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中,航運業如何防範法律風險?海事法官開出「藥方」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也攪動了全球市場。伴隨著疫情的蔓延,航運、港口、物流等企業在全球市場衝擊下,面臨的法律風險和困擾愈加明顯。

為更好地幫助航運業規避法律風險,最大限度減少全球疫情蔓延對航運業產業的影響,近日,寧波海事法院結合司法實踐,發布了30條法律風險提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高質量的海事司法保障。

那麼,到底有哪些暗藏的法律風險?又該如何有效規避防範?日前,寧波海事法院資深法官就大家諮詢、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梳理解讀,供有需要的您參考。

「現在不少歐美國家疫情防控形勢緊張,可是我們之前接的單子有發往歐美港口的。如果現在提出解除合同,算不算違約?」

「疫情發展變化很快,我們心裡也沒底。要是貨物已經發出,但是目的地港口突然無法卸貨 ,責任在誰?」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近段時間,寧波海事法院12368司法服務熱線接聽的諮詢逐漸多了起來。其中,涉海上貨物運輸的相關諮詢最為常見。

「疫情給整個航運業帶來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鑑於問題產生的起因是疫情這個不可抗力,一般來說,此類問題我們會建議雙方在互相體諒的基礎上,協商解決。」寧波海事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對目前接聽的來電諮詢進行了歸類總結,就3個熱門問題,給有需要的人提個醒。」

首先,承運人是否有權拒絕駛往受疫情影響的港口?

通常來說,因政府疫情管控而封港或者禁止約定船舶進出港,這種情況屬於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履行。合同尚未履行的,承運人有權拒絕前往受疫情影響的裝貨港並解除合同;貨物已經裝船運輸的,承運人可與託運人協商變更卸貨港或將貨物卸至與卸貨港鄰近的安全港口。

其次,船舶已到港,但因種種原因無法卸貨,承運人是否可以將船舶航行到臨近有卸貨條件的港口卸貨?

在卸貨港因疫情影響而缺乏卸貨條件的情況下,承運人應及時將港口缺乏裝卸工人、專業裝卸設備、運貨集卡車等情況通知收貨人,並就變更卸貨港、聯繫裝卸人員、增加運力設備等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承運人在兼顧雙方權益的基礎上,可將貨物卸至臨近有卸貨條件的港口,視為已經履行合同,但應保存航海日誌、約定的卸貨港無法卸貨的證明及額外增加費用等方面的證據。

第三,受疫情影響,目的港無人提貨或遲延提貨產生的滯箱費誰來出?裝卸逾期所產生的船舶延誤損失誰承擔?

由於疫情導致不能及時提貨的,建議收貨人或託運人向船公司申請,延長免費用箱天數或減免費用。因不能提貨產生的滯箱費即貨櫃超期使用費,不應超過合理上限,即一般以一個同類貨櫃重置價格作為認定貨櫃合理損失的上限。

航次租船合同中,對於裝卸逾期所產生的船舶延誤損失,若合同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在未約定的情況下,如果疫情發生之前已產生裝卸逾期,則因疫情管控引起港口擁堵而造成的時間損失由承租人承擔;如因疫情管控引起港口擁堵才導致裝卸逾期的,建議雙方協商變更合同相關內容。

貨運代理企業,在整個航運產業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與貨物託運人訂立貨運代理合同,另一方面代理託運人與承運人籤訂合同,因此,在海上貨物運輸中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不少貨運代理企業陷入迷茫。

乙公司是一家海上貨運代理企業。2月下旬,它與甲公司籤訂合同,負責辦理一批針織品到其他國家的運輸事宜。隨後,乙公司又與丙公司籤訂合同,由丙公司承擔具體的貨物運輸。不料,貨物到港後,受該國疫情管控措施影響,產生了一定的滯箱費和堆存費。當時,乙公司對此筆費用進行了先行墊付。

「現在煩惱的是,我們隨後向甲公司追要費用時,對於這筆錢到底該由誰承擔,一直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乙公司負責人無奈地說,「這筆錢數額不小,給我們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這樣的煩惱,並非個例。

「從以往司法實踐來看,航運糾紛中,涉及貨運代理公司的案件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在30條風險提示中,也專門就可能出現的海上貨運代理合同糾紛,有針對性地列出了一些條款。」寧波海事法院法官介紹。

比如,受疫情影響,出口貨物在目的港無人提貨的風險加大,貨運代理企業要如何應對?

