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邊有個豆腐坊

2021-02-28 原來你也在這裡

我打小喜食豆腐。

這始自幼年的喜歡與小村塘邊的豆腐坊緊密相關。

豆腐坊的主人是我未出五服的忠爺,退伍兵,個頭不高,但百八十斤的豆腐挑子一低頭就上了肩。

秋收之後,豫西南的農村就徹底進入了一年裡最清閒的季節,此刻的豆腐坊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日。尋常日子,豆腐起鍋常常在夜半凌晨時分,一幫喜歡玩牌的叔伯就在距離豆腐鍋不遠的楊木柴床上賭紙菸,忠爺腰間裹著長長的已經看不見顏色的灰白圍裙在灶間忙上忙下,偶爾伸手接過贏家飛來的一支紙菸夾在耳後。

蒙著眼的黑叫驢悶頭一圈一圈拉著鍋邊的石磨,粘稠的混著豆渣牛奶一樣的白漿源源不斷的落入石磨最下面的一圈石槽裡,再直接「噗嗒噗嗒」的順著槽口跌落入下面接著的洋鐵桶裡。眼瞅著濃稠的漿就要溢出鐵桶,「啪」的就伸過一隻胳膊提起,「咚」的一聲另一隻空空的洋鐵桶穩穩的落在提起的原地,回頭看,忠爺踢桶的右腳剛剛收回踮起,雙臂正拎著滿桶濃稠的漿一股腦倒入掛在房梁上巨大吊兜裡。

那個吊兜是個什麼樣子呢?就類似你今天看到的系在兩棵樹之間可以躺人的搖籃似的,只不過,那是細白的紗布四角繫緊在兩根釘成十字的橫木上成網兜裝,掛於房梁之上,下面接一口青釉大缸,等一桶桶磨好的混著豆渣的白漿倒上大半兜,忠爺就兩臂架起十字橫木,左右上下的搖啊晃啊,直到吊兜裡的豆渣不剩一點肉眼可見的水分,而青釉大缸裡已經盛出大半缸即使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也白的發光的生豆漿。

因為好奇,我曾經在臘月二十五家家來豆腐坊磨過年吃的豆腐時搖過這吊兜,才搖上三兩下,七八歲年紀的我的肩已經酸的仿佛脫了臼似的疼。

所以每每一過年臘八,村鄰在豆腐坊前碰面都會來一句:「你家今年吊幾個豆腐?」鄉鄰們口中的「吊豆腐」雖遠不如「磨豆腐」文縐縐,但非常形象順口。

吊完生豆漿,忠爺總得掏出別在腰間的旱菸袋,鋥亮的黃銅煙鍋裝的滿滿的,然後仰身靠坐在豆腐鍋前灶間的竹椅上,從柴火堆上拽一根細細的木柴棍兒,伸到灶底的暗火堆裡,紅通通拉出對準煙鍋深深的連吸幾口,兩縷煙霧從他的鼻孔裡緩緩繞行向上,停在額頭,直到把他刀刻斧鑿般深刻的皺紋都填平不見。一袋煙抽罷,忠爺把煙鍋在黃桐油刷過的厚厚的粗布棉靴的千層底上使勁磕幾下,再塞回腰間,起身走到青釉大缸跟前,用紅黃到發光的葫蘆瓢舀滿一鐵桶,倒進灶上的大鐵鍋,把這黝黑鋥亮的鑄鐵大鍋裝滿,總得滿滿兩鐵桶。

再坐回灶間的竹椅上,忠爺先從身後的柴垛上抓一把金黃的麥秸稈,一把塞進泥臺大灶底,幾秒鐘的工夫,「騰」地就竄出火苗直舔向黢黑的鐵鍋底,幾根硬木劈柴直接飛入壓在火苗之上,不一會工夫,原本黢黑的鍋底已是紅彤彤的一片。十多分鐘後,當白色的煙霧隔著厚厚的木頭鍋蓋竄上屋梁,滿屋都溢滿濃鬱的豆花香氣的時候,忠爺從竹椅上直起身子,掀開鍋蓋,拿出一根拇指粗細的尺半長的竹棍,把最上面皺起的一層輕輕挑起,放入身後的竹笸籮裡晾起。對,這就是我家鄉叫豆筋都市人喚作腐竹的美食。

如果這濃鬱的豆花香氣只是在豆腐坊的屋梁之上迴旋也就罷了,兒時住在小村的冬日裡,我每次在夢裡大塊朵頤開心到笑醒的時候,多是深夜豆腐起鍋時香甜的豆花香隔兩道院子直接飄進了我的被窩。但有時一睜開眼,床邊的紅漆木箱上確實放著滿滿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那是駝背的花奶對靈巧麻利的母親給忠爺做了過年穿的千層底棉靴的答謝。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挑起豆筋之後,忠爺用大鐵瓢一瓢一瓢把煮熟的豆漿舀入緊挨灶臺放置的小號黑釉缸裡,然後拎起一支放在旁邊瓦盆裡的長把鐵勺舀起一勺微黃的水點灑入黑釉小缸,奇蹟出現了,原本還是水樣的豆漿開始慢慢的凝固成絮狀的雲朵,沒錯,這些雲朵就是你我喜愛的豆腐腦。

