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2020-12-23 八零後農民工小哥

我是石頭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

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什麼是真經?

每個人依照天道,會有一套自我的解釋。

至於管不管用,那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可因果律是唯一的,真相也只有一個,凡是立場的,便不是究竟真相的。

剝離不開,那雙帶著人性的眼睛,永遠看不到文化屬性的本質。

一切皆不過是投石問路,問的是一個不知所以然。

求一個明白,卻不甚明了。

1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這首《悟》是丁元英寫的。

如若單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好像我們並不難。

如果我們把它放到微細處,以實證的角度來看,我們便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我們可能只能依照如實觀照的話語,來給他一個如實觀照的回答。

唯著他們的話說,至少錯誤會少一點。

如若我們圍著自己的話去詮釋什麼是悟道,什麼是真經,什麼是修行,詮釋到最後,可能會是錯上加錯。

我們並無證量可言。

一個證字便是死結所在。禪宗中,常用指月之指,來開示眾生,顛倒本末。

指並非究竟本來,月也非本來究竟。

到我們這裡卻是,不見指,不見月。

本就無路可走,又哪有能力去給別人指一條明路。

如我們自身靠自我的能力,便能給自己的人生找一條出路,就不會在這上面再下多大的功夫了。

用小丹的話說,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便給不了我。

可是我們在參照《天道》的時候,用了自己的立場去對應《天道》的立場。

用了聽來的果去解釋已見的因。

就忘了問一句,果由何而來,因由何而生?

最終我們還是被困在了各自的立場裡面,不進不出,不來不去。

2

何為真經?