法官解釋,在貨物到港一定期限無人提貨,就目的港產生的滯箱費和堆存費,承運人一般會要求發貨人先行支付,在發貨人未及時支付相應費用的情況下,貨運代理企業通常會先行墊付,然後向發貨人進行追償。目前在疫情影響下,貨運代理企業在知悉上述費用產生後,應主動、及時獲取目的港疫情信息及相應政策,將信息反饋給發貨人,並向承運人申請費用減免;同時,協助、督促收貨人與承運人直接進行聯繫與溝通,促使國外買家向當地港口相關方申請費用減免,積極減少損失的產生。

「有貨運代理公司諮詢,如果已經產生的費用和墊付的滯箱費等無法及時收回,能不能以扣押單證的方式督促對方?對於這個問題,主要看當初的合同約定。」法官說,如果在之前籤訂的海上貨運代理合同中,約定了委託人支付相關費用後再交付單證的,那麼貨運代理企業有權拒絕交付單證。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貨運代理企業不能任意以委託人未支付相關費用為由,扣押提單、海運單或其他運輸單證。

再比如,受疫情影響,船舶無法在約定目的港卸貨,船長決定航行到臨近港口卸貨,由此增加的費用或產生的損失,貨運代理企業是否要承擔責任?

具體來說,如果卸貨港因政府部門疫情管控已經封港,或禁止約定船舶進港,那麼,貨運代理企業對於更改卸貨港的行為不承擔違約責任。對由此增加的費用,應積極與委託方聯繫溝通並提供相應依據。如果港口因疫情管控返崗復工人數不足,導致港口擁堵或交貨遲延,實際承運人決定換港卸貨的,貨運代理企業應積極與實際承運人溝通,並與託運人就換港卸貨問題進行協商,同時注意留存相關證據材料。

規避風險,購買保險是一個重要手段,航運業更是如此。

然而,進入2020年以來,伴隨著疫情的蔓延,需求減少、成本上升、面臨履約風險……這個春天,航運業迎來了爬坡過坎的嚴峻時刻。

於是,近段時間,疫情引起的財產損失能否請求保險賠償也成了相關企業諮詢的熱點。

「財產保險合同通常約定因疾病引起的財產損失不屬於承保範圍或作為除外責任處理。新冠肺炎被定性為乙類傳染病,屬於疾病的範疇,因此其本身一般說來並非財產損失保險所保障的風險類型。」法官解釋,「值得關注的是,疫情發生後,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專門針對復工復產企業的疫情防控綜合保險,可以特別關注一下。」

那麼,疫情造成的財產損失,是否屬於船東責任保險的承保範圍?

船東責任保險,通常承保傳染病暴發引起的船舶檢疫或消毒風險,但是一般不負責賠償船舶被檢疫或消毒引起的船期損失、利潤損失、滯期費等,也不負責賠償船舶被檢疫或消毒引起的船舶維持費用。但是,檢疫或消毒引起的額外費用或開支,如按港口當局要求裝卸貨物、移動船位、燻蒸等產生的費用,船東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被保險人在投保時,明知或應該知道船舶停靠受疫情影響的港口將被檢疫或消毒,保險人可以就索賠提起抗辯。還有一種情況,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可能依法徵用船舶。按照保險合同通常約定,船舶被徵用不屬於保險責任範圍內的損失。因此,如果船舶被徵用,徵用雙方應及時就船舶保險作出安排,避免船舶脫保或發生爭議。

「說到底,無論船東還是貨主,就疫情可能涉及的相關問題,應及時與保險人溝通,儘量減少可能發生的爭議。」法官說。

如何向法院諮詢訴訟相關事宜?

您可通過寧波海事法院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查詢海事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及各派出法庭聯繫方式,進行電話諮詢。也可撥打 12368司法服務熱線諮詢。已立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移動微法院直接聯繫法官。

疫情防控期間,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向寧波海事法院申請立案?

當事人可使用移動微法院平臺申請網上立案。初次使用移動微法院的當事人,請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浙江移動微法院」,註冊認證完畢後點擊「我要立案」,將申請材料拍照上傳或上傳PDF文件後提交即可。不具備網上立案條件或確需提交書面申請材料的,可以郵寄方式進行申請,具體收件地址可先電話諮詢,郵寄立案請務必註明當事人準確的聯繫方式。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申請海事強制令?