後來我知道點入的是食用石膏化的滷水,「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果然如此。

此刻距離豆腐製作完成僅一步之遙。

吊兜旁邊的窗臺下一溜擺的幾口水缸最後派上用場,忠爺在缸上面蓋一長方形木條釘制的木板,木板之上再鋪一塊透水的白紗布,紗布之上擱一個六七寸深一尺寬兩尺長的木方框。忠爺把豆腐腦一瓢瓢填滿木框,再蓋上木蓋,木蓋之上壓一塊磚頭大小的青石。一夜放置窗下不再理會,清晨五六點鐘拿去青石掀開木蓋,壓制的方稜四正結結實實的豆腐透著象牙白的光,一刀下去,齊整整的刀口,託一塊兒在手上晃上幾晃還是齊整整的模樣。

三十幾年以後的這個農曆臘月二十五的下午,一向健忘的我竟能循著心底的豆花香把兒時豆腐坊見聞的製作全流程不差幾分的恢復原樣。

哦,不,差點忘了第一步,放上石磨之前,黃豆一定要用豆腐坊五十步之遙堰塘裡的水來發泡上半晌,雖然堰塘裡的水不比村西那口老井的水清冽甘甜,奇怪的是,磨出的豆腐卻是味道純正且豆腐成品率高出些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盛夏泡在堰塘裡和成群的水鴨子一起進行鳧水比賽的那群娃娃在堰塘裡加了什麼滋味進來呢?

想來這是最大的可能!

          2021.02.06 臘月二十五日.北京

華坤:我有一支筆,朝記遠方,晚憶故鄉!

恭祝親愛的家人朋友:新年吉祥,幸福安康!

 

