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究竟是什麼?在中央聖馬丁四年學的不是知識而是自我再造能力

2020-12-16 英倫學霸

倫藝中央聖馬丁,坐落倫敦國王十字站旁邊運河上的小山丘,150多年歷史老校,是世界眾多著名時尚藝術和服裝設計學府的老大。

「如果你看到的作品畫的是一個夢,那估計他的未來也就是個夢。」

犀利,刻薄,幽默。這就是聖馬丁畢業生的特質。在這所藝術巔峰學府,你要是沒點兒料,不但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也會讓同學們感到無趣。如此這般,造就了一群帶著聖馬丁味道的藝術家,活躍在時尚藝術圈的最前沿。

我的好朋友Rae,臺灣妹子,聖馬丁美術系大三畢業生,約了我們三五好友參觀美術系畢業作品展。

我們先來看幾個「不明覺厲」的參展作品:

黑板報,有沒有很親切!?作者來自祖國!

「一群瘋子,謊稱明星,帶給大家沒有營養的純粹放縱」,畫面裡的綠臉人宣稱要揭露娛樂圈最大醜聞:一切都是假的。

暴鯉龍抓不到? Pokémon Go 星球中心聖馬丁歡迎您的光臨。

整個展覽由2D-XD多種維度的作品組成, 任你跟著明日之星們一起發揮想像力,如同一場開腦洞的大狂歡。在聖馬丁,藝術創作貌似無關美麗,關注更多的是藝術的概念和創作形式,這讓看展的我產生了幾個宇宙級別的深邃問題:

1. 藝術是啥玩意?

2. 藝術生都學了什麼東東?

3. 學藝術畢業之後能有飯吃嗎?

關於以上三個重要問題,我跟Rae進行了暢談:

「藝術是什麼?這是一個沒有解的問題。」

Rae:我沒法告訴你什麼是藝術,因為我不想給它定論,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解的問題。但你可以去觀察一下藝術家都在做什麼?優秀的藝術家並不是在玩弄概念,而是有表達訴求的,所以我們需要磨練自己的表達技巧。我們當然會受到表達方式的限制,因此好的藝術常常是突破了固有的表達方式,是創新的。比如我的作品:

用莫奈畫睡蓮的感覺來畫一群又肥又懶的貓,四仰八叉,可是你看了感覺很可愛不是嗎?我就是想要觀眾們產生愉悅感。可為什麼貓可以肥嘟嘟依然惹人愛,而女人就要瘦才能獲得歡心?你如果把畫面裡的貓看作一群裸女,那就是我要表達的:我們不能用體型來定義美醜,我們要接受自己的身體,並且無論胖瘦、男女、老幼。

我的解讀:藝術是什麼,藝術家說了算。

「上課學什麼?反正上課不教畫畫技巧,那些你得自己學。」

Rae:聖馬丁的課堂上,老師扮演的主要是啟發和批判的角色。我可以選擇畫畫,也可以選擇做行為藝術,甚至有同學說她自己要活成藝術品。但不管做什麼,老師關注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啟發我們去尋找突破。

當我產生了一個想法的時候就要思考怎麼去實現,要學習更多的創作技巧,這些老師是不教的。我要自己去泡圖書館,去看展,主動和老師討論。學校會提供各種大咖做的workshop,豐富多彩的工作坊不僅可以讓我學到很多技巧性的東西,也可以擴展思路。當然,如果你有一個特別尖酸刻薄的同學,隨時都想著來批判你,也會很有幫助。。。

我的解讀:在聖馬丁學的不是知識,而是自我再造能力。

「蘇州10月就有一個展,我得趕緊把畫賣掉!」

Rae:我不排斥藝術品商業化的,這是我的事業,我得賣畫吃飯呀。當然畢業後真正做傳統繪畫的人很少。我們走進這一行最初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四年的學習,淘汰率非常高,堅持下來的人都是真愛。藝術市場是有一些現有的運作機制的,你可以看到這個展上有很多的雜誌和經紀人來找我們聊天,挖掘新人。做展覽的確是想把畫賣出去,但有的時候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建立自己的關係網,把自己的價值傳播出去。十月份在蘇州我有一個展,我並不了解大陸,但我很希望去看看。因為我有很多大陸朋友畢業都選擇回國,有的甚至自己開起了工作室,給品牌做藝術顧問。

我的解讀:藝術也可以接地氣,藝術家並不一定排斥被消費。

雖不能完全讀懂藝術家們的精神世界,但與Rae的談話讓聖馬丁走下了我心中的神壇。藝術生和我們一樣,為了趕作業泡圖書館,為了抓住競爭的先機參加各種workshop.

