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歷史還是文學,楚文化都是濃墨重彩且獨具特色的一筆。這裡山水交錯,有神秘的山林,有瑰麗的風光。在古代,可以遠離中原的戰亂,到現代,可以連接四方的交通。漆器上瑰麗神秘的圖案、大型青銅器的氣勢非凡、隨州編鐘的驚世駭俗,都在見證這片綺麗山河曾經的輝煌。如果中原厚土是雄渾的飛龍,這裡則嚮往鳳凰的剛健和祥和。渴望安詳的生活和不懼強暴的反抗精神,其實和很多地方的百姓心中是一個期盼。
讀唐詩,最喜歡一個叫孟浩然的詩人的生活態度。仕途的不順並沒有讓他一直鬱鬱寡歡。古代的讀書人,進不能求功名,退則學歸隱。遠離京都,回到農村生活其實並不差,樂趣多多,比如閒時串串門。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田園的隱逸詩人不少,但你看孟夫子就樂在其中,不是裝樣子等待召喚。吃的雞是無公害的走地雞,吃的飯是自家種的新米飯。自家菜地還可以種種桑麻,養養蠶。過節還有珍藏佳釀備著招待客人。可謂是自給自足,衣食無憂。這個地方在哪?襄陽鹿門山。
我們知道,孟浩然從20歲開始就隱居在鹿門山。他當然免不了要在鹿門山寫點詩詞,比如這首《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鹿門山是怎樣個地方呢?孟浩然隱居此處,聽聞之前有個叫龐德公的來這裡採藥,來了就定居這裡了,漢末名士隱居的地方,說明這裡有好山水,遠離塵世紛爭。孟浩然20歲的時候第一次來,覺得這裡還挺好玩,他說這裡「巖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又說這裡有「金澗餌芝朮,石床臥苔蘚」,可見此地頗具神秘色彩,人跡罕至,往往神奇藥草多,應該是有仙氣的地方。那時候他就感嘆「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可見那時候,這裡就是名士嚮往的地方。而當然也引得孟夫子「探討意未窮」。就是說,去了一次還想去,於是過幾年他就找了個伴一起隱居此地了。
隱居鹿門的生活如何呢?山上有座寺廟,早晚鐘鳴,孟浩然每天早起早睡,作息很規律。出入行水路,眼見的都是美景,這妥妥的住在風景區裡邊。有一天從外面回來,也掐點趕著「山寺鳴鐘晝已昏」,傍晚時分,你以為很清靜?那就錯了,渡口是「漁梁渡頭爭渡喧」,熱鬧著呢。說明這一帶住的人也不少,原來「人隨沙岸向江村」。鹿門山附近有個小村,而人們進出靠渡船。詩人卻乘著小船回鹿門山,那裡安靜得多,來來去去就他一「幽人」。作為20出頭的小年輕,其實在古代也不算年輕了,孟浩然是仰慕名士風流而來,這或許註定他隨處政治邊緣卻自在的人生。
孟浩然朋友挺多,除了故人莊那個,李白、王維都是他朋友。王維估計因為好友緣故也會常來襄陽遊玩,這裡風光如何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流經之地,山水蓬勃之勢,唯美主義的王維都說好的地方肯定是不錯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確實好地方,杜審言也就是杜甫的祖父形容此地「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這裡處漢江流域中遊,秦嶺大巴山餘脈,宋詩還有說「帶水依山一萬家,襄陽自古富豪奢」。反正呢,人傑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