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陸軍防空部隊在高原邊境展開密集演習,牽引90式35毫米雙管防空炮密集開火。這款不光解放軍在用,還在全世界36國通用的防空炮到底有多強?看看解放軍高炮陣地密集開火的場面就知道。
我國的90式35毫米雙管防空炮是一款有著歐洲血統的武器,該炮於上個世紀80年代從瑞士引入我國,憑藉優良的性能迅速成為我國仿製的目標裝備,2000年前後誕生的90式高炮便是最終的仿製結果。說起我國的90高炮之前,還得先來講講仿製原型:瑞士厄利孔35這杆暢銷全球36國的經典名炮。厄利孔35這門性能優良的全自動防空機炮,是瑞士厄利孔康特拉維斯公司,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研發、60年代正式定型投產的產品。量產版的厄利孔35單管射速高達每分鐘550發,在測試中表現出極高的可靠性和堪稱優異的彈道水平,能夠極為有效地對付武裝直升機以及低空固定翼戰機。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歐洲,正值雷達自行野戰高炮全面興起發展的時期。性能優良的厄利孔35以絕對優勢,迅速壓垮了所有競爭對手,走馬上任成為了全歐洲通用的優秀防空機炮。連眾所周知的軍工強國聯邦德國,都一眼相中了性能強大的厄利孔35,將其引進之後搭配到了自家的豹1主戰坦克底盤上,安裝對空搜索雷達以及火控鎖定雷達,一代名車「獵豹」自行野戰防空炮由此誕生。除了登上雷達自行野戰高炮作為主武器以外,厄利孔35的簡配版還被作為牽引式防空炮使用,用一輛普通軍用卡車,即可拖著輕盈的雙聯裝厄利孔35到處溜達。優秀的性能很快就折服了歐洲大多數國家,厄利孔35真正成為了當時歐洲隨處可見的通用防空機炮。
由於中美關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了改善,我們中國終於得以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的先進軍事技術,厄利孔35便是在這一特殊時期引入了我們中國。我們中國的軍工人員團隊,對於厄利孔35的大名早有耳聞,但是一直苦於缺少圖紙和現場的樣炮而無法仿製、吃透技術。
從瑞士進口的厄利孔35到手以後,我國軍工人員團隊立刻展開逆向仿製,除了上文提到的牽引式90高炮以外,搭配天兵雷達系統的09式自行高炮主武器,也採用了國產仿製的厄利孔35機炮,曾經在數次國慶閱兵式上展現過威武霸氣的雄姿。儘管牽引式高炮放在今天來說已經有些過時,但如果和近防地對空飛彈、以及指揮雷達形成有效的搭配協作,我國的牽引式90高炮一樣能發揮出強大的戰力,正如解放軍防空部隊在高原演習中展示的那樣。一款武器到底好不好,關鍵還是得看操縱武器的人到底會不會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