「這裡是一個空白的畫框,畫框裡有階梯,攀登它你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直到你跳出畫框,開拓屬於自己的世界。」 這,就是聖馬丁對所有學生的寄語。

Rae(Yen Jung Chen)跟她的畢業作品合影

作者:英萃教育專業顧問團隊優秀顧問 楊朔

相關焦點

  •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
    首先,我們要清楚數字媒體專業是做什麼的?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理念。這一術語中的數字反映其科技基礎,媒體強調其立足於傳媒行業,藝術則明確其所針對的是藝術作品創作和數字產品的藝術設計等應用領域。
  •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不是年齡,不是性別,而是認知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都是學校教育,學到的都是文化知識,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開發的是智力,但都不是認知。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知過程是密切相關的,認知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們的教育不是鼓勵孩子發現自我,而是逃避自我
    本來非常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要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導致家庭關係雞飛狗跳。 第三,它是對教育公平的傷害。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前途。 在這樣的惡性競爭裡成長,也很容易長成一個「空心人」:雖然習得了十八般武藝,但完全不知道到底該做什麼。
  • 藝術作品中表現的 不是謙遜而是誠實
    我們許多人已經無法發揮自己的全部想像力去感受什麼了,他們已經無法發揮自己作為藝術家的直覺能力去創作了。藝術家依靠直覺真正地意識活生生的人與世界,並依靠直覺,藝術家再現神奇意識的意象。  二、是藝術家不是藝術行家  技能是藝術家個體通過學習訓練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運用已有的這種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創作活動。我們努力學習的多是技能。才能是稟賦,它是人的才智和能力,與技能相比,才能中的稟賦與才能更顯得突出。
  • 重建溝通認知,溝通不是「說什麼」,而是「想什麼」;讓溝通能力質變...
    怎樣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提高的體現其實是開始【自主思考】,察覺到高質量溝通並不是「說什麼」,而是「想什麼」。讓思想動起來,在人的一生當中,這是最應該去學習到的技能!歡迎收聽溝通課程專輯《關鍵對話》,我是演講者路同,很高興與各位見面。文章主題:改變溝通認知不知道大家對於【溝通】一詞是如何解讀的?
  • 不是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
    前段時間看了方軍老的《穿透式學習》這本書,其中給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聽不明白不是因為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通過深度閱讀法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我糾錯能力。認知閱讀是指:閱讀一些超出讀者認知範圍的書籍,試圖讀懂一本一開始並不是很了解的讀物,並對其深入閱讀,花精力去理解微妙的含義,做大量的筆記,把相關知識連接起來,試圖去思考這知識點的前因後果,這樣能增進我們的理解能力,能讓我們理解更多的知識。我們閱讀大多數都是在消遣時間並沒有做到區分休閒閱讀和認知閱讀,認知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改變自己我們的認知。
  • 孩子成長最該培養的品格,自我反省能力,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法寶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把孩子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親。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學習、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以「動作慢」「時間晚了」等理由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你。
  • 「死亡的藝術」:李小龍(Bruce Lee)關於我們自我的寶貴信息
    因此,明天來臨時,您必須釋放雄心壯志,並學習死亡的藝術。」但是李小龍的意思是什麼?在「臨終的藝術」一詞中,我將通過解釋布魯斯·李的哲學觀點以及他與就同一主題發言的其他哲學作者之間的關係,談論三點來加深該詞的含義。在他的一生中影響了他。
  • 業界大咖齊聚羅湖美術館縱論抽象藝術,「空間的再造」深圳首屆抽象...
    連日來,在羅湖美術館展出的「空間的再造」深圳首屆抽象藝術展獲得強烈反響,也在即將收官之際迎來一個高潮時刻。圍繞著抽象藝術和深圳首屆抽象展,10月10日下午,眾多國內知名藝術家齊聚羅湖美術館,一同進行座談分享。專家們回顧、梳理了抽象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脈絡,認為此次展覽是對羅湖美術館這個學術空間的重新再造,同時也是對深圳人文精神的再造,將成為羅湖美術館或深圳美術的一個重要品牌。
