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地鎮古城僅剩的幾塊碑石或城牆基石應該都在這裡吧,其餘的應該都在地下了
西門外村,從字面就能猜測出,古代稻地鎮有城牆,有西門,西門外有村莊,我姥姥家就在西門外村
從稻地街裡向西一直到西門外
西門外村隨拍
這個街口很關鍵,仔細觀察,稻地街主街到這個位置陡然就是下坡了,據說早先年這個破比現在要大。而且就到這個下坡處正對主街就有一座城門,就是稻地城的西門,出了城門緊挨著就是西門外村。
地震後的建築風格看不出什麼古老的痕跡了
西門外村街景,典型的北方農村了,沒什麼風格了,一場大地震毀了多少歷史
這家人家就是在古代就是西城最後一家,院牆外面這道輔助牆,是這裡僅有的,很特別。其實這道輔助牆就是當年西城牆的牆基。
在我小時候,這半截牆基上面還有一人多高的灰磚牆。其實這道灰磚牆就是地震沒有完全倒塌的西城牆。小時候總是朦朦朧朧感覺這面牆很老很特別,跟別處的牆很不一樣。長大了以後才跟長輩們問起,才知道那就是稻地城的西城牆。我姥家與城牆根只有大概幾十米的距離。
後來不知道何年何月牆基石上面的城磚都徹底倒塌了,就剩了牆基,非常堅固,這戶人家又抹了點水泥進行了維護
走近觀察這道城牆基石,是與眾不同吧,每塊石板都超大。唐山南部農村蓋房根本是看不到這種大條石的。就是在稻地鎮好像也就在這裡能見到這種大條石了。聽姥姥家人說過幾次,這就是西城牆的基石。可惜城牆再也見不到了。
回頭再看一眼吧,這道輔助牆基石是很老很有年頭了吧。
巨大的城牆基石
西門外村
西門外的一間老屋,做過小賣部吧,荒廢了,地震後的建築
古代這條街就是出了城西門第一條南北街。姥姥家就在道西第三到四家的那個位置。現在都沒了。
姥姥家好像是在這個位置周圍左右。據說在解放前我姥爺家有一家豆腐坊,遠近聞名,還僱了幾名長工。在全稻地街只要一題西門外豆腐坊,沒有不知道的。
西門外
西門外隨拍
隨拍
隨拍
西門外村隨拍
荒廢的樓房
記得小時候從這個位置向北看,這條路只是一條土路,土路北側東西方向是一條大溝很寬很深,幾十年後就變成了這樣。
一切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恐怕只有自我感覺的泥土的氣息,其餘的全都變成了陌生的一切。
解放前據說我姥姥家開豆腐坊是地主,後來化成份,我姥姥家由於人緣好沒有被評為地主,有幸被評為富農,免去了被遊行批鬥的痛苦。
聽我媽說,她們在六一年挨餓的年代,村裡好多家餓死不少人。我姥姥家糧食多,基本都能吃飽飯。好多街坊鄰居的孩子根本沒有飯吃,就靠在姥姥家門口,看著姥姥家吃飯。我姥姥看他們可憐就用瓢把糧食一瓢瓢的送給鄰居們,那個年代糧食能救命啊。所以我姥姥家的人緣很好。後來成立生產隊,我姥姥由於精明能幹,人緣又好,還被評上了生產隊長……
回首看這幾塊青石板,仿佛能隱約看到稻地鎮的滄桑過去……
石板上的兩個孔可能是插旗子的吧
只有這幾塊大石板在這裡慢慢訴說著過去……
稻地鎮遺物隨拍
都是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