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跳龍門」與人際蓄勢說
鯉魚之所以能夠跳過龍門,是因為鯉魚積蓄了足夠的力量,並且把這力量在頃刻之間爆發出來。人際交往中,要想邁過高檻,衝出難關,脫離低谷,也必須積攢力量,尋求幫助,廣積人緣,這些做法就是蓄勢。蓄勢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身的衝擊力,擴大自我的影響力。
一次藥品洽談會上,賣方對一個正在觀看AOP這種新藥品說明的買方說:「您想購買嗎?」買方說:「沒什麼可買的。」賣方說:「是呀,別人也說過這話。」當買方正為此得意時,賣方微笑著說:「可是,他們後來都改變了看法。」「噢,為什麼?」買方問。賣方回答說:「這種AOP藥品是36位醫學博士辛苦研究的結晶,經102例臨床實驗,證明這種藥有著神奇的療效……」聽到這些,買方頓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經一番詢問,買方爽快地買下了一大批AOP藥品。此事例中,「其他買方改變了看法」、「36位醫學博士研究的結晶」、「102例臨床實驗」這三點,就是一種蓄勢的運用,它為賣方說服買方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漂亮的導遊小姐莫菲,被年長她10歲的男士沈通喜歡上了。沈通心裡明白,冒昧地提出這事,只會遭到她的拒絕。富有心計的沈通在和她交往中注意做到了三點。一是逗她開心。常常用小幽默、小笑話引得她笑聲不斷。二是給她驚喜。一次,莫菲到深圳出差,沈通竟然奇蹟般地捧著一束香水百合出現在莫菲的面前,讓莫菲激動不已。三是對她關懷。譬如說,莫菲昨天晚上沒睡好,沈通在今天不但會一眼看出她臉上所帶的倦容,而且還認真地關照一番。如此下去,莫菲漸漸地對沈通產生了好感,後來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在一個春意融融的上午,沈通鄭重地向莫菲求愛,其結果就不用多說了,莫菲全然忘記了年齡相差過大這個戀愛障礙。在這個事例中,沈通對莫菲的三點做法,就是蓄勢。當所蓄的勢到了一定高度,自然就會消除前進路上的障礙物。
人際交往中,可能你會比別人多付出一些汗水,多做了一些貢獻,多搞了一份投入;可能你對某個問題考慮得更多一些,分析得更透徹一些,解決方法更恰當一些;可能你的談話先聲奪人,咄咄逼人,情理服人……這些人際交往中的積極行動,會使你處於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從而在心理上、氣勢上壓過了對方。老李是一家大型物資交易中心的談判高手。每次與人談判,他都要比對方早到10分鐘。隨從的人對此感到不可理解,他們問老李:「您比對方大一二十歲,為什麼不讓對方去等你呢?」老李微笑著說:「與人約會,如果你比對方晚到幾分鐘,你的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見隨從們沒有回答,老李接著說:「如果晚到,心裡就感覺好像欠了對方什麼,因此在心理上就處於下風,談判中該爭取的事項也不好意思爭取了。反過來說,如果先對方而到,心裡便會有一種充實的感覺。有了這種優越意識,在談判開始就處於優勢地位,這對以後整個談判事件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隨從們聽到這些,立刻向老李豎起了大拇指。老李的約會早到做法,便是一種蓄勢。因為早到,就增加了自己的一點兒氣勢,挫掉了對方一些銳氣,從而使談判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家泰勒發現,一個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比在別人熟悉的環境裡更有影響力。在交際活動中,選擇熟悉環境是一種蓄勢方法。美國的ANM公司與日本的山田株式會社計劃進行一筆大宗買賣。他們開始爭論的焦點不是質量,也不是價格,而是談判地點。ANM公司想把談判地點定在美國的某個城市,而山田株式會社則打算把談判地點安排在日本的某個風景區,他們最後爭論的結果是,談判地點不在美國,也不在日本,而是選擇了日內瓦的某個地方。ANM公司與山田株式會社都明白,談判地點定在自己的國家裡,就會使談判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反之,則使談判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如果不能夠在熟悉的環境裡討論事情,也要儘量爭取在中性環境中進行,因為這樣做對方也就沒有了這種優勢。
蓄勢的相反做法,便是減勢。一般地說,蓄勢是有益的,減勢是有害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既要蓄勢,還要避免減勢。
歡迎下載「齊魯壹點」app
主創及編輯:王河南等編輯團隊
投稿信箱:599268545@qq.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