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隱居的鹿門山,究竟有怎樣的魅力?有詩為證!

2020-12-08 襄陽旅遊

無論是歷史還是文學,楚文化都是濃墨重彩且獨具特色的一筆。這裡山水交錯,有神秘的山林,有瑰麗的風光。在古代,可以遠離中原的戰亂,到現代,可以連接四方的交通。漆器上瑰麗神秘的圖案、大型青銅器的氣勢非凡、隨州編鐘的驚世駭俗,都在見證這片綺麗山河曾經的輝煌。如果中原厚土是雄渾的飛龍,這裡則嚮往鳳凰的剛健和祥和。渴望安詳的生活和不懼強暴的反抗精神,其實和很多地方的百姓心中是一個期盼。

讀唐詩,最喜歡一個叫孟浩然的詩人的生活態度。仕途的不順並沒有讓他一直鬱鬱寡歡。古代的讀書人,進不能求功名,退則學歸隱。遠離京都,回到農村生活其實並不差,樂趣多多,比如閒時串串門。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田園的隱逸詩人不少,但你看孟夫子就樂在其中,不是裝樣子等待召喚。吃的雞是無公害的走地雞,吃的飯是自家種的新米飯。自家菜地還可以種種桑麻,養養蠶。過節還有珍藏佳釀備著招待客人。可謂是自給自足,衣食無憂。這個地方在哪?襄陽鹿門山。

我們知道,孟浩然從20歲開始就隱居在鹿門山。他當然免不了要在鹿門山寫點詩詞,比如這首《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鹿門山是怎樣個地方呢?孟浩然隱居此處,聽聞之前有個叫龐德公的來這裡採藥,來了就定居這裡了,漢末名士隱居的地方,說明這裡有好山水,遠離塵世紛爭。孟浩然20歲的時候第一次來,覺得這裡還挺好玩,他說這裡「巖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又說這裡有「金澗餌芝朮,石床臥苔蘚」,可見此地頗具神秘色彩,人跡罕至,往往神奇藥草多,應該是有仙氣的地方。那時候他就感嘆「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可見那時候,這裡就是名士嚮往的地方。而當然也引得孟夫子「探討意未窮」。就是說,去了一次還想去,於是過幾年他就找了個伴一起隱居此地了。

隱居鹿門的生活如何呢?山上有座寺廟,早晚鐘鳴,孟浩然每天早起早睡,作息很規律。出入行水路,眼見的都是美景,這妥妥的住在風景區裡邊。有一天從外面回來,也掐點趕著「山寺鳴鐘晝已昏」,傍晚時分,你以為很清靜?那就錯了,渡口是「漁梁渡頭爭渡喧」,熱鬧著呢。說明這一帶住的人也不少,原來「人隨沙岸向江村」。鹿門山附近有個小村,而人們進出靠渡船。詩人卻乘著小船回鹿門山,那裡安靜得多,來來去去就他一「幽人」。作為20出頭的小年輕,其實在古代也不算年輕了,孟浩然是仰慕名士風流而來,這或許註定他隨處政治邊緣卻自在的人生。

孟浩然朋友挺多,除了故人莊那個,李白、王維都是他朋友。王維估計因為好友緣故也會常來襄陽遊玩,這裡風光如何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流經之地,山水蓬勃之勢,唯美主義的王維都說好的地方肯定是不錯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確實好地方,杜審言也就是杜甫的祖父形容此地「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這裡處漢江流域中遊,秦嶺大巴山餘脈,宋詩還有說「帶水依山一萬家,襄陽自古富豪奢」。反正呢,人傑地靈。

