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任性一生的富二代

2021-01-09 驛鹿向北

冷知識:大唐王朝三百年來,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2536位。

生不逢時、壯志難酬的人,不計其數。

但終其一生未曾謀到一官半職的,只有一人。

李白和王維是同年出生、又相差一年去世,兩人在生前都在長安待過,但兩人從未在詩中提及過對方。

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偶像。 這個神一般的男人,雖然在政壇上沒有作為,但卻贏得了一個時代詩人們的推崇。

他就是詩仙李白的偏愛---孟浩然。

01

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純粹。

不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出遊的途中,偶爾厭倦了,就隱居山林。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富二代任性的一生」吧。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陽的「澗南園」,家裡很有錢、有田地、有僕人,還是書香門第。

老父親認定他們是亞聖孟子之後,所以給兒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的名句——「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按照老父親的規劃,孩子要從小苦讀、立下志向,長大後參加科舉考試,謀個國家編制。

然後迎娶白富美,生兒育女,圓滿地過一生。

一開始,孟浩然果然不負期望,勤奮刻苦、聰明好學。

別人玩的時候,他埋頭在四書五經堆裡;別人休息的時候,他拿著一本《陶淵明集》,坐在山峰上大聲朗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七歲那年,他在襄陽縣試中嶄露頭角,成為了本地的知名才子。

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然而有一天,孟浩然去家對面的鹿門山逛了一圈,看著那山、那水、那野花,遇見了那人,從此一切都變了......

襄陽縣試的下一步,是襄州府試。

老父親甭提有多高興了,想著光耀門楣指日可待了。

可沒想到,孟浩然突然做了一個叛逆的舉動:拒絕參加府試。

理由很憤青:朝廷現在那麼亂,我才不要去賣命呢!我家老祖宗孟子說了,「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君主的德行直接影響老百姓,這樣的君主,肯定不靠譜。

什麼樣的君主呢?當時武則天剛讓位給兒子李顯,但是李顯的妻子韋氏想自己稱皇,於是和女兒聯手殺死了李顯。

本以為勝券在握,但李顯的弟弟---李旦的三兒子又臨門一腳,發動戰爭殺掉了韋氏,將父親李旦推上了皇位。

「通過不正當手段上位的人,怎麼可能懂得欣賞我的才華。」孟浩然這麼一想,很快就決定了前往鹿門山隱居。

但其實孟浩然還有一個私心,他最崇拜的龐德公,隱居在鹿門山,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也想跟隨偶像的步伐。

於是不到二十歲的孟浩然離家出走,寫下了後來廣為傳誦的詩句。

《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02

鹿門山的風景很漂亮。

清晨起來,乳白色的霧氣氤氳,桃紅色的花瓣遍灑山間,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

此情此景,孟浩然詩興大發。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邊孟浩然是安逸了,但老父親要被氣出病了。

他多次規勸浩然回家,浩然卻置之不理。於是本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父子倆就這樣僵持了兩年,從來不打照面。

後來,浩然到了情竇初開、血氣方剛的年紀,他又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他跟歌女韓襄客自由戀愛了。

那時襄陽城內,有一個斬獲無數粉絲的大V。她既不是官宦人家,也不是道骨仙風的詩人,而是在酒樓駐場的歌女。

民間流傳,韓襄客才貌出眾、能歌善舞,還有自己的原創詩詞作品。

不過在素未謀面之前,孟浩然是嗤之以鼻的。但打臉來得很快,一天,孟浩然的好哥們,非要去參加韓襄客的粉絲見面會。

儘管他不感興趣,還是被生拉硬拽到了歌樓。

在哥們的催促下,他抬頭看了舞臺一眼。

一眼萬年,他立馬決定要把這姑娘娶回家。聽到這消息,孟老爺子恨不得拿出雞毛撣子,「娶一個歌女進門,老孟家的臉都給你丟光了。」

他給孟浩然兩個選擇,要麼退婚,要麼掃地出門。孟浩然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他當即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孟家,直接跑到未婚妻家裡拜堂成親了。

就這樣,父子倆又開始了漫長的慪氣,誰也不搭理誰。

孟浩然的婚後生活十分美好。春天萬物復甦時,他與妻子在池邊嬉戲玩樂,玩累了又比試管弦。

妻子坐著時,飄飄的衣帶與小草纏繞,行走時拖地的長裙掃動著落地的梅花,像一幅動人的畫卷。

後來,妻子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孟浩然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這樣的生活,只維持了六年。

孟浩然二十六歲時,老父親熬不過了,因病逝世。本以為死亡能把心結打開,但孟浩然低估了父親的倔強。

父親臨死前特地交代家裡人,「絕不讓那個歌女進門!連守喪都不允許!」

無奈之下,孟浩然只好自己回家守孝三年。

痛苦之餘,他又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重新參加科舉,彌補老父親的遺憾。

03

孟浩然的確這麼做了,結果怎麼樣呢?

