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是居民群眾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會治理的重要領域,更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神經末梢。山丹社區主動適應城區發展新形勢,堅持黨建引領紅色物業,著力破解物業管理難題,切實加強和改進社區治理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有效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六方聯動 構建社區發展新活力
構建由「旗物業協會、賽罕街道黨工委、旗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社區黨總支、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六方聯動組織體系,明確職責任務,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解決社區治理難題。堅持民有所求、我有所應,暢通居民合理訴求表達渠道,每月開展一次居民接待日活動,聽取居民意見,建立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通過六方聯席會議對兩項清單進行分析和認領。形成業主代表提出問題、多方聯席議事共商、物業公司掛帳實施、社區組織監督落實的一整套共建共治議事規則。一年共為居民解決實事28件,居民反映問題均得到解決,搭建了六方聯動的共建格局,進一步取得自治共管的實效。
組織聯建 構建黨建運行新體系
深化「1+5」工作機制,發揮聯席會議效能,堅持開展定期會商,定期報到、信息溝通、聯合處置、考核評價等工作制度。
在賽罕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在社區黨總支、物業公司、業委會設立席位制委員,嚴格按照席位制委員工作制度及履職程序開展工作,真正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進一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監管,形成工作合力。同時搭建聯動平臺,在原有席位制委員的基礎上,將駐區單位、共建單位、社區民警、社區律師、居民代表、在職黨員代表等社會力量吸納進來,成立共管會。定期召開例會,針對社區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對策和分工,建立巡查制度,督促物業服務企業自查整改,逐條掛帳形成工作清單,確定工作標準和完成時限,由社區黨總支監督落實,通過縱向建、橫向聯的方式推動共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努力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事務共商、實現社區共治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服務聯抓 構建便民惠民新格局
山丹社區針對產業園三期、天旭小區、假日藍灣小區無物業的實際情況,採取陽光招聘的方式在全旗18家物業公司中選取資質好、管理好、費用低、投資高的物業公司介入小區管理,一年來為三個無物業小區成功引進物業,並且物業進駐後為小區進行前期投入,目前三小區均安裝了監控、藍牙門、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棋牌桌、便民座椅等基礎設施,並完成了機非分離車道等一系列的改造,共投入728900元。使原本「問題」聚集的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山丹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贏得了居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
活動聯辦 構建共建共享新模式
黨總支聯合物業公司、在職黨員、社區志願者開展了「當一天網格員」、「戶外低碳健步走共同創建文明城」、「民族團結手拉手 同心共育向陽花」、「濃情端午 鄰裡一家親」等活動;聯合大板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健康義診進社區,黨建引領暖人心活動」;同時,黨總支通過組織開展趣味運動會,慶七一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固與居民之間的感情紐帶,激發社區居民的歸屬感,促進居民更多的投入到社區活動中,由原來的簡單「參加」轉變為「參與」,最終促進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問題聯解 構建選優配強新結構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山丹社區始終以把小區治理得更安全、更舒適,把提高居民滿意度作為「紅色業委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業委會的人員配置上按照六有的標準選優配強業委會成員,同時把小區內居住的在職黨員納入到業委會管理,按照「有能力、有公心、有熱情」標準,積極引導小區在職黨員主動亮明身份,從「幕後」走向「臺前」,利用「8小時之外」的時間積極參與社區管理服務,所有業委會主任均由黨員擔任,進一步優化業委會成員結構,整個業委會團隊呈現出專業化、年輕化的態勢,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紅色力量」開啟小區治理新格局。
山丹社區自開展黨建引領試點工作以來,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社區的建設向「多元型」轉變、服務向「主動型」轉變 、管理向「自治型」轉變,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共治」與「自治」交響的社區治理之路。今後我們要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統領,以服務居民為己任,突出物業公司及業委會的作用,強化居民自治,擴大公眾參與,依託六方聯動,打通服務通道,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山丹社區黨建引領工作再上新臺階。
信息來源:賽罕e家
編輯:靳紅旭
審核:麻國棟 霍雅麗