相關焦點

  • 襄陽鹿門山,孟浩然的精神家園
    相同的人生經歷,同樣高超的詩作才氣,李白選擇了狂放不羈、才氣外溢的仙人豪邁,孟浩然選擇了沉寂山水、樸實無華的自然作派!孟浩然,現湖北襄陽人。鹿門山位於襄陽古城東南約15公裡處,現都是出襄陽古城南門,向東跨過漢江上的大橋,沿漢江邊一路前行就可抵達。在孟浩然所處的唐玄宗時期,「基建狂魔」還未誕生,漢江上是不可能有大橋的。
  • 鹿門,孟浩然的隱居之所,為什麼說它是著名的隱逸聖地?
    這是第一次聽見孟浩然的名字,在最初啟蒙的時候,後來又學了很多首孟浩然的詩歌,也漸漸知道了他更多的故事,知道了他作為唐朝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有著怎樣不俗的成就,也知道了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特點,變得更為欣賞。我們知道,孟浩然人稱孟襄陽,源自於家住襄陽,所以他的許多詩都與襄陽有關,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莫過於《夜歸鹿門山歌》。
  • 清明時節,初訪孟浩然隱居地,詩山鹿門果然名不虛傳
    適逢清明時節,終於在一番準備後,來到了心儀已久的孟浩然隱居地——襄陽鹿門山。初入山門入口處,頓感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有心曠神怡之感。忽想起同為襄陽隱者的孔明先生和孟浩然先生都是襄陽人。他們選的隱居地都很優雅,同時也因為他們的千年軼事,為各自的隱居之地增添了無數的文化氣息。
  •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導語:《秋登蘭山寄張五》是孟浩然秋季登山之作,孟浩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覺得有必要做一個介紹。為什麼不直接賞析這首詩而要介紹作者呢?原因如下:孟子和他的學生萬章論及讀書時有必要知道書籍的作者,他們說了下面一段話: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 襄陽致公書畫院鹿門山創作基地正式成立
    12月13日,襄陽致公書畫院鹿門山創作基地正式掛牌成立。致公黨中央領導、湖北致公書畫院領導、中共襄陽市委統戰部領導、襄陽致公書畫院成員、致公黨黨員等參加儀式。鹿門山風景區是鄂西北地區著名的文化名山,有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上孟浩然、龐德公、皮日休等都曾在此隱居。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讀了他的詩,不由得也有歸隱山林的念頭。孟浩然活了五十二歲,他的一生都寄情于田園,隱逸於山水。關於他的田園山水情,可以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中進行分析。「一山」指的就是孟浩然的家鄉——湖北襄陽的鹿門山。
  • 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春曉》 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 孟浩然的一首20字的小詩,內涵原來如此豐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膾炙人口,在那時是家喻戶曉的。孟詩人有一首詩叫《春曉》,大家讀了多少年,有的是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可是隨著時光飛逝,我們才會發現他詩中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內涵在裡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的一首詩,語言質樸,結構自然,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主要描述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這首詩筆法順暢,語調平和,語言質樸,結構自然,筆墨省淨,點染疏豁,情感真摯。《夜歸鹿門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 每天一首古詩詞:《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鬱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
  • 孟浩然的七言古詩,語言平淡無奇,卻用了3次反襯手法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孟浩然的詩,特點是語言平淡,聞一多先生曾評價,「淡的看不見詩,才是孟浩然的詩」。因為語言實在太平淡了,有人認為:孟浩然的詩寡然無味。其實這是誤解。語言雖然平淡,但孟浩然的構思和寫作手法卻很巧妙。
  •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詩,如同行雲流水,千年後依舊被人傳誦探討
    盛唐的山水園林詩繼承了魏晉六朝的創作成就,在此基礎上,山水詩在盛唐時代取得了開拓性的發展。魏晉南北朝以來,詩人之所以有田園雅致多是因為政局動蕩,社會離亂所導致的避世心理。早年隱居在鹿門山,年近40歲的時候奔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不中,失意而歸。本文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就是他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春曉》,全詩如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唐詩三百首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咀嚼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他是孟浩然年輕時與張子容〔張子容,襄陽人(今屬湖北),行八。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後在世。先天元年(712)舉進士,仕為樂城令,開元中謫為東城尉。又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復值亂離,流寓江表。後竟棄官歸舊業以終。子容為詩興趣高遠,為當時文士所稱,有詩集傳於世。〕
  • 點燃運動激情,襄州區首屆健康跑活動在鹿門山景區成功舉辦
    今年8月8日湖北省 「百千萬」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正式拉開序幕,為落實和響應省委省政府「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要求,進一步推動襄陽市民體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點燃運動激情,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由襄州區文化和旅局、襄州區總工會、鹿門山文化旅遊區共同主辦的「襄州區鹿門山杯首屆健康跑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咀嚼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他是孟浩然年輕時與張子容〔張子容,襄陽人(今屬湖北),行八。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後在世。先天元年(712)舉進士,仕為樂城令,開元中謫為東城尉。又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復值亂離,流寓江表。後竟棄官歸舊業以終。子容為詩興趣高遠,為當時文士所稱,有詩集傳於世。〕
  • 襄陽鹿門山 歷史上之 鹿門十二景
    鹿門寺又,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繼在鹿門山隱居,更使鹿門山名聞遐邇。鹿門山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風景秀麗。明清時期,鹿門十二景為世人所讚頌。清代著名禪師梓舟船,曾寫有《鹿門十二景》詩。一、靈溢泉靈泉盛溢眾僧得,每夜聲聲月自來⑴。
  • 孟浩然:任性一生的富二代
    李白和王維是同年出生、又相差一年去世,兩人在生前都在長安待過,但兩人從未在詩中提及過對方。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偶像。 這個神一般的男人,雖然在政壇上沒有作為,但卻贏得了一個時代詩人們的推崇。他就是詩仙李白的偏愛---孟浩然。01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純粹。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說到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維和孟浩然。王維一生都在官場和田園中徘徊不定,他曾寫過雄渾富麗的應制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曾遠赴塞外,寫下蒼涼悲壯的邊塞詩,「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 孟浩然:李白一生難得佩服的人
    他說,我真的是賞愛孟夫子,因為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屬於前輩的詩人,所以他稱孟浩然為「孟夫子」,而「夫子」兩個字便帶有了無限賞愛的意味。生平唐玄宗在位時,開元十五年(727年)冬,孟浩然赴京尋求仕官之途,次年應考進士未成。王維曾經向玄宗推薦孟浩然,孟浩然的一句詩「不才明主棄」,讓玄宗不滿,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機會。開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漫遊吳越。
  • 襄陽鹿門山,宜城人卻稱之為「霸王山」,為什麼?
    後來,習鬱受封襄陽侯,回到襄陽,在劉秀授意下,在蘇嶺山上修建了一座蘇嶺山神祠,祠堂門前修有兩頭山鹿塑像。老百姓形象地稱之為「鹿門」,漸漸地也開始稱呼此處為「鹿門山」。東漢末年,襄陽人龐德公隱居於鹿門山。年青時的諸葛亮從山東避亂遷徙到襄陽隆中,與襄荊名士們關係密切交往頻頻。諸葛亮拜龐德公為師,在鹿門山中求學。龐德公學識淵博,看諸葛亮這小夥子不錯,也是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