他一輩子也沒被賞識,一直遊走在謀職的路上......

那時候傳言,唐朝有「引進人才」戰略,針對的是隱居人士。

於是很多讀書人,把隱逸當成進階仕途的捷徑。孟浩然信了,他也立了一個「隱士」的人設,坐等帝王的傳喚。

可一年過去了,竟然沒有一個人登門拜訪。

眼看著好友一個接一個入仕,孟浩然意識到,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於是他連夜收拾行李,頭也不回地跑下了山。

坐在科舉的考場上,孟浩然絲毫不慌:我一個全縣高考狀元,還能怕你們這些年輕人?

科目一為詩賦,這是孟浩然的強項,他輕輕鬆鬆就通過了。沒等他驕傲,難題來了。

科目二為試策,是一種應用性極強的政論文。但孟浩然自由散漫了半輩子,平時只懂花前月下,哪裡知道官場門道。

毫不意外的,他被無數個後浪,推翻在了考場上。

其實在入京應試之前,他還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洞庭湖的風景真是美啊,可惜想渡湖卻沒有船隻,我愧對英明的皇帝,真真羨慕那些釣魚的人啊。

詩的意思,不外乎是想要得到張丞相的引薦,但又不想放下自己的身段,只能祈求張丞相能看清他的倔強。

縱橫官場多年的張丞相,什麼沒見過,所以一看就懂了。

本著惜才的原則,他第一時間就舉薦給了皇上,遺憾的是,皇上沒看上。

幾番折騰,孟浩然的好友看不下去了。

他邀請孟浩然去天台山,拜訪皇帝眼中的「紅人」---司馬承禎。

可惜沒有提前預約,孟浩然到了,司馬承禎卻去洛陽了。

引薦的希望再一次落空。朋友勸他不要喪氣,但孟浩然卻已經頓悟:道不同不相為謀,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自此之後,他不再執著於官場,只留戀在山水之間。

04

回到家鄉,孟浩然遵從內心的意願,先後輾轉在洛陽、江浙、蜀地、荊州各地,觀賞奇異風光、品味獨特美食。

他為人謙遜、重義氣,所以走到哪裡都朋友成群,與朋友短暫相聚後,恨不得把身上的東西全給人家。

《送朱入大秦》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真心換真情,如此不拘一格的性格,縱使政壇上沒有孟浩然的身影,友人詩中也處處留下了他的盛名,「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50歲孟浩然回到家鄉,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出的生活。

在詩中,他由衷地表達了自己的喜悅: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幸福就是最美的風景在對面,最好的朋友在身邊。這裡不必糾結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官場的趨炎附勢,只有志同道合的尊重,與大膽做自己的暢快淋漓。

過了大半生,孟浩然活成了自己內心的模樣。也活成了那一代人羨慕的對象。

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被下令貶到嶺南。

途徑襄陽時,順便拜訪了孟浩然。面對昔日好友,孟浩然縱有千言萬語,最後卻也只化作一首送別詩。

《送王昌齡之嶺南》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槎頭。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相聚的時間是如此短暫。王昌齡臨發前,孟浩然備了一桌酒席為老友餞行,杯觥交錯,猜拳行令,好不樂乎。

但其實孟浩然是要忌口的。

他的背上長了毒瘡,醫生叮囑他,不能吃魚鮮,也不能喝酒。

可為了送別老友,孟浩然不談自己的病體,只求與好友一醉解千愁。

結果,送別王昌齡沒多久,孟浩然毒瘡復發,與世長辭,終年五十二歲。

或許也只有如此赤子之心,才能寫出萬般清麗絕俗的詩句。

05

回想盛唐一代,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但又有誰,能比得上孟浩然的豁達,更別提古代稀缺的幸福感。

有人在高位上惶惶不可終日,有人在謀求的路上孜孜不倦,唯有孟浩然,安然享受那份自在和瀟灑。

雖然他沒有謀到一官半職,但那一整個時代的詩人,都將孟浩然視為了精神偶像,這是對他實力的肯定。

孟浩然的一生,都在告訴我們:想做的事,就大膽去做。抱怨沒用,除了讓自己傷身之外,什麼都得不到。有抱怨的功夫,還不如多看一眼大好河山,多交幾個朋友,多發幾條朋友圈呢。