因疫情防控期間海事強制令現場實施困難,法官會以調解方式介入。有需求的當事人可將申請材料發送至電子郵箱(nbhsfy19921204@126.com)或電話諮詢(0574-89285072),法官將提前介入調解。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申請人可通過移動微法院、浙江法院網等渠道進行網上立案登記,或將相關材料郵寄。法院將優先通過網絡系統進行「點對點」「總對總」的查控,優先選擇移動微法院、電話等方式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學術|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航運經濟的影響與法律應對
    但同時,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呈迅速蔓延和失控態勢,多國相繼採取「封城」、「封國」等管控措施,對以人、船、貨流動為主要特徵的航運業帶來極為嚴峻的挑戰。寧波海事法院組成課題組,以浙江地區為主共發出41份有效問卷,涉及17家航運企業(其中14家民營,3家國有),20家貨代企業,1家港口經營人,3家保險公司,通過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對航運經濟的影響及其現狀,分析疫情背景下貨、船、港、保險各方可能遭遇的法律風險,並有針對性地從法律風險應對和海事司法保障兩方面提出建議。
  • @所有人,《民法典》之合同法律風險防範,咱厝法官來相拍報!
    @所有人,《民法典》之合同法律風險防範,咱厝法官來相拍報!
  • 【網絡直播 敬請關注】海洋命運共同體背景下海事海商法律 新發展...
    >2.宋曉(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涉外海商事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3.李亞林(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為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作出江蘇貢獻4.李彬(南京海事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一帶一路」背景下海事審判疑難問題交流互動第一階段 「一帶一路」與自貿區海事法律問題
  • 加速航運業脫碳,歐盟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計劃
    在此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歐盟必須根據最有效的全球解決方案做出決策,以減少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歐盟議會還計劃建立一個2022-2030年期間的海洋基金。該基金將由ETS的收入提供資金。大部分收入隨後將用於支持對創新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替代燃料和綠色港口。然而,該聲明指出,收入的20%應用於保護和恢復海洋環境。
  • 海外中資工程企業如何規避疫情造成大法律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海外中資項目遭受極大衝擊和深度影響,企業在蒙受經濟損失的同時,面臨著不可抗力的系統風險及大量潛在的法律糾紛。在日前舉辦的疫情背景下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及爭議解決研討會上,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胡衛平表示,疫情給我國企業帶來很大影響,包括項目東道國海關對中方進入的生產資料通關程序更嚴格、成本更高;不少企業產能下降和延誤發貨,甚至資不抵債;中資勞務入境項目東道國辦理籤證困難,影響復工和項目進程;項目各方對合同條款和履責義務產生分歧和法律糾紛。
  • 全國首份專題涉及「一帶一路」海事審判工作白皮書發布
    (四)國際私人物品運輸市場亂象叢生,託運人應注意風險防範國際私人物品運輸服務是物流服務提供商為個人客戶提供私人物品的裝箱拖箱、出口報關、海上運輸、進口清關、物品配送等綜合性一站式的物流服務。近年來,前往境外定居、留學的人群明顯增加,委託貨代公司運輸私人物品的不在少數。此類物流服務合同下,服務提供商需對合同項下的全程運輸服務負責,較之於傳統貨運代理業務風險更大。
  • 上海海事法院一起散貨運輸短量糾紛案被全球最大船東互保協會網站...
    如以溼噸為計重標準又該如何計算?上海海事法院在一起散貨運輸合同短量賠償糾紛案的判決中對此作出了明確。該案被全球知名的挪威嘉德保賠協會(GARD P&I CLUB)通過其官網登載並獲肯定性評價,多家國際知名航運網站又爭相轉載,在航運界和海商法律界引起較好反響。   鐵礦粉大量「縮水」 保險公司起訴貨輪船東  挪威嘉德保賠協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船東互保協會。
  • 前瞻產業研究院承辦的首期《企業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和法律防範風險...
    11月20日,由深圳市公平貿易促進署支持、前瞻產業研究院承辦的「企業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和法律防範風險培訓」之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風險識別、防範及爭議解決培訓專場活動拉開了序幕。作為受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委託建立的商務部應對貿易摩擦區域性工作站,前瞻公司舉辦本次專題培訓,為大家講解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國際經貿摩擦、識別並防範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風險等議題。深圳對外貿易、進出口貿易領域的領導及眾多企業代表、高管代表應邀出席。深圳市公平貿易促進署何友添副署長在致辭中指出,深圳市是全國主要的對外經貿大市,對外貿易和投資在深圳經濟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 2020年全球班輪公司破產風險為近十年最高