  • 不學這個你的孩子就落伍了?CCSS究竟是什麼
    今天好奇豆要放大招啦給大家普及一下美國CCSS的相關知識關於什麼是CCSS關於CCSS的針對對象關於CCSS的主要內容近年來,很多英語培訓機構的課程都是依據美國CCSS標準開發的,家長們更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學到美國原版教材蜂擁而上
  • 學習藝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剛需,學畫畫的孩子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如果問,讓孩子學點什麼才藝好?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畫畫。所以現階段孩子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學習美學知識,那學什麼最好呢,一定是畫畫。為什麼一定要學畫畫?因為學美術可以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學畫畫的好處有很多,可以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鍊。
  • 學齡前孩子學什麼?掌握認知規律,培養六項能力,別盲目雞娃
    第一:什麼都不學可以保護孩子創造力。有一種反智的觀點其實一直都很流行,那就是孩子就應該什麼都不學。讓寶寶們學知識,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事實上,破壞孩子創造力的,並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死板的「學習方式」。
  • 丟勒的野兔,不是對自然單純的模仿,而是要再造一個堅實的世界
    那是因為丟勒畫的兔子完全符合自然科學,或許當丟勒畫的兔子完全符合自然科學,並不是對著一隻活生生的兔子,而是照著一隻塞滿了填充物的標本,這樣才有助於他更好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人的眼睛對於體積、空間、透視、光影、解剖、質感、量感等諸因素的認識。
  • 發現紀錄片|藝術知識增加了
    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要想進階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應該懂點藝術。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我修養的培養和薰陶,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藝術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生活離不開藝術,我們每天睜開眼就開始接觸藝術。小到每日出門的穿搭、室內裝飾,大到城市設計、廣告電影。
  • 人一輩子,內心強大了,不是靠爭強好勝,而是這3個能力
    一個人內心是否足夠強大,是由內而外的,不是憑靠外表的虛張聲勢。外表的張揚,並不能掩蓋你內心的膽怯,這僅僅是徒有其表。一個很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往往內心是足夠強大的,不是靠爭強好勝,他們有別於一般的人,通常具有以下這3個能力。
  • 《火影忍者》冷知識:學校究竟在學什麼?為何鳴人三次考試不及格
    《火影忍者》冷知識:學校究竟在學什麼?那麼忍者學校究竟在學習什麼呢?鳴人為什麼考試不及格呢?我們就以調侃的態度來看看吧!三身術和忍者五項事實上,忍者學校所傳授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從小櫻這個學霸就能知道實踐在忍者學校期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小櫻在前期就是一個理論高手,考試什麼的都是沒有問題的,可一旦涉及到實戰就顯得經驗不足了。
  • 講座|石守謙:中國藝術中的復古並非保守,而是重要主軸
    近日,知名藝術史學家石守謙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名為「古典的延續與再生——從趙孟到董其昌與王原祁」講座,講座通過對《鵲華秋色圖》中的復古與創新、董其昌的南宗典範譜系、《小中現大冊》的工具性等講述中國山水畫史中古典典範的建立、延續和再生的四百年,並提出「復古是中國藝術傳統重要主軸,而不是保守」。
  • 英語不是「廢物技能」,學英語更不是自我矮化
    他們習慣只把英語轉化為習題、考分,但完全沒想過學語言的根本意義是對話和認知。學英語的重要性,並不是相關行業從業者「吹」出來的。對於中國年輕人而言,英語學習是必要的,而且大家應該更清楚地明白一點:學英語,不是為了遵循社會遊戲規則來「通關」,而是為了獲得視野和思維的「進階」。另外,多學習一門語言,就多靠近一種文化。
  • 優秀孩子的父母,自我分化的能力都不會差
    儘管誰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很少有父母能深刻的意識到這所學校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麼?父母又會採用何種「教學手段」來養育自己的孩子。上個世紀中葉,美國精神科醫生馬瑞·鮑恩(Murray Bowen)在他著名的家庭系統理論中,提出一個概念——自我分化。馬瑞·鮑恩醫生指出,得益於進化的選擇,人類擁有情緒與智力兩個系統。
  • 德加:藝術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給別人看到什麼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德加:「藝術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給別人看到什麼。」 德加1834年出生於法國一個金融資本家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