相關焦點

  • 孟浩然,古代活得最任性的人
    求仕失敗的孟浩然,懷著失落和憤懣,回到了故鄉襄陽。時近新年,眼看時光飛逝而自己一事無成,徒添白髮,詩人滿腹牢騷又無可奈何,不由作此激憤之語。後世傳說孟浩然因在皇帝面前誦此詩而被黜,陰錯陽差,成就了這「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句」。      有才,任性作為唐代一流的大詩人,孟浩然的才華自不必說。
  • 一生任性的孟浩然,見到唐玄宗時嚇得躲床下,因一首詩前途盡毀
    如果讓一個小孩子背三首唐詩,孟浩然所作的《春曉》定在其中,他的詩句清新自然,語味淡而造詣高。按理說,以孟浩然的才華,通過科舉考取個功名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為何他卻一生與仕途無緣呢,有種說法是因為孟浩然作了一首詩致使前途盡毀,具體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一生狂傲不羈的李白,誇起孟浩然竟然是這樣的直白、露骨
    提起李白,大家都會給他貼上浪漫主義、嗜好喝酒、灑脫任性等標籤。李白的詩文磅礴大氣,想像力奇崛,文採斐然,有著「謫仙人」的美稱。這樣的李白,自然有狂妄的資本,他狂得恣意、狂得豪邁、狂得任性。然而就是這位一生狂傲不羈的「詩仙」,寫給孟浩然的詩卻是這樣——《贈孟浩然》——唐·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 孟浩然-簡單的才是最好的
    孟老爺子想不通,一氣之下將孟浩然趕出了孟家。孟浩然索性搬到鹿門山上過起了隱居生活。這也就是後人為什麼說孟浩然是最任性的詩人了。後來更任性的是他認識了韓襄客一個從郢城到襄陽賣藝的歌女。才子,佳人,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個說:「只為陽臺夢裡狂,降來教作神仙客。」
  • 孟浩然:李白一生難得佩服的人
    但是,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崇拜,曾作數詩贈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一開口就說「吾愛孟夫子」,這話說得多麼坦率,多麼真誠!
  • 孟浩然20歲時,寫了一首詩,竟預言了他的一生
    也許是現在人們生活太煩累許多人開始嚮往山居張可久在《人月圓》中一句「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便將山居的意蘊,寫到極致眾所周知,孟浩然一生不入仕他在二十歲初時,曾寫過一首詩未曾想,竟成讖語成為孟浩然一生生活寫照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我們讀過許多古詩以及一些故事都知道,對於「詩聖」杜甫來說,李白正是他的偶像,他深深地喜愛著李白,一生為李白作詩有十首之多,有《冬日有懷李白》、還有《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那麼李白又愛著誰呢,李白也寫過許多贈友人的詩句,但是從《贈孟浩然》中能夠看出,李白是愛著孟浩然的,而且這個喜愛之情不是後人推測出來的,是李白在詩中直接表述出來的,第一句就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而且還誇了孟浩然整整一首詩。
  • 孟浩然一生求官未果,真的是運氣差?史學家:誰讓他放唐玄宗鴿子
    都說不想當官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唐代很多詩人都有自己遠大的抱負理想,王維自是不用說,是個天才,20歲考上狀元,一生經歷了不少大風大雨;李白雖然不能參加科考,但是他一直都在為自己仕途而努力,不曾放棄,但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一直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但卻不曾追上,不是說他不夠優秀,而是機會來了他都沒有把握住
  • 詩人孟浩然,他布衣一生卻青史留名,他好友遍天下卻自得田園之樂
    導語:他布衣一生卻青史留名,他才華橫溢純真自然,他好友遍天下卻自得田園之樂,他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文獻典籍《新唐書》中是這樣說的: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嘗於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
  • 孟浩然文採斐然,為何一生不能當官?怪只怪他在皇帝面前「作」
    偶爾閒暇,王維還會邀請孟浩然到內署,一起聊天作詩。這個機構本身門禁不嚴,所以孟浩然即使是一介平民跟護軍們打過招呼之後,便也可以進內署見好友。去內署的次數變多了之後,孟浩然甚至和護軍們都混熟了。有一天,孟浩然又去內署找王維,王維看到前來的友人也非常高興,還說自己前幾日剛得了皇上賞的茶餅可以和他共飲。於是王維和孟浩然便一起坐在廊下碾茶,一同談詩論藝。
  • 最任性富二代,開4000萬跑車在路邊吃麻辣燙,不願接手150億家產
    但不得不承認,富二代也是令人羨慕的存在,一般來說,富二代都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吃著山珍海味。和今天要說的這個富二代有點不一般,他開著三千八百萬的豪車,卻喜歡在路邊吃餛飩,他叫尹喜地。尹喜地的父親是尹明善,他也是人到中年才開始創業的典型代表,46歲時,他就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白手起家,將公司資產達到150億元人民幣。