相關焦點

  • 西峽縣西坪鎮:小小豆腐坊 圓了脫貧夢
    自從被評上貧困戶後,扶貧政策的潤澤讓他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如今的好政策」李玉盈滿懷感激地說「精準扶貧是我扭轉困境的一次絕佳機遇。」李玉盈常說。他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脫貧致富,便下定決心要在鎮村幹部的幫扶下,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爭取儘快走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 印尼萬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國味」
    林永傳 攝        在印尼萬隆,有一家用中國傳統手藝製作豆腐的「豆腐坊」傳承了三代人。1923年,客家人廖伯併從中國來到印尼,創辦了這家豆腐坊,用最為「中國味」的手藝,開創了「永成」豆腐坊。  中國的「豆腐」,印尼語為「TAHU」,其發音與閩南語的「豆腐」一樣。
  • 【美食】潮汕豆腐坊
    原料是大豆,輔助材料是滷水、熟石膏粉。做法是:豆漿煮熟後濾去豆渣,點滷或加進石膏粉,壓去一定的水分便成豆腐。起初在潮汕從事豆腐業的大都是客家人,尤以大埔、豐順人為多,有潮諺云:格(或客)仔豆乾無划過痕,其原來意思是說客家師傅在分割豆腐時手很準,沒有貶義。因為潮汕豆腐跟別的地方不一樣,一板豆腐一百多格,每格寸把見方,賣時要劃得準才不會割得七零八碎。
  • 源頭純手工豆腐坊
    源頭手工豆腐坊、土灶鹽滷老豆腐、松針碳烤豆腐乾、純手工製作;這個視頻就是介紹源頭手工製作豆腐乾的基本過程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黃龍縣安善村:「豆腐坊」磨出好日子
    在豆腐坊門口,附近來參觀的群眾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為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保質保量加工豆腐,讓豆腐坊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產業,村上結合村情實際,通過「發布招聘公告+設立扶貧專崗」的原則,既招募專業技術人才,又帶動貧困戶就業,同時專程從設備廠家請來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授群眾製作豆腐的技術。
  • 唐山稻地街西門外,解放前有一家遠近聞名的豆腐坊是我姥姥家開的
    稻地鎮古城僅剩的幾塊碑石或城牆基石應該都在這裡吧,其餘的應該都在地下了西門外村,從字面就能猜測出,古代稻地鎮有城牆,有西門,西門外有村莊,我姥姥家就在西門外村從稻地街裡向西一直到西門外西門外村隨拍這個街口很關鍵,仔細觀察,稻地街主街到這個位置陡然就是下坡了
  • 豆腐坊寶喜老爹的「網紅」生活
    有一回來的客人進門就點了四個豆腐菜:涼的是小蔥拌豆腐,熱的是溜豆腐、麻辣豆腐、凍豆腐燉大白菜……」  10月22日下午,在松原市長嶺縣集體鄉高家窩堡村,在抖音上有2萬粉絲的網紅「寶喜老爹」路寶喜,說起自家這一年多以來的變化,樂得合不攏嘴。  10月下旬,正趕上秋收,路寶喜好些天沒顧上直播,也沒功夫做豆腐了,每天都是起早趟黑地趕著毛驢車到自家地裡撿苞米。
  • 大橋上實拍豐田AE86,側面貼「藤原豆腐坊」,車身掛牌合法上路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大橋上實拍豐田AE86,側面貼「藤原豆腐坊」,車身掛牌合法上路前言:很多人都知道在國內已經取消了強制報廢政策,但是想要讓一臺老車恢復生機
  • 聚龍快訊 5月1日大壩人民公社鹽露純手工製作豆腐坊「聚龍草埔園」開業!
    親愛的小鎮家人們:「聚龍草埔園」手工豆腐坊將於5月1日在大壩人民公社開業,專門為小鎮家人提供純天然、有營養的豆漿「聚龍草埔園」為鹽露純手工製作豆腐坊,設現場製作廠以及經營點,確保食品的新鮮和健康。歡迎家人們前去體驗品嘗!溫馨提示:「聚龍草埔園」手工豆腐坊為業主專享場所,前往參觀消費需出示業主卡。
  • 百年豆腐坊老闆凌晨起床磨豆腐,供不應求,年收入10萬元
    千年古鎮安徽六安蘇埠鎮一家百年歷史的豆腐坊,店主劉國強和愛人正邊吃西瓜邊製作豆腐。他家祖傳的做豆腐手藝遠近聞名。如今,市場上大部分的豆製品都是工業化機器生產,口味與手工的相差甚遠。
  • 安成塘邊劉氏族譜序——劉氏文化
    宗法之立,有君道焉。譜牒之修,有史道焉。表侄劉其修(洋槎),一日手持編續族譜,以覽予,輯其序。
  • 閩南好料|老街裡的豆腐坊,獨特的閩南風味.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做豆腐是個辛苦活,並非易事,「人磨豆腐, 豆腐磨人」,無論從大豆的挑選、浸泡、磨漿,還是豆漿的過濾、煮漿、混合,到後續的壓榨成型等數多道手藝,都需長期積累的經驗掌控,達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功夫足了,豆腐的口感自然也就出來了。
  • 尋找行將消逝的老行當14:縣學塘邊的棕刷小攤
    只要天晴,經過衢州市區縣學塘邊,路人們就能看到做手工棕刷的徐松君。她賣棕刷的小攤就設在家門口,白牆上掛著的蓑衣、鬥笠,很容易吸引你的視線。  徐松君的攤子就是一張小凳子,這個小凳子也是她的工作檯。她邊做棕刷,邊回答著絡繹不絕前來買刷客人的各種問題。正午的太陽暖暖地照在頭髮有些花白的徐松君頭頂。45歲的徐松君,做棕刷的手藝是從母親手裡學的。
  • 【每日一謎】塘邊葦草盡,日落一牛歸(圍棋手)
    射虎英雄@隨風 @陣風 @有無中 @蔡文欽 @人長久 @海 @流雲 @冬雲 @晶 @liudi @LiaoSheng風的季節 @興行醒幸 @猛龍Lemon @天雪 @無敵大高冷(ノ=Д=)ノ┻━┻ @滴谷 @米蘭 @屹冰 @布衣 @Q人心弦 @宏輝 @三維鬼 @一支蔥 @靜思 @超 @劉老師 @蘭蘭 @時人不識 @燈火闌珊處 @怡然 @鶴嘯九天 @吳金鎖
  • 「霞溪」不見溪 「塘邊」沒有塘!鷺島尋水,「古之廈門七池八河十一...
    記者 唐光峰 攝一起來看看這道選擇題:廈門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尤其是廈門島,主要靠跨地市引水工程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該市水資源緊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1. 緯度低,蒸發量大;2. 瀕臨海邊,地下水鹹化;3. 降水量集中在夏半年;4. 境內缺少大江、大湖。
  • 【關注】薌城區42個行政村改成社區 看看都有哪些
    設立謝溪頭等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通知 各鎮、街道,金峰管委會,區直各單位: 為加快薌城區城鄉一體化進程,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經研究,決定撤銷謝溪頭等第一批42個村民委員會,設立謝溪頭等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具體名單如下: 1.撤銷芝山鎮謝溪頭、前山、上坂、康山、林內、上墩、西院、渡頭、下碑、甘棠、金峰村等11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謝溪頭、前山、上坂、康山、林內、上墩、西院、渡頭、下碑、甘棠、金峰等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朱賢舜:老街豆腐坊
    再就是豆腐皮,添石膏之前,慢慢冷卻的鍋漿會結起一層皮,蛋殼下那層膜般,用吃燒烤那樣的小竹棍撩起就有張,風乾就是豆腐皮。孕婦汆荷包蛋,拌以豆腐皮有嚼勁。三就是鍋巴皮,粘在鍋底被半燒糊的那皮,有點兒告,方言叫「孬皮」(皮讀四聲),便宜實惠,學生食堂呷得多,因為3元錢一月的夥食呷得麼個?某的兄娶了嫂,旁人會譏笑弟弟「齧孬皮」。
  • 部分古代地名與現代地名對比,有好有壞
    地名更改在歷史上是一種正常現象,歷史上就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地名更改,一是朝代更替,二是有地名重複。更改後使其更加合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前為古代地名,後為現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