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

這句話之前用了很宗教的方式去詮釋。

如果今天我們以實證的角度去詮釋。

所謂可以讓人暴富,可以真正讓人出人頭地的真經,都是可悟不可修。

只有你先有了這種條件的可能,你的所作所為才有可能符合這種成功者因果的場。

真經不是沒有,真經隨處都有。

修習真經的方式,丁元英也很直白地告訴我們了。#天道#

「可悟不可修。」

一個悟字,已經表明了立場。悟的根本是什麼?悟的根本來自心境,心境來自本心。

用再直白點的話說,你空有知識和道理,但是你卻不會用,因為所有的知識只是以儲備的形式儲存著。

反而你的心,被知識和道理的立場,心隨境轉。

如果感覺文章對你有用,

請後臺私信,

相關焦點

  • 《天道》修行勿取真經,悟道休言天命
    那麼傳統文化觀念的孝順也是一條路,而丁元英大哥是堅定的擁躉者,不管父親死活,也要保住自己孝順的口碑,還要保證自己孝子的人設,我敢保證,丁元英大哥根本不清楚丁元英描述的一個狀態和真相,為了照顧父親最後一絲尊嚴和體面,他不明白。修行勿取真經。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到底取的是什麼經,是佛經嗎?為什麼叫無字天書,顯然智慧用語言和文字描述不出,也承載不了的。
  • 《天道》:得智的得智,化緣的化緣,燒香的燒香,坐禪的坐禪
    尤其看到智玄大師對丁元英說: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體系,施主這一刀下去,一個都沒能倖免呢。又讓我重新審視我是具備什麼樣的文化。我是用什麼樣的文化視角來看待他們所有的對話內容?但看到丁元英的那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 天道:丁元英花10萬都見不得「高僧」,為啥寫了一首詩就接見了?
    智玄大師:「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而韓楚風拿起紙,上面寫著: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而後丁元英和韓楚風隨智玄大師走到書案近前,只見智玄大師在書案上展開一張一尺見方的宣紙,把丁元英的那首詞放在旁邊,研墨蘸筆,寫道——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務取真經一生一滅一枯榮
  • 《天道》丁元英與智玄大師論道,何為救贖之道,這2句話懂了嗎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丁元英與智玄大師的對話當丁元英見到智玄大師的時候,大師首先問道:「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丁元英回答道:「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 《天道》:丁元英花10萬塊都見不得高僧,為何寫了一首詞就接見了
    10萬塊都見不著一面,韓楚風一時沒轍了。這時,丁元英從懷中掏出一封普通信件,讓僧人交給大師,說,如果大師還是不接見,那就不再打擾。這一次,僧人進去的時間比較長,出來後僧人邀請丁元英和韓楚風進去見面。進去後,智玄大師將丁元英的詞往前一推,問:「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 天道:從丁元英的兩首詩引發的討論,讀懂了你就能像高人一樣思考
    《天道》這部電視劇中,丁元英很多場合說出的觀點都能引人深思,全劇有兩個片段比較特殊,是借丁元英的兩首詩引出的思考和討論。其中,丁元英在「酒席」中,隨口而出的一首自嘲詩,技驚四座,讓過來「陪酒」的幾個文化人「尷尬不已」。另外一首《悟》,更是引出了丁元英與智玄大師論道的經典片段。
  • 張三丰想要九陽真經一輩子,張無忌為什麼不把九陽真經給他?
    和王重陽一樣,瀏覽一下,不傳後世,老張對自己的武學非常自信,九陽神功不過錦上添花,而且有損武當武功原創性,留下來沒什麼好處,倒很可能像華山派一樣出現太極派和九陽派之爭,對門派發展是很不利的。那個玩意小張自己都不意識到是個外掛,後面有人要是能練成就見了鬼了。覺遠也沒乾坤一氣袋啊,不照樣大成,小張那是速成,給主角開掛的,否則練幾十年主角都老了還怎麼玩,另外,張三丰本來就已經武功絕頂,學九陽神功非常容易,就像當年王重陽看九陰真經一樣,不過幾天的事,就算真練幾十年也不要緊,張三丰活到兩百歲,小張和武當五俠都死完了他都沒死,人家修仙的。
  • 《九陽真經》與鬥酒僧
    九陰真經的啟始是《萬壽道藏》,小說上說在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間修訂,我們取個中按公元1115年好了。後來黃裳在山裡呆了四十多年,寫成了九陰真經,為了方便,就按四十五年算好了。則九陰真經的成書時間,大概在公元1160年-1165年左右。1160年的時候,虛竹已經90多歲了。
  • 《天道》淺談丁元英在五臺山論道的小詩
    《天道》中丁元英在五臺山用來「敲門」的一首小詞: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其中的深意境界一直是我不敢也沒能力觸碰的,我自知自己的文化有幾斤幾兩,不敢全面涉足這段。然而今天就鬥膽摘一句,簡要說說自己的想法。我佛慈悲,恕我妄言。
  • 《天道》五臺山論道,99%的人看不清世界「真相」
    我們首先看看丁元英獻給五臺山大師的一首詩:《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五臺山的法師對丁元英的評價非常到位:「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到底差的是哪一步呢?
  • 一代天尊九天玄女救世真經
    幸有崑崙鯤鵬鳳山聖地,鸞門諸子,懇誠請旨,降著《救世真經》,與我玄女天人合一,廣度眾生,同歸於善,登上九天光明大道,還本歸宗,共證菩提,豈不樂哉!  盼《救世真經》早日布於四海,為復興固有道德作砥柱,普天之下,共同持誦奉行。
  • 從無字到有字,唐僧取的真經為何獨少了這本,藏有玄機!
    從無字到有字,唐僧取的真經為何獨少了這本,藏有玄機!一路路艱辛苦險,一番番春秋冬夏,唐僧取經團隊終於來到了西天靈山雷音寺。本想著能鬆懈下,誰曾想還有一個比取經路上還要大的考驗,在等待著他們。如來佛祖身邊的兩個大紅人阿儺、迦葉索要人事無果,便將無字真經給了唐僧取經團隊。
  • 走出去 見世面 壯筋骨 取真經
    走出去 見世面 壯筋骨 取真經  --洪江市大力外派年輕幹部赴沿海和省廳部門跟班學習鍛練  「深圳企業工作節奏快、思維廣、理念新,倡導的是嚴、細、實、快、韌,展現的是高頻與高效,與我之前機關工作完全不同,通過一周來的學習我從局促不安已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目前正在學習企業文案
  • 同時修煉了九陽真經和九陰真經,郭襄為何沒能成為天下第一高手
    古史新談/文金庸先生的每本書裡,幾乎都會有一個至高的武學秘籍,連城訣裡面的《神照經》,笑傲江湖裡面的《闢邪劍譜》等等,當然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是射鵰三部曲裡面的九陽真經和九陰真經。這兩門武學任意一個都能讓人成為江湖上的超級高手,郭靖,洪七公,歐陽鋒都是修煉了九陰真經,才達到最後的武學高度,張三丰,張無忌兩人又得益於九陽真經。這兩門武學哪個更厲害,其實到不大好說,因為武林中沒有一個人同時得到過這兩本秘籍,無從比較優劣,學習了兩門武功的人,又沒有交過手。
  • 西遊記中如來的「三藏真經」並非佛經,觀音菩薩不小心說出了真相
    這才是真正的「三藏真經」。所以很明顯的是,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名稱上,這「經、律、論三藏真經」都跟如來所說「經以談天,法以說地,論以度鬼」不大一樣。尤其是內容,所謂的「談天說地」不就是胡侃嗎,度鬼那一定是說給鬼聽的,那不是鬼話?難道這批需要東土取經人冒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巨大風險,行十萬八千裡路來到西天所取的經文就是一堆以鬼話胡說為主題的書?這投入與產出也不成正比呀?
  • 學習《決策真經》奇門命理感悟心得體會
    子曰:「不知命,何以為君子」我決心成為一名小小星星,在傳承中華文化的行為中,照亮自己,照亮身邊人。通過「真經」的學習,認識了人生的命運因果關係。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和調整自己的行為。通過自己發正念,正心使自己認識自我,幸福人生,同時也給身邊人和公司的員工帶來幸福。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很顯然,丁元英不去普陀山,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心懷慈悲的人,他一直想自己獨處,不太願意和世人打交道。他去五臺山,是求智慧的證悟,是讓無上智慧評判他做法的對錯,是看自己的證得跟覺性的距離。於做法,他不違天道朝綱。天道是規律,朝綱是法律,二律為基,他有了底氣。
  • 王重陽、黃藥師得了《九陰真經》為何都不練?張三丰道出真相
    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後馬上秉燭夜讀,當王重陽看完九陰真經最後一頁後不由得是眉頭緊鎖,他將九陰真經藏在蒲團之下,不僅自己不練,更是定下教規,任何人不得學九陰真經的一丁點武功。王重陽說到做到,他嚴令禁止周伯通去學,自己更是從不施展經書裡的一招半式。
  • 池塘養魚,八字「真經」
    池塘養魚講究的是八字真經,【水】、【種】、【餌】、【密】、【混】、【輪】、【防】【管】。這八個概念相互聯繫,構成多層次的網絡結構。三者密切聯繫,相互制約,是池塘養魚八字真經第一層次。 2、池塘養魚八字真經第二層次 【混】是指混養,即將不同種類的魚(蝦)放在同一水體中飼養。
  • 天下武功出少林《九陰真經》裡的少林絕學
    《九陰真經》中的少林派是八大門派之一,其武學就讓武俠迷感受到濃濃的少林味。 在《九陰真經》中,少林的苦行禪功可算得上是個另類的內功,作為少林寺獨門功夫,苦行禪功意在通過日常的苦行,提高肉身的承受力。習而有成之後,心堅志苦,百邪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