  • 孟浩然求職:一個田園詩人的仕途之旅
    孟浩然也不例外。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39歲的孟浩然進京趕考,可惜最後落榜,未能考取功名。這時,他的朋友王維出手相助,向唐玄宗推薦了孟浩然。可惜的是,孟浩然原來發過的一句牢騷話——「不才明主棄」,正好被唐玄宗見到。
  • 襄陽鹿門山,孟浩然的精神家園
    孔夫子是孔子,孟夫子是孟子,孔子孟子是天下讀書人的萬世師表,孔孟之道是天下讀書人窮盡一生的精神追求!能被稱為「夫子」的,肯定是儒家文化泰鬥級的人物,倍受古今讀書人的敬仰!詩仙李白有詩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 蕭胡輦說燕燕一生任性,她到底有多任性呢?
    在大結局中,蕭胡輦曾對韓德讓說:燕燕一生任性,卻有任性一生的權利。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表示心疼大姐,畢竟她一生為家人而活,卻落得不幸的結局。
  • 「富二代」不是「second rich」!正確說法是……
    說到「富二代」,我們每個人肯定眼前一亮。如果我是個富二代多好啊,寶馬香車美人伴,玩遍全球··· ···想想都舒服,今天趣趣君就和大家學一下富二代應該怎麼說。-「富二代」在媒體間引發了熱議。2.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in one's mouth)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諺語,一個人出生時嘴裡含著銀勺子,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出生於富貴人家。大家有沒有奇怪,為何是銀勺子不是金勺子呢?其實,這個諺語中,silver spoon使用了一種英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押頭韻」。
  • 他是唐朝最有名的富二代,卻沒資格參加科舉,憑藉寫詩名留青史!
    他是唐朝最有名的富二代,卻沒資格參加科舉,憑藉寫詩名留青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朝出現過很多有名的大詩人,他們為唐朝的文化譜寫出一道道絢麗的風採,助力大唐文化聲名遠播,影響海外數千年。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詩人李白,被後世譽為「詩仙」一樣的存在,他在一生中寫了近千首詩,流傳甚廣的就有百首!相信很多人都只了解李白的詩,但是卻對他的生平沒什麼印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活在唐朝過著富二代生活的李白吧。李白出生在今四川境內,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富商,所以家境優越,打小也就和當地的酒肉朋友們打成一塊,日日笙歌燕舞,好不樂哉,這也就養成了他一生都愛好喝酒的習慣。
  • 一輩子沒有當官的孟浩然,是不是因為他個性散漫,情商太低
    早先,有人說孟浩然這個人才情很高,就是情商太低了,得罪了不少人,他自己的個性太過於散漫,所以沒有當官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那麼,這位在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一輩子沒有當官,果真是因為這些外界的評斷麼?還是說,這件事情的背後有著很遙遠的思考呢?還有他的一生過得並不愜懷,真正的問題所在是什麼呢?
  • 蘇軾批評孟浩然的才短?儘管詩風清淡自然,終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蘇軾的評價很巧妙,拿捏得非常準確,誇讚了孟浩然的詩韻,又批評了他的才短。換句話說,從詩歌藝術上,蘇東坡認為他的詩韻不如孟浩然,同時蘇軾自認為要比孟浩然有才。這就很有點意思了。蘇軾有自知之明的,孟浩然的詩韻堪稱唐代一絕。大家熟知詩魔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絕妙,而說到淵源,孟浩然卻是唐代大力寫作山水田園詩的第一個人。孟浩然的詩韻十足,詩情和詩景水乳交融,詩的意境單純明淨,形容孟浩然的詩,唯有一個淡字。
  • 孟浩然躲在王維床下的那天,原本是他最好的做官機會
    孟浩然躲在王維床下的那次,原本是孟浩然可以輕而易舉進入官場的機會,可惜,孟浩然陣腳一亂,就此失去了錦繡前程。孟浩然比李白王維大十二歲,可是對於科舉,他屢敗屢戰,名次一直穩定地保持在落榜者隊伍裡。孟浩然孟浩然在一次秘書省的文人酒會上,用詩句擊敗了整支喝酒團隊。那天,擬了一個以秋月為題的當場命題寫詩。孟浩然略一沉吟,就幽幽吟誦道: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 康熙瓷片上的孟浩然詩劍贈友
    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首五絕《送朱大入秦》是送友之作,朱大,名「去非」,詩的意思是:你要到長安去,我有寶劍可值千金,現在我就把這寶劍解下來贈送給你,以表示我今生對你的友情。首句「遊人五陵去」的「遊人」,強調「朱大」的「浪遊者」身份。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孟浩然集》中有《峴山送朱大去非遊巴東》一首,可知「朱大」其名,朱大應為詩人的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