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2020-12-23 央廣網

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央廣網重慶6月1日消息(記者陳鵬)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雞爪印」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最新成果的科研論文發表在SCI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為亞洲保存最完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代輝、重慶市地質調查院研究館員魏光飈等專家學者共同完成。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GLS-T1–T7)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第一層7條行跡的足跡平均為24.1釐米,最大的足跡(GLS-T1–R1)長35釐米,最小的足跡(GLS-T3–L5)長16釐米。根據測量足跡的相對步幅長度,推測其為大中型獸腳類恐龍造跡而成,且當時「造跡者」正做小跑的步態。

卡巖塔足跡造跡者中國龍復原圖(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卡巖塔足跡最初指的是一種較大的(長約為35cm)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的屬名,這種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下侏羅統地層。卡巖塔足跡特點是不保留拇趾印痕,保留了第四指的蹠趾墊印痕,與其餘的印痕完全分開。相比實雷龍足跡,卡巖塔足跡具有更窄、更細特徵,但趾部分叉更寬且具有不同的前三角結構。

卡巖塔足跡類廣泛分布在全球北美、歐洲東北部、非洲和亞洲侏羅紀地層中,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祿豐、晉寧和四川攀西地區、陝西子洲的下侏羅統地層中。在中國,尤其是西南地區,卡巖塔足跡「造跡者」很有可能是中國龍。中國龍的頭上有兩個冠狀物,體長約5.6米,體重可達半噸,是兇猛的大型食肉恐龍。

此次發現豐富了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卡巖塔足跡群的記錄,也進一步證明了亞洲乃至全球下侏羅統恐龍足跡多為獸腳類恐龍足跡,且足跡形態類型表現一致的多樣性,這對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近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科研論文發表於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距今約一億九千萬年,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據了解,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
  • 重慶發現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重慶發現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2020-06-01 13:54:24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中新網重慶6月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經該局和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鑑定,早前在重慶城區內發現的一組恐龍足跡被確定為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hopii),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 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釣魚臺酒業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這是一對典型的前後足跡。邢立達 圖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8月10日,該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地學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地學前緣)上。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這一幕可能發生在1.9億多年前,侏羅紀早期,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巖上。2020年5月,中國科學家宣布,在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足跡,造跡者為當時該地區最兇猛的獸腳類恐龍——中國龍,當時它們正在做小跑姿態。
  • 侏羅紀真正的霸主在重慶,大部分重慶人都不知道
    前不久,有媒體發布「重慶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足跡」消息後,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經專家初步鑑定,這是一億九千萬年前的卡巖塔足跡群(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這也說明在侏羅紀時期,重慶便成為恐龍的樂園。其實,重慶永川區的恐龍文化,早已蜚聲海外。
  • 重慶發現正在小跑的恐龍足跡 「造跡者」或為中國龍
    6月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世界最大侏羅紀恐龍化石牆驚現重慶(附動態H5)
    上世紀初,一名中國恐龍化石專家為一群外國專家介紹中國恐龍,噼裡啪啦一大堆語言之後,有外國人不懂事地問:「你們沒有肉食恐龍」?中國專家活生生把滿肚子的話吞了回去,同時在心裡做出一個決定:「我帶你幾爺子吃重慶火鍋,辣翻你幾爺子算了。」因為當時中國確實還沒有發現肉食恐龍化石。
  • 重慶中心城區現亞洲首例確鑿的卡巖塔足跡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6月1日電(胡虹)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什麼是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莫裡遜組的大型肉食恐龍有哪些?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莫裡遜組」。莫裡遜組是侏羅紀晚期的一個地質層的名稱,它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美國科羅多洲的莫裡遜,生物學家Arthur Lakes首次發現該地質年代化石的地方,因此得名。
  • 《侏羅紀》系列最「萌」的肉食恐龍——角鼻龍,要回歸了
    一方面再次確認了上一部中的關鍵角色「小龍女梅茜」會回歸,另一方面從這個下大雪的背景來看,片子肯定會有戲份是發生在冰天雪地的場景中,恐龍生活的時代氣候比較溫暖,不知道在這個背景下恐龍們該怎麼生存。當然,《侏羅紀世界3》是明年的事,今年我們最多只是得到些拍攝的消息,今年真正應該期待的是《侏羅紀世界:露營白堊紀》這部作品,這部動畫將於今年8月份在Netflix播出,算一算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 侏羅紀早期的最大食肉者——酷龍
    我們說雙嵴龍是侏羅紀早期的霸主,是因為它們是活躍在各個大陸上的大型食肉恐龍,威懾著當時世界上各個角落裡的其它動物,甚至包括現在是冰天雪地的南極洲
  • 澳大利亞發現巨大肉食恐龍腳印,可能屬於侏羅紀晚期的頂級掠食者
    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巨大史前恐龍腳印,為人們描繪的「侏羅紀公園」提供了新的參考。根據這次腳印化石復原的恐龍和霸王龍的大小對比昆士蘭大學的專家在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博士的帶領下,對昆士蘭南部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了研究,這些化石可追溯到1.65億至1.51億年前。
  • 四川瀘州市古藺縣發現近300恐龍腳印 恐龍種類至少3個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不少恐龍足跡。近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白堊紀,開始於距今約1.37億年,結束於距今約6500萬年。觀察者網注)遺蹟。
  • 霸王龍並非最大肉食恐龍,這三種恐龍與其不相伯仲,有一種在我國
    恐龍時代是大型動物橫行地球的時代,有些食草的腕龍和梁龍類都重達30~100噸,食肉的霸王龍體重也在10噸以上,比現在的大象還要大一些,無論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巨大的陸生動物。霸王龍固然十分龐大,但實際上還有多種食肉恐龍體型不下於霸王龍,比如南方巨獸龍,永川龍、棘龍等。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侏羅紀》系列電影恐龍圖鑑手冊 電影重現消失巨獸
    又名暴龍,字面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恐龍之一,最長可達14.6米,身高超過5米,體重14.85噸。是與鯊齒龍同時間生活的大型肉食動物。主要生存於晚白堊世的非洲,約為14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根據科學顧問傑克·霍納的建議,棘龍取代霸王龍成為了《侏羅紀3》的大反派之一。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棘龍,體長可達15米,與霸王龍、南方巨獸龍共稱「陸地三霸」。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蟲類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動物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
  • 2020年,重慶新「誕生」兩種恐龍,都來自這個地方!
    你知道侏羅紀時期有哪些恐龍曾經生活在重慶嗎?你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恐龍嗎?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消息,重慶去年新命名了兩種恐龍,發現的恐龍分別為普安雲陽龍(Yunyangosaurus puanensis)和普賢峨眉龍(Omeisaurus puxiani),材料均來自於新發現的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