    隨著美中關稅和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則的持續生效,班輪運量增速將至七年來的最低水平,短期內恢復的前景也越來越渺茫。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A.P.穆勒-馬士基公司(A.P. Moller-Maersk A/S)的執行長施索仁警告投資者,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貨櫃航運市場的前景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 廣州海事法院以中英葡三語種發布2018年度海事審判情況通報
    此次發布的2018年度《廣州海事法院審判情況通報》是廣州海事法院第三次、全國唯一以中、英、葡萄牙語三語種發布的白皮書,也是從2010年起連續第九次以中、英雙語發布白皮書。針對債權登記程序、貨運代理、港口倉儲、碼頭租賃、漁業權益、海洋生態環境、海事行政訴訟與非訴糾紛、執行程序等問題,在分析原因、闡釋風險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以幫助航運市場主體積極防範風險、指引海事行政機關加強依法行政,共同為新時代航運業的新發展作出新貢獻。
  • 海外中資工程企業如何規避疫情造成大法律風險_中國貿易報
    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份額第一大國,去年對外總承包工程項目完成營業額、新籤合同額分別達到11927.5億元和17953.3億元,對外直接投資高達8079.5億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海外中資項目遭受極大衝擊和深度影響,企業在蒙受經濟損失的同時,面臨著不可抗力的系統風險及大量潛在的法律糾紛。
  • 直銷企業經營模式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範
    然而,如果對照《直銷管理條例》的內容來看,絕大多數直銷企業目前都處於違規的邊緣,甚至已觸碰法律紅線,「三超」情形普遍存在,即超備案地域發展、超備案產品銷售、超層級發展會員。在外部監管趨嚴,而行業內部也是狀況頻出的背景下,直銷企業亟需一套法律風險防範的方案及合規體系的建立。
  • Seatrade國際海事頒獎典禮首次在我國舉辦 提振全球港航士氣 凝聚...
    活動旨在嘉獎表彰在創新和卓越等方面為國際港航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公司與個人,具有極高的專業性,是目前全球航運界規格最高的、也是最具世界有影響力之一的海事航運盛會。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其中上海統計得分權重佔到55%。「2020年海貿國際海事頒獎典禮首次落戶上海更具時代意義!」上海市副市長湯志平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在超大型港口運營、物流集疏運體系優化,以及港航業安全、高效、綠色發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上海港連續十年保持貨櫃吞吐量全球第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影響力得到穩步提升。
  • 為了打造國際航運訴訟「優選地」 ,我們開了這場發布會
    今年10月,上海海事法院進一步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籤訂外國法查明專項合作協議,啟動「上海海事法院外國法查明平臺」,據悉,目前該平臺已在多起案件中成功查明墨西哥、希臘、巴西等國家法律,順利推進案件審理進程。
  • 產業觀察丨海事帝國——英國(三):海事強國背後的歷史成因
    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海事法院因其海事性質具備了更適合航運實踐的獨特優勢,而這是普通法院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海事法院能依靠其海事性質擺脫對特權的依賴而獨立地存在於英國的司法體系中。為了解決普通法院打壓海事法院所帶來的實踐中的混亂與不便,英國1840年頒布了《海事法院法》,第一次從案件性質的角度對海事法院的管轄權進行規範,禁止普通法院肆意頒髮禁令。隨後英國頒布了1854年《商船法》,1861年《海事法院法》。這一系列法律賦予海事法院除租船合同之外的幾乎所有海事案件的管轄權。
  • 法官傷害風險評估系統建立迫在眉睫
    如何保障法官權益,維護司法權威,始終是司法界不斷探索的方向。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因為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我們必須堅守公平正義的底線!法,更無須向不法讓步,因為法治的腳步將在即將來到的這個春天和此後的每一個春天更加步履鏗鏘。近年來,法官因依法履職而遭受當事人侮辱、誹謗、威脅、恫嚇甚至傷害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嚴重影響了法官的工作狀態,也使國家的法律尊嚴受到踐踏。
  • 最新研究表明,航運業採用並擴大了規避企業責任的做法
    · 由巴黎HEC商學院Gauillaume Vuilemey教授撰寫文章表明,在過去四十年裡,航運業已經規範化了可以使全行業規避企業責任的系統手段· 此項研究對理解整個航運業如何合法規避責任有重要的意義,並揭示了全球化的影響與衰退【2020年10月27日,巴黎】由巴黎HEC商學院的金融系副教授Guillaume Vuillemey開展的一項新研究分析了一系列違操作的廣泛使用
  • 北京蘭臺律師事務所舉辦「新時代公司企業法律風險防範研討會」
    北京蘭臺律師事務所舉辦「新時代公司企業法律風險防範研討會」 發表時間:2020-12-01 11:08:57 作者:蘭臺 來源:
  • 自貿區海事案件呈現新特點 上海海事法院發布白皮書
    雖然海上貨運代理合同糾紛和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兩大傳統類型案件仍佔主要份額,但卻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變化。此外,部分類型案件儘管佔比並不靠前,然而近年來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也折射了一定的市場發展動向和法律問題。
  • 法官教你規避影視投資風險
    通報會上,該院副院長薛強指出,在涉影視投資糾紛案件中,當事人籤訂的合同往往名目多樣,使得涉影視投資糾紛案件呈現出類型多樣化、易引發群體性糾紛、涉民刑交叉、訴求共性明顯等特點。「由於普通投資者專業性不足,難以識別投資風險。」北京市三中院民四庭庭長陳錦新稱,普通投資者對影視行業缺乏專業了解,風險防範意識較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