告訴界面新聞,海底撈啤酒目前在海底撈火鍋門店、海底撈外送、及各官方電商平臺(會員商城、微商城、天貓旗艦店、京東自營店)有售,同時也通過經銷商銷售到其他線下渠道。至於此次招商後將如何布局線下渠道,則暫不予回復。圖片來源:海底撈蜂蜜桂花啤酒2017年下半年,海底撈盯上年輕人的消費需求,開始推出精釀啤酒。
  • 疫情影響下,為何海底撈漲價而麥當勞降價?
    在2019年中期報告中,海底撈提出三點未來發展舉措:  ① 繼續戰略性拓展餐廳網絡,包括進一步提高餐廳密度和進一步拓展餐廳覆蓋的地區;  ② 持續提升海底撈的就餐體驗,包括不斷精進服務能力、為會員顧客進一步提供增值服務等;  ③ 策略性尋求收購優質業務及資產  由於專注於提高用戶就餐體驗、提供增值服務的策略,到店消費必然是海底撈的主要業務重心,
  • 海底撈:撈出一鍋沸騰的二線城市
    上市不到一年,海底撈持續沸騰。8月20日港股收盤後,海底撈(6862.HK)發布了其截止於2019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營業利潤為9.12億元,同比增長40.89%,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應佔利潤為9.11億元,同比增長40.92%。在收入方面,海底撈上半年的總營收突破百億元,達到116.9億元,同比大增59.2%。
  • 海底撈深度解析:六問六答,尋找火鍋龍頭的第二成長曲線
    火鍋為半自助式就餐形式將傳統中餐的後廚烹飪過程移至前廳,後廚一般僅需向客戶提供標準化的新鮮食材和鍋底,不需要專業廚師進行烹飪,顧客就是廚師,服務員則是幫廚。這提高了火鍋的標準化程度,降低了對於專業廚師的依賴程度,且有助於節省後廚的佔地面積,從而有助於減少後廚人數提升人均勞效,提高前廳面積佔比創造更多收入。
  • 異變,創造更奇特的世界《大家餓餐廳》今日首發
    《大家餓餐廳》即將於12月12日隆重開業,期待有識之士加盟!《大家餓餐廳》是由其樂遊戲發行、涼屋遊戲研發的美食經營遊戲,打開就能看到熟悉的涼屋式「像素風」。不愁收益:集團還為玩家配置了免費NPC「camera man」,預測離線收益,玩家只需放置好視頻機,便可安心掛機等待升級!
  • 捕捉「最肥美」太二酸菜魚:下一個海底撈?-虎嗅網
    因此,從企業成長來說,最美好階段,就是前期單店營業利潤和門店規模齊飛階段。而當後來不再擴張開店,公司的投資意義就不大了,甚至到後期,需要時間去消化估值。回歸到九毛九的核心餐廳——太二酸菜魚,其擴張店鋪肉眼可見地從2019H2開始加速,似乎想要開啟圖表中④的高速成長。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所謂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將整個公司分割成許多個被稱為阿米巴的小型組織,每個小型組織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利潤中心,按照小企業、小商店的方式進行獨立經營。張勇還在此基礎上,將門店分為A、B、C三等級。它與師徒制相結合,成為海底撈獨有的「連住利益」模式。
  • 海底撈式自救
    前不久,火鍋界的龍頭老大海底撈發布了半年報,以上半年收入97.61億元,淨虧損9.65億元的業績震驚業界——「別人學不會」的海底撈竟然首度虧損。要知道,上年同期海底撈的盈利曾高達9.11億元。疫情影響是重要因素,但全部的鍋也不能只讓新冠病毒背,畢竟在疫情之前,海底撈同店銷售以及翻臺率已經開始下降。
  • 海底撈推出三個子品牌 主打餐飲10元店模式
    大眾點評信息顯示,「孟小將」主打米線類產品,菜單中的雞湯麻辣米線、番茄米線價格均為8.9元/份,小吃類的價格也十分親民,如滷牛肉6.9元/份、滷豆幹1元/份、蔥油餅2.9元/份等,人均消費在10元左右。而「駱大嫂」則主打水餃類產品,豬肉大蔥水餃售價為10.9元/份,素餡水餃售價則為9.9元/份,配套的小吃價格也大多在2-5元。
  • 捕捉「最肥美」太二酸菜魚:下一個海底撈?
    (當然,不排除有可能在擴張中出現規模效應,最終呈現單店經營效率提高的情況。)而對於第④種情況,在實際經營中,當店鋪擴張加速時,由於新開店鋪的經營效率處於爬坡階段,還未達到最優狀態,因此實際上會呈現一定程度上單店經營指標微小下滑的情況。因此,從企業成長來說,最美好階段,就是前期單店營業利潤和